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相关作文

【篇一:《新少林寺》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新少林寺》这部引人深思的电影,虽说很血腥暴力,但是却蕴含很深真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侯杰从上少林寺杀人,到后来被部下反叛,最后逃到少林寺,悟出了“生活都有禅机,众生皆有佛性”的道理,并放下仇恨,过着淡泊、安乐的生活,最后为了护送难民无畏牺牲的故事。体现出了少林和尚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自己生命的无畏精神,也向人们讲述了佛法的真理——禅机无处不在,只要努力,你就会发现禅机所在。佛法活泼自在,只要是众生,就具有佛性。

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地的想起了一本小说《弥勒菩萨传》里边的一件事,他小时候曾经在佛像的脚下撒尿,和尚责备他:“你不应该在有佛的脚下小便。”弥勒菩萨答:“那请你给我找一个还没有佛的地方撤尿。”那和尚一楞,对啊!生活到处都有佛祖、禅机啊!又言:佛前乃寂静庄严之净土,你也不可以在这里撒尿。”那和尚又愣:“也是!众生皆有佛性,到那里都有佛,都是净土!”那和尚觉得颜面扫地,就走了。

所以禅机、佛性都是随自然而生的。生活处外有禅机,众生人人有佛性!

【篇二:第二次倾听】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中,才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仓央嘉措

幼时,曾逛过离家乡不远的山庙,破旧的庙屋,几尊神态各异的佛像,不断传来的颂经声,让那时的我对佛教留下的唯一印象便是山上的佛钟。

直到两年前,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外婆便拉着一向都不信佛的我去山庙为那些因天灾而丧失家园、亲人甚至是生命的人祈福。几年的光景,我已淡忘了钟声,为此,我决定再一次击钟。

我用手握住击钟棒,慢慢将它推向钟面,当钟棒和钟面相碰的一瞬间——钟响了。钟声淳朴而不低哑,厚重而不沉闷,辽远而不傲气,似乎只是释迦牟尼开悟后的一声感叹,没有香烟缭绕,没有信徒如云,无需佛像,无需蒲团,只是一口看似笨重的钟磬,却真确地流露出佛教的智慧。虽然没有清真教的庞大,基督教的华丽,却时刻都在流露出一种安静的美,它在用漫长的历史书写着一种宁静,用流逝的时间诠释着一种智慧。

佛教的博大精深使其在尔虞我诈的动荡年代,依旧保持自我,依旧用怜悯的目光看着世人。佛教的精髓在于它不排斥异己,吸收着百家之长,所以它虽起源于印度,却不被统治者长期所用,因为它太过于宁静,太过于平和,太过于爱人。也许正是它的这种平静,这种古朴,才远离宗教冲突,不受政治制约,这是孤独,也是幸运。

浮生若此。何谓开悟?何谓佛道?心怀悯慈,佛处处都在。其实万物皆平常,只是人心太过于复杂。心若静,万物皆不动。入世亦出世,佛门便是勘破、放下、自在三个阶段。只有看破一切,六根方静,不畏苦难,才可成佛。

我顿悟,玄奘不远万里到天竺求经,为的是过程,为的是磨练,在他看来,几本经书远不及路途中的战胜艰难险阻来得珍贵。也许出于同样的原因,六十七岁的法显翻越了帕米尔高原,攀越重重高峰,历经种种磨难,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靠着一份对佛学的执着,一份对信念的追求,迈上了漫漫的求佛之路。

第二次的倾听,不同以往的感悟,我们何时能像佛主一般,回望过去,审视现在,足以理性地走过历史,走过现在,走过将来,在他人的探究的目光中,依然保持着亘古不变的宁静的心?仅此而已,便足够了。

【篇三:吾师小传】

题记:此乃吾兴起,首写小古文,知浅显,故不足也,望吾师与同学指正,拍砖也可。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古道也。然吾也有数师,其中一师感深,恩不忘也。其以教语文为主,兼教吾劳动,性格颇为豪爽。

吾师姓司徒,名青云,此乃网名,年方四十出头,其身高约五尺,时常戴眼镜一副,近视。据传,因其儿时敏而好学,昼夜不分,常时读书,腹诗书经纶无数,惜乎眼睛不给力,故戴眼镜了,此可悲也。

青云师特别,与众师不同也。其时常带其生出游,然师者鲜有也,多师不予,其反之。众生皆悦,此乃吾师好也。

某天,日挂西边,渐斜也,此时功课已毕,吾师见天好,曰:“徒儿们,今日天气甚好,若大课间不出,乃可惜也。”

