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乐相关作文

【篇一:红尘如梦轩】

《爱情公寓》中的吕子乔,吕大情圣曾经说过:“人生苦短,只有及时行乐才是王道”,可以说这句话,听上去很扯,一些人认为其是胡说八道,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实极其深刻。

是啊,人生苦短,人们眷恋尘世的喧嚣而又不舍离去。说的贴近生活些,就比如说我,玩的时候可谓是不顾一切,而平时也不认真刻苦,事件可谓是没有哪次够用过心,方才感叹:“人生苦短”。至于大人们口中的人生苦短,我确实是一知半解,也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说的清的,他们总是说:“时光飞逝啊,转眼间就一只脚跨进棺材啦!”虽然话是这么说的,但是他们又是面带微笑的。于是这又牵扯到一个问题“死亡”。人生来便有生老病死之说,大意就是人的一生都要经过的事有出生,老去,生病,死亡,四个阶段。我是时常思考一些问题,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思考着“死亡”这个世纪难题,但通常我能够想到的只有恐惧,除此之外便是对未知的向往罢,或许就像他们说的那样,只有在人真正对面死亡的时候,才能够领悟其中的奥秘罢。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那些年逾花甲的老人们是否真正看淡人生,看淡尘世,既不在成功的喜悦中徜徉,也不对失败的痛楚而耿耿于怀,是否能面带微笑的逝去,去见证我无法探索的新世界。

我看不破红尘,所以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辉煌与美丽的灿烂,却可以瞥见惨景雨凄凉,我看不破红尘,所以我看不见晨曦清风醉,却又能看见梦里落叶飞,我读不懂红尘,所以我读不懂苏轼所谓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凄冷。或许我正在经历着什么,亦或许……

但人生总是这样,虽看不破,读不懂,却要去尝试尝试。就像艾克所说的:“我宁愿犯错,也不愿什么都不做。”人生在世,总要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哪怕——无人知晓。

红尘如梦,轩台留影。

【篇二:作文】

进入高中已经一年,今年中考结束了,去年今日,我也是那个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孩子。如今到了高中,心有不甘……这些负面的情绪还在,但如今却只能克制自己不去想它。爸爸说他是我的后盾,即使要往后倒下,他不会让我摔倒。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中午一个人在教室里静静的趴着了。风偶尔吹进,很轻,肆意的把我的头发拨乱。望着窗外的云,看着他们分散,聚拢,再分散,再聚拢,然后写些肃然无味的字。记忆着这样的感觉,炎热难熬的下午便就很快过去了。

这就是我在高中的“偷闲”。这一年改变了很多,不好看的女生变漂亮了,男生变得更稳重,和我在初中打打闹闹的同学,如今也成了谦谦君子。时间带走了我们的稚嫩,却给了我们一个最美好的词儿——成熟。我还有点不知所措。这一年,也让我饱尝尽了离别的苦楚,青梅竹马的高飞,偶尔小聚的珍惜,距离带来的镜花水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天上人间。这一年,我失去了我的挚友。米兰·昆德说:“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

就像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人们总说: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我说人生苦长,自当苦中作乐。再见高一,你好高二。

【篇三:这,真的可能发生】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丧失了在夕阳中慢慢品咖啡的时光。你多久没吃早餐了?你多久没有早睡了?你多久没有喝茶了?

有些人谈“好好学习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命丢了,下辈子可以再来,钱我赚不到我这辈子不甘心”

上帝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居然就这样糟蹋?就这样空耗?

