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昆虫记》。
这本书里主要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每篇文章介绍的昆虫都十分详细,描写得栩栩如生。每次读完一个个片段,合上书本,脑海里那些精彩的情节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内心也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这部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一生的辉煌巨作。法布尔自幼喜爱昆虫研究,从小就在花丛中捡各式各样的昆虫,都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口袋。因此,那两个口袋总是高高的鼓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他曾多次遭到父母的反对,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甚至为了观察一种昆虫,连续九个小时在洞口前仔细观察。法布尔似乎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漏掉一个关键的瞬间,少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
法布尔靠着他那里顽强的意志力,成功地走进了昆虫的殿堂,而他那部作品也成功地留在了世人们的心中。
《昆虫记》这部巨作也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它的每个篇章都语言生动具体;知识丰富多彩;道理通俗易懂;描写幽默多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篇章为——松毛虫。文章主要简要叙述了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制作“产房”和外貌特征以及其它内容。形象地再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多彩。
我们应要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大自然,这本书里的故事就很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和学习。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昆虫记》也正是我们最好不过的成长的阶梯了。
现在学校和家长对我们读书的要求越来越高,《昆虫记》这本书载体正是我们“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
我喜欢《昆虫记》这样的好书!
【篇二:《昆虫记》读后感】
在这个秋冬相交的季节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昆虫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昆虫世界里的昆虫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以及特殊的本领。它向我们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有美丽的孔雀蛾、不动脑筋的松毛虫、勤劳的小蜜蜂、凶悍的蟹蛛……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爱唱歌的蝉。
蝉的幼虫都居住地下,如果它们想要爬出地面晒太阳,必须得连续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能挖出一条通道。它们一爬出地面,就会在洞穴附近徘徊,寻找合适的地点,爬上去褪掉身体上的皮。这个刚刚重见天日的小生命,在短时间内还没十分强壮。直到它好好地沐浴了阳光和空气,身体变成棕色,才和平常的蝉一样。
假如蝉的幼虫在早晨九点钟开始褪皮的话,大概要到中午十二点才能弃它的壳离去。而它们在爬出地面之前,要经历四年,可是能在阳光下歌唱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5天,所以我们真的不应该讨厌它们的歌声。
《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昆虫并不可怕,它告诉我:我们人类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昆虫在内,都生活在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内,昆虫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
【篇三:不做原地转圈的毛毛虫】
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法布尔的“昆虫的史诗”——《昆虫记》,看到了这样一个片段:松毛虫外出觅食时有这样一个习惯,所有的松毛虫都会紧跟前面的松毛虫,与它走一模一样的路线。有次作者将几只毛虫绕成一圈放在花盆沿上,于是毛虫便开始周而复始地转圈圈,一直转了好几天都没有走出这个花盆沿。
看着这段话,我陷入了沉思。毛毛虫引申出两种人——盲目跟风者和不懂变通者。
盲目跟风者多存在于追求“时髦”的年轻人身上。这些“时髦”的年轻人紧跟着时代的潮流,要求自己走在时代的前沿,连背包和发型都一日一换。仿佛只要跟不上潮流,自己就会变成“土老帽”,被人嫌弃,被人嘲笑。他们用变化的速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高尚”,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真的有用吗?他们盲目跟随潮流,却没有尝试过去寻找一种最合适自己的状态,导致自己心力憔悴,折腾到最后只剩无奈。
不懂变通者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也不小。生活中总能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夹着包,行动僵硬,神色冰冷,明明还活着,身上却没有了朝气,宛如行尸走肉,或是被设制好程序的机器人。他们的观念中没有“随着时间事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按计划行事”,呆板又无效率,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抓住一个办法就不放,就算是错的也总是死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直到撞得头破血流后,才肯捂着头灰溜溜地换个方向。他们总是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以不变应万变”,全然不知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多么可笑可怜。
在这世间被迷住双眼的人还有许多,有些人甚至是固步自封。我们不应做原地转圈的毛毛虫,而要做带领大家走向胜利的领头羊!行动起来,擦亮双眼,迈开双腿,走出这个封锁自己的“花盆沿”!
