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的利与弊】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大时代,信息大爆炸带来无穷无尽的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被精确切割成以分秒来计算的碎片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社交等这类社会现象层出不穷。
这样的局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亦是我们的弊病。碎片化信息让我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新生的事物,从而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碎片化社交能让我们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快速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客观来说,碎片化能帮助我们快速地应对世界的变化,正是碎片化才让我们整个社会跟上了世界的整体进程。
然而,当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能被切割的工具时,高速发展带给我们的就成了令人生畏的异化。社交的碎片化将原本在阳光下嬉笑欢闹、在树荫下并肩同行的我们推向了黑夜中刺眼的手机屏幕前,而我们所关注的对象也从身边的人转向了互联网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我们不断地刷着微博,就连手机推送号上的心灵鸡汤也成了我们脑海中根生蒂固的信仰。我们为娱乐圈明星的婚礼所兴奋不已,却要等到QQ推送消息后才猛然发现今天原来是某个朋友的生日,然后跟风在那人的留言板上复制粘贴留下一句冰冷的“生日快乐”。
信息的碎片化原本并不可怕,就像波兹曼和赫胥黎最担心的不在于汹涌而来的信息,而是人们在技术对感官的刺激下丧失自我。开始时是我们在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信息,但是我们逐渐被互联网所控制了。人们开始借用网络来打发和消磨时间,不用考虑信息的价值型与真实性,人们便在此时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同时,碎片信息这种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缺乏上下文的信息,再加上偏激的、带有情绪的解读,往往会引导信息接收人走向误区,从而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
我认为,对于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切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完全照搬。我们要做的是在碎片化中保持对事物整体的思考,绝不能沦为“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对大千世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这是《娱乐至死》对时代的拷问。有趣的是,在“碎片化至死”上,我们也能看到这句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