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相关作文

【篇一:关于暗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这第一段,已经营造了一个充满迷离想象的气氛,一片迷霞错锦的桃花上似乎漂浮着薄而透明的雾气。渔人前行,这才来到了仙源胜地。然而渔人离开桃源时,桃花并未出现;桃花的消失,不也暗示着后来渔人“不复得其路”吗?桃花,便是这奇美神话中标志性的暗示了。

暗示,可以是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景物,一个眼神;是一种符号和意象。它昭示着悬念,它结束了平淡,它开创了传奇。李白似乎心有灵犀地吟诵出一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便是这整篇《桃花源记》的精髓。

之所以《桃花源记》传诵不息,不仅在于它现象离奇,更在于它提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田园风光、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这便是后来人们提炼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农耕的倒退。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意愿。然而这种暗示兼讽刺的手法,当时东晋末年的统治者们,恐怕承担不了这么重的希冀吧。至此,这篇《桃花源记》便也成了一个历史的暗示了。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行踪经历了“进入、作客、离开、迷失”的过程;而细想,每一个王朝不也是这样的吗?首先是建立政权;其次国家昌盛,海晏河清;然后国道中落,权力式微;最后政权覆灭了。历史是螺旋性上升的轮回。没有哪一个王朝建立时不曾流血成河替天行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铿锵誓言犹在耳;没有哪一个王朝兴盛时不曾信誓旦旦仁政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谆谆教导铭于心;没有哪一个王朝中落时不曾如宫门上剥落的红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笳悲音随风飘逝;没有哪一个王朝覆灭时不曾如秋雨中零落的枯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江山不再,离恨万种。《桃花源记》是历史的黑暗预言与轮回。无论是东晋南北朝,是隋唐五代,还是后来的宋辽金,元明清,大概没有哪个王朝,可以逃出这清晰如渔人一般的宿命。

绵延不绝的桃花,依然在历史的腥风血雨浊酒清泪中,起起落落,明明灭灭。大概那只是文人臆想中可以摘到的镜中花,可以触摸到的水中月,借此自我麻醉罢了。大国的梦想,迢遥如天边的海市蜃楼,给你希望,却又追寻不到。这才是暗示真正的可喜与可悲。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消极地沉湎于醉生梦死中。更多的人,前赴后继、至死不渝地去追那天边的幻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忽而想起另一个瑰丽奇美的神话:夸父追日。夸父追逐太阳,临死前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那片桃林也许就是桃花源的那片桃林吧。它永远在那缥缈的仙源胜景里召唤我们,暗示我们:希望,总在路上。

【篇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篇三:给你点个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风起云涌的三国争霸,几经沉浮,终成一家大业;历史的一页翻过,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而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呢?

你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那卧龙岗的一只慵懒的“卧龙”。可是一条龙怎能不向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刘玄德三顾茅庐,你自觉这是你野心和梦想自由发挥的舞台。终同意,向那外面的世界迈出了脚。多少次挑灯夜读,多少次长时间的等待,多少个日夜的奋笔疾书,才换来了你“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的定论,才换来了“不度得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刘玄德的赏识?

为了你心中的那片海,你终于踏上了征程。别了,那琅琊阳都的书海文山;别了,那琅琊阳都的金波麦浪。

很快你就迎来了你的第一次挑战:博望坡。曹军步步逼近,实行对新生的蜀政权的剿杀。其他的大将都已“黔驴技穷”,只有你依旧镇定。双袖微动,锦囊技出,一把大火把令众人焦头烂额的曹军烧成灰烬,得到了关键的军心和威望。终于金鲤化龙,在三分的天下中自由地翱翔。

