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圣诞遇上元旦】
圣诞,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元旦,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两个节日均在飘雪的冬天,当圣诞悠悠离去后,元旦也就不期地姗姗而至了。而且两个节日都具有庆祝与纪念的含义,在一年的末端到第二年的头儿,大街小巷都会红彤彤的亮个好几天,我想,大概只有春节和灯节时的气概才能与其相比吧,不过这光亮也定是比灯节、春节的要稍为逊色了。
先拿元旦来说吧,它是世界多地的“新年”。的确,它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在元旦这天,民间的百姓通常祭祖与祭神佛,还会进行许多有趣的娱乐欢庆活动。不说别的,大家小时候都学过王安石的《元日》吧?“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它正描写了元旦这天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景象。
接下来说圣诞吧。圣诞节是西方耶稣的诞辰,它是个宗教节日,前夕称为平安夜,也就是人们摆放圣诞树的日子。随着时间的发展,圣诞节因为圣诞老人而被全世界的人熟知,许多人开始过圣诞节,这一现象在中国也很明显。圣诞节的习俗也很多,在这里我们暂不一一解说了。它让世界都精彩不少,这是一个事实。
我们可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中国人可以过洋节,外国人也可以庆祝中国节日。我看到了文化礼俗的交融,各地的传统节日也都多元化了。
那么,当圣诞遇上元旦时,又会怎么样呢?是中国娃娃抱着圣诞树,抑或是圣诞老人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
可是,当我走在放学的路上,环顾四周时,我的耳边没有回响着庆祝元旦的歌曲。我看到的只是圣诞老人以及一棵棵美丽高大的圣诞树。
我觉得外国的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去学习;而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学习”、效仿别人的习俗,反而忘记了自己的传统。不去传承,这难道不是忘本吗?而他们的那种情怀,那种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深爱,身为国人的我们,是压根就学不来的!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越来越淡了。中国的学生们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却不会写方块字了,这不是天大的丑闻吗?止增笑耳!如果有一天连我们自己都忘记自己应该传承的老传统,那么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明天又会怎样?
圣诞遇上元旦之时,我希望我听到的是铃铛声与鞭炮声的交响曲,圣诞老人与中国娃娃的欢歌;在漫天大雪的温馨中,看到的不再是心碎流泪,而是绚烂的烟火,世界儿童的笑颜!
【篇二: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什么?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于我而言,青春就是我成长的过程,是泪水与汗水交融的过程,是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对抗生活的过程。
青春是向往,是希望,是那一抹永恒的阳光。
还记得刚走进翔宇,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仿佛这就是一个新的世界。我带着对小学的不舍,对大学的向往,走到了这个班级——七年级4班。那一刻,我们的青春已经开始书写。
青春是奔跑,是追逐,是运动会上的那一声声呐喊。
还记得那一次运动会,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但当时我们表现出的勇气却值得骄傲。当我站在起跑线,全班同学都为我加油呐喊。那一刻,我感觉勇气本身就是对我的最高褒奖,而奔跑在赛道上的场景,便是我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是痛苦的跌倒,同时也是倔强的站起,是泪水与汗水的交融。
还记得这学期的一月考,那可以说是我最痛苦的记忆。记忆中,最鲜明的,是我握住成绩单时的无助,是内心声嘶力竭的号陶大哭。但是,我决心在倒下后,再次站起。从那以后,多少个周末的黑夜,我在点灯夜读……我知道,只有努力,才可找回心中那个真正的我!最后,终于在二月考中证明了我自己。
青春是年少的轻狂,是不可抹杀的梦想。
记得那次黄山顶上的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站在山巅,立下了考上麻省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将会是我书写青春的动力。
我知道——青春不会散场,梦己起航!而快乐就在前方!
【篇三:敞开一扇明窗】
一扇明窗,虽阻挡不了你敏锐的目光,去领略大千世界,可终究与人世间有了一层隔膜;一扇明窗,虽泯灭不了你对春日的向往,可春风终究与你有一步之遥;一扇明窗,虽镇压不住你王者的霸气,可你终究不会与世间交融。让我们敞开一扇明窗,与清爽的柔风、和煦的暖光、悦人的鸟鸣交融、汇聚为一体吧!
