【篇一:《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自从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雷锋的电影、雷锋的事迹,我们从小知道的就不少。但乔安山呢?作为与雷锋同一班的战友,曾多次受到雷锋的热心帮助。班长,这一个词在他的心目之中是如此的神圣。然而,班长却意外的死在自己车旁,他的心情是何等的煎熬、何等的难受。
雷锋离去了,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伤悲、惋惜,带给乔安山的却是一辈子沉重的包袱。谁都记住了雷锋,他用短短22年的生命向全世界人民树立了一道道德指标、树起了一座代精神的丰碑,人们都惦记着他、崇拜着他。可那个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乔安山呢?他却是用一辈子延续雷锋的精神,用他的一生来向世人诠释何谓雷锋精神,向世人宣告雷锋离开了我们,但雷锋精神却永远与我们同在。
他作为一名公交司机为难产的妇女改变路线,面对众人的赞扬时,他只是哽咽地说了一句:“如果班长还在,他会比我做得更好!”多么淳朴的人啊,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
别说助人为乐,更别说舍己为人,有些人甚至连严于律己都做不到。在片中,乔安山的儿子也不断劝说父亲:雷锋精神已经不适用了,在现代的社会已经没人做好人了,要做就要做精明人。在他们的车子在野外陷入泥潭后,面对着经过的人的一次次拒绝,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山对一直坚信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否还存在有了那么一点迟疑。可是,当那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清晨的阳光中出现后,他与我们一起坚信着雷锋精神会永垂不朽!
雷锋离开了,但他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它都会带给我们新的诠释,但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也正是我们这个物质性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更是我们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
的确,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雷锋他一直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有无数像乔安山那样的活雷锋,告诉着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篇二: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
【篇一:希望在人间——《离开雷锋的日子》的观后感】
当我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后,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乔安山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乔安山是影片的主人公,他与雷锋一起入伍,他们同在一个班,同驾一辆车。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电线杆,正巧撞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在雷锋逝去的几十年中,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这个坚不可摧的信念牢牢的占据着他的心。“别人可以不学雷锋,我不可以!”
我清楚地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一个寒冷的冬季,乔安山在一次运货途中,碰见一个被车撞伤在地无人管的张老汉。他立刻把那位老人送进医院,为此还耽误了运货的时间。可他万万没想到,老大爷的子女为了不拿自己的钱来付医疗费,竟诬陷救老人性命的乔安山同志是肇事者,还要求他赔偿一切医药费。此时,老实的乔安山再次陷入了比当年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孤独绝望,除了妻子,其他人甚至包括儿子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他心里委屈极了,就伤心地在雷锋墓前痛哭。后来事情终于真相大白,而乔安山还不肯让妻子说出他心里的苦水。
在这种正义与无奈的较量中,先不说社会上人们的各种各样的反应,还注意到影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话语:“现在的社会,谁还去管那样的闲事?”“现在是市场经济,没钱是没人帮你的”等等,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影片对于人们的道德状况与国民素质的担忧与讽刺,敏感的拨动了人们心底里的金钱与道德的那根弦,每当遇到一场良心、道德与金钱、罪恶的较量时,总是良心赢了,因为良心是有良知的。
乔安山转业到地方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最后,他意识到不只是他一人在学雷锋。当雷锋被大样彼岸的西点军校借鉴学习的时候,“雷锋”就不再是属于中国了,而是属于全世界;同样,当今天志愿者活动一路顺风,也是雷锋的精神在指导我们的结果,就像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结尾处描述的那样,志愿者和雷锋在一起共同宣告:“雷锋”还没死,他还活着!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军人,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雷锋不在是他一个人,而是一种基本道德品质与高尚的精神,这种“雷锋精神”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向我们昭示:无论在什么年代,总有一种平凡但高贵的价值观值得我们为之感动,他们和雷锋一样,首先都是一群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报酬,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在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现实生活中也不全是以这样美好结尾的,许多的事情都出乎人们的道德预期之外,社会还有一小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了钱财,竟会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良知,把善良的好心人当作敲诈的对象,这一小部分人扰乱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人们不敢去做好事,不愿去招惹麻烦,长此以往,“雷锋精神”便荡然无存了。
《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是乔安山的故事,也是每一个有道德准则的社会公民的故事。我们欣赏此片,不仅让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更主要的是它展示了人世间还是好人多!鼓励人们用善良的心灵去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你该做的每一件事,用相互的关爱托起更加美好的明天!或许,可以用一部老影片来概括我的观后感是最精当了,它的名字叫:希望在人间!
