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相关作文

【篇一:我们有话说】

在一个安静又温柔的午后,坐在阳光下,静静地,捧起一本书,或许,还有一杯温热的茶。我心中的一个娴静的生活,就是这样。

于是,我来到了这次读书会。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第一次读书会慢慢拉开帷幕,两位主持人娓娓而来的讲解,是我渐渐沉浸于这时刻。

裴老师眼中的《幽梦影》——在浮世的沉浮中,体会不一样的山,水,月。这本清淡的小品文,每个人在看读时,不同的阅历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珍惜你的现在吧。

李老师眼中的《草房子》——李老师温柔的嗓音,使我似乎真的回到了她们的过去,他们的经历,都在我眼前一一展现。当你感到孤独,恐惧,茫然时,让你的生命中的那个人,在你耳边轻轻地说一句——“别怕”

陈老师眼中的《最美不过诗经》——于世之最美诗经也。古代人的诗,用现代人的思绪来体味,不论是悲欢离合,还是四时之乐,都在这本书中一一地为我们展现,那种如水般的精神与意韵,如今它们又是什么模样,都藏在这本书中……

王老师眼中的《呼兰河传》——这里,写的是他,还是她?亦或是你,还是我?在旧社会受到的痛苦,如今在细细的品味,实在是无比的心酸。在这种环境下,试问自己——你是否还会保留那一缕童真吗?

毕老师眼中的《相信未来》——将你吃过的那些苦,化作自己人生的动力。这首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创作。作者食指在这种时期坚定地站了出来,告诉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将痛苦与磨难化为力量,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最后,毕老师充满激情而又无比坚定的朗诵结束后,我几乎热泪盈眶,全身也几乎充满了一种奇妙的力量。这,大概就是书的力量。失去了书,我们无法成长,社会也无法进步。“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只待我们去发掘。祝同学们可以找到属于资金的“黄金屋”,为自己的人生呢添一笔宝贵的财富!

【篇二:云水禅心读后感】

浮世喧嚣纷杂,弹去尘埃,可还能觅得那份初心,那一份安于自然的心?

——题记

夏的燥热,冲散了心的寂静,窗外的天气猝不及防地变幻。她却淡定心弦,聆听佛曲《云水禅心》,在清丽音色轻抚下,走近灵魂最初处,世间纷扰、烦浮一一平息,红尘隔在门外。不禁想起涨潮《幽梦影》中所云“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禅心自蕴其中。

她说,这首佛曲惊为天曲。清爽的古筝,配以三两声琵琶,以云化水,滚落萋萋芳草之上。引灵魂入竹海、森林、清风、白云、鸟鸣,构成唯美恬淡的意境,弥漫透明静谧的气息,静得使人愿化作一条鱼尾,游弋于清泉,领悟那份难能可贵的禅心。那一刻,只愿用一颗寂静的心,拥有一个纯净的世界:天蓝蓝,水柔柔,云袅袅,风清清……

她游小村,村景如水粉画,令人心醉。驻立渡口,远眺,天、地、云、水相成相映。闯入此景的还有一位立于船头的老艄公,气定神闲,目视前方,单等她们渡河。问起他渡船费时,他只道不贵不贵,一人一元罢了;问及他渡人多少时,他笑语,有时多,有时少。一种收入不定的苦闷,被这位老艄公说得如此淡致。清澈的心境,如水的情怀,温藏于岁月深处,不禁让人悟透一些道理。

回首,古往今来,多少人醉心于功名,迷失过自我。《惠子相梁》中,惠子似猫头鹰猎取腐鼠般,倾心名利,遭庄子责辱。繁华尘世之中,原本那颗沉静的心,变得躁动,欲求不满。人心可以吞象,明晰的方向,经旋转,而变得侧倾;笔直的航路,因暴风突起,而变得颠簸,偏离终点。一切的一切,皆因忘了初心,忘了同老艄公般,安于自然的心。

她这一行,涨满感动,领悟深邃。她说“所谓云水禅心,便是一切的物与生命,原都以自然的面貌,各各存活在自己的岁月里”。唯愿,我们都能守得那一份心。

【篇三:闲心生乐】

摘春花泡酒,听夏风浅吟,赏温柔秋月,寻冬雪腊梅。若有一颗闲适之心,又何愁无所可乐呢?