敞开一扇明窗,让妩媚的彩光泼洒灵魂的深处吧!照亮灵魂的深渊,温暖肆虐的寒季,在没有光明处奏响一曲春日的赞歌。一束阳光的射入,可以塑造你完美的性格;一抹柔霞的覆盖,可以唤醒你昔日深睡的心意;一席幽芳的花香,可以感召你漂泊的心灵。沐浴在春风荡漾的春日里,一切的世俗名利,金钱地位,佳人美女,全部淡化在清纯的风中,令人变得不染一丝戾气,不沾一粒尘埃,更是不触一片黄叶。让世俗远离你,让平庸抛弃你,让高尚触摸你,最终让苦难与辛酸离你而去。
敞开一扇明窗,令甘甜的春霖滋补你的生机。花儿的灿放,鸟儿的高飞,鱼儿的快跃与人们的生活,哪一日能离开水的滋补呢?敞开心窗,让雨露渗透到你的心田,催发你心灵的萌芽;让雨露泼洒到你的思想,令它们充满水的细胞,真正的雀跃起来;让雨露淋在你的生活中,让你的生活盈满水的生机。敞开一扇明亮的窗,去领略那昂然生机吧!
敞开一扇明亮的窗,使今日的朝霞倒映在你的思潮里。时代的更新与日俱进,历史的脚步再也跟不上时代的速度;新升的朝阳正是明日的雏鹰,掌握世界的动态,时代的走向,与新兴的文化,已成为我们必备的通行证了!
让我们敞开一扇亮窗,去品味成功的芳香;敞开一扇亮窗,去欣赏时代的风景;敞开一扇亮窗,去汲取外界的精华!
【篇四:写一件事的作文】
席慕容曾说过:“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友谊像花香越淡越好,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太浓的花香往往使人厌倦,因此,花要是含苞带放的,花越是美,香气越是淡,所以,要做最好的朋友,不要太亲热或太冷淡,在朋友失落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在她伤心的时候,要让她吐露心事。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友谊?”我会告诉她:“心与心之间的路最难走,惟其难,才见理解的可贵,若能走过这段路,心灵便会交融,即是友谊。”友谊、心灵紧紧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段最难走的.“心灵之路”,若能走过,便会使你受益终生。
两个朋友,是水,一个是平静的湖水,一个是澎湃的海水,海入湖成湖,湖入海成海,平静与澎湃互相交融,创造出了一段最珍贵的“心之路”。
珍视友谊,淡淡的花香、平静与澎湃和最珍贵的理解。
【篇五:北京的美】
曾闻金陵玉殿莺啼晓,看秦淮水榭花开早,曾伸臂膀落金雕,听雨巷悲寂寥,曾看遍山河风情万种,独北京之美留心头至深。
清晨,踏着阳光渗透老槐的枝叶流泻而下的满地碎金,闯入一方静谧的天地,微风浮动树叶,窸窸窣窣,浅唱低吟。那悠长的胡同,曲曲折折,两旁经年风吹雨打的墙壁被岁月冲刷得斑驳苍老。忽然听见一串清脆而悠远的铃铛声响,似乎从古老的北京传来,余音绕耳,经久不绝,有些似曾相识,让人一阵恍惚。胡同已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遍地的吆喝声响了起来:斗大的西瓜,船大的块,真正的薄皮脆沙瓤…。这令人垂涎的话音未落,就有几个娃娃争先恐后的围了上来,捧着一弯瓜片,啃得满手流汁。一时间,孩童稚嫩的欢声与瓜香飘遍深巷,卖瓜的老人眼角含笑。绚丽的光洒下来,他们笑魇如花,成了最美的风景。那动人的吆喝声,连绵不绝,带着京腔京韵市井风情,将往昔京城的民生画卷重现,让人在繁华深处,聆听到了这座老城最美的心跳,领略到了北京韵味别样的美。
正午,行走于故宫汉白玉的大道上,那轩昂的殿宇层台叠榭,有气吞山河,睥睨众生之态。飞檐翘角,下悬风铎,有青龙神兽相护;青砖黛瓦,朱墙宫深,埋藏着深厚的底蕴。一部沉重的史册割裂了石板完整的模样,令人穿过飘渺的时光,遥望到古都苍莽。六百年烟雨飘摇风云激荡,不改它巍峨的非凡气度。今朝将前尘挥袖,与现代交融,将北京的美镌刻成壮阔的画卷,落款是浮生若梦。旧梦依稀,世事茫茫,我站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感受这座古城在时代的召唤下焕发现代生机,亲身体味北京古今交融之美。
黄昏,华灯初上时,路过大杂院,一阵阵饭香和着各家妈妈呼唤这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勾人回眸。老太太吊着一口京腔闲侃着世态炎凉,老大爷摇着蒲扇围在桌旁下象棋,黄狗和笼中的鸟大眼瞪小眼,小娃娃上窜下跳地不亦乐乎…。最朴实不过的场景,却一不小心引人失神。辛福与邻里乡情随着晚风浮动,拂起了我们心中最美的情愫。人与人之间真情自然流露,让我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这块土地上流传千年的人文风俗美。
