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血相关作文

【篇一:底线魅力如花】

在人间有这样一条线,它记录着人世间柴米油盐风清月朗,分辨着人性骨血世态炎凉。它,就是底线。

――题记底线真的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像《诗经》里的伊人,朦胧缥缈,若有若无。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它就在我们心中。

它就在过去的风流人物中。悠悠历史,几度沉浮。在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里,涌献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物。底线,就是刘胡兰宁死不屈,咬紧牙关的共产党的秘密情报;就是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气概。底线就是他们的前仆后继,迎难而上,不畏艰险。这样的他们,所坚守的伟大坚强的底线,怎么不让我们佩服?

底线就在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坚守底线的人们,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朱自清至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尊严;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领先于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耐得清贫守住心灵的高贵。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慢慢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故事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内心坚守的那一条底线,在支持着他们所作出一个个伟大的事业,一个个伟大的举动,感动着人们。

底线还在我们青少年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代青少年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之间的一声“谢谢”“打扰”,让多少人如沐春风;公交车上的一声“您坐”温暖人心;考场上考生纪律严明、严格自律、地面干净整洁、考风端正,让人看到动容。他们坚守底线,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他们是中国新升起的太阳。

我们看到底线还应在祖国未来中。我们眺望未来,看到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无原则无底线的少数人将受到更多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祖国大地一片光明。而每个人心中的底线就是光源,照亮了这世间。

原来,底线无处不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它,熠熠生辉。

【篇二:谓我】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纪伯伦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几副不同面孔。

我所说的不是将良善面孔撕碎,换上恶魔面具的人,而是那些将灵魂分化为不同身份的人。

有人用他为自己定制的角色在世间活得风生水起,而有的人却深陷沼泽无法脱身,越挣扎越想逃脱便陷得越深。

卡西莫多在无边的黑暗里祈求光明的到来,而在光明笼罩住全身时却渴望黑暗遮住他的所有丑陋缺点。他爱他的女郎爱思美拉达吗?当然是爱的,卡西莫多为了她将十恶不赦的克洛德杀死,即使在此之前他一直将克洛德视为亲生父亲。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自然会感动于这份情谊,“公主”与“野兽”,两个心灵同样高尚的人理所应当地被认为应该在一起,但是他却说“猫头鹰不能进云雀的窝里”。面对他所惧怕的世界,他选择用乌云遮住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

小说《化身博士》中的杰基尔博士靠着他研究出的药物变成了他梦想中的自己,年轻,有活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任何事。他释放出自己人性里最恶的一面,他的欲望得到了极大满足,但同时他也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一只逃离牢笼的野兽,最终在忏悔与恐惧中死去。杰基尔博士拥有着双重人格,不论是作为杰基尔还是海德,他都把控不住自己的欲望,展现出自己埋葬在黑暗下的那一面,最终酿造悲剧。

人性复杂,但并非不可相融。

好比你是一棵树,露于泥土表面的,生机勃勃,为了沐浴阳光而奋力野蛮生长。隐于泥土之下的,为了养料和水分努力向下延伸,最潮湿最阴暗的地方有你的痕迹。好比你是冗长黑夜里唯一的月光,有人拉开窗帘,有人打开灯,但这并不会否定你自身的存在。

你走进灰色深海,但撕裂了那层伪装又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多副面孔只是你的保护色,你最真实的一面隐藏在其下。而克洛德戴上面具后,邪念起,薄薄面具便如同水蛭一般吸附在他的脸上,时间久了便融进骨血里,再也摘不下来。

无论我是在黑暗中醒着,还是在光明中睡着,从来只有一个我。

我谓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谓我,最真实一个我。

【篇三:我的家风故事】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说起我家的家风,爸爸总结为一个字——勤。