卖饼人穷时当垆而歌,乐天喜人;富时却缄默不语,惹人怅然。究其根本,是失了一颗闲适之心。对于物质的向往令他急速向前,误以为将生意做大做好而后方能享受幸福,殊不知清贫之时的歌声就是最大的幸福。

钱锺书先生认为:快乐无需分肉体和精神,只是来源于心无所挂、心无所愧。我们常感到不快乐、不幸福,因为我们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当我们将快乐与否寄托在身外之物时,不快乐自然长相伴随。因此不如寻回一颗闲心,自然会发现参差多态的幸福了。

金圣叹作《不亦快哉》:夏日急雨可乐,故友忽至可乐,看壮夫唱吴歌可乐,推纸窗放蜂亦可乐。所乐者皆生活琐事,却超脱于世俗之上,呈现出大心境、大气度。但凭一颗闲心,去体验生活百态,把眼光放于常人所不及处,自然别有新意。

世人如今说“闲”,贬意是一天比一天多了。似乎“闲”是游手好闲,是不务正业,立志将“闲”铲除,唯恐他人冠以“闲人”二字。我却认为不然。将生活过得充实,把人生活出意义固然是好,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见缝插针地补上每一点空隙。那样的人生整日里忙忙碌碌,看似充实,实则空虚——因为你没有留下时间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体验不寻常的经历,你所过的生活就是一幅空架子,按照早已固定的路线一步步走向死亡。

人是来到世上寻求快乐的。既然如此,岂可糊涂地走一遭,临了死才发现有诸多遗憾?那句“慢慢走,欣赏啊”犹在耳畔,呼唤着我们去找回一颗闲适之心。

闲心能生乐。涨潮乐闲,故成《幽梦影》,论山水,论风月,论草石,皆见地独到。董小宛有闲心,故而能将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打理得风雅美丽。苏东坡更是深得“闲”之精髓,以临皋亭比新第园池,心若脱钩之鱼。

“闲适”一词,先“闲”而后才“适”。此“适”非物质之舒适,实乃心之舒适。闲而后适,不亦快哉!

【篇四:春光明媚好读书】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动人的季节;春光明媚,绿满山野,正是读书的好时节。在明媚春光中读书,既怡情又悦景;接受春光的沐浴,迎接知识的滋养。在明媚春光中读书,能使我们心情愉悦、头脑灵活、富有创造力。

有的人说,春天不是读书天,也就是说春光明媚不该读书,更应该去观赏花开的繁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广笑府》中写道,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拾书籍度残年。它对我们高中生而言不是好诗句,但大多数学生就是按照这样的节奏生活的。我觉得这首诗是讽刺那些不爱读书的懒汉,他们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来抗拒读书,反正他们觉得一年四季,读书不宜。

要我说的话,春天正是读书的季节,在明媚春光中读书,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当作人生“四美”,趁着明媚春光读书,岂不是四美兼备的乐事?

以四季比人生,青少年就是人生的春天,如花娇艳,似水年华,但美好的东西往往难持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落叶已秋深”。时光真的很快,它不等你准备好,就悄然而逝。读书求知,最好的时期就是春天,也正是抓紧“春读”的好时光。

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真是形象地道出在春天里阅读诸家文集,是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春天,没有冬的寒冷、秋的凋零、夏的炎热,有的只是万物复苏的欣欣向荣、明媚的阳光、和煦的微风……在春天里选两本好书而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春天的美好在萌发的希望中奋起。在春光明媚中读书,收获的不仅是姹紫嫣红、春暖花开的春之美景,它更多收获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充裕。

