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具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称号的美丽定州,它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我国北方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定州位于华北平原,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京石之间,雄安之侧。这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一望无垠。沙河、唐河横贯全境,像两条美丽的彩带。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京港澳高速和京石高铁纵穿南北;朔黄铁路和曲港高速横贯东西。
定州古老而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2600年建成史,从管仲筑城到廉颇点将,从中山建国到后燕定都。苏东坡、司马光等人都曾在这里造福一方。说它年轻是因为2013年成为河北省直管市,时代又一次为定州插上腾飞的翅膀。它经历历史和时代的洗礼,散发出无尚荣光。
悠久的历史给定州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定州贡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年,道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34年重修,贡院的大石碑是大理石材质宽80厘米,高200厘米。贡院其实是学生考试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考场,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地方。其实定州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也是它的标志性建筑:定州开元寺塔,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定州塔。它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从京广铁路乘坐火车或者从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车,都可以遥看它那高耸入云的雄姿。还有定窑更是古代五座官窑中的最早最大规模的一座、被誉为雕刻了的丝绸定州缂丝、河北地区最大最完好的定州文庙……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一年四季、爱它的魅力四射。我的家乡哺育了我,给了我太多的温暖,我爱我的家乡。
【篇二:高高的定州塔】
我的老家是号称“河北省十大历史名城之一”的定州,她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那里有很多名胜古迹,有古代考试的贡院、苏东坡呆过的雪浪斋、开元寺里的定州塔等。每次回老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看看那高高的定州塔。
听妈妈说,定州塔在古时候叫“料敌塔”,是用来观察敌人的。我也喜欢爬上塔看一看,当然不是去看敌人的,我是去看美丽的定州城,去听那从塔底下飘上来的欢声笑语。
我最喜欢定州塔下的铜刻台,倾斜的铜面光滑如镜,小孩子们就把它当成滑梯,不知疲倦的一次次从顶上开心地滑下去,滑下去……
我还喜欢定州塔前的红色走廊,里面刻满了和这座城有关的历史故事。当我从长廊里跑过时,就像在穿越时空隧道,从很久很久以前,“呼”的一下,就跑到了今天。
其实呀,我最最喜欢的是晚上的定州塔。到了晚上,塔下灯光灿烂,五彩缤纷,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定州塔更加绚丽多彩,塔下人们的笑容也更加迷人,脸上像发着光,那是一种甜到心里的幸福的光。
我喜欢定州塔,不仅仅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曾经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读书,还因为定州塔已经成为我老家的标志,成为我心中的塔。
高高的定州塔矗立千年,不仅记载了老家悠久的过去,更见证着定州城今天的巨大变化,它也会看到并一定会看到我的老家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三:过大年】
大年三十,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好朋友唐奥、唐奥妈妈,一起去夫子庙看灯会。
夫子庙人山人海、灯火辉煌,我们沿着秦淮河一路往江南贡院方向走。河边挂满了花灯,五彩的灯光投射在河面上,像是小精灵在河面翩翩起舞。
江南贡院前一顶巨型的状元帽把我们的思绪一下拉到了古代,这里曾是科举重地,是赶考学子聚集苦读的圣贤之地。
在“天下文枢”前,我们看到了亮灯的照壁,照壁上双龙戏珠金光闪闪、栩栩如生,两条调皮的龙仿佛争着抢着要把吉祥如意抛给大家。
文德桥两边站立着六个明亮的大牌坊,一派金碧辉煌的景象,只是每根柱上都写着大大的“浦发银行”,看着全是广告,不像彩灯了。
走过文德桥,乌衣巷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灯,映衬着古诗白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月牙门”内的人很多,我们慢慢地走着,边走边看着头上一闪一闪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着“眼睛”的星星。出了“月牙门”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水中的“双龙戏珠”,那两条龙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真像活的一般。
走着走着,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妈妈带我来到了美食一条街,这里的人很多,每个店门前都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排队买到了让人垂涎三尺人糖葫芦,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滋味真叫一个甜。
我们慢慢地走着,路边的树上也全部挂满了一闪一闪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着“眼睛”的星星,一个成语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火树银花。接着我们一路上又看到了扑扇着翅膀的和平鸽,文源桥的头门、仪门、龙门……
时间过的真快,很快就到了十一点,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夫子庙。
【篇四:逛夫子庙】
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逛南京的夫子庙。
我们来到秦淮桥上,看到秦淮河里漂浮着许多游船,游客们驾驶着在水中荡漾,别有一番情趣。我们继续往里走,看到一片繁荣景象。人群熙熙攘攘,十分拥挤。路两边的店铺一个挨着一个,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商贩们大声叫卖,人们在店铺里挑选着称心的商品。最吸引我的是各式各样的雨花石,有圆的、方的、球体的、椭圆的……有红的、绿的、黄的、蓝的……上面还有精美的图案呢!真让人目不暇接!我叫妈妈也给我买了几个。我们还玩了江南贡院,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试的地方。
夫子庙最漂亮的还是晚上,到了晚上,秦淮河两岸,华灯齐放,简直是灯的世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烁不定。最美丽的是用灯装饰的二龙戏珠,真是栩栩如生!
【篇五: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河北省定州市,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定州有崇文街、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南城门、中山博物馆等名胜古迹。
我家就住在开元寺塔附近,妈妈经常带我去那里玩耍。那里有很大的广场、奇形怪状的假山、美丽的花草树木、好玩的游乐场,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天气暖和的时候,崇文街就变得特别热闹,有跳舞的、唱歌的、滑旱冰的……还有好多小朋友在广场上跑着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我爱我的家乡!
