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种幸福在心间】
我常想将所有美好可爱的词汇都加注在你的身上,虽然描写你时,总感觉自己笔下贫瘠。你是质朴的劳动者,是万万人中不甚起眼的普通母亲,但你却是爱的制造者,是我的全部。
你对我的呵护远不是亲情两个字能概括的,而我对你的感谢和喜欢也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部向你展示的。或者,我还不太会掌握报答你的方式,只是偶尔遐想时,心底便突然生出了好多个有关于你的愿望:
和你共享清风白茶别来无事的岁月静好;
和你共享万家灯火通明时的喧嚣烟火气;
和你共享水光潋滟晴方好的锦绣山河;
和你……
所以啊,是你给了我动力,给了我幸福,给了我一路向前的勇气。
时间倒退三年,那时候即将上六年级的我,遇到了一个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的大麻烦——你生病了,而且还是大病。爸爸陪你去郑州看病,我一个人在家。当我对着电视机干瞪眼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你不在身边,那一刻,失落和恐惧如潮水般涌过来,几乎将我淹没。小小的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觉,没有你,我是如何茫然。
在我的执着要求下,大人们终于把我带去看你。记忆里都是刷得极白的墙和蓝白相间的病号服、被褥。那时小小的我,蹲在会议室的长桌下听那些医生一脸严肃地讨论着你的病情,眼泪不争气地往下坠。那时,我第一次有那么多无处安放的恐惧。
幸好,天遂人愿,你的病好了。成长,往往都只需要极短的时间,我忽然明白你是我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之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
虽然这些描述有些苍白无力,但我只是想告诉你:就现在,有你在身边,我觉得好幸福,你要快乐,然后等我成为你的骄傲啊!
【篇二:来世,我想做一只蜗牛】
人会有来世吗?我不知道,但如果有,我要做一只蜗牛。一出世,上帝便赐予我一座小房子,一座永远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有人告诉我:“傻瓜!那会是你一生的包袱。”但它不是可以为我遮风挡雨吗?在我心中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堡。对!我要把它好好地收拾一下。小房子里应该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着满满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当然还要有一本本童话。另外还有一张柔软的小床、一条长桌和一盏漂亮而精致的南瓜灯。
我自然不会待在这拥挤的城市,呼吸这肮脏的空气。我要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做一只与世无争的蜗牛。每天我要早早起床,像“行道树”那样迎接朝阳,爬上草尖去欣赏晶莹的露珠,那露珠清澈透亮尝上一口一定很甜美。还可以时时听到百灵、画眉的婉转歌声,可以和小蚂蚁成为好朋友。只可惜我这么大个儿,不能到他家里去做客。
虽然我是一只蜗牛,行动迟缓,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长途跋涉去目睹自然风光的优美与壮美,这是我今生的愿望。我背着我的小房子,迎着朝阳出发,在身后留下一道黏黏的印记。我并不着急,因为这是我的选择,为的只是想好好欣赏这沿途的风景。累了渴了就到小草下歇歇脚、喝口水。到了晚上,就回到小房子里,伏在长桌上,打开我的南瓜灯,写下这一天的见闻和感受。真希望还可以看见萤火虫,不知道这萤火虫和满天的星斗哪一个更漂亮?困了,就躺在柔软的小床上伸个懒腰,然后再做个好梦。第二天还要迎着太阳启程。
我知道这一路上,一定困难重重。因为我是这么渺小。几块小小的石头,在我面前就是连绵的大山;一块窄窄沙地,在我面前就是茫茫的沙漠;一片浅浅的水洼,在我面前就是汹涌的大海。但我决不会放弃。你知道什么是“蜗牛精神”吗?就是傻傻地坚持走向自己所认定的方向,直到梦想实现。我是一只蜗牛,自然有“蜗牛精神”,又怎会轻言放弃。我要像高尔基那样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来世,我想做一只蜗牛!
【篇三:满屋烛光】
蜡烛和电灯都住在主人家里,都是主人的照明工具。
蜡烛作为主人儿时的伙伴,很想再次为他照明。可是后来主人的家变得越来越富有,于是将它放入了床头柜里,再也没有用过它,蜡烛多么希望能再次陪伴着它的主人啊!回想起主人小的时候,几乎每晚写作业,蜡烛都在一张破旧的木制长桌上为主人点亮着微弱而又明亮的光芒。不止主人一个,还有他们全家。而现如今,与骄傲自大的电灯相反,它非常的自卑。
结果,一切的一切全变了。就在一个夜晚,在“咝咝咝”地响声过后,没过几分钟,柜子的门被打开了。蜡烛被吵醒以后,看见一个大巴掌。它定睛一看,是主人!原来那是主人的手!也是,他为什么会来找我呢!不是有电灯陪着他的吗?难道说……他这是要把我给扔了吗?正这么想着,它早已被主人从柜子里拿了出来。顿时它发现四周漆黑一片,有些蒙圈,怎么这么黑呀?主人将它放在了一张精致的,漂亮的桌上把它点着的那一刻,它才明白——原来是没电了呀,此时的电灯起不了作用了,吓着我了!
