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与青春】
少男少女的我们总是望着蔚蓝的天空痴痴地想着:我的青春才刚开始,它应是热血的而沸腾的,我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去叛逆,去自由自在地任性。
当你的些许想法萌芽的时候,孰不知你身边的人早已为了他们的心愿与梦想在这大好的时光里努力拼搏,奋勇前行,为他们的青春留下灿烂的一笔!
有一次在地铁里,我碰到了Z记忆深处,他一直是一个被老师催着要作业,被各课代表“追杀”的榜单人物。如今的他看上去沉稳了许多,我走过去,拍了拍并调侃他道:“你可不是一个爱看书的学生哦!”他却笑了笑说:“以前不懂得珍惜,现在只能用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再重拾起它们了。”
其实,我听了他的话后心头一颤,无味杂陈。即替他感到高兴,同时也的反思自己………
“碎片化的时间?”这个词不经意间浮现在脑海里。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现在的我们往往浪费时间的人比珍惜时间的人很多。就像生活是碎片化的,但极少有人能做到见缝插针,去重拾这些“碎片化时间”并好好利用。
正在上大学的表姐经常抱怨道“青春将我们的记忆拉长,虽短暂易逝,但青春那些最美好的风景,犹如长长的电影画面,在脑海里一遍遍放映回忆。记得当时我很颓废,没有利用时间来好好学习啊!真是有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意味!”听着表姐这段自嘲的话,我不禁联想到现在的我们。
有时,你写作业的时候,一条短信或新闻便足以让你分了神;一个同学的邀请足以让你把规划好的学习计划打乱;心中不坚定又影响了你的态度决心……遇上了这样碎片化的生活,难道青春就该堕落下去?不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在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写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栓在房梁上。
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寻找着,收集这曾经在青春里遗失的碎片,一片一片的拼凑着,不被碎片式的一切影响,努力拼搏,这样的青春不也很美好吗?
【篇二:文江学海】
浮光掠过,留一束筛下,投斑斑疏影,有风轻拂,书页翻动。时徐流去,我却不去,留于此地,至暮矣。
——题记
为何须学?此乃众人心中一疑。古有科举,众皆赴考,以效国;今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若吾言,学以补己所不足,增己之识,开己所视。
如何学?孟母三迁,使其子得一良好环境;囊萤映雪,不失一学之时;临池学书,固方能得其所期许。非一味仿之。虚有其表,理应不耻下问,世间万物皆为其师,以事学通才为己意。
当学何?世间万物皆可为学,只贵在坚持。方仲永,幼时甚之聪慧,至于诗词歌赋,无师自通,然而卒小人也,只因其人之惰,不固其学。吾当诫之,惜今之学也,毋为二焉。
唐伯虎,名画家,幼时于画者为甚人之才。唐伯虎师承沈周门下,学益自勤,得益甚快,受师赞之。不料,伯虎渐生自满之意,师见,记于心。一次,使其开窗,竟见窗乃师一画,大愧,自此潜心学画。可见,傲人之心不可有,谦卑之心不可无。
东汉孙敬,为名政治家。少时好学,每朝夕读书,废寝忘食。读书久,劳矣,尚未休息,日久矣,倦直睡。恐其害己之学,乃思一得法也。览一绳,系之梁上。当其读书劳而寐矣,头一低,绳则牵发,痛即清醒,此乃孙敬悬梁。战国苏秦,亦名政治家。于少时,学识尚浅,皆不受重。归后,家语亦甚薄,轻悔之。此甚使其愤。是故,其下定决,发奋读书,常至夜深,倦,每欲寐,便用一锥刺其股。此后常如此,是使苏秦刺股之事。学非盲学,宜寻属己之法。
学海茫茫,书林密密。撷缕书香伴同行,带丝文风随成长。蜿蜒小路曲折向前,沿边直走,越重障,终见其地。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非浅尝辄止,非囫囵吞枣。学无优劣,学无止境,学亦有道,道为何矣?乐学即可。
【篇三:恒中考作文】
有恒心者,事竟成。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它力量强大,而是昼夜不舍地滴坠。作为中学生,我们也需拥有一颗恒心。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学习这件事情,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我想也是,当有了觉悟和恒心时,我们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才有可能成功。
东汉时期,有个人名为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而得不到重用,这使他备受打击。于是,他下决心认真钻研,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便不免疲倦地直打瞌睡。为了更有精神地学习,他找了根绳子,一头扎住自己的头发,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猛得扯头发。他清醒后。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悬梁”故事了。