时光从指缝中悄然溜走,你又迎来了又一次挑战:生死存亡的选择。建安十三年,你的主公与东吴结盟,抵御曹军的南下。合兵之后兵力虽然雄厚,依旧赶不上曹军的“强弩之末”。怎么办?你联合了老朋友,上荐连环计,算准了在来东南风的那天给曹军当头一棒:一把火,依旧是一把火,烧的曹军七零八落,不知东南西北。这一次赤壁大捷,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小小的“刘氏政权”成长为了三足鼎立的三国之一,你功不可没。杜甫诗中赞你“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你就是那个为了刘氏江山呕心沥血的人。可是这是图什么?只为心中的梦想,心中的那片海。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豪言壮语之后,公元228年,你又出征了,去面对作“贼”的曹军。

出师不利,满腹经纶却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第一战就失了街亭。你对他倍感失望,之后士气减弱,“再而衰”,对于漫漫前路无可奈何。那蜀魏边界之处,曾经自由翱翔的地方,已经成了你的噩梦。终于,饮恨博望坡。

……

再看你的一生,其中二十七载春秋,九千八百五十五个日夜,就是为刘氏的霸业操劳。你奔波了一生,终于随着刘关张一起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你一直在为了你那片遥不可及的海奋斗,可奈何一己之力无法撑起空洞的失陷天空,一株小树无法撑起将倾的巍峨高山。终于在五丈原的上方上演了那场悲剧;天地似乎也在为你的离去感到悲哀:“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还是去了。业未竟,星已泯。你似那纷飞的落叶,无论舞出了多绚烂的舞姿,都无法回到树上——那个真正的乐园,那个没有战乱,和平的世界,也是你的梦想,你的那片海。正如那死去的大汉王朝,谁都无法阻止它的覆灭,哪怕是“多智而近妖”(鲁迅语)的你。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只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吗?还是报答刘玄德的知遇之恩?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那片平静美好的海——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罢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奋斗失败了,那也奋斗过,不会留下遗憾。正如此,你有一个鲜红的大写的人字铸就的人生。这是一种不屈的风骨,这是一种无畏的气概。正如那苏轼的名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还是回到杜甫的《蜀相》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诸葛亮。千年之后,我为你点个赞。

【篇四:寻找完美】

人在满足于现状,或短时期处于一种新环境的情况下,是不会去探索的。他们认为当时才是最完美的状态,或者在那个环境里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所以不必要去探索。

桃花源和乌托邦的出现,应证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人说那钟“共产主义”的出现很离奇,仿佛他们能够窥探未来。我想也许并不是这样的。这也许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寻找的开端。人们当时无助、饥饿、饱经风霜,突然看见了如此美好的意境,他们必然会去寻找、探索它。接下来就是时间的问题。在寻找的途中,他们或许发现了“小桃花源”、“小乌托邦”,就会在那里停顿一还儿。在当中度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土地分配、资源短缺、生活无趣等一些列状况。这时,领导者们又会带领他们继续前行,寻找真正的“桃花源”。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度过了一两千年,人们发现(创造)了桃花源!共产主义在一批人中正式诞生!这支队伍日益壮大起来,因为无论是一两千年前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有同样的追求。桃花源变成了一种思想,接着又变成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又建立了新政权。一千多年人们的寻找,最终实现。

这是唯一的桃花源吗?不是的。世界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分化出了不同的思想,产生了“梨花源”、“杏花源”、“菊花源”等等。那些“源”又逐渐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主义、政权。但最根本的,还是寻找所谓的“完美”。

我们现在生活在桃花源吗?是的,只不过是一两千年前的桃花源罢了。人类不断地去寻找、接近完美,但却始终无法维持完美。如果维持住了它,那人类的时代就结束了。人类将没有追求,不会去进步。

追求“完美”像是追求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你设定了它,却无法实现它,但内心渴望去追逐它。