蜡烛就这样被主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之久,如今的它已不再当在柜子里,而是在这精致的,漂亮的桌上陪着主人看书呢。它知道不该自惭,也明白自己是可以帮到主人的,且继续为主人服务着。
【篇四:走在十七岁的季风里】
走在十七岁的季风里,我有点渴望十八岁快点到来。虽然不觉得十七岁到十八岁的人生阶段会有什么激变,可我还是憧憬着,尽管我可能依然是涓涓细流平平淡淡。
有时忽然间就悟出什么非常道,自己沉稳冷静得异常,心里竟也开始想着些古今中外荣辱得失的事了。而更多的时候,我还是那样天真浪漫得很,听风就是雨,禁不起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张声势,离不开家,走不出小圈子,看不见理想。
余秋雨说,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但是,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有时还会把自己弄得挺苦恼。
于是,我常常想,我到底为什么前行?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学时,我把梦想写在纸上,排着队放进罐子里。十年过去了,学校不少地方翻新了数次,周围是陌生的高墙,标志性的记忆物似乎早已淹没在岁月的洪流里,大多不见了踪影。我早就不属于那里了,但我的梦想还留存在那里。至于当时我写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只记得,那个母校之夜,我躺在图书馆的睡袋里,望着窗外的天空,月明星稀。身边的朋友议论着要不要悄悄跟男生们去看世界杯,要不要熬夜到天明。想起这些,至今仍觉得那个夜空都是兴奋的。
终究要离开了,并开始另一段生活,我这样告诉自己。可是,我喜欢的《冒险小虎队》还没看完,我还没能坐在阁楼上的落地窗边晒太阳,实践课上没记住那垂下木架的橙黄色花叫什么……遗憾万分的事不过如此,所以当我听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别》旋律时竟没有一丝悲伤。
我没有带着什么负担前行,一切如常,仿佛明天我还能在操场听老师讲在鬼屋做兼职的经历,正午还能坐在长桌前吃着饭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把刀锋向内,下午坐在音乐厅听古诗过级的冠军背下令人昏昏欲睡的长恨歌。
我怀念那时对我熏陶的周围的一切,从一支交际舞到毕业时的狂欢,从鞠躬道一句慢慢用餐到站在长桌旁充当服务生,一切的一切都促成了我现在的模样,即使我早已抛弃坐凳不超过三分之一,吃饭铺餐巾的习惯。
当我进入新的校园,我迎来了新的世界。不同于以往,这个巨大的校园更加复杂,难以捉摸。欢脱的气氛让我从拘谨慢慢向外探,是的,我发现自由不是想象的那么浪漫,总有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着自己。我并不能成为和别人在同一个模子里刻出,又在流水线上生产的雕塑。于是,在初中的校园里,我以任意的方式坐着,以想要的速度行驶,以想要的方式看这个世界。我总觉得曾经的日子过得不明不白,又快得如白驹过隙,却总认为一切还有明天。
虽然并不知道未来的样子,却十分向往,而我终于来到了曾经奢望的未来的此刻,好像一切都不尽人意,我可能离我想要成为的样子越来越远了。十年一瞬而已,我看明了的东西比从前多了,虽然胸中没有万卷,却也有了读懂江海寄余生的情怀,倚杖听江声时内心无声的海浪。
“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余秋雨这样问。难道两者必取其一吗?
远方有多远?没有人告诉我。我只好出发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月夜别友,旷达洒脱。其实,人生真的没必要哀怨愁苦。朝菌一瞬,蟪蛄命短,若以这样的时光去看世界的分秒变化,即便不知月有阴晴圆缺,错过了四季轮转,那我也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值得我去展翅翱翔。
【篇五:姿态】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去过一次青海。那算是登上青藏高原,到达祖国的大西部了罢!旅行的经历,我已经印象不深了,可我记忆犹新的那个孩子的姿态。
不得不承认,青海是个很穷的省。即使是大城市西宁,经济也不是很发达,更不要说山区了。因为地处青藏高原,四处都是连绵地群山,也就是一些贫困的小城镇,所以,我们参加的团叫“援青交流团”,表明我们行程的意义。
其实不过是旅游团,不过名字高大上些,但既有“援青”之名,就不能不干些援助之事,所以我们被拉倒一个小镇上,举行捐助仪式。事先,每位团友出了两百来元钱,买了一些书包、笔袋,做援助之用。
我自然做为我们家的代表,成了“捐赠人”,晚上八点钟,仪式开始了,各位“捐赠人”把捐赠的物品拿上一张长桌:一边站捐赠人,一边站受捐人。我拿着书包,在大人们的指使声与叫好声中,站在队里走上高台,站在长桌前。
我对面是一位藏族小朋友,穿着民族服饰,浓眉大眼。我直冒冷汗:我虽然喜欢热闹,但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还有相机“大炮筒”,我有点胆怯。
我把书包递过去,他接了下来,随后对我笑了笑—非常正式地微笑。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回他以微笑。然后他对我伸出了右手:显然是要握手。我清楚地记得他那时的神态,面带微笑,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我也是把右手伸过去,显得正式。我的手比较大,但他却没有什么顾忌。手紧握在一起,他还像电视里一样,上下晃动,表现手握得紧。
这握手持续了最少两分钟。我一直非常地拘谨,而他却举止得体。从照片看来,我表情僵硬。握完手,两只手上都出了汗。他拿起书包,用极不流利的汉语流利地挤出“谢谢”。我和他又握了一次手,随后我们都走下了高台。
整个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微笑,而且表情是活的,我的表情是死的。两腿并拢,左手一直放在裤缝。握手时,他的气场深深震撼了我,平静之间流露喜悦。他稍弯着腰,表示对我的尊敬,我却不知道干什么,一直学着他。我注意到,其他的受捐人不断地点头哈腰,嘴里还叽里咕噜说着我听不懂的话。
我相信,这就是一个人的姿态。不管你是捐赠者,还是受捐人。把握好自己的姿态,就是看得起自己。援助不是施舍,援助是给困境中的人的雪中送炭,只给有姿态的人。施舍是给无药可救地的人的安慰。只有有姿态的人才配得上援助。高贵是种姿态,只有有姿态的人,才称得上高贵。把握好你的姿态吧,唯有这样,才能从心灵上到达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