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温暖的旅程】
当红彤彤的灯笼挂上榕树的树梢;当春联上的油墨游进小巷;当各式的杂拌儿摆上圆桌;当腊蒜色如翡翠、当辣椒弯起了腰、当第一声炮竹响起,我知道,新年,来了……
坐上赶回老家的汽车,心中的欢喜亦是按捺不住的:“今年的年夜饭是什么呢……哦,等下得买点炮竹……好久没见到表姐了……”身旁的景物如流水般向身后逝去,不少美景就此溜走,终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要求下车,去细细追寻这种温暖的年味儿。
走进胡同口,四周的老墙又重新被刷上了新漆,小簇小簇的野花在石泥间傲然,大人孩子换上新装,炉子里的水咕咚咕咚的冒着气。每一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你负责切葱,他负责卤肉,我负责捣酱。各家各户的厨房里都挤满了平日少见的亲戚,大家聚在厨房里忙活,谈论着旧一年的事儿,新一年的事儿,一盘又一盘的美味悄悄形成……
夜如黑幕,几颗繁星点缀其中,皎洁的月光披着一层轻盈的云纱,在它的周围,是盛开的“花”,朵朵鲜艳欲滴……老街的大榕树下,万家灯火在冬夜里跳动着,显示出除夕夜的神秘祥和。邻里邻间都打开屋子的大门,小孩子们便提着大大小小的灯笼,五花八门的烟花,一窝风地涌了出来。大家将烟花放在地上,蹲下身子,紧捂耳朵,小心翼翼的用火柴点着,在那屏气凝神的一瞬,烟花的后尾带起一串青烟,冲向了皓月,旋转出一片年华,照亮了半边的黑夜。仙女棒、甩炮,各都花样登场,大家一边欢呼,一边手里还捧着些杂拌儿,嘴里含着一块香浓的牛奶糖,见烟花灿烂,看伙伴雀跃,听电视里春晚的歌声,最朴素,最幸福的春节,也不过如此吧?
年初一的早晨,天空还未大亮,炊烟袅袅升起。还带着些许困意,睡眼朦胧,刚下床,便得去拜年。“外婆,恭喜恭喜!”“爷爷,长命百岁!”年初一,一定要说好话,“认认真真”地。拿到红包,心里也无多大兴奋了,只想回到床上去睡觉。可长寿面还未吃,闹市还未去逛,春晚重播还未看,怎说过好了年?
新年的旅途转瞬即逝。坐上回家的车,看同伴们的身影渐渐模糊,听着大街小巷里传来的吆喝,我知道,这是记忆中温暖的旅程。
【篇二:江西的春节作文】
照我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博览会。
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泡得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大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吧!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他们必须预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新衣,屋里贴年画,外面贴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过年。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