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足球赛】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古代足球最早来源于中国;现代足球来源于英国。古代的时候足球不叫足球,而是叫蹴鞠。这次,我在耕读书院里就蹴鞠了一回。
其实,我在学校里也学足球?,每周二都有两节足球课。一节课用来练习,我们平常一般都是练颠球、传球、停球之类的。第二节课就是打比赛。我认为在班里面,我的技术还差不多吧,我现在的职位是后卫。后卫一般都是卡人或卡球的。
可是,我在书院里踢的时候,我却变成了守门员,这次我发挥的不好,主要是因为害怕,害怕球过来会砸住我的眼镜。下次去的时候,我要将眼镜放在一边,全心全意的去踢。
我们先踢了一场小比赛,好家伙,比赛一开始,所有人一股脑的往前拥。像我们这些会一点的,都在后面,静静的看着他们。不知什么时候,人群已经移到我方阵地了。我赶紧上去卡球,突然,不知道是谁,往我的小腿上踢。用我们语文老师的话来说:“好你乖。”真的,疼死!
缓一会了以后,我们开始练习点球。身为平常射门角度偏离很严重的我,最高兴不过了。我来解释一下,上面这句话,就是说,我向门框的左边踢球,这时候是和各个角度、球都成一条直线的,可是呢,我一脚开过去,球确实是进了,可是是从门框的右边进的。
有时候,事情真的让你想不到……
刚刚去游学营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小朋友,就想和他做朋友,一路上,我都在想怎么搭话,到现在才发现,我俩可能真的不合。还有刚刚来青竹教室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可以和魏子轩做朋友,总觉得和冯柯瑜不会成为朋友。可是结果,却正好相反。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一直认为,梅梅老师是属于我们青竹班的,可是,并不为这样。(PS:泪点来了)我总认为梅梅老师是我们的,可是,她却要同时教两个班,全部都是因为三班那个破老师。你们想不到,这两个月来,我们和梅梅老师相处的有多好,我们甚至融为了一体。(到这里,作者写着写着就哭了)可是,事,总与愿违……好好珍惜吧,现在的美好时光。
【篇二:玩转蹴鞠】
运动我最棒,勇敢来挑战。体验一把古代的足球——蹴鞠。
蹴鞠,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各式各样的蹴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的印记,今天看到的蹴鞠,就是竹子编制﹑镂空的,轻巧、别致,江南水乡的韵味,一览无余。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竹子做的蹴鞠,比足球小了许多,还是镂空的,踢起来和平时的足球有很大差别!感觉有劲使不上,奋力一踢,竟然在草地上,弹了几下,慢悠悠停了下来。踢蹴鞠,看来要多带、多跑动。
那就开始带球突破、妙传队友,远射——球真奔球门,对方守门员扑了一下——竟然没有守住,蹴鞠慢慢悠悠进了球门,1:0!旗开得胜!我们开心跳了起来,击掌相庆,一鼓作气,我们展开攻势,连下三城,4:0,遥遥领先。点球!我们在防守对方角球时,手球了,守门员严阵以待,对方一脚劲射,球钻进了网窝。4:1,进入下半场比赛。比赛双方换上了两名队员,我们依然攻势如潮,我有些操之过急,两次非常好的机会,我都放了高射炮,与进球失之交臂。补时5分钟,领队上场,漂亮的攻门得手,我们拥抱庆祝,最后,比赛结果6:1,我们完胜对手。比赛过程中,小插曲不断,一不小心,把蹴鞠踢出了界,眼看着蹴鞠骨碌碌飘进了旁边的小水沟里,捞起来,甩几下,又可以踢了;谁不小心一脚踩扁了,成了橄榄球,没关系,双手挤挤、揉揉,继续比赛。呵呵,很有意思吧。
蹴鞠比赛虽然个人表演的机会多些,但也讲究团队配合,尤其是我们临时组队,更需要磨合,大家更要团结,多些包容。蹴鞠,作为大家喜欢的运动,应该多交流、多分享,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动起来!
踢蹴鞠,体验传统文化,小小蹴鞠动起来,我们玩转蹴鞠!
【篇三:少年足球说】
我从小就接触并爱上了足球。平时课余时间,绿茵场上总能看见我奔跑的身影。
因为喜爱足球,我对足球的历史也有所了解。《水浒传》里高俅不就是因为踢得一脚好蹴鞠而当上了京官吗?其实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前身,但至今为止,连续两届世界杯我都没能看见中国队的身影,还是有些小失望。我多么期望国足能走向世界啊!