可见,孙敬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就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恒心。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众所周知,与“悬梁”对应的另一个故事叫做“刺股”。与孙敬不同,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苏秦,则在想打瞌睡时,用锥子往自己大腿扎一下,在刺痛中继续学习。两人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于学习的坚持不懈与永垂不朽的恒心。
水滴石穿,石变石笋,只因持之以恒,不断坚持。恒定不变的努力看似白费力气,可日久天长,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爱迪生被世人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二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勤奋”和“恒心”。为了寻找灯泡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第一盏竹丝灯虽然只亮了一千二百个小时,但他继续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不断改进,前后花了二十年,最后终于发明了钨丝灯。
毫无疑问,我们想要成功,也要像爱迪生一样不断地尝试,坚定自己的信念,拥有一颗“恒心”。
诚然,有了“恒心”不一定会马上成功,但“恒心”必然是成功的“催化剂”,加快我们走向成功的步伐,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学们,让我们拥有一颗恒心,向着未来前进吧!
【篇四:拼搏与成功】
“拼搏进取”,是一种信念。人不能不去拼搏,因为只有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的历史名人不也是靠拼搏而获得成功的吗?匡衡为了晚上能够读到书,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居的烛光来读书,最后匡衡成了有名的大学问家。孙敬为了克服晚上读书时的倦意,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不打瞌睡了。这样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最后成为了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这一件件事例不正说明了拼搏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我们无时不刻在拼搏,为了就是获取成功,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目标,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你越是努力拼搏,成功就越快来到你的身边。
放弃拼搏就意味着放弃成功。我曾在电视新闻看到:一女士为了考公务员,拼搏几年之后,最终半途而废,没有考到公务员,最后她选择了自杀。所以,我们不能放弃拼搏,要努力的坚持下去
只要有了拼搏的精神,就会有成功的希望。拼搏是我们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们以拼搏作为小船上的桨,让它带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篇五:为穷且益坚的人鼓掌】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就是说就算是老了,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越困难,意志要越坚定!
现在的我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浑然不知道父母为我们挡下了不少的风风雨雨,为我们创造许许多多的便利的条件让我们慢慢的变得懒的选择、没有了梦想、只会说不会做的机器!
回说到古代,人人都是平等的,家家都只能通过努力读书才有的出人头地。汉代孙敬读书非常的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挂在头上,绳子另一段挂在屋梁上这样他就无法睡觉,让他自己保持清醒,凭着这骨子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子。战国时苏秦出身贫寒,常常让人瞧不起,但是他读书也是非常努力,如果昏昏欲睡,就拿一个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尖锐的刺痛又提醒他继续用力。就这样,苏秦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主持合纵抗秦的大计。
就以开学第一课的汉字叔叔为例,他身为一个上了年纪美国人,本该过着安详的晚年,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努力!他心里的志向让他花了十年学习汉语,花了二十年建立了汉字数据库,又花了十年建立他的网站。在这几十年间,他经历许许多多的困境,但始终没有成为他放弃的理由。因为他心存念想,才会战胜时间战胜困难!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生来就比他们差吗?不,不是的。我们输的是没有他们顽强,再被打败一次的时候他们能够坚强的爬起来!他们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把自己逼的只有一条路,只有一直往前才能走出这个胡同!
我们应该为那些穷且益坚的伟人鼓掌!为未来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