如果我独自出去旅行,我一定会带上一台照相机。这,真的可能会发生。

我要去一个无名的古镇,那里的巷子,很窄也很宽:烧饼的香味散到了几里外,一行人走过都买一个,赞不绝口。邮差大哥踏着脚板车,一路上吆喝。乞丐坐在墙边,他不需要要钱,他不需要为自己编造一个可怜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真的。——朴实的人民。这,真的可能会发生。

我要去一个空气污染最低的地方,披上羽绒服,拿上相机,到星星最多的时候,瞄准,聚焦,按下快门。此时,我已不需要同伴的陪伴,我眼里闪着星光,心中满是对这个大好世界的喜爱。远处喧嚣的灯火,山下的唱戏声,在此刻只能衬托这无声的夜景。这,真的可能发生。

我要去一家没有什么人气的咖啡馆,深藏巷中,在那里读一本诗集,感受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文字,这些梦幻,要一杯焦糖玛奇朵,在夕阳之时,尝一口咖啡,大胆地翘起二郎腿。“若能避开猛烈的喜欢,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安静片刻,在心中起誓。这,真的可能发生。

比起黑暗中的光明,我还是珍惜当下,及时行乐。我也不用忍受重重孤寂的迷茫,我也不需要再接纳重重揣测的隔阂。我不需要在忍受他人的冷淡。

这,真的可能发生。

【篇四:无限青春】

青春是一个美好的而又一去不复返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

青春有梦想为伴

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它充满活力,充满朝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古往今来,多少有所作为的仁人志士都是在青春时期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因而他们的青春是美丽的。

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认为,人生一世是一场梦。因而他们只求一时行乐,天天逛舞厅、上酒吧,在网络中寻求刺激,致使美好的青春颓废了,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人虽然年轻,虽然有强健的体魄,但他们拥有得只是一副青春的躯壳。这样的青春应该摒弃。

不让青春蹉跎

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在当今社会,不仅有着空前的大好机会,也面对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所以有的青年朋友们,为了不虚度宝贵的青春年华,对崇高的理想,他们孜孜以求,对学业和事业,他们竭心尽力。然而也有的青年摆脱不了物欲的诱惑而消沉、堕落,让青春年华付诸流水,万事成蹉跎。

青春—多么美好、多么神圣的字眼!提起它使人联想到初生的太阳,惊蛰的春雷,盛开的花朵,展翅的雄鹰,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确,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花季与雨季的无限风光,它的价值是难以比拟的。

青春是无限的,青春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趣味。

【篇五:珍惜你的痛苦】

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但,你可知,没有苦何来甜?——题记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坎坷,有的人化阻力为动力,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则会一蹶不振……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过后,刚刚下了考场,我就感觉到背后一丝凉意。之所以我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平时我最得意的学科——英语考砸了。这次的阅读理解竟然跟看天书似的,我含含糊糊地蒙出来一两个,应该是这次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大家都不会吧,我自我安慰着。

三天过后,成绩出来了,老师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它神奇而又神秘,变化多端又无可估量!它关系到我的人身安危,老师先是瞄了一眼白纸,然后扫视了一下全班,最后目光定格在我的身上,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我手心里捏满了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老师会点到我的名字,好在他并没有说话。开始公布成绩了:“王红,第1名,357分,李军第2名,354分……”我听见了那些曾被我踩在脚底下的同学这次竟比我考得还高,我心中乱作一团麻。老师又接着念下去:21名,闫xx,336分。”啊,不会吧,我竟然考这么少,顿时我感觉周围的同学都在窃窃私语,他们在嘲笑我,批判我……我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冲出教室。

我的心中痛苦不堪,我回到家中打开音乐播放器,试图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往日美妙动听的乐章,在现在听起来却无比刺耳。

这次考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要将痛苦化为动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上进,不断进步,希望能在下一次考试中再创佳绩。

【篇六: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花会继续开,春会继续暖,如果你不把握住你的青春,你的世界还会春暖花开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每个人给青春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说青春就“白日放歌须纵酒”,要抓紧时间及时行乐;有人认为,青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要在人生中最美的时节,有所作为。确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梦、不同的追求,但是我更愿意让我的青春承载着我的梦想,孕育着我一生的美好。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以它为赌注,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青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它似梦幻又真实,只有把握好它,利用好它,才会体现它的价值;只有珍惜好它,照料好它,它才会使你的世界缤纷多彩;为它付出心血,它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欢乐,无尽的能量。它会使你如同拔节的竹子,永远向着天空的方向伸长。我将用最美好的年华去定义它,让我踩着青春的步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珍惜拥有的青春,为它注入你所有的精力,你年少时为它努力,付出,为它拼搏,回馈你的就会是成正比的甘露。年少时的满满的青春活力,值得你拼尽全力去努力,以致达到铁树开花的境界。等到了年老时,也许你会感慨,也许你会力不从心,但是你不会为逝去的青春遗憾。而把回忆青春当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你可以夕阳下漫步,赞叹夕阳的美;可以读一本书,畅游知识的海洋;品一杯香茗,谈谈琴棋书画;坐观都市繁华,回味年少的激情……青春在你的人生中,是不分时间段的,只要用你最美的人生去定义它。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学会去努力、去拼搏;也学会去享受、去领悟皓月当空的明净,高山无语的质朴,深水无波的平淡,竭尽全力让自己的青春随春继续暖,随花继续开。