【篇四:昆虫记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它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完成的。这是一本专门描写昆虫的书籍,里面写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并且描写得十分详细。
比如,大孔雀蝶为了求爱可以献出生命;蜜蜂和红蚂蚁那超强的记忆力使它们成为不会迷失的精灵;以及甲虫被重重的摔到地上后动弹不得,被人们认为是为了骗过我们的技巧,实则是因为它们就会这样,像人们痛了会哭一样;还有毛虫那毒素并不是毛上有毒,而是因为它们的排泄物有毒,使得一些毛虫身上有毒。那么为什么蚕不会有毒呢?原来,它们像人们一样,有爱干净的,也有不爱干净的,而像松毛虫,就弄得屋里全是排泄物,并不停地转悠,便染上了毒素。
初读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乏味,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回过头来回味时,又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乐趣,同时对这位了不起的作者感到无限的敬佩。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法布尔的很多优点,例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我在作者简介中得知到——法布尔为了完成这部巨作总共花了28年的时间,当我知道这点后,不禁地感到惭愧起来——因为我总是在做一件事情时半途而废,很少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而这位法国的昆虫学家却花了28年的时间去创作这本书。而我呢?可能还达不到他的万分之一吧,我以后一定要向他学习。
除此之外,还让我懂得了:要是想成功一定得要付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他为了这本书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精力,人力,他总是为了研究一种昆虫而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因为时间不等人,过了今年的这个昆虫活跃的期限后,只有等到下一年了,而且为了得到大量昆虫,他总是给那些孩子们钱来换取昆虫,因此,他在28年内也花了不少的钱。所以,我得知:要想成功,绝非那么容易,一定要付出,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读一本书往往会让你懂得很多,我还要读更多的书籍,让知识与感悟来武装我的大脑!
【篇五:《昆虫记》读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是被称为昆虫之父的法国作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里面详细地描写了每一种昆虫,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
比如,大孔雀蝶是欧洲最大的蝴蝶,作者通过实验知道:大孔雀蝶如果被剪掉触角,死亡的概率就会非常高;金步甲是个残忍的家伙,它们经常同类相残,还喜欢吃松毛虫、蚯蚓和外壳破损的蜗牛,特别饥饿时,有些勇敢的金步甲可能还会吃刺毛虫。
大多数蜘蛛的毒性不大,也有少数例外,狼蛛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喜欢呆在干旱的沙地里,只吃新鲜的食物,所以它一捉到猎物,就会立即杀死并吃掉,而它的武器只有两颗毒牙,连有一颗毒刺的木匠蜂都敌不过它。狼蛛虽然很凶狠,但是它很爱护自己的孩子,小狼蛛至少要在妈妈背上待五六个月。
松毛虫也叫“列队虫”,它们的卵是产在松叶上的,像白色的小圆柱,等它们孵化出来时,会不停地咬着卵壳;这些幼虫的身体是淡黄色的,黑色的脑袋是身体的两倍大,如果有幼虫吃饱了,它们会很自觉地排成一个小队,一同前行。它们用稀疏的网做成一个小球,小球由几片叶子支撑着,幼虫在里面吃,也可以在外面住。这个小球只是临时的住所,到了十一月,天气逐渐变冷了,松毛虫们就会爬到松树的顶端,在叶子紧密的地方搭建冬天的巢;松毛虫是一种很固执的小动物,它们每次出门都要排成整齐的队伍。第一条往哪里爬,后面的都会一直跟着它。它们会一边走一边吐出一条丝线,这样一来,一条柔软的“丝路”就修建好了;我猜想,它们这样子做,晚上回家,就不会迷路了吧。
……
这本书让我聆听了昆虫的声音,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丰富了我的见闻,因此,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篇六:走进昆虫世界】
从十月份开始,《昆虫记》陪伴了我整整一个月。在这本昆虫记里,法布尔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昆虫,平时没在意过的小昆虫,在法布尔的笔下,都变成了一只只可爱又有趣的小精灵。我还在译本前言中知道了法布尔的信息,他爱昆虫,他热爱大自然的一切。
这本书好像魔法,会让我喜、怒、哀、乐,看这本书时,我有时哭,有时笑,跟着法布尔的脚步走进昆虫世界。
《昆虫记》告诉我很多昆虫和它们的习性,先说了蜘蛛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圆珠、塔兰图拉毒蛛、狼蛛等蜘蛛它们的习性和住所,还给我们介绍了螳螂、蟋蟀、松毛虫、蝉等昆虫。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蟋蟀了。小蟋蟀从卵里钻出来后脱掉外套,一身灰白,接近纯白,就要和压在身上的泥土搏斗。它用上颚拱松泥土,用脚把障碍扫开,踢到身后。现在它钻出地面,沐浴着欢乐的阳光,但它是如此弱不禁风,不比跳蚤大,也就要经受生存竞争和弱肉强食的危险。在二十四小时内,它的颜色变深了,成了只黑蟋蟀,那乌黑色颜色和成年蟋蟀不相上下。原来一身灰白,现在只剩一条白带围在胸前,让人想起了小时候我学步用的布带。
妈妈说,她小时候经常可以看见蟋蟀,可惜的是,我却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果有机会,我要去山坡上、田野里找找蟋蟀的影子。
有些昆虫我还没介绍哦。不过,相信聪明的你看了《昆虫记》后,也会发现这个奇妙世界的奥秘!