【篇二:感动生活——观《离开雷锋的日子》】
一队队头戴红帽的青少年们骑着自行车闪过我的眼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张张欢笑的脸蛋儿和推车的呐喊用肢体语言诠释了什么是雷锋精神,无需惊天动地,无需名扬四海,因为这是朴素的伟大与平凡的感动。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的最后一幕我记得最清楚,雷锋叔叔是带着为人民服务后的满足离开了我们,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精神,他的战友乔安山和一群群心中正在萌发着雷锋精神种子的青少年们继承发扬了下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已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承诺。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有许许多多,有愤怒,又惋惜,又惊叹,但给与我们最多的还是感动,尽管这世间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还会有人不畏世俗的阴险狡诈,不贪世俗的名利富贵,前仆后继的投入助人为乐的行动中来,这是人民的福祉,更是社会的福祉。虽然现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着险恶,永远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来论好与坏,但是雷锋精神不会拘束于此,人们会相信自己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会胜利,光明。只会坚信:好人定会有好报。
毛泽东主席把每年的三月五日定为雷锋纪念日,他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雷锋的精神与社会实践,把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了世世代代的榜样。
雷锋逝世时仅二十二岁,离开我们已有几十年了。今年的记念日带给我们的是一些人怎样学习雷锋精神的印象。他是我们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正义,这种生活的感动或许微不足道,与个人毫无关系,但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决不会不让人震惊。
君不见!今年雪灾,不畏生死而爬上电塔敲冰接线的电路工人们,为交通安全而奋不顾身的扫雪的武警战士们,不犋风霜严寒送外乡子弟回家的司机们,还有那些为疏导旅客,安抚旅客,维护车站良好秩序的人民警察,武警战士,奋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饥寒交迫,身心疲惫:“置生死于度外,人民幸福我快乐”这就是雷锋精神。
他们的奉献像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他们的胸怀像一条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他们是活着的雷锋!没有中大奖的喜悦,没有惊世骇俗的震惊,只有这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感动,教人们读会了生活这一本书,正是这一次次感动,更教人们领会了人间的情暖。领会了什么叫做“无声的奉献”,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所在。
学习雷锋,对人民要像春风般的温暖,对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把对于党和人民的热爱承传给子子孙孙,雷锋的精神之路,将会永远的延续,延续……。
【篇三:由寒冷到温暖中的波折——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作文】
是谁让人们的心灵由自私自利到助人为乐?是谁让人们的心灵有所感动?是雷锋,是弘扬雷锋精神的人!
雷锋从小就是孤儿,他虽没得到父母的爱,但他却用自己的爱来温暖别人。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处处为他人着想。他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可就是那天,他被战友用车不小心撞倒的衣服杆撞击头部而因公殉职了,年仅22岁。
不小心使雷锋去世的那位战友,他自责、他后悔,恨不得也走了算了。在朋友的相劝之下,伤心欲绝的他振作起来,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同时,国家也给雷锋建了很大的纪念碑,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忏悔的那位战友去开车了,有一天,他的上司要他走后门让他的亲戚先上车走,可他却把上司亲戚赶下车跑了。朋友劝他何必为这点小事而与上司闹翻脸。他却说:“如果是雷锋,他也会这样做。”上司被他给急坏了,打电话让检查站不让他过。他又碰巧带了一位快生的孕妇,他不管结果如何,强行过去了,奔往医院,孕妇和孩子都平安。当他受到他人表扬与称赞时,他又重复那句话:“如果是雷锋,他也会这样做。”
后来,他又改开运货的车了。有两辆黑色的车,一辆撞了一位老人后逃跑了,还有一辆准备把老人送去医院。可老人却说撞他的人是开的黑色车,他又害怕老人家把他当成了撞车的人,于是,他也逃跑了。这时,碰巧他也从这儿路过,见了老人,连忙把它送去了医院。老人家人不仅不拿钱给老人看病,而且还冤枉他是肇事司机,还要老人撒谎证明。他一次又一次解释着,又有谁听?他只好去公安局里说明情况,这事让第二个开黑色车的人知道后,去广播台说明了情况,老人听了也哭了。老人的子女们都不讲道理,逮谁赖谁,咬着他不放。还用雷锋的死来擢他的心。就在警察说肇事司机找到了,老人也说出了真相。老人儿子还演戏,假惺惺地责怪老人不早说,还说这是误会。
那次,他与儿子在运货途中差点上了坏人的当。坏人用他人的同情心来抢他人财物。在晚上,他们的车轮被卡住了,车上还有很多货物。凭他们父子二人,是没办法了。路过的车知道后都说自己拉不动而扬长而去。第二天正当他们找算把货搬下来再推车时,来了一大堆人。领头的说自己原是雷锋叔叔抚导过的学生。他们都是学雷锋做好事的,车,就这样地被推了出来。
他站在雷锋墓前笑了。
现在,科学不断发展,雷锋精神也传遍天南地北。如今,又是三月,又是学雷锋的日子。但现在,学雷锋不是在三月,而是在每天每时。无论男女老少,都学雷锋,学雷锋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只要我们都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都有助人为乐的思想,社会上又是阳春三月。无论大困难小困难,都迎刃而解。