不经意地抬头,几点星子落入眸,天上参商在夜幕中遥遥相望。地上几处人家灯火通明,在清冷的月光里慰籍了人心,温暖了夜色。
北京的美,我爱你三千遍。一遍于清晨,晓风料峭,藏着你无双的韵味;一遍于正午,光芒万丈,你诉说着历史的苍茫;一遍于黄昏,杂院饭菜飘香,人情冷暖在其中酝酿。剩下那两千九百九十七次,每一遍爱你都比前一遍多一分,每一遍爱你都将你的美放在最深最深的心底。
我对于北京的美,情,不知所起;但,一往而深。
【篇六:我的照片】
今年寒假,我回到了老家来度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大年三十的这一天,我和父母、舅舅、舅妈、还有表弟一起登上了西安的古城墙。
我们在下午两点左右来到了古城墙的巨大城门洞前。然后又花了大约一个小时来寻找登上城楼的阶梯。当我们登上城楼时,天色已经有些微微发暗了。可距离花灯亮起,灯会开始的时间还有好久呢。于是,我们就围着城墙游玩。当我们骑着自行车,欣赏完了城墙内外的繁华场景后,灯会开始了。
这张照片,便是我们在灯会上拍下的一个场景。虽说照片上只有我们,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热闹非凡。但我们身后的巨大花灯却也为这张照片增添了不少节日的喜庆的气氛。在这次的灯会上,这么大的花灯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随处可见。城墙上下,到处都可以瞧见这样的花灯:有传统的“连年有余”、“招财进宝”、“双龙戏珠”,还有现代化的“汽车”、“摩托车”、“火车”、“飞机”。花灯的样式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一系列中外神话故事,一些小动物等等。可以说是很有节日气氛了。然而最有节日气氛的,定然是铺天盖地的红灯笼了。红彤彤的灯笼被悬挂在各处,灯火通明,像是一座“不夜城”。
当然,游客也是很多很多的。无论是新来乍到者,还是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本地人,定然都会被这一年更比一年繁华,一年更比一年热闹的灯会所震惊,激动而喜悦的游览,并心满意足的离开吧。我便是如此。
在这个新旧交融的城市里,在这个充斥着喜庆和欢乐的城墙上,我嗅到了浓浓的中国味,我触摸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所交融出的事物的奇妙触觉。也许照片的模样并不能充分的表达出这一点,可当它“说话”时,便会是这种新奇体验的传递者。
【篇七:走过街头】
每一个在陌生的街头与幸福邂逅的日子,我都铭记。
——题记
我久久的伫立在那陌生的街头,在那黑暗与光明交融的地方,向着一望无际的黑暗中望去,只隐约看见一个笨拙的背影,渐渐消融在黑暗之中,仿佛一只夜的精灵,不期而至,降临在我身边,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与复苏,还有简单的幸福。都轻轻的在心底留下了一抹痕迹,在岁月里慢慢发酵,柔软成最幸福的那一段记忆。
这真是一个漆黑而寂静的夜。由于停电,我可以早放学回家,而这整个也都陷入一种黑暗的浑浊中。我独自一人骑车走在冗长而又狭窄的小路上。天上的黑云,将月光遮的毫无痕迹,抬头看时,只给我黑黢黢的压迫感,毫无生机。旁边高大的梧桐树挥舞着粗重的枝干,连同着它仅剩的几片树叶,呼啦呼啦的,张牙舞爪的想扑过来,将我撕成碎片。恐惧,害怕都混在寒风中吹向弱小的我,我的双手也因没有手套的庇护,在寒风中打颤,红肿的没了知觉。“怎么这路还没有到头?”我在心中呐喊着。
这时我听见身后有细微的响声,我担心是坏人,连忙回头看去,只隐约见到一个硕大的黑影笨拙的伏在车上,仔细看时,才知道是一个农村妇女。她见我发现了她,好像还挺不好意思,然后就紧蹬几步,赶上来与我并排,还冲我笑笑。她的自行车似乎十分老旧,叮叮咣咣的,成了这夜里的又一种声音。因为天太黑,我看不大清她的脸,只能隐约感受到她暖人的微笑,还有她邋遢的长袖子,被风灌得鼓鼓的,呼啦啦的响。出于礼貌,我也冲她笑笑,然后便扭过头去,不再看她。对于这种年龄的妇女,我向来是不愿意聊天的。印象中她们总喋喋不休,聒噪的让人厌烦。于是便一路无话。只剩自行车的叮咣声和呼呼的风声在街上寂寂的回荡。
突然一阵浑浊的声音划破了我们之间的寂静,从我耳边传来:“哎呀!你看你没戴手套多冷啊!手都冻坏了!你戴我的吧!”