【篇七:小蚂蚁大学问】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蚂蚁吧?那么,你留意观察过蚂蚁的生活吗?让我来介绍给你听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妈妈说要带我去阿姨家做客。我嘴里含着糖块就跟着妈妈一起出门了,我蹦蹦跳跳地哼着歌,一不小心,甜甜的糖果和大地来了个亲密接触。我低着头,正在暗自惋惜,却发现有好几只蚂蚁往我的脚边爬来。哦,它们一定是被香甜的糖给吸引过来了!看见这幅场景,一个个问题从我的小脑袋里蹦出来:蚂蚁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朝糖果这边爬呢?为什么它们不会迷路呀?
我在原地发起呆来,妈妈几次催我,我都没听见。见我没反应,妈妈重重地拍了我的肩:“何超,还去不去阿姨家了?”我摇了摇头,蹲在地上,看蚂蚁看得出了神。“蚂蚁的家多数都在地上,它们常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别看它们个子小,视觉却非常敏锐,蚂蚁可以通过周围的景物去认路,而且太阳的位置和蓝天上照射下来的日光,都能被蚂蚁用来辨认回巢的方向。蚂蚁还能根据气味和利用触角认路呢。不信你试试看!”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嘻嘻,原来妈妈就在我身后呢!她可真是个“大学问家”呀!居然知道这么多!可是我得亲自试验一番,以证实妈妈所说的是正确的。我先找来一块木板,放在回“家”蚁群的头顶上(几乎贴近地面),蚂蚁们顿时乱作一团,失了方寸。我又用小手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反复划了几下,截断它们的路线标志,只见蚂蚁的队伍混乱了,它们到处绕圈子,几分钟后,才重新排成了一条整齐的战线。妈妈说的果然是对的。
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又忍不住想走近蚂蚁,探寻它们的世界了。咦?蚂蚁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呢?我快步地跑回家里,翻箱倒柜地查找书籍资料,一番折腾,屋子里一片狼藉,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书上写着:蚂蚁有很多种,有的是益虫,有的是害虫。有的蚂蚁爱偷吃人类的食品、粮食和植物的根叶,它们是害虫;有的蚂蚁比如红树蚁、黑蚂蚁,它们爱吃柑橘害虫和松毛虫,是益虫。
哎,真是没想到,小小蚂蚁身上竟然蕴含着如此大的学问。以后我可得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像法布尔那样做小动物的亲密朋友。
【篇八:读昆虫记有感】
他,把一只只不起眼的昆虫,写成了拥有了人一样性格的灵性动物;他,告诉我们,其实科学就是身边的一只蝴蝶,一只蚂蚁,他,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没读《昆虫记》之前,我对昆虫可谓是一问三不知。我不知道屎壳郎如何滚屎球,不知道蟋蟀是如何捕食,更不知道松毛虫的“家”在哪儿。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了那些鲜为人知的昆虫知识和生活习惯。原来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蚂蚁是如何团结互助,又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等。萤火虫、蝉、蚂蚁、蟋蟀、蜘蛛等许多文人赞美过它们,但始终只有法布尔会为它们的弱小生命感到惋惜。在这本书里,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这本书使我认识到一位有着非凡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的法布尔。我们与他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有句名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描写像法布尔这样的人。明知昆虫学十分艰难,全得靠实践来证明,可他还是坚持不懈,为昆虫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今后一定要学习法布尔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努力探索的学习精神。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启发,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一本书。只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就能读出滋味,读出精彩。
