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海边一日游】
早就听说海边很美,海水和天空重合在一起的景色很壮观。终于有机会亲眼看看,我很激动。我要尝尝海水的味道,试试海水的温度,还要拾好多漂亮的贝壳,什么“鬼见愁”“观音手”••••••
想着想着,我们到了。没等爸爸把车停好,我就打开车门,飞奔出去,像极了一只被囚禁很久刚得了自由的飞鸟,欢呼雀跃地飞向我的蓝天白云中。我深吸一口空气,有海的味道,咸咸的味道,棒极了。
我们来到游泳区。这里的人真多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边一家人多幸福,两个小妹妹正在用沙子把她们的爸爸埋起来,只留了两个鼻孔让他呼吸,她们的妈妈正用DV记录这个快乐的时刻。我们也加入了这欢乐的队伍。
海水冰冰的打在身上,非常舒服,舍不得上岸。海水里有很多漂在水面的小虫子。要是我和闰土一样长在海边,看惯了它们,也许还会觉得它们小得可爱呢。
【篇二:书的味道】
我爱读书,作者通过他的笔使我感受到酸甜苦辣,令我为书中活生生的人物痴迷。
酸
仿佛又是鲁镇的酒楼,那个穿着破烂长衫的身材高大而又脸色惨白的孔乙己倚在台边,品着温酒,嚼着茴香豆,虽没有进学,但也是天天“之乎者也”。喜欢喝酒,不欠酒钱,却从不靠踏实工作来挣钱。几个小孩向他要茴香豆,他只是看了看豆,慢慢拿起几颗,一颗一颗给,孩子吃了一颗还想要,便眼巴巴地看着盘中豆,他却慌忙用手遮住豆,打发走孩子,暗自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矣。”最后,这位酸腐文人却是因为偷东西的毛病,最后“大约的确是死了”。孔乙己让我品到了酸,是旧社会文人酸腐的酸,是像泡菜腐肉般的酸。
甜
隐约在一轮明月下,带着银项圈的矫健的少年站在瓜田里,那是闰土。他屏着呼吸,小心翼翼的抬起叉子,对着偷吃瓜的猹狠狠刺去。他是迅哥家的长工的儿子,下了雪后,他与迅哥扫开雪,支起一个竹筐,撒一些秕谷,躲到墙后“请鸟入瓮”,两个人小脸都被冻得红扑扑,鼻涕也流了下来,但是抓到了鸟,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他们一起去沙滩上捡五颜六色的贝壳,去看跳跳鱼。少年闰土和迅哥一起度过了快乐而又甜滋滋的童年。闰土让我尝到了甜,是儿时欢乐玩耍的甜,是像蜜糖一样的甜。
苦
好像又是鲁镇鲁家中,那个终日干活的可怜的妇人祥林嫂。她早早成了寡妇。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却因丈夫染风寒死了,儿子被狼叼走了,背上了个“克夫”的名。用辛苦挣来的钱给土地庙门槛捐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也是枉然。某年冬天,当家家忙着祝福时,皑皑白雪中走来破衣烂裳的祥林嫂,她真瘦啊!原本壮大的手脚变成了竹枝似的,身子单薄的就像一张纸。孤苦无依的她,像一片雪花一样轻轻倒在了雪地里,无声无息的带着茫然死去了。祥林嫂让我看到了苦,是妇女被封建社会死死压迫的苦,是像苦茶青橄榄一样的苦,
辣
似乎是未庄赵家,那个赵太爷,衣着打扮整整齐齐,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皱纹,没有老人应有的慈祥,而是一味的阴险狡诈。他先是欺负自认赵家亲戚的阿Q,不让阿Q姓赵,后来又担心被高喊“造反了”的阿Q造了反,便使出浑身解数讨好阿Q。在未庄中他表面上是“精神领袖”,其实是拥有钱财却压迫别人的封建阶级,城府极深,毒辣之极。赵太爷让我感到了辣,是封建阶级阴险狡诈的毒辣,是像老姜一样的辣。
每每翻看这些鲁迅先生写的文学作品,细细品味他犀利的笔锋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
【篇三:改写少年闰土】
深夜,月明星稀,灯也都熄了。不远处一座四合院,其间一幢棕红色的紧闭门窗的房屋,从窗户露出忽明忽暗的灯光。风一吹,卷过窗帘,掀起了一大半。露出埋头苦写的鲁迅,他时不时挠挠脑袋但马上又奋笔如疾,不和多久他渐渐睡着了,桌上摆着摊开的日记:
度日如年,与闰土哥离开了三十余年,但我至今也无法忘记他,那个笑着的童年的玩伴。
天,逐渐亮了,鲁迅也醒了,他,静静地,静静地,看这日记,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紫色圆脸,而圆脸的主人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向一匹猹刺去……
想着,想着,鲁迅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他带着宏儿飞一般地跑出了房屋,跑出了四合院,跑到了海边沙地。只见一艘船在海上漂泊着,上面不就是闰土吗?还有一个与宏儿差不多大的小孩。船缓缓向岸边行来。
这时,闺土也认出了鲁迅。他似乎想呐喊,但只在喉咙中,被挡着,说不出口。