【篇七:我们需要哀愁】

“其实,哀愁并非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而是一种艺术之心,它包含着敬畏、怜悯、仁慈,还有感动。”——题记

什么叫作哀愁?不少人会觉得真是个矫揉造作的问题。如此多姿多彩的生活,不及时行乐,为什么反哀愁起来!那就错怪了这个字眼。何等欢乐、团圆的除夕夜,竟在爆竹声中,一响即散,恍恍惚惚地过去了。当你还没看够旅途的风景,却发现车已到了家门口。每一个人声寂寥的夜晚,总是猛然想起来,生命中又一天结束了,我还是一无所成。这一切,并不是身处灯红酒绿就能忘掉的。既然筵席必散,那又何不认真体会一下那种淡淡伤感的滋味,缠绵不断,难舍难分。

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那么大概没人会否定我们需要实现美,实现价值。谁说哀愁亦不是一种美?譬如香消玉损,红颜薄命,就是在美中平添一份凄凉,变得愈发冲击人心。林黛玉的一生就是红消香断的,致死不愿落入凡世,短短十几年碾冰为土玉为盆,是多么的洁净。无论贾府如何破败腐朽,她始终保持着孤傲的品性,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悲。正因为在韶华中仙逝,我们才认为她的美,有一种超乎世俗的高度。试想如果她能和宝玉安享天伦之年,纵使她再漂亮,有才华,那这个形象还会如此不朽吗?很多的美,被悄悄掺入了一种惋惜,一种转瞬即逝的伤痛。其实这便是哀愁了。正因为有了哀愁,我们生活中才多了一份感叹,一份悲悯。黄昏是美的,美在短暂的炫彩,明媚鲜艳的春花能有几时,终究是零落漂泊而去。但只可惜现在很多人已经否认掉这种哀愁所带来的美了。要知道,是那种转瞬即逝带来的哀愁,让我们珍惜每一次雨过天晴。每一次清晨霜降,是淡淡的愁,赋予美别样的意义,使我们更加充实、多彩。

还有一种哀愁,并不能发现美,却能引领我们发现自身。换句话说,这种哀愁就是对自己很深刻的思考。因为哀愁,所以宁静。有人说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深沉的国家,为什么呢?那里有广阔无垠的田野,浩荡无边的雪原消失在茫茫的天际。景色十分单调,但凝结着一种雄浑的力量。环顾四周,大地一片寂寞,你大声呼喊,竟没有回声。天地间忽然就剩下自己,渺小得如一根稻草,一片雪花。什么纠结,什么欲望,都已经被浩荡的宇宙震慑住了。只有这时人们才会反省,我从哪来,又将去向何方?心灵无比纯净,只剩下一点点哀愁,一点点迷茫。这种带给人沉静的哀愁,酝酿出了很多伟大的杰作,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些作品无不因哀愁而起,为哀愁而生,使人鸟瞰大地,生出一种桑沦的情怀。很多时候,当我们孤独地处于天地之间,或者历史长河里,这种哀愁就会油然而生──既是一种感叹,也是一种反思,是哀愁的力量把我们引领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来审视内心,会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云淡风清。