温暖的阳光,笑开的鲜花,茁壮的小草,参天的大树都生机勃勃。
雷锋精神的阳光洒满了大地。
【篇四:看《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人,他用自己的真心去接济他人,他为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了文明的“长城。”而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心中油然而生于另一番滋味。
在雷锋逝世时,我的心里像投了颗石子似的,激起阵阵涟漪。心想,没有了雷锋,世界又会怎样?但影片中一个无名小卒乔安山却成了“雷锋二号”带着同一样的信念与真心去尝试人生百态。
乔安山——一个活雷锋,一个刚正不阿的铁血汉子,他为我们这荒芜了的,如同沙漠般的社会,带来了“清凉”的文明。他无私为民,他救了一名孕妇,而不要丝毫回报,当他又救了一位出车祸的老人时,却反遭诬陷,但他却丝毫不后悔自己的所做所为,直至真相大白,也丝毫不瞒怨他人。
是的啊!“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又何必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呢?乔安山没有如同泼妇骂街似的对诬陷他的人紧追不舍,而是宽宏大量的原谅了他们。
乔安山抱着始终如一的心——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人,尝遍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他的人生虽然崎岖,充满坎坷,但他依然在不懈的努力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乔安山,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他从来没有因社会的腐败而放弃为人民服务,并没有势力的向“钱”看,而是大公无私的帮助他人,直至两鬓斑白,眼角多出几条皱纹,他也一直有始有终的传递雷锋精神,舍己为人。在故事的结尾,当由许多好心人组成的集体来帮助乔安山脱离困境时,我的心如同烧开的水般沸腾起来了。是的!天无绝人之路,乔安山几十年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他的爱心代代相传,给予社会绿色的清凉,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为乔安山骄傲,为文明喝彩。
“雷锋还活着,他还在我们身边!”当听到这一句台词时,我激动不已,的确,雷锋虽死犹生,因为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升华,雷锋还活着,活在我们身边:公交车上那主动让座的身影;马路上,那捡起垃圾的双手,那搀扶老人过街的爱心,这些不就是真正的活雷锋吗?雷锋还活着,活在我们的回忆里,但更存于我们心中,永垂不朽,教育我们爱心代代相传。
【篇三: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篇一:《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子,一个永存的英雄,一个人民永远要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看了一部,有关雷锋刚死不久后的日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和雷锋同班的战士,在雷锋死了之后,继承了他做好事的传统,成了“雷锋二代”做了很多好事的感人事迹。
这位开车的战士一开始和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有一点不良习惯。但他身边却站有了一位在那时已家喻户晓的人物—雷锋。他是他的班长,不仅从生活上还从部队学习中帮助他。可不幸的是在一次雷锋帮他指导出车时,他不小心把旁边的衣杆撞倒,打死了雷锋。领导关他禁闭时,他得知雷锋曾经帮他家解决困难,十分感动,这些事为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促使他成为二代雷锋做了很多好事。在这其中他有时还遇到了很多伤害,就连他儿子也觉得做好事不会有好报,反而会遭到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他们身陷困境时,一群青年志愿者帮助了他们,让他和儿子感到了世上的温暖,众多青年志愿者戴着小红帽推车的情景,成为了影片中最为感人的一幕。
在现在这种一切利益至上的时代中,我坚信除了青年志愿者之外还会有很多像那位战士的群众,会在一个不知名位置上默默为大家做事,努力的奉献着自已的爱心,帮助每一个人解决困难。
这其中已有很多人出了名,例如,海地地震时的8位维和police,他们为了拯救海地人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还有已有47年党员历史的76岁老党员,在退休后仍发挥着余热帮助战士们干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成了战士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人。还有一些没有出名的。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现在版的雷锋—1楼的老奶奶。今年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大家都躲在了屋里享受着暖气棉被送来的温暖。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在我们正不想出门时和老伴二个人把楼前小道上的雪都铲到了两旁,使大家不会被滑倒了。大家都很感谢这位为他人着想的老奶奶。
他们和影片中的战士以及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都是无私为大家奉献的伟人。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做到学习雷锋做好事为别人送去一份温暖让世界充满爱的普照,能发现自己身边的“活雷锋”夸他们一句“好样的”谢谢他们为大家付出的汗水回报他们的劳动成果。相信只凭借着这一小句话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白幸苦。最后祝愿好人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美!