“闰土哥,你还好吗?我……”鲁迅言而又止。
“老爷!您好。这是我的第五个孩子水生,水生给老爷磕头!”闰土身边的男孩对着鲁迅磕了个头,一听这话、一看这场景,鲁迅像当头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惊讶、无奈、绝望地打了一个寒噤。鲁远心中见到闰土哥的快乐灰飞烟灭、只留无边的悲哀。
宏儿担心地看着伯父鲁迅,又新奇地看了看,磕着头的水生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在这个时候,两个大人沉静不语地看着对方,眼中是满满的悲伤。
因为长大了,两人之间隔了一层厚厚的阶层的墙壁,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像以前那样快乐了。
是啊!闰土已不是迅哥儿记忆中的闰土哥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紧色圆脸,己经变的灰黄,加上了深深的皱纹,眼睛肿的通红,那手也从红活圆实变的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那一般。
鲁迅和宏儿带着闰土、水生来到了家中,听到动静的鲁迅母亲来到了楼下。
“闰土,你来啦,你不知道树人他常常念着你呢。”鲁迅母亲兴奋地看着闰土:“吃点什么吗?阿姨去帮你煮。”
闰土终于还是客气起来,话不多说,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紧了。但水生和宏儿变得没有拘束,管自己玩了起来。
下午,闰土拣好了几件东西,用船载走了,船渐渐远去,四合院中宏儿和水生玩的正欢……
【篇四:拉开了的距离】
距离,究竟是能产生更多的美,还是更远的距离?
——题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曾记得我,甚至问:你是谁?
“讯儿哥”,一句将我拉回到了《故乡》中,闰土那闪闪发光的钢叉与夏夜的西瓜地又映入了我的脑海,那时的闰土,那么天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这一幕幕充满着童趣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但是,这一切,都在鲁迅外出求学的时候戛然而止了,可当鲁迅再次回来的时候,“讯儿哥”
变成了可悲的“老爷”,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也变成了年老体衰,面黄肌瘦的大叔,而且思想也从过去的孩童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封建传统,特别体现在闰土让水生磕头的那一段,而鲁迅的思想则变成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可能在鲁迅眼里,闰土还是当年的闰土,但是闰土自己将自己定到了一个下人的层次,那条壕沟鲁迅迟迟无法跨越,由此可见,距离,是多么的可怕,距离产生美?呵,也可能产生更荒唐的障碍。
曾几何时,我们天真的玩伴,童年的“发小”,是多么的亲密,上学放学都在一起,打闹,欢笑,可现在呢,各奔东西,去了技校的人,羡慕我们有学上的人,没有学上的,就沦为了社会上的混子,当大家再像以前一样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隔阂真的是越来越大,投机的朋友不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羡慕,妒忌,愤恨,埋怨,当你再想和以前的朋友在一起时,不可能了。
回首往昔,当我们想起过去的种种美好的时候,将它永久的保存起来吧,就把它当成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删掉不好的东西,留下最好的东西,将拉开的距离永远保持在哪一瞬间,足矣。
【篇五:游鲁迅公园】
今天,我们一家去了鲁迅公园。不过你可别以为我们是在绍兴哦!这鲁迅公园可是青岛最有特色的临海公园,里面有红色的礁屿,有天一般蓝的海水和碧绿的松树。
我们一进鲁迅公园的大门,就看到了金色的沙滩:有些人在沙滩上漫步,时不时拾起一些五光十色的贝壳,一群小孩子在沙滩上堆起一座座沙堡……
我最开始筑了一个大坝,大坝用石头和绿藻组成,分为外二坝和内一坝,可以把潮水挡住。后来爸爸也加入了筑坝大军。我们把海藻夹在石头缝里,大坝就更加牢固了。我和爸爸这个大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之后,我们又去礁石边捡贝壳。爸爸十分幸运,他的火眼金睛在礁石缝里发现了一只米粒大小的螃蟹。他用一只碎贝壳小心翼翼地把螃蟹盛了出来。我们把小螃蟹装进了矿泉水瓶子里。为了模拟生态,我在里面装了绿藻和小石头,我还在礁石缝里撬下来许多螺蛳放到了瓶子里。不知道小螃蟹是否喜欢我为它静心布置的家园?