我可以说,人们的生命力也是有哀愁夹杂其中的,那么是谁要扼杀哀愁,使现代的人们变得肤浅,小气,离真正的自我实现越来越远呢?其实并不能怪社会上追求物质,即时行乐的风气──这是人的本性,而且与哀愁本身并不矛盾。你可以随着秋风,追逐一群翻飞的银杏叶,欣赏它们金黄色的纹理,目送它们化作香尘,回归自然;当夜晚霓虹灯闪烁的时候,你可以透过五颜六色的光,仰望天空最深、最沉的蓝色,那个时候,你没有哀伤,没有忧愁,内心是纯净的,是被美所深深打动的。

哀愁不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情绪,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需要哀愁,我们接受它,品味它,而不要逃避。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站到更高的境界,探寻更朴素的灵魂,更珍惜每一寸光阴。即便是在纷杂的都市,我们也需要哀愁得以片刻喘息。

正如迟子建所说:“如果我们心中不再有哀愁了,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我安慰的空碗罢了。”

【篇八:起点】

再凌乱的轨迹,也终究会有起点和终点。

——题记

起点,起点,顾名思义就是开始的地方,但人与人之间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刚生下来就站在了起点上可有些人可能到中午却都还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起点,但毋庸置疑的是,起点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人不能没有起点。

有这样一句话,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离起点,而是一直在开始的地方打转,那么他将永远不知道要面临什么,也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步将踏在哪里,最终只能痛苦的死去。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呢?最长也不过一百年罢了。但在这世上有多少事情呢?或者说有多少事情是我们要做,我们想做的呢?不计其数,所以,如果你什么都不去做,不去尝试寻找自己的起点的话,那未免也太悲哀了!就如同居里夫人,她如果没有去尝试的话,就不可能研究出放射性元素''镭'',从而推动世界的发展。又好似麦哲伦,如果他没有尝试下海的话,人们可能到现在都无法打破''天圆地方''这个荒繆的结论。可能我们不会像他们这样被世人歌颂,众人所爱戴,但只要去尝试一下,就有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就在几个月前,我成为了一名清外的学生。我的父母和其他的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有个好的起点,好的开端,为将来我们所要走的路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期中考试,我并未辜负他们的期望。就在我想要去继续拼搏时,上天和我开了个玩笑:我得了紫癜性肾炎,之后,我也一直奔波在各大医院治疗。但在闲余之时,我能做的只有躺在病床上,听着风吹落树叶的声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那压抑的心情得到一点释放。

病终归是好了,拿起几个月未曾谋面的书本最终却只能望着上面那生涩难懂的公式和单词发呆。寄希望于曾经当过老师而现在已经退休的爷爷,我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漫长,遥远,同时充满艰辛,但我不想放弃,因为不试一试,谁也不知道我的起点和终点究竟会在哪儿?!

【篇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三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事物纷繁复杂,对于幸福的看法就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路易十五这个暴君不是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言外之意,就是唯我独尊、及时行乐,哪管人民的悲苦、后代的幸福、他人的快乐。但裴多菲却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裴多菲的幸福观。他把对自由的追求看作是幸福,而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当然,各人对幸福的解释是不同的,但从这些解释中不难归纳出一个道理,不同阶级的人,为不同目标奋斗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而且无非是两种: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人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这和路易十五的唯我独尊、及时行乐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一个是为广大人民以至人类的幸福,一个是为渺小的个人的'所谓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具有了这样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的幸福属于全人类。”他就是以此为目标,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了一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马克思、周总理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榜样。

在新中国的青年中也有许许多多以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幸福的人。杜芸芸是一个平凡的女工,生活朴素艰苦,但她把继承的十万元遗产全部交给了国家。有人说她太傻了,现成的福不享。可是她说她把钱交给国家支援“四化”建设,等到“四化”实现了,人民都富裕了,这就是她的幸福。这是多么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她美好的心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她高尚的幸福观。她是真正懂得幸福的人,而那些以为自己不傻的人,想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财富而享清福的人才真正是傻子,是庸人。他们只想到个人的享受,是一种可怜的、唯我的、自私的幸福观。

我也是一个新中国的青年,我应该像杜芸芸那样,把自己的幸福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人民。

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这心灵就是伟大的心灵,它装着人类的幸福。我要有一颗这样的心灵。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