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道相关作文

【篇一:慈城半檏村游记】

阳春四月好时光!在暖暖春风的吹拂下,同学们期盼已久的春游如约而至!

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像放出笼的小鸟,把满心的欢悦都写在了脸上!太阳公公也仿佛被同学们的好心情感染了,悄悄的伸出了脑袋,让天气变的格外晴朗。

一路上,伴随着欢歌笑语,我们抵达目的地:美丽的古镇—慈城半檏村。

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穿过一排排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我们来到了此次春游的第一站—野炊!这下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们来说,自己生火做饭可真是个大难题啊!开始生火,首先把稻草卷起来……呃!光会说了,怎么做呢?眼看着别的组都开始飘出菜香味了,我们连火都还没点着呢!这时,洞察秋毫的朱老师走了过来,打算与我们“同甘共苦”。总算完成了艰难的生火步骤。朱老师又大显身手,给同学们做了一锅面,同学们一致肯定:嗯!能吃!

结束了手忙脚乱的野炊,我们换上了古时私塾学子的服装,来到了礼堂,氛围也瞬间变得严肃。在身着古装,手拿戒尺的私塾老师的训导之下,我们学习了古人的礼仪之道,如周礼、恭立等。举行了庄严的拜师学习仪式。

还沉浸在古时的传统礼仪氛围中,我们一行人又到了手工染坊,学习古人用植物渲染的手法,做出了花形手绢。虽然印染的不是十分漂亮,但我十分珍惜它!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夕阳西下,转眼间就到了我们该返校的时间了。同学们仿佛意犹未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的春游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篇二:让璀璨的文化薪火相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们牙牙学语时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话语,也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首度记忆。“文化”一词,近年被炒得沸沸扬扬,而何谓文化,可能大多数人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此,借余秋雨老师的话给文化下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一切文化的最后成果都是人格,中华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如今的文化现象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同时,垃圾文学的泛滥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令无数青少年沉迷其中。青少年语文水平普遍不高,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考验,而近年来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公众栏目的播出,勾起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也让人重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泯灭和中断的,而中华文化更是绵延了几千年后仍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最普及又最不与其他文化重复的精神价值便是君子之道、礼仪之邦、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体现在外部标志上,君子是仁者,所以不忧;君子是智者,所以不惑;君子是勇者,所以不惧,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周而不比。体现在道义使命上,君子能够超越利益和境遇,追求仁义和道德。

礼仪之道。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是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精华,至今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庸之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四字句是中华智慧的最高总结。也是中国人坚守“中庸之道”的根本理由。老子是中庸之道的代表人物。他用“做减法”的哲学把中国人的思维引向简约、质朴以致中华文化长寿。而人的长寿亦是如此,当我们面临种种困境时,不妨抬起头来,看看云端之上,那个白发老人的平静目光。

中庸之道加上君子之道,是儒家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

既然谈到了儒家,就不得不提及孔子了,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而造就孔子真正伟大的,是他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之间的行程,一切伟大的行程,往往都是从无可奈何的凄凉开始的。那年,孔子“堕三都”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被迫离去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第一站到达卫国,但卫国国君对于孔子政治上的建议充耳不闻,这大体可以概括孔子后来十四年的行程,但他却毫不气馁,一直在毫无怨言的宣讲中华文化,这位深远影响后世的文化大家。一路冷遇成就了他的伟大,孔子充分显示了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学习孔子的风范,走到万千世界中去,面对千姿百态的生态和心灵,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会表述。

无论是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礼仪之道还是孔子、老子的思想文化,都需要明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中华文化缺失之处还需在我们的手中完善,中华优秀文化还需在我们手中传承。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诸子文化,缔造了秦汉帝国,开创了盛唐大宋。几千年后,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要接过孔孟手中的圣贤之书,让璀璨文化薪火相传!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