【篇九:我是一只松毛虫】
“宝贝,起床了!”我惺惺松松地睁开眼睛,结果,我发现进来的不是妈妈,而是一只枯叶蝶。我惊讶极了,这时,枯叶蝶说:“宝贝,快起床吧,你今天还要去参加运动会呢!”我想:什么运动会?昨天陈老师没有说呀!我赶快爬起来。
天啦!我的手和脚都不见了!我又看了看我的身体,我竟然变成了一只松毛虫!简直难以置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梦吗?但是房间还是原来的样子,我来到客厅,那只枯叶蝶,不,应该是妈妈,已经做好了早餐,笑眯眯地对我说:“宝贝,快来吃早餐吧!”于是,我走到桌边一看,啊!早餐竟然是——一盘绿色的松针!我立刻在原地愣住了。妈妈说:“快吃吧,松针都要凉了!”我不情愿地咬了一口,呸!真难吃!像喝中药似的,我勉勉强强吃了几口,就被妈妈送去学校了。
一进校门,我定睛一看,天哪!学校里都是各种各样的虫子!我赶快来到班里一看,教室已经变了样子,一些胖乎乎的幼虫围在一只蚕蛾旁边,喊道:“老师,我们一定加油!”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的话,哦,原来真的要举行运动会啊!
我被分在了50米短跑组,对手有螳螂、蜈蚣、千足虫等同学。我想:这真是小Case,我可是我们班的50米冠军啊。
“预备——开始!”随着发令员的一声大喊,比赛开始了!我扭动着多毛的身体向终点冲去。可是,我怎么也跑不快,顿时,我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往后一看,小蜗牛还在起跑线上蠕动呢!我有了信心,终于,我获得了50米的第5名。蚕蛾老师奖励给我一块松针做的蛋糕,我实在吃不下去,灵机一动,对老师说:“老师,我要把它带回去给妈妈吃!”老师夸奖我是个好孩子。
我乐滋滋地往家走。突然,一只金步甲从树丛中蹿出来,我吓了一大跳,没命地跑起来。但是,我终究没它跑得快,它一口咬住了我的屁股,我大喊:“救命呀!救命呀……”
”黄沐然,起床啦!”我猛地从床上跳了起来,看到妈妈的头探进了我的房间:“吃早餐啦,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三明治哦!”我这才明白,原来是个梦啊!再看看床头的《酷虫学校》,我不由得傻傻地笑了起来,心想:今晚就看《哈利·波特》吧,到时候,我就可以进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啦!
【篇十:《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主编是和法布尔一样著名的李翔。里面的动物真是样样精彩,让我刮目相看:有螳螂、蚂蚁、蜘蛛、松毛虫、石蚕、蝉等等。
我最喜欢的一篇题目叫玻璃池塘,为什么我喜欢这一篇呢?是因为这篇故事一读就觉得生动、美丽。作者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米饭只够吃一点点。有一天,小男孩捡到了一些碎石,在父母眼里,这只不过是垃圾,可是对小男孩来说这是黄金财物。妈妈说:孩子啊!你这是何苦呢?这些石头不但会撑破你的衣裳,如果你拿一些青菜回来喂兔子的话就好了。
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把你迷住呢?过了几年,“我”才知道,池塘边的“钻石”其实是岩石的晶体,所谓的“金粒”只不过是云母而已。以后,我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小的池塘,叫玻璃池塘。我把它放在自己房间里观察着很小的生物,也不会有外人来打扰我。它的周围镶嵌着玻璃,当阳光照耀着池塘时整个房间都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库,满地都是闪亮的金子。多漂亮啊!
多么有趣的故事,多么有趣的昆虫啊!这次暑假,让我意识到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我意识到,看课外书给了我更多学习的机会。阅读精品经典,启发你的人生智慧;欣赏精美插花,开发你的想象思维;品味趣味故事,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让我们一起在书海中徜徉,一起寻找书中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