这还得从爷爷奶奶说起。爷爷奶奶年轻时,家里很贫穷,他们于是学着做早点生意赚钱,这一做,就是几十年。为了保证早点能及时供应,爷爷奶奶每天晚上十一点多就起床开始准备,而这时,许多人才刚刚进入梦乡。那时,爷爷奶奶买不起空调,夏天,早上的阳光十分毒辣,可他们仍然要待在火炉旁做小吃;冬天,北风怒号,雪花飞舞,可他们仍然要从一天中最冷的凌晨便开始忙碌,站在风雪之中,任凭寒风吹冻了全身。每天,他们从深夜开始忙碌,到第二天中午才可以休息。爷爷奶奶就是靠着这几十年日夜颠倒的勤苦,培养了爸爸和小叔叔两个大学生。现在,爷爷奶奶不穷了,也不用再做生意了,可是,这勤苦的习惯已经深深地烙进他们的骨血里。他们仍然每天忙个不停,一大早就起来买菜做饭,爷爷洗菜,奶奶炒菜,而且每天翻花样。隔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就要为我们包包子、饺子、粽子……我常常劝奶奶不要累到自己,可奶奶却说:“现在比以前轻松多了,我可不觉得累呢!”

这样的家风影响到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工作上十分勤奋。我的爸爸工作以后,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又自学考取河海大学继续深造,边工作边学习,从不叫苦叫累。现在,爸爸上班一整天,中午也不能回家,晚上回家后,还常常从包里拿出一袋袋文件,继续工作,真是一个勤奋的“工作狂”。妈妈往往在我还没起床时便上班去了,等到下班,已是夜晚,我早就呼呼大睡了。夜深了,妈妈还在备课,每一节课,她都会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即便这样忙,妈妈也坚持每天看书,还教育我:“要勤读好书、品好书、学好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听了深受教育。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我也学会用“勤”要求自己,我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牢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优异的成绩就是“勤”给我的回报!

我为我的家庭有这样的家风而自豪,我一定会让它在我这里发扬光大,我要与“勤”相伴,走出我精彩的人生。

【篇四:感动落叶】

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落下重重叠叠,似乎每片落叶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初秋的午后,完成作业,百无聊赖,我便端一盏香茗,捧一本书,踱到窗边,坐下来消磨这令人心生疲倦的午后时光。

一边翻着书,时不时抬头看一看窗外。几片落叶在空中打着转,如调皮的孩童一般,迟迟不肯落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忽然,一片落叶悄然落到了窗台上,这片叶子没有完全枯透,黄色的叶面上点缀着丝丝嫩绿,很像一个迟暮的老人,是那样的饱经沧桑,是那样无可选择却又忍不住彷徨,总不肯轻易地离自己的青春与童心而去。

看着看着,落叶那细致的纹理,在岁月的洗礼和包裹下凸出而细密。我不禁想到我爷爷那双苍老的手:瘦瘦的皮肉包裹着嶙峋的骨骼。就是这双干枯的手,在我受伤时,给我无所畏惧的爱;就是这双干枯的手,在我回到他身边,摸到我脑门上,脸上,身体上时,延续了他骨血里至高无上的亲情。想到爷爷慈爱的抚摸,我不禁潸然泪下。

在泪光中,我看到落叶的生命在逝去,但我仿佛又看到它融入泥土中即将滋养新生命。

“沙沙沙,沙沙沙”,我行走在路上,已值深秋,树上的枯叶在风中缓缓落下。一切静悄悄的,就好像落下的帷幕一般,头顶上方时不时传来两片落叶的摩擦之声,就像春蚕啃食桑叶一样,宛若天籁之音。

这天籁之音,又勾起了我的回忆。一个深秋的午后,我和妈妈行走在铺满落叶的大街上,脚下的落叶被踩得“嘎吱嘎吱”,我的心情也随着这声音变得烦躁起来。因为此时妈妈的生意正在低谷,我才六岁。当她看到我充满渴望地望向路边的肯德基时,略带些歉意地说:“等妈妈挣了钱,一定带宝贝吃最好的。”我便每天都盼着妈妈能挣了钱来满足我这小愿望。

如今,生活日渐美好,那段时光早已被忘却。但妈妈却老了许多,为生活奔波,为我的学习费心。如同那落叶一般,虽已失去自己的青春芳华,但却滋润着我焕发新的活力。想到这里,眼眶又一阵发酸。

在朦胧中,我好像看见一片片落叶化作春泥,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它并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碌碌无为,至少,它尽力了。

这一片片落叶,送走了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却成就了一代人的辉煌,就像那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成灰泪始干的蜡炬一样。