对完美的寻找,就是一场时代间永恒的接力赛。

【篇五:井冈山游学感悟】

坐在回程的列车上,我回想起这几天在井冈山的游学之旅,重走红军路,亲身体会当年革命者经历的艰难险阻,穿着红军服,小心踏过昔日朱德常走的挑梁小道儿,陡峭狭隘,稍不留心就会蹭过湿漉漉的青苔,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我们却步履维艰,煎熬难捱,却得知这仅仅是朱德走过的六十分之一,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站在巍峨壮阔的顶峰,俯瞰着山间朦胧的云海翻腾。

登上八角楼,走进毛泽东的起居室,桌上放着生锈的铜灯,想象着他曾坐在这儿,怀着雄心壮志,提笔点江山,挥毫定天下,写出洋洋洒洒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革命著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主张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武装夺取政权,带领苦难中的国家一步步艰难前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山烈士陵园,我们带着沉重肃穆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列,为他们敬献花圈,鞠躬默哀,沉痛悼念,听导游讲述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宁死不屈,始终坚持着革命信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甚至不惜失去宝贵的生命,抛头颅,洒热血,如今脚下这片安宁祥和的土地,曾经是红军战士血流成河的前仆后继,他们用鲜活的灵魂,换来安定社会的和谐美好,谱写着一曲英雄末路的盛世悲歌。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张子清师长的故事犹在耳边,他将为数不多用来消毒的盐小心保存,让给其他伤员使用,无暇顾及自己越发严重的伤势,截肢的时候,他以最顽强的生命力,咬牙忍过手术的痛苦,就算是最后被叛徒出卖,他也没有苟且偷生,而是英勇就义,用生命诠释着英雄的含义,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在曾志奶奶的墓前脱帽鞠躬,想起她的后代蔡军曾讲过的故事,一点一滴,为革命牺牲个人利益,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青春的形象,在我心中慢慢清晰起来,与先烈们的距离似乎更进一步。

二十一世纪是和平的年代,并不需要我们披挂上阵,征战沙场,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骄傲忠贞,却至死不渝的刻在我们的骨子里,血脉相承。我们要做的,是铭记历史,振兴中华,面对重重困境,单枪匹马的披荆斩棘,永远坚强而勇敢,丝毫也不悲伤。

【篇六:那是颗璀璨的星】

我只知道,120年前,这里诞生过一颗璀璨的星。

少年时的他,聪慧过人,勤奋刻苦。即便家中情况衰弱,也不曾堪比常人,退缩倒下。自小不但学习尚好,且思想上乘,在意识到中华之悲时,他愤然觉醒,即便才刚刚13岁,也有着很多人不曾想过的觉悟

“想我中华乃泱泱大国,如今却被列强瓜分殆尽,千疮百孔,身为有志之少年,岂容帝国主义占我国土,掠我白银,杀我同胞,所以,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相信,东方睡狮即将觉醒,而明天的中华民族定会腾飞。”

明天的中华民族,定会腾飞!

有志者果真当效周生!在他永不停息的脚步下,那只苏醒的东方睡狮,也正一步步地踏上伟大的复兴之路。在他的带领下,人们渐渐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在他的带领下,多党慢慢看重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里的地位;在他的带领下,军队缓缓意识到了武装割据的重要性。他的顾全大局,他的高瞻远瞩,更有何人?

很多次,很多次,我在名著中,我在传记里,见到了他。

他去参加一次声望度很高的晚宴,坐在了电影艺术家秦怡旁边。一落座,他便皱着眉头,不住地问她:“令爱的身体在上一次重病后是否尚好?学业是否跟上?精神是否无碍?……”秦怡先是一愣,继而点点头,再三确认后,他才像松了一口气一样安心的就餐。事后秦怡说,那次他女儿发胃病,已经是好几年前,自己记忆都模糊的时候了。当时他仅是听闻,也不知道其他的事,不曾想过竟会在这个时候还如此看重。“他不是只把我的事放在心里,而是把所有中国人民的事,全都挂念在心上啊!”秦怡再三说道。