众生一听,雀跃者无数也。众人挤出门外,少有身体不佳者,未出。众人无一不乐。

要说吾师生之趣事,说不尽,道不完。祝吾师工作愉快,桃李满天下也。

【篇四:唐城研学旅行】

研学第二天去的是唐城,一座影视基地。大唐盛世被其一一还原,东市、西市、花萼相辉楼……我们在街市上看杂耍、买糖人,只见一群女生风风火火地跑到摊贩上买纪念品,你给我戴戴帽子,我给你挥挥扇子,叽叽喳喳的,像群麻雀。她们本想拉上我,我不愿理这令人头痛的“热闹”,转头佯装看风景,却见护城河水静静流淌,杨柳依依,恍惚间觉得自己回到了唐朝。

沿河而望,我忽然看到了一座木桥,便抛下闹哄哄的同学,一个人走向木桥。却没想到木桥的另一边竟别有洞天。入眼就是一座大门,上面写着“山门”二字。我走了进去,顿时被浓郁的不知名的花香迷昏了头脑,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一座大殿前,门上写着“青龙寺”,我没想太多,径直走了进去。层层台阶之上,菩萨的身影隐约可见,我却被那一尊尊狰狞的罗汉像绊住了脚步,他们龇牙咧嘴、怒目圆睁,降魔杵让我不寒而栗。外婆是信奉佛教的,儿时她曾带我去过寺庙拜佛还愿,年幼的我也是极害怕殿前的面色令人害怕的罗汉像,如今还是迈不过这道坎。

大悲咒的声音突然传来,让我心中平静下来,那些罗汉像也没那么恐怖了,他们或许是菩萨设下的第一道障碍,若非心中平静之人,若非心性坚定之士,怎能见那菩萨真容?我一步一步踏上台阶,菩萨的身子、颈子、脸一点一点出现,最后,我看到了他。他的面容是那样安详仁慈,仿佛你的所有罪行都可以在他那里得到宽恕;他的身影又是那样高大,他站在光阴的尽头。轮回之上,俯瞰芸芸众生,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的身影下化为虚无,只剩对众生的悲悯,对痛苦的释然。外婆总爱在菩萨面前说家中琐屑,愿其保佑家人平安喜乐。

我在那木鱼的敲击声中,烟雾缭绕中,双手合十,行跪拜大礼:“铜塑药尊菩萨,我再次发十二大愿,愿众生无病无怖,无难无灾。”我心中一片宁静,仿佛未出世的婴儿在母亲子宫里那样安详快乐。

同学的电话突然打来:“你去哪了?先前看抛绣球,可好玩了,怎么没见你,不说了,快来集合!”听着那头闹哄哄的声音,我环视大殿,心下释然。他们可能看了许多表演,沉溺在人世间的热闹中,在尘世中浮浮沉沉,在大千世界起起落落。而我在这空无一人的寺庙中找到了心中的宁静。

在热闹之外寻一丝禅意,在尘埃深处找到心之所愿、心的宁静。这或许就是研学带给我最有意义的东西。

【篇五:初三生活那抹甜】

佛说:“众生皆苦”。我却觉得化学老师像电影《情书》中说的那样“众生皆苦,你是草莓味儿的。”人生苦短,她的笑容却同情书般,甜似少年心中最明媚的阳光。

初次见到化学陈老师,是在一个暖暖的午后,九月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她的脸上。她轻眯起双眼,在同学们嘈杂的欢呼和议论声中从容地走上了讲台。书本卷起,轻磕讲台,她微微皱眉,示意我们安静。窃窃私语声终于消失,老师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松开,眼中却有着熠熠星光。片刻,她扬起一抹明媚的笑,如同缕缕春光,在唇边荡漾。看着她笑弯了的眼,星光似从那经过千万年沉淀的夜空逃出来。偷偷潜入她的眼眸。我想,苦涩乏味的初三有了她就会有甜甜的时光。

幸运的是,我成了化学组长,将组员的作业收好交给她。天色渐晚,夕阳已爬上了树梢,树叉枝接柯连,状如弯月,在枝上平行地抽发如篦,紧密的梳齿,梳暗了远远的天色。我望着枯黄的树叶,心中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跃上心间,不禁加快脚步,敲开了办公室的门,将作业放在桌上,转身欲走,却被陈老师叫住。“来,吃点草莓!初三压力大,辛苦你帮我收作业了!”说完,老师笑了,脸上一扫上了一天课的倦色,霞光映着她的笑颜,如同玫瑰一样绮艳,那闪着春色的浅浅酒窝,像一朵夏雨之后悄然绽开的睡莲,氤氲了荷花的甜蜜,羞怯而又优雅的点着头。我轻轻道谢,在老师的笑语喧阗中走出了办公室。

走在路上,我将两个粉白浅绛的草莓如同珍宝般放在手中,轻咬一口,浓郁的甜如同舒缓的芭蕾,在舌尖上旋转跳跃,甜入心房。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变成了甜蜜,使我的失落从眉梢滑落,让我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把烦乱理成顺畅,让我在对春天的向往中感觉到,有了老师甜甜的笑,我便拥有了明媚的春天!