这一片片落叶,让我懂得太多,是如火一般的爱,也是那无怨无悔的奉献。

【篇五:就这样挨打着长大】

从年弱时到现在我已跟奶奶生活了14年。但跟奶奶生活的一件事最让我痛,那就是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奶奶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在8岁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都喜欢看漫画书。有一次,我们俩个背着奶去了门口的小杂货店,那里的漫画书琳琅满目。于是,我悄悄地将书柜上的一本漫画书偷了。结果,我刚走出杂货店一步,被书店老板发现了,打了电话叫奶奶来领人。奶奶把我领了回去,本以为没什么事,结果被奶奶骂了半天,后来奶奶气得打了我一巴掌。这一巴掌让我知道了从小不学好,长大不得了。

第二巴掌是在10岁的时候,当时是大年初一,也是穿新衣,发红包的时候。结果在那天,邻居家李阿姨的女儿发高烧了,现在身上没有多少现金,就来找奶奶借200元钱。我当时听到了李阿姨和奶奶的对话之后,我用飞一般的速度跑去奶奶房间将钱藏了起来,结果奶奶来的时候没有找到,就要李阿姨先去医院,待会给她送去。突然,奶奶用她那凶狠的眼睛看着我,兔崽子是不是你偷的,快点交出来。我就交了出来,奶奶又一次打了我一巴掌。这一巴掌让我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一定要帮助他人。

第三巴掌是在我13岁的时候。我家里是开食品店的,里面有好多好吃的,但我觉得最好吃的是棒棒糖。我的奶奶却不让我吃棒棒糖,我也只能去偷吃了,当我把棒棒糖拿到嘴里时,被奶奶发现了。“啪……”一巴掌又打在了我的脸上。

这三件事让我懂得了要互帮互助助,守诚信。

【篇六:窒息着的现代】

这样,这样,悄然认识了那窒息着的现代。——朱自清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待久了,在昼夜不明的快节奏生活中厌倦了,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扼着喉咙,你哭喊,你呼唤,要逃离这个一切以数字计算的现代。

接着,便是带好手机、电脑、照相机或是别的高科技产品,奔赴山清水秀,远离城市的自然之地。到达之后,你疯狂地摄影发各种朋友圈,炫耀你逃离他们还在挣扎的鬼地方,然后欣赏他们的艳羡评论,山与水从你拍完照之后便与你无关了,这便是上层人的“逃离城市”。

这怎么看都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人自有了网络,有了手机,便再也离不开其形成的怪圈。没有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生活,我们用手机代替眼睛欣赏美景,用手机代替味蕾品尝食物……别人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看法,人们上了瘾,就像是吸食毒品,陷入了其中的漩涡,无法自拔,而我们原本也未曾挣扎。

我们朝着手机叫:“我们要逃离城市!”其实一切与城市都没太大的关系,人必然要进化,城市必然要发展,城市没有错,错的是人心。

有多久没有用心看这个世界了,我们用机械的手段感知一切,心灵的意识与大脑的认知离得越来越远,表象的肤浅通过手机直接灌入大脑,我们的思考就此终止,不再深入,手机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我们离不开它,但我们可以在其中改变。

我们其实早已离不开现代,融进骨血,不要再说什么远离,科技充斥着生活,我们不能真的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但是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日子里,放下手机,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活在自己的天地中赌书泼茶,远离尘嚣,做心灵上的陶渊明。

所谓窒息着的现代,是指被科技压迫,却依然沉溺于其中,科技不过是死物,活的是人类,我们不抵抗,却怪他们的侵入,我们将心灵置入其中,其实,与其说是科技扼我们的喉咙,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压制着自己,压得喘不过气。

我们从古时候的精神世界,走入物质的天地,像云一样,走过痛苦,走过痛苦的高山,跨过欢乐与死神吹来的微风相遇,终于回到心灵的圣地。

【篇七:读你】

当我的意识开始清醒,又或者是更加懵懂之时,你便悄悄出现在我的身边。当我的思绪飘走,落进一潭寂静的池水中,不语的月光和凝固的时间仿佛成了一种虚无,只有突然笼罩身心的悲伤显得那般真实。每当这时,我知道,是你又在我的耳畔呢喃低语。

我们总是在命运的道路上不期而遇。从遇见你后,我初次体会到了迷茫。在永不停息的你追我赶中,时间渐渐被我们所遗忘。寂寞啊,我该怎么说你才好?