我认为,大家不能把足球事业低迷的全部责任推给国足和国产球星。或许真有部分球员为了金钱和名利迷失了自我,但不可否认,大部分人的拼搏努力也让国足不断进步。
国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热爱足球的心永远不会改变!正如我心中的英雄英格兰队的鲁尼说的:“一旦我开始接触足球,我就是为了足球而活!”虽然我做不到他那样,但我知道,足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很高兴听到国足来我的家乡南宁踢球的消息,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去为他们呐喊助威。
【篇四:托物言志】
沙漠中的风滚草
在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中,我乏味地望着窗外那荒凉的风景。这是个荒无人烟之处,窗外除了几处高大的仙人掌,偶尔还能看见几处动物的尸体,便是大片荒芜的沙漠了。
因此,在班列车上,大多数的人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看手机,气氛十分压抑。“妈妈,你看,这是什么?”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这番沉寂,一个男孩指着窗外的某处,询问他的妈妈。
我又往窗外看去,那荒芜的地方不知何时多了几分生机。有什么东西在滚着……哦,原来是风滚草,我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滚动的植物。
那风滚草一直跟着我们的火车移动。它现在正带着种子寻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我细细地观察它,发现它在我的传统概念中根本不算一种“植物”;它倒更像是一种“老式足球”—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蹴鞠。它似乎只由几片枯败的树叶组成。但不知为什么,那几片枯枝败叶仿佛紧紧相扣,保护着什么。这风滚草在这炎热之天,好像不知疲倦地随着热风向前滚动……“这可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我心中暗想。
来到了目的地,我特地去向当地的向导询问了风滚草为什么要那样滚动。“哦,它是为种子寻找一片好的地方,让它们更好地生长,每年的秋天,风滚草便会脱离它的根系,带着种子随风滚动。而每年它寻到一片好地,便会逐渐枯萎,成为那些种子的肥料……
我忽然有些佩服起风滚草来,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可以说是植物间“伟大的爱”。这也是一种最伟大的死亡:“生于土地,也终于土地。”
【篇五:人生亮在“自强”】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种自有的骄傲,从舜治成汤以来,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民族细细思考的能力,亦濡养出数千年可歌可泣的自强历史。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短短一句,竟也流淌出无尽的人生智慧。被苔花深深折服的同时,亦赞叹于作者取芒焰于平淡,得绚烂于细微的观察力。扪心问之,“苔花”无语,花香自来的关键在于“自强”,而人生也应像这“苔花”一样亮在“自强”。
自强携手努力,人生才会成功。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众所周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你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为此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因为自强不是像口头表达那样简单,想要成功,就必须经历暴风和雨雪的锤炼,正如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曾足不出户、废寝忘食整整18个月;齐白石画虾,曾画秃了数十支毛笔;诗人北岛为体悟夜半未眠的海棠花竟也数夜未眠。是啊,自强是寂寞的,努力是艰苦的,既无鲜花为伍,更无舒适作伴,只有不做命运的妥协者,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自强的人生是失败的,不自强的人往往患“明明病”。明明生而有翼,却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明明知道不能拖延,但不等到火烧眉毛还是不会开工。甚至,再美的晚霞,也不能够吸引他们前进,不禁反问:“难道自强之美只会出现在诗人与作家的文学花园里吗?”或许懒惰和倦怠在恣意滋生之时,显然有的人已经忘了自强为何物,只会用“明明病”来安慰自己。
自强是生命不屈的姿态,但浮躁的心理和对结果的怀疑往往让我们失去努力,失去自强。的确,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的确要坚持,但坚持多久?坚持的结果是否值得?坚持的方法,努力的条件,困难多难……都是不确定的。显然一句努力给不了答案。面对重重的不确定性,我们难道只能像机械时代的流水线上的产品--现代社会无奈的螺丝钉吗?
所以人们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不再想努力奋斗,展翅翱翔的吸引力比不上匍匐前进的安逸舒适,惧怕辛苦和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结果是惧怕磨平了自强的锋芒。
但是,人生“亮”在自强,并不等于事事都“要强”,在不适当的时机“要强”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凡事都要有个度。犹记得,宋徽宗酷爱蹴鞠,便重用蹴鞠高手高俅等人,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以致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黄髫小儿,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对凡事没有个度,娱乐至死,招致灭国。你不自强,谁许你未来,难道娱乐会许你成功吗?人生不自强,吾未见其明也。
君不知,有志者事竟成。所以你生而有翼就不要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难道一生碌碌无为真的让你满意了吗?难道半途而废真的是你愿意的吗?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啊!
我愿你一生亮在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