【篇六:佛曰人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题记

曾一度懵懂走过了多少轻狂的岁月,也曾在灯火阑珊之处独钓孤舟,终究是我不懂。过去的风景已不再属于我,佛曰人生,心灵在佛法中升华。默念着……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是啊,人生在世未免会有苦难,何苦去埋怨?何不坦然面对?遵循本心,意义和价值终究会明白的。何苦纠缠?学着佛陀拿一朵花细细闻,是否看到了笑容?明白了,拈花一笑,灵魂的旅途。仿佛置身其中,无比宁静,像空旷的山林缥缈无际。脱离轮回,这是何等的境界。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这也许只是一个理想,却诠释了六道众生的理念。人是有凡心有欲望的,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很难。万恶出于心,若心净了便可抛除邪念除去邪淫,不随生死相续。“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由此看来人活一辈子并不容易。人生在世间时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唯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静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才能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佛教教义的核心是: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消除人的欲望便可避免苦的因果。

《悟性论》中这样说:“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我一直苦苦探寻其中的道理,我说理解的是有思虑,就必须承受生死的苦难。对于生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只是凡夫俗子,都不断重复着生死。我希望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花如笑靥,叶若浮萍,即便盛开也不该初心;我希望自己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叶展凝碧,叶落如蝶,即便枯萎也无怨无悔!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方一净土,一叶一菩提。把握生命的每分每秒不留下任何遗憾。亦是无悔。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佛曰人生,悟出人生的道理。领悟佛法的真谛。

【篇七:里海观音堂游记】

观音堂,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地方;一个环境清幽的地方;一个充满本土习俗风情的地方……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踏着春的脚步来到了里海观音堂。

没进院门,就迎面看到了一尊笑口佛,他那慈祥、憨厚的笑容为这座庄严的古庙增添不少喜感。沿坡而下,我们来到了院内,这里树木繁荣,花草斗艳,香烟缭绕。拾级而上,来到了观音殿,只见阁里金碧辉煌,观音娘娘正盘坐在中间,双手拾合,眼神慈和,一脸宽容。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只要唐憎师徒有难,观音必定伸手相救。也许是明文传"神"吧,观音菩萨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农历的正月二十六日,是观音的开库日,据传,观音娘娘在修道的时候,五百位护法罗汉为了考核观音大士的修行成绩,于是化为人间和尚,到观音庙化缘讨饭充饥。每年的这个日子,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四面八方的信徒都会涌到观音堂祈福和借库,希望接库后财运亨通、风调雨顺……

再走便到了三宝殿,即是佛宝、法宝、憎宝,然后来到了北帝殿,北帝被奉为水神,是骁勇善战的海神,保平安。接着我们拾级而下,来到了一个金鱼池,这里的金鱼黄的,红的,白的,黑的……颜色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给它们投食物,它们便聚拢在一起,有的还时不时跃出水面,成了角落里的一道风景,美丽,诱人,让人赏心悦目。随后我们来到了太岁殿,那些神像的神态也真够奇怪了!有的炯炯有神,有的一脸正气,有的舞刀,有的弄剑……离开太岁殿我们来到了慈恩亭,亭柱上刻的对联"慧照天袍葵心向日,慈云阴水国莲座生云"意味深长,令我赞叹不已。坐在这里,观看放生池的乌龟,聆听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别具一番情趣!最后来到了地藏殿,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其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无量妙法,能救脱无数众生,感登觉岸。

最值得一说的是——里海观音堂新建的文昌塔,文昌塔选址于里海观音堂的莲花池中央,塔身七级八方,铁顶铜铃,飞瞻翘角,塔内中空,各层设置假窗,阶梯绕行至顶,塔身整体造型清秀超拔,状如毛笔的塔尖直插青霄,远近能见。而且文昌塔是旺文启智利学业的法器,利于读书,功名和事业。

本土民族习俗沉淀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基石。有幸与这样一座充满仁信礼仪的城市结缘是我们的幸福,我们应将里海的文化色彩传扬下去。