转眼,就到了那一次领导错误的大浩劫,十年文革。漫步在村边街上,才发现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动乱,工厂停产,农村停产,平均几分钟举行一次的批斗大会让整个经济格局都陷入了荒废的地步。他又皱了皱眉头,惋惜地说:“老毛想要做饭的火,一不小心,点着了他的房子。”过了一会,像是做了什么大决定一般,双臂一振,“那就只有……”他顿了顿又说,“把我贡献给革命了”接下来便是一番超逸绝尘的作为,为了大局违心的将最不愿意说的话做的事统统干了一遍,政治上率先瞻望,先对主席显现亲和,进而提出主张,担当政事,发表意见,纠正错误,动员民心,展望大局,仅用一己之力便像狂风揽潮水一样把这个过火的错误硬生生从生命线的边缘拉了回来,导和矛盾,解开枢纽,完善后事,策动粉碎反革命统治夺取政权的阴谋,并将它完美的毫无瑕疵的执行。终于,这个政权毁灭似的熊熊大火,成功被他无限的包容与调和浇灭下来。做完所有的一切,他才很事不关己的提了一句,患了病,期限不长咯。

他倒在了工作台上,再次醒来时,眼前却是手术室刺眼的光。癌症给他下了一份“死亡通知书”。“我想,你终于可以歇一歇了”他笑着摇了摇头,便让护士打开门来,迎接今天的第三波宾客,“晚上还要飞去重庆,革命尚未结束哩。”撑着病起身,抹一抹泛白的头发,留下一个疲惫却不乏和蔼的微笑。

最后一次见他,实在长安街头,他平静的躺着,就这么躺着,嘴角微微上扬,浓密的胡须仿佛上一秒还在微微抖动,是睡着了吗?是睡着了吧。汽车摇晃着他,总理会醒吗?冰冷触碰着他,周君会醒吗?人民目送着他,翔宇会醒吗?大家都期盼着,恩来会醒吗?不,就让他这么睡下去吧,总算,能有个缓缓的机会了。除了抽泣声,这也静悄悄的,都在等待那苏醒的一刻,不知不觉的,天空划过一颗璀璨的星。

看,他醒了,醒在人们心中呢。

周总理,您的宽厚和大爱,我们呀,都牢牢地,存在了心底了。

【篇七:汉字是种艺术】

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划构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楷书、行书、隶书、草书……这些不同风格的书写方法,让汉字呈现出各种好看的姿态……汉字是艺术,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

据传,汉字源于仓颉。其实,汉字应是我们的先祖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如果说汉文化是一串项链,那么如画一样的汉字就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这份宝贵财富。

在唐的鼎盛时期,有多个附属国和归降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半都使用汉字为官方文书。靺鞨“书同文”,越南、新罗、日本通用汉文。朝鲜文最初以汉文为主,间杂朝鲜文,后来改为不用汉字。日文平假、片假名书写仿自汉文,中间杂汉字或简化的日本汉字,沿用至今。到宋朝,西夏政权仿汉字依契丹文、党项文创立西夏文,但仍以汉字为主。辽、金皆以汉文为主,且汉字一直在西域通用。从古时流传至今,汉文从未衰败,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汉字。现在,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一个字、词常有几种说法。如“妻”一词,可呼作“妻”“妻子”“老婆”“堂客”“夫人”等。汉语中还有许多成语,且皆为四个字,多出自典故,也是汉语中较精髓的一部分。汉语中大量字同音,有些古文通篇只用一个音,换不同的调变成不同的字,便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这几乎是其他语言不可模仿的。

不同的人写汉字会有不同的韵味,汉字如同绘画一般,会写容易,关键是如何写好。比起其他一些没有含义,只是注音的文字美多了,这是一门艺术,所以才会有书法。书法艺术影响甚广,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东亚,甚至世界。汉字有非凡的感情承受力,喜怒哀乐样样可以表现出来:喜时,如流畅欢快的行书;怒时或狂喜时,如龙飞凤舞、别有风趣的草书;哀时,如古朴庄严的隶书;乐时,如精巧绝伦的楷书。