【篇五:慢品生活】

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题记

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放下日常的包袱,接近自然、品味自然。

烈日炎炎,红日炙烤着大地。正午,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牵着俏皮微风的小手,迎接从田间归来的外公。跨入家门,浓浓炊烟从厨房溜出,油盐酱醋的味儿交织混杂着钻入我的鼻孔。外婆端出饭菜,一家人在院子里吃着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傍晚,太阳滑过山头,染红了一片天。我坐在小院里,轻摇木椅,赏这一派绝美风光。炊烟又徐徐从烟囱里冒出头来,悄悄地,在轻柔的微风中游走一番,又无声地绕上云间。你家的,我家的,在浓得化不开的橙红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过了一会儿,太阳溜下山去。颜色渐暗的天空如华丽的演出结束后的舞台,逐渐熄灭了绚丽多彩的灯光。入夜,我将茶叶倒进杯中。茶叶尖儿们被烤得极干,像一位文静优雅的淑女,静静地躺在那儿,冲我淡淡微笑,又像一位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乐着把一切精彩卷进幼嫩的身躯,等待着那一瞬间的惊喜绽放。倒入开水的刹那,一切又变得热闹起来:细观那一弯弯碧绿,翻腾着,飞舞着,沉沉浮浮,聚聚散散,忽而簇拥,时而分离。可不一会儿,小精灵们又静了下来,缓缓舒展四肢,在热浪中徜徉,演绎一场曼妙的芭蕾。舞曲终了,它们最后转上两个圈,落下,不动了。我端起茶杯,轻吹杯口,看茶汤细波轻浮,杯前薄雾微绕。小抿一口,浅浅的苦涩在舌尖荡漾、萦绕。咽下,只觉茶香浸入肺腑,荡涤一切尘埃,化开一切浮躁,留下一份宁静,一味淡雅,一缕轻松,一丝浪漫。

正如《幽梦影》中所说那般,我们的生活也应这样,偶尔将生命从日常中解脱,摘下学校里、书桌前的面具,远离世间冗杂,让心灵回归自然、走进自我,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篇六:点亮心灵的灯】

东山魁夷有一幅画《雾》,清晨的森林浓雾弥漫,依稀可见的只有近处的几根木桩,四周静默冷寂。这是人生的迷雾,置身其中,有的人畏惧胆寒,战栗不前,而有的人鼓起勇气,点亮心灵的灯盏,安永全就是如此。

出身于山西的贫苦家庭,年少的他不得不辍学打工,过早步入社会使他尝尽人间冷暖,看遍世态炎凉。孤苦的少年收到他人的欺侮,却从不曾昏睡于黑暗的沉沦。无数寒门子弟抱怨父母给自己的物质条件太少,却忘记了给自己的心灵点上一盏明亮的灯。安永全在那许许多多个四周鼾息低沉的夜晚成为那灿然醒着的一盏灯,虽孤单却并不苍白弱小。

这是一个贫富悬殊的时代,所谓“寒门出贵子”已经与我们相去甚远,渺茫无望了。我们不可否认,富人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攀登峰顶,而穷人的孩子往往被经济、科技、环境等诸多条件限制被迫折翼。但同样不可忘记的是,再渺小的希望在绝望面前也有无限可能。深谙此点,北大才女张培祥才会在卖米的人世心酸中不忘前行,走出山村;福建省副省长郭宁宁才会在“高考如过独木桥”的年代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从美国贫民窟中走出的普莉希拉·陈才会打破桎梏,进入哈佛大学。

点亮心灵的灯盏,不再踯躅不前,不再做灵魂的附庸,不再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这是灵魂的唤醒和再生,认清岁月的皮相,明了万化起于心,如林清玄所言:“从人生最底层出发也能走到最高的境界”,心便会灿若云霞,泛若不系之身,山环水绕无往不复也要不改初衷不改定见。

卡夫卡在《误入世界》中说“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倘若以心灵之深度铺就人生之路,照之以心灵的灯盏,人心又怎会如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诚如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言:“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何以出此言,盖萱草忘忧,杜鹃啼血,忘忧之人必不忘寻找一盏心灯,而戚戚于环境之人必会迷失在心的迷宫里。

立花北枝有言:“流萤断续光,一明一灭一尺间,寂寞何以堪。”身如流萤之卑微,也不忘点亮心灵的灯盏,驱散森林的迷雾。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