【篇八:众生用膳图】

“今天吃蛋炒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教室里顿时欢呼雀跃。一分钟后,看到那神情严肃的午餐指挥官居高临下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便立刻鸦雀无声了。

瞧,有的同学严肃中带着几分微笑,时不时用舌尖舔一下双唇,仿佛香喷喷的蛋炒饭已经放在面前,任他宰割;有的同学正襟危坐,用企求的目光望着指挥官,希望快点叫到他们组;有的同学屁股扭来扭去,仿佛随时准备冲向饭桶。在指挥官的一声声命令下,同学们纷纷拿好餐盒,开始用餐。

此时此刻,一幅众生用膳图展现在大家面前。小胖端起雪菜豆腐汤,“呼啦呼啦”几口,一碗汤就入肚了。胸前的衣服上瞬间出现了一行省略号,谁让他下巴漏了呢!然后,他用调羹抄起一大勺蛋炒饭,全塞进了嘴巴里,整个嘴巴都被塞满了,活像一只鼓着嘴巴的大青蛙。

小周与小胖的吃相截然不同。小周慢慢地端起饭碗,小心翼翼地挑了饭中的几颗玉米粒,慢悠悠地送到嘴边,张开樱桃小嘴,极小幅度地嚼着,犹如品读名著般,细嚼慢咽,还时不时拿起纸巾轻轻擦拭嘴唇。

那些调皮鬼更是吃相百出,有的给饭做“造型”。他们把饭堆成成一个小山包,再把菜都倒到山顶上,变成了一座五彩斑斓的小山包。嘿,他们还会做盖浇饭啦!“啊呜啊呜”几口,山顶消失了,他们又开始在山脚下挖战壕,边吃边玩,津津有味。还有些调皮鬼竟敢“偷菜”。他趁同桌不注意,逮着机会,夹起蛋炒饭中的香肠,塞进了嘴巴里,吧唧吧唧地嚼着,让同桌苦笑不得。

哈,这样多姿多彩的“吃饭大剧”,中午11:30分,在我班准时播放,欢迎你收看。

【篇九:众生之情】

漫漫人生路,少不了情的陪伴与支撑。芸芸众生,以情系之。

——题记

茶饭之思·爱情

在我的回忆中,总有一碗饭香荤绕的地瓜粥,那是奶奶煮给爷爷的。爷爷拿着饭勺,小口小口地抿着冒白起的粥,等粥稍微凉了一些后又双手捧起碗,喉节滚动,咕噜咕噜连喝了几口。饮罢,随意地擦擦嘴,嘟嚷着:“着粥真淡,不好喝。”一旁的奶奶听到了,凑过来道:“你还不是喝了几年?”此言一出全家都笑了。

两位老人携手相伴,走过了战火四溢的沙场,走过了草木皆兵的恐惧,走过了思想解放的热潮,互寄七十年春秋。尽管家中时时传出两位老人的拌嘴声,但这埋怨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但这些埋怨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洗尽铅华,化为时纯质的美好。

众生之爱情,不过一碗平平淡淡的地瓜粥,却无比美好。

桌椅之间·友情

意外找到散落在杂物堆里的一串风铃。我轻轻抬起它,一阵和煦的微风吹拂过我的脸颊。风铃在风中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声响。那张圆圆的脸又浮现再来我的眼前。

回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我想起毕业典礼那天,天上下着雨。操场上同学们的背影渐行渐远。预祝落在我的肩头,打湿了我脆弱的心。两股温热的水流从眼中涌出,我胡乱擦着,已不知道的时泪还是水。这时,你撑着伞,走到我面前。“这串风铃是我自己做的,送给你。不要再伤心了。”我抬起头,看到圆脸女孩正冲着我微笑,稚嫩的童音在我耳畔久久回荡。

众生之友情,不过一串并不精致的风铃,却能发出感动心灵的声音。

屋檐之下·友情

我的父亲,不善言辞。但每当我挑灯夜读时,总有一杯橙汁不顾任何艰险地送到我桌上。我说了句谢谢。父亲的脸居然红了,微微一笑后又转身去工作。

众生之亲情,不过一杯手工的橙汁,却能让人难以忘记。

众生之情,虽在繁琐小事中,却能诗人铭记于心,虽不轰轰烈烈但难以消磨。

“众”的力量

生活加歌,歌曲的高潮往住是最精彩的部分。我的生活并不只是简简单单,一帆风顺,两点一线间的。我的生活是多彩的,追忆过往的,令我温暖的。而这一缕温暖来自于众生百态,因为你的人生定会遇到一些人,众人的志度会令你获益匪浅……