你像一句挥之不去的咒语,久久在我的心头徘徊;你似一道虚幻的光,缥缈中折射出别样的辉煌。黑暗、迷茫、忧伤……你的到来,总是带了些负面色彩。当我无数次拒绝你的靠近,你却又在午夜梦回之际,悄然拥我入怀。这就导致了我总想与人畅聊到天明,因为骨血里是那么深深地抗拒着这无端的伤感。只是当你一如既往降临时,那颗摇摆不定的心,竟也会感到别样的熟悉。

寂寞啊,是你锻铸了更为坚韧的我。当我努力地向现实发起挑战,费尽心思地将一切趋于完美,却总能看到你站在无人的角落,冷冷地朝我微笑。我以为时间可以冲刷一切,你却依旧如影随形。寂寞啊,你是我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就那样静静地、如潮水一般,慢慢吞噬我对时间的感悟,又在我战胜了你的独权之后,变本加厉地压迫着我的神经。愈发绝望,便愈加渴求希望的光芒。一步一步逼近成功,滴滴饮的是心头血,口口啖的是心头肉。

我想,我们终究是密不可分的。当以往的拒绝变成木然,连痛楚也变得美丽,你就自由地在我的血液里驰骋。当我目睹人世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便开始学会用微笑面对一切,在微笑中坦然走过晨钟暮鼓、春夏秋冬。我发现,我终究还是不了解这个多变的世界。人只有独自走过夜晚,才会感叹黎明的光辉。我开始对你释怀,学会用一颗坦然的心去面对你,面对你于我而言的种种意义。

寂寞哪,是你,在冰冷的夜里与我为伴。你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照出了另一个我。而透过你,我却又不止看到了自身,仿佛还看到了更多。因你的存在,我的生活才精彩,我的人生才完整。我以困苦读你,更将以泰然自若来读你。

【篇八:天冷暖心】

就像过够了夏天还没吃够西瓜,还没等换下短袖,一下子就要穿棉衣。都说济南没有秋天,确实如此,刚一阵秋风吹过,冷空气便不期而至,让人措手不及。有时候觉得,秋天真是个尴尬的季节,尤其是,济南的秋天。天气可风可雨,气温忽冷忽热。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在描述新疆的气候时用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一句习语,那时候只觉得很好笑,怎么会有一个地方气候这么特别。可后来到了济南读书,才发现特别的地方有的是。

当然,这里并非想要吐槽济南的天气,身处其中,恨之,爱之。似乎寒冷天气中的暖心细节更容易让人感动,比如早晨赖床时舍友给带回来热气腾腾的饭,去上课时小伙伴提前帮你占好的位置,亦或者,感冒时递上的冲剂和热水,想家时互相安慰的陪伴,还有,妈妈时不时打来的电话。

就像梦境,如果你经常在脑海中盘旋,那么它就会一直留在你的记忆里打转,就像有些画面,如果一直回忆,那再过多久,回想起来也依旧清晰如昨。

前两天给家里打电话,跟我妈聊了半天,好长时间不回家,可每次聊起家里的人和事都倍感亲切,我想这就是融入骨血的感觉吧,身不在此,心向往之。电话的内容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从小到大都在叮嘱的那些,按时吃饭,出门看着路,注意安全,天冷了多穿衣服……如此这些,如果在家的时候会觉得她又在唠叨,会觉得烦,可独自在别的城市读书,过节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吃饭,想家的时候父母又不在身边,每次通电话都会聊好久,然后会觉得很温暖,就好像他们一直都在身边一样,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啊。

天冷了就多穿衣,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他们给的温暖,因为没有人是理所应当对你好。

【篇九:打开门学会感恩】

当我们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时,只会哇哇大哭,却不知先祖早已将一种名为感恩的本能融入我们的血脉中,当我们成就世界的繁华时,现实的残酷无情,却将骨血中的一些本能悄然淡去,直至无影无踪。