还有一种汉字艺术叫篆刻。人们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上,刻上典雅壮观的篆文、带着荒洪原始气息的甲骨文……

【篇八:最美的姿态】

东晋,政权被笼上了一片阴霾,表面上,不论朝廷,百姓,皆是风平浪静。可其中的暗流涌动,又有几人,能独善其身?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便是一个。

合目,一幅和谐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拉开。

在一片广无边际,杂草丛生的山林中,一人,白衣飘飘。清晨之气清新,凉爽,初阳暖如温水,柔如虚棉。晶莹的露珠在绿叶间慵懒滑落。茅屋前,一人悠闲于杂草间,静谧,安详。他的肩上,一锄闪亮,却丝毫没有农民的焦躁。轻驾锄头,仿佛要用一生来伐过着无数秧苗。他扶锄而站,长久的屹立,眉心,是永恒的舒展,仿佛世间并无任何事能扰了他。唇间,嘴角总噙着淡淡的微笑,好似对生活的满足,又有如对自然的享受。他身上,无功名的浮华,无利禄的贪婪;亦无对皇权,称霸诸侯,阴暗政权的野心。有的只是百姓生活浅浅的闲适,隐士生活浓浓的洒脱。这黑暗中的一抹白啊,不正形象地诠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吗?

超脱的白衣啊,这便是最美之姿。

画面定格在他的身前,我缓缓睁开双眼,待我再闭上眼时,回顾到的又是另一番出尘。

一阵阵流水仙音涌入耳畔,只衣袂飘飘,神情坦然,他权贵之人曾多次拜访;他身处暗世,曾多次受到权重的威胁。只是,这一切的一切都终究无法染黑他的一袭白衣,在暗世中寻到一袭井底,隐居,才是他毕生所愿。

青葱秀指滑过花下丝弦,弹出了无奈,弹出了悲伤,可最多的,终还是了悟的遗世。拔弦快,仿佛在用这一点声波,与暗流做着什么誓死的斗争,坚毅,决绝。席地而坐,只留衣超袂飞浮的华丽背影,自由与洒脱,恰融成一片。林深处,恍若谪仙,渺渺仙音,更不似人间。目轻合,灵动的音符如潮水倾泻,可有的,却始终,只是孤傲与无奈。

或许,我还忽略了另一个地方——他的周围,这是一个令人永远心惊的画面。

之间四周暗流突起,已被黑衣人死死围住。呵,污世,毕竟是此番浑浊。为首者奸诈的笑着,周遭,寒光惊异的闪。他不知?怎会,只是不愿理会吧!细观其劲,剑光无情地刺痛了双眼。浩渺仙音,惊羡了大片欧鹭与大雁。山,好似无尽头的魔爪,原本的墨绿,也被深黑无情吞噬桃花树下,男子衣袂,只是周遭的人,着实黑暗。

呵,卑鄙的司马氏啊,你可是被吓呆了?试问,你可见过有人,能在剑临颈上时,如此无畏,淡然?

时光推移,琴音流转,那恶人回过神来,一切,皆是成了血染红莲。那一刻,琴音破弦,滑过长空,惊起雁的哀鸣,鸥的长叹。一曲终,他早已倒下,无牵无挂,曲终人散……

倒下,如飞羽轻飘,花儿,亦无情相随。音,山谷回荡,不畏的绵长。或许,这于他而言,是一种解脱吧……后世多有复奏之,无义无感,哀哉。

最美之姿,亦不复嵇康之姿矣。嵇康之姿,美在浊世青莲。

社会,太多黑暗。竹林七贤之首山涛,亦无力被染。阮籍傲然,却依旧只是浑然度日。唯有陶渊明,寻得山中自觅;唯有嵇康,敢留给司马氏一片傲然。赴死,无惧哉!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