【篇二:《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我要歌颂一个人,他不是将军,却建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不朽的诗文;他不是鼓声,却将每一声都化成雷锋。他不为自己梳羽毛,他不为自己编歌曲,他不为自己织罗衣,他不为个人流一滴眼泪。他就是——雷锋
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他用他的行动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22岁,一个似水的年华,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天下午,是一堂难忘的语文课,我们看了一部短片《离开雷锋的日子》
短片中的一个画面使我印象很深:一个被车撞的老爷爷躺在雪地里,肇事车逃跑了,后来他被当年雷锋叔叔的战友,乔安山叔叔救了,却因为他的家人不想付医药费,被冤枉成凶手。我真的想问问他们,就因为钱,就能随便冤枉好人吗?多亏警察叔叔及时破案,否则,在离开雷锋的日子,谁还会去帮助别人?
也许,这就是世态炎凉,现在的人眼里都只有钱,哪里会有雷锋?也许有时候不是人们不想帮,而是怕向乔安山叔叔那样,而这一切不都是因为一个钱字吗?雷锋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人,是一种高尚乐于助人的精神,居然把他和钱相提并论起来,真是讽刺。
其实现在社会上也不是没有有好人的,正如短片快结束时的一句话: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对呀,现在社会上虽有一些歪风邪气,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坏人,他们心中都有一块纯洁美好的空地,只不过,有些人把它放在表面上,让每个人都能觉得他的温暖,而有的人,则把它放在心灵深处。生活中的好人,可能没有多么轰轰烈烈,却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里。我就受过他们的很多帮助,上学时,帮忙开一下那扇沉重的单元门,车子放在楼下被风刮倒时帮忙扶起来,社会上无偿献血的人越来越多,公益活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等等,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雷锋精神没有消退。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向雷锋学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雷锋不应该只活在我们心中,而应该将他的那种精神传播到社会,让每个人都做一名“活雷锋”,然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与阳光。
【篇三:《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作文】
近日,通过教室内的“班班通”,我们观看了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主人公乔安山的感人事迹令我热泪盈眶、思潮翻滚……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牺牲后继续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的故事。在发扬雷锋精神的过程中,乔安山受到了种种挫折,比如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就一直反对他在外面“学雷锋做好事”,还有当他把一位被车撞倒的老大爷送到医院时,却被老大爷的子女诬陷为肇事司机……但所有这些都没有扑灭他心中的希望!
没错,影片中所讲述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时有发生,现在的社会,“乐于助人”的人越来越少,“袖手旁观”的人越来越多。“不是不想帮,而是不敢帮”。每个人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而奔波,处处以“防人之心不可无”来提醒自己。
在这里我想问所有人一些问题:帮助别人有那么难吗?难道你不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人过来帮你一把吗?
不要怕帮助别人会给自己惹上麻烦,因为乌云遮不住太阳,真理定会战胜邪恶,风雨之后的彩虹会显得格外地美丽和绚烂!人都是以心换心的,希望别人帮助自己首先要学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等于在帮助自己!
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因为雷锋,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丽。让我们接过传递英雄精神的火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投入到“学习雷锋同志、弘扬时代精神”的滚滚洪流中去!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点燃全人类学习雷锋、奉献社会的熊熊烈焰!
【篇四:《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每到3月5日,我们就会想起只活了22岁的雷锋叔叔。一提到雷锋,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可每当说道“好事做了一火车”却只活了22岁的雷锋时,我就会觉得惋惜。但我还是要对世界说:“今天需要‘雷锋叔叔’,明天也需要雷锋,未来也需要雷锋。也就是说要发扬雷锋精神。
不仅在20世纪60年代应该学习雷锋,进入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雷锋,更应该发扬雷锋精神,把它持续不断的传承下去。虽然现在和过去不同了,社会随着事业的发展也改变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牢牢记住:雷锋精神无疑是崇高的,他是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众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员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我的同志,至于我这个人做到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我的要求和期望差远了。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型工地回致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车场后,发现车测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部前一段比较狭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手臂指控小乔倒车转弯:“向左,直着倒,到!“汽车突然后右边滑进水沟,车身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裳的方木棍子,雷锋不慎被方木棍子砸在头当场昏倒在地……
战友们用担架把他抬到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纷纷赶到,同时用最快的速度把专家接到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花区政府礼堂召开了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时刻牢牢记住,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让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