于是她不由分说的将手套摘下,给我戴上,就像一个妈妈在给自己的孩子带手套一样。而她自己则将手缩进那长长的袖子里,还抬起手来向我摇一摇,笑着说:“我有长袖子,不冷的。”傻里傻气的,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都无不温暖着我冰冷的内心。还有那手套里她手的余温,也在帮我抵御着刺骨的寒风。
或许是出于对她的信任和感激,在那一条冗长的漆黑的路上,我第一次向陌生人打开心扉,向她讲述着烦恼或是快乐是事情。但我却很惊讶的发现她竟有强大的魔力,能驱走我心头的阴云和身边的寒冷。她大概同我所认识的农村妇女不同,她淡泊,乐观,平静,睿智,为这漆黑的夜注入了一道光明。虽然微弱,但足以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不知不觉已到了路的尽头,到了那辉煌与黑暗交融的地方,我下车与她道别,将手套还她。看见她红肿皲裂的手,我的鼻子酸酸的。我上车离去,但转眼间却又看见她笨拙的调转过车头,重新驶进一片黑暗之中。叮叮当当的声响再一次回响在冗长的街道里。原来她只是为了守护一个弱小的灵魂不被寒冷与黑暗所吞噬。我突然大声向那黑暗中喊道:“谢谢!”刹那间,两行清泪漫过脸颊。
我久久的伫立在那陌生的街头,不曾离去,我也终究不曾知道她的名字。但我知道她带给了我漫漫黑夜中的一丝温暖与宽慰,她陪我走过陌生的街头,走过黑暗,走过迷茫。我始终都知道她是夜的女儿,帮着无助的人们,照亮,她们一起走过的路。
在那以后,我还是会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但我的心不再害怕,不再寒冷,我始终都记得那个笨拙的身影在我的身边,陪我一起走过那一个个陌生寒冷的街头。
夜依旧无月,我在她默默的陪伴下,走过街头,逐渐淡化了所有的棱角,和青春握了握手。而那无意间与我邂逅的幸福,一点一滴贮藏在心间,永不逝去。
【篇八:经营自己的长处】
头发有它的影子,炊烟有它的重量,圆点有它的面积。如果每个人都认清自己长处的可贵,必将跃进得更远。
生命中的前26年,冯亦代一直偏爱诗赋,成为一名诗人一直是他心中甜美的梦,就在这时,“偶像”戴望舒的迎头一棒“你成不了诗人!”使他如梦初醒,同时他也看到自己在散文与翻译方面闪烁着巨大光芒。认清长处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一篇篇介绍西方图书的文章,滋润着中国读书人的心田。
李煜身为南唐国主,长江天险,石城楼船,面对宋国挥师十万下江南,虽然他秉玉碎之志,举江南之力而抗,在金戈铁马的第一声战鼓中就震碎了希望的君主。但他清楚,诗词歌赋中必定有自己的天下,于是在高山绝壁处忘却累累伤痕,迷醉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中,于千年后依然不朽。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用血泪写诗词的人。他是武夫出身,本想“了却君王天下事”来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本想“单骑闯敌营,手刃数余敌”地去杀敌报国……可是他南渡归附朝廷后,所有的“本想”都成了幻影,所有的本领都成了摆设。硝烟弥漫中,他于文坛看到一丝曙光。于是他远离了舞刀弄枪的沙场,用带着老茧的手抓起一只羊毫软笔去写他饱蘸血泪的诗词。由文入武的辛弃疾创造了耳目一新的文学天地,使得爱国之情与亡国之恨交融;因为这种交融,他无与伦比,他光焰万丈。
记忆中还有一位外国的青年人,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选择了教师职业。不幸的是,初执教鞭的帕瓦罗蒂因为缺乏经验而没有权威。这时他冷静下来,考虑到自己的唱歌天赋,他决定当歌手,几个月后,帕瓦罗蒂在一场歌剧比赛中暂露头角,被选中于1961年4月29日在雷焦埃米利亚市剧院演唱著名歌剧《波希米亚人》,从此,帕瓦罗蒂的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当一位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的成功在于选对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方向,我觉得一个人如何去体现他的长处,就在于他要选对人生奋斗的方向。”
再小的贝壳也能孕育出夺目的珍珠,上帝不会造出次品,只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必定能使自己发出万丈荣光。
【篇九:文化之旅】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相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五光十色的文化大网。这些文化不断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