古语曰:“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续一把断弦的琴,复一页泛黄的谱,此语已化作冷冷长调,从指尖缓缓淌出。

就好像是上天给他的一场考试,脑瘫弃儿聂双喜,在二十年前,他被丢弃在路边,被养父母捡回家养大。二十年间,身体孱弱的他却努力用行动回报这个家。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是他交给父母最美的答卷。

我总是以一种看破红尘的心态去看待万物,总是以漠不关心的淡定保护自己,却不知反倒让自己受伤,让周围的人受伤。我就像被荆棘包裹的孩子,我在荆棘中沉睡了很久。当我再次苏醒时,却看见了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爸爸,妈妈正在荆棘中奋战,他们满身是伤,那是被我所伤,被我的冷漠所伤。眼角,硕大的泪珠滑落,落入嘴中,苦苦的。落下之处,一朵心花缓缓绽放,那是心中的悔恨。对着荆棘挥挥手,说声再见。外壳已被打破,心中只剩下一朵盛开的花。那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它告诉我,要乐观向上,要坚强不屈,要学会感恩。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小羊跪哺,闭目吮母液,感恩母恩,受乳躬身体,膝跪地,姿态如敬礼,小羊儿天性有道理。”那时小小的我并不懂“小羊跪哺”与感恩有什么关系,但现在我懂了。

《弟子规》有言: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他说:“我今生今世守在班长坟前,让他永不寂寞。”一句承诺,有效期为无限,懂得感恩的人生才会有意义。他,是陈俊贵。“只为风雪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的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有人可能会说:“他没有必要这样。”但我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

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可我们却将它锁在门外。你可看见母亲脸庞上爬上的皱纹,你可看见父亲头上染上的银丝,你可听见老师讲台上嘶哑的声音……

我们要做的是将心灵之门打开,从今天起学会感恩。

【篇十:这件事真带劲】

暑假干了件特带劲儿的事——我做了回汉服模特。

从小便对古色古香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就算条件不允许,我也会披着床单自导自演,有这么一个机会,我自然欣然应允。于是那天,我身着红色华服,头顶步摇铃铛作响,迎着路人频频回头的目光,尝试了第一次做模特。

由于天气原因,我只能在影棚里摆拍。这套衣服和场景布置,不难让人看出来它想表达的主题——“灯下缱绻的朦胧感”。我并不习惯于这样的穿着,也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意境之美,因此常出错,直到身临灯阵中,我好像才明白了些许。

摄影对我进行动作指导,想让我捧着卷轴回眸一笑,然后抓拍瞬间,却始终不能如意。我也苦恼地低头企图找到感觉,却意外地在这便宜道具上发现一句《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般,回首嫣然,身后是橘红色的灯火摇曳,画面定格。随后又换了动作,要求我靠在灯架上,目光望向远方,大概棚子的空调并不怎么先进,发出像是呜咽的响声。我站在这凄迷的风声里,那些遥远又近在眼前的烛火像真的一样,影影绰绰地吊在灯罩里,忽明忽灭,看不真切。好像突然也就能够理解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孤寂思念了。他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窗前,烛火跳跃着将影子打在墙壁上,可身边却无人共赏,那温馨的色调可还能暖进他的心里?不过最让我惊艳的还是那一张红裙与灯笼在我身后高高扬起,我目视镜头,嘴角噙着一丝笑意的照片。这样的画面,好像随时会下一场花雨,花瓣扬起落下,浮尘随风,人生若梦,一眼万年。

整个拍摄过程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越到后面越是顺利。不曾想我一个连自拍都僵硬的人竟然能够如此入戏地在镜头前收放自如,于是我开始回忆起拍摄时的心路历程——竟是那大量的诗词歌赋让我身临其境了。再往深处想,我身上的服装是汉唐襦裙,而这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并非要人们口头相传相诵才能窥得其中一二,而是已经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沉浸到了民族的骨血里去了。

许是这十里艳阳太灼眼的缘故,回家的路上,我头上的步摇一摇一晃荡漾出了一片金色流年,熠熠生辉。直到后来我把出来的照片拿在手中之后才想起来由衷地感慨一声,这事,真带劲!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