“众”字,对于我而言并不怕生,是由三个人字组成,生活众我遇到的人,他们的都会给我无穷的力量,而最终组合为众字,令我平凡的生活里,如是昙花的绽放,有了精彩……

众之一

临近期末的寒冷,最令人感到寒冷,我如平常一样走在上学的路上,拐过个路口,又来到了熟悉的上坡。我吃力地向上爬着,脸上带着愁容,手上拿着张卷子,上面有道难题,困惑了我一整晚,我不禁边走边叹气,连脚下的鞋带松了也没注意到。突然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喘气声。我随着声源往后看,只见,一位穿着绣花棉衣,扎着两个小辫的妇女,踩着脚踏车,往上骑。由于车身的不停摆动,令她的身子也一左一右地摆动着,并咬紧牙关,奋力向前,骑到我面前的时,她突然停了下来,转过头来对我说:“同学,你的鞋带掉了。”这时,我才注意到,连忙向她道谢。她又说道:“上坡路并不累,因为过了这个上坡路,你便会迎来平路!”我很惘然,不太明白。突然我的目光看到了试卷才明白,所有的困难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便会克服他,走向成功。素未相识的妇女,令我感受到了众的力量,也就是她带给我的力量。

众之二

酷热的天气,我迎来了体育考试,这次的考试至关重要,我不能有所松懈。在公交车上的我,便不停地深呼吸,这时,我来到了进站口,便开始翻找自己的公交卡。可是,却没有看到公交卡的身影,我的心里不由地提起了一块大石头,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外冒,这时,我的身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小女孩,她穿着校服,不停地喘着气,头上的碎发早已被汗水浸湿,只见她立马将卡递给我,我正想向她道谢,她突然看到我手表上的时间,说:“来不及了,考试时间快到了,我先走了,姐姐,你的卡要拿好来。”我看着她瘦小的身躯再次冲回了人群中,她的背影令我感到十分温暖,我再次感受到了众的力量,小女孩的善良带给了我温暖的力量。

众人的力量无穷,是因为每个人的力量结合起来就是众人的力量,我的生活也因有了众人带给我的力量,而有了精彩,有了方向……

【篇十:伟大的自我意识】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我意识。每个人的境界不同,自我意识也各有高低。有卑微的人,也就有卑微的自我意识;与之相对应,伟大的人,也就有伟大的自我意识。那我们应当如何拥有伟大的自我意识呢?

尼采曾经说过:“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拥有伟大的自我意识的必要前提:一个立足于人类的高远的出发点,亦即梦想。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7年后,他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1906年朱德中学毕业时,留诗言志:“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十几年后,在南昌的城头,他点燃了即将熄灭的革命火炬;1917年湖南一师的学生毛泽东在作文《心之力》中立誓:“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32年后,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位伟人都是以国家与民族为出发点,设立了一个高远的梦想,为之不懈奋斗,并最终拥有了既属于祖国,同时也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

梦想一定要高远,而不一定必须实现。唐僧的梦想是普渡众生,但是普渡众生是无穷无尽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正是实现不了的梦想决定了唐僧不平凡的一生,并使他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伟大壮举的;毛泽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梦想,但人民的服务是无止境的,个人的生命长度并不能实现这个梦想,然而正是实现不了的这个梦想成就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同时也把他推上新中国主席之位的。梦想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梦想本身,而是在于它能够将人的时间、精力、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资源等集中在一点上,就像是在黑夜中穿越一千公里后仍能穿透钢板的激光一样,致远的。

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为目标指明方向的。目标则是用来实现的。当然,也正是无数触手可及的目标构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唐僧的梦想是普渡众生,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西天取经,然后是翻译经卷,讲诵经卷,深造弟子……如是,才能普渡众生;刘邦的梦想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需要先取得天下,然后平天下,治天下,如是,才有能力派遣猛士镇守四方。

那些梦想并不高远的人呢?项羽对他的叔父说:“书,记名姓而已;剑,一人之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堂堂西楚霸王,梦想只是当个类似社会不良分子的“万人敌”,因此他虽征战一生,最终却也只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聚众起义的陈胜吴广,其梦想仅仅是“举大名耳”的王侯将相,所以,他们也只落得了个被部下所杀的凄惨结局;东汉末年的刘备,文有诸葛,武有关张,却只想“兴复汉室”,惦记一姓之天下,所以最终也只得了个三分天下有其一罢了。没有高远的梦想,没有伟大的自我意识,哪怕能力再高,一个人也终究难成伟业。

拥有伟大的自我意识,先以伟大的自我意识树立一个高远的梦想开始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