圣诞节,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由欧美国家盛行并传入我国的,在我的记忆里,每到这一天,都有不少人买圣诞树和圣诞帽的人,而且人们都在相互赠送着祝福的贺卡。当然,还有热播的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的情节了,想必这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事情了吧!节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给了不少商家赚钱的机会,同样也同?了文化的交融。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最喜庆的节日,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各家各户合家团圆最为欢乐的时候。一到春节,人们都会贴囍字,剪窗花,发红包,放烟花,点爆竹等,无不透着喜庆。这春节,不仅是我们中国人过,许多的国家也同样过。例如美国的唐人街,舞龙狮,点爆竹烟花,就成了一大特色,每年都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前去观看,霹雳啪啦的爆竹声中夹杂着锣鼓声响,形态炯异的龙狮道具在人们的控制下,表演出多种高难度动作,引来人们阵阵的掌声。当然,在佳节中吃着团年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无不是一大乐趣。这说到吃,饺子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饺子在不同国家演变出了不同类型。在咱们中国,有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和韭菜馅的饺子最为普遍,在韩国,泡菜馅的饺子最受人们热捧,在印度,咖哩式的饺子无不是人们的首选。
当今社会,各色文化相互交融着,并碰撞出击烈的火花,给人们带来了不少乐趣,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在文化交融的同时,一些不好的文化也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扬长避短,对一些不好的文化坚绝抑制。这才是文化荟萃的真正函义,把好的文化的精神融进我们的生活,去体验文化的意义,去朝着他的积极乐观一面进发,这才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篇十:楼兰古城】
涌动的人群杂声不断,用极缓的速度向前推进。新疆博物馆,近乎成为新疆文明的证据。
我没有着急挤向人群,但墙上几个字把我拉回两千年前——楼兰古城。
楼兰的名声,几乎家喻户晓,再次看到,不禁幽幽自叹。当远处荒漠中响起熟悉的驼铃,身后是鲜明的红日,不远处村庄的人们都看向驼队们。红日把沙漠照得更加鲜红,远处的空气模糊起来……
当丝路经过此地,便总能辉映“大漠孤烟”下的驼队。东汉,楼兰的名气响彻中原。但当沙土扬起,却无情地盖住了这童话般的城市。
《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夕阳依旧,人面何处?
但,当我顺着楼兰往下读,其中却自豪地点到汉文化对楼兰的冲击,介绍了各样的交融。这座在汉人与匈奴之间徘徊的古城,却亦因文化交汇而意义非凡。当剩余的楼兰人逃亡中原,虽无法再重建楼兰昔日的光辉,或改名更姓,融入中原。但变朝迁代,他们的文明不也能够融入文明的洪流中?
楼兰虽逝,当年的人面也冲入中原,或许哪一个人,身上便流着楼兰人的血脉,深通楼兰的文化。
再次随人流向前,楼兰的古物不暇地映入眼眸。人群中总发出沉重的叹息,我却笑了,为何悲伤,中华文明至今未逝,她用她的包容性,哺育了其他文化之婴,互相影响,留下各自的印记。她证明,不会撒手任何一个孩子。故,楼兰文明终存。
人群不断前行,朝代移到了魏晋之期。孝文帝吟鞭东指,即手下令对人民开始汉化,而匈奴文明也同时融汇于中原。展品中也不时出现中原的胡凳、胡椅。默默地,无论胡汉何论,交融的文明并未在践行后受大量反对,孝文帝拿出了诚意,纵多少人称子民“杂种”,中华文明的头衔始终未变。
这样的改革,仅是形式大小之异,本质与楼兰之逝并无差别。新疆的族群众多,而这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满族,不也能为中华文脉包容万物的缩影?民族与文明的交融,从未断绝,从未逝去。
走完博物馆的朝代变迁,脑中的楼兰却挥之不去,一路走来,我的步子越加自信,文明之基愈加雄厚。没有水,只有瘟疫的楼兰,却能坚定地把步子迈向包容的中原。
楼兰一梦,文明依旧,在每个角落。
又听驼铃清脆,朴素的人民望着罗布泊,眼神深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