【篇六:我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云,天上的一片云彩,随着风的推动,缓缓飘过了金陵。
我终于看完了金陵城,看到了它的辉煌,它的灾难,它的过往,它的现在。
几千年前,蒸发的水聚在一起,我醒来了。脚下是滚滚的长江,旁边的清凉山上,绿色是主调,楚国的人们正依山依江修筑着“金陵邑”。最早的金陵城诞生了。后来的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在清凉山上修筑了石头城,我细看不了,只能远望它的坚固,是东吴一有力的屏障。南塘,我俯视下面的人们,这段时间战事不多,文化发展迅速,我看着街道两旁卖瓷器的店,饭店……。一片祥和,生机勃勃,人们也对和平的生活充满着向往。可这一切也在宋朝军队占领下,如风般一掠而去。慢慢地飘,看到了秦淮河的商船,河两岸的繁荣,河水流入长江的激情,看到了紫金山,挺拔着,如鹤立鸡群。江南贡院的学子们发愤图强,为考取一个好功名而竭尽全力。
许多许多的事,我见证着,要说出来,恐怕说也说不完。历史的凝固,我也可以解开,明朝建立的辉煌,在南京定都的最大的朝代,从此也拉开了序幕,直到一千年左右之后……日军对我金陵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一时间,三十万人消失不见,繁华的地方变成一座死城,血流成河,我仿佛也被人们的鲜血染红了。那时在日军控制下,可以说是最黑暗的时期,令我悲伤不已,曾经的六朝古都竟变成这种样子。
直至抗战胜利,才恢复了生机。
现在的金陵城是一个现代化都市,高楼大厦矗立在城中,我也看完了金陵城,变成了一场雨落了下来。
【篇七: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定州,比起大城市,它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可是,在我眼中,它却美丽的无与伦比,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家乡最出名的便是“开元寺塔”,当地人又俗称“定州塔”,它可是现存唯一的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从公元1001年到1055年才修好,曾经民间流传“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这句话足以证明在当时修建此塔的艰辛和不易。它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才造就了今天的定州塔。
塔下广场宽阔且漂亮,早晚的风格截然不同。清晨,广场散落着放风筝的儿童,还有一群打太极拳的爷爷奶奶们,此刻悠扬动听的音乐伴着大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清气爽的味道,甜甜的。
傍晚,塔下灯火通明,来消遣娱乐的年轻人活力四射,有跳街舞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有玩轮滑的小朋友们和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时而高歌时而传来琴声、呐喊声,热闹非凡,中山路两旁的灯光闪耀,加上来往车辆,宛如一条飞舞的银龙煞是好看。
紧邻定州塔的是我市著名博物馆,以“中山文化”为依据,现代化建筑手法,诠释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发展。听讲解员说博物馆藏品约五万余件,多以汉代、宋代为主,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回响,每次参观完,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
以塔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着各种名胜古迹,有定州贡院、中山汉墓、文庙、东坡双槐、雪浪斋、魁星阁、定州城门、清真寺,每一处都能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假如你来我的家乡,我一定会好好当个好导游,带你畅游定州城,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
【篇八:南京之旅】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寒假期间,我来到了南京久负盛名的秦淮河,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每次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沿着秦淮河一路游览,且行且停,扑面而来的是属于历史的底蕴和厚重感,沉淀数千年的悠然和稳重纷至沓来。如今的秦淮河早已不见了乌篷船的影子,大部分是黄顶红柱,雕梁画栋的游船,更加精致华美,却失了几分古朴和风骨。靡靡之音不再,却依旧繁华,灯影桨声,风采绝伦。透过这十里绵延,我似乎看见文人雅士曾会于此泼墨挥毫,谈诗论曲;各路商贾亦云集此处,醉生梦死,奢侈无度。
到了秦淮,很难不了解曾发生在这儿的风流往事,其中,“秦淮八艳”的故事脍炙人口。如今看着这儿的波纹起皱,悠扬绵长,也能想象到这些客居两岸,或美艳绝伦,风姿出众,或清新灵动,才艺过人的佳人名姬,与风流倜傥的公子王孙,谱写出一曲曲郎情妾意,缠绵悱恻的爱情悲歌。坐在秦淮河边,遐想着那些故事,在璨若星辰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我恍然有一种前世今生的悲喜交加,感其所感,痛其所痛,回味无穷。
意犹未尽,我来到了夫子庙,正好就在秦淮河边,刚进门就是孔子像和两侧的状元榜,我买了个福签,写上自己的愿望并绑在上面,默默祈祷着。这儿浓浓的书卷气息,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学子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勤恳与坚定。说到读书,就不得不提古代最重要的选官途径——科举。夫子庙的对面就是江南贡院,科举的考场,还能看到古代考生用的文房四宝,以及考试时的隔间。贡院坐落在秦淮河画舫码头的旁边,在坐着的同时,还能欣赏两岸美轮美奂的风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走出贡院,不一会儿就到了乌衣巷,这儿曾是豪门宅邸,走出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山水诗人谢灵运等人。如今已不复昔日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闻名而至的游客对王谢华堂踪迹的探寻。我站在门口,抬头看着石砖上绿色的字儿:乌衣巷,缓缓扫过周围的灰砖白墙,别致精巧的院落。透过庭内干枯的枝叶,想象着数千年前的郁郁葱葱,山清水秀。门庭若市的宅第,品茗吟诗的才子,书香世家的温和沉静的气质,都让我心生向往。
此次南京之行,让我对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比起以前对旖旎风光的赞叹,更多了知识和阅历。能通过这些留存至今的景色联想更多有关当时的事件或情形,从而得到更深刻的体悟,将其运用到我今后的人生中,一定会越来越好。十里江南,是我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