爸爸曾给我讲过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海边拾贝的故事,我就在想闰土会不会和我一样那么会玩呢?但我猜闰土肯定没有一个陪他一起堆城堡、捡贝壳、抓螃蟹的老顽童爸爸!
【篇六:一路上,我不断前行】
我将变成萤火虫,在这条路上,带着光继续走下去。
一路上,透过文字,我领略了无数风景。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天下奇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我欣赏着这些风景,赞美着它们,是它们告诉了我什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什么是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我感恩它们,一路前行,是它们让我更有力量。
一路上,我有梦为伴。曾几何时,我幻想着自己可以与庄周翱游九天;曾几何时,我想象自己可以和李清照走进她的诗词;曾几何时,我仿佛走入了鲁迅的三味书屋。一路上,我期盼着,想象着一切,是它们在我艰难的求学道路上为我增添了诸多乐趣,它们就如这条路上的小花小草,为这条路点缀着色彩。我喜欢它们,它们是我前进的动力。
一路上,我心怀悲悯。当林清玄散文中的《负琴盲翁》弹奏着自己人生的穷困时,我哭了,我真想尽自己所能去帮肋他;当饱受封建之苦的闰土在麻木中承受生活的悲苦时,当祥子为钱出卖阮明时,我的心像被刀插了进去。但我却从不会失望,因为人类是有爱的,只要爱在,希望便还在。一路上,我激劢着自己,让自己永远用一颗火热的心去关注身边卑微的小人物。
一路上,我遭遇挫折,历经坎坷。但我始终坚信着,困难只是成功的垫脚石,坎坷只是我学习生涯中的小插曲。雨过天晴之后便是黎明。我将用尽我全身的力气来照亮前方的道路。
我将变成萤火虫,在这无尽的黑暗中露出点点光明。
【篇七:闰土进城】
阴冷昏暗的巷子里终于请来了陈旧的日光。一家又一家的门户都陆陆续续地打开,如同往常一样,这里的人搬出了各自的行当,反反复复地走动。
要说这一天早晨的新鲜事,大事没有,也仅仅只是多出了几个人罢了——巷子深处,蜷缩着几个孩子,还有两只不算宽大的手臂将他们勉强围住。闰土,和他的几个孩子,就这样在巷子里度过寒冷一夜。
于是人群中那些做完事的,坐在自己摊上,把头使劲往巷子那头伸;没做完事的,干活之余还不停地瞟向巷里;甚至那些成天游荡的不良,走进巷子,看戏似的各自就“座”,还时不时地用脚踢着几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时间装上了大喇叭,肆无忌惮地闹着。
闰土抱孩子的手拥得更紧了。他其实早就醒了,比街道里第一声“吱呀”的开门声还早,但他不想吵醒孩子,因为他们昨天受了太多的苦了,比在田里干活的所有的累都苦。
周围一众人的旁观,让他意识到不得不走了。先是在心里向想象出来的香炉拜了几下,然后拍醒几个孩子,带着他们飞快地跑走了。
“瞧瞧,破毛毡帽,破棉衣,拖家带口的,一看就知道是来碰运气的乡巴佬。”一路上,数不清的话刺入他的胸膛。肩上的巨石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不过,除了默默承受,还有路可走吗?
——唉。
他叹了口气,在幽静的地方停下来,四下张望,喘息着抽出身上系着的长烟管,深吸一口后从怀里抽出一个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心疼地看看里面所剩无几的干青豆——这是他带来给老爷的,如今大半都被那两官兵吞吃入腹。
就在昨天晚上,他刚进入城里,正寻不着路时,碰见了两名官兵。
“喂,你们几个生面孔,来这儿干什么呢?”官兵仔细打量着他们,看到他手里拖着的东西时,两眼放光,“例行检查!”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官兵以检查的名义收走了。几个孩子生气极了,想冲上前去抓住大麻袋,却被闰土拦下了。“老爷,这些是我拿来城里卖的,还有些……是拿来给这里的鲁老爷的。”
听到闰土的称谓,官兵似乎很是受用,哼哼了几声,随手抓起一把干青豆抛进嘴里,“嘎崩嘎崩”地嚼了起来,接着,便拖着大麻袋,抛下一句“做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一切都像是野狗一样在他们后面穷追不舍。城里的夜晚,并没有不沾纤尘的月光,白天扬起的灰霾,依然没有沉寂。一想起曾经的月光,他心中深藏的美好记忆顿时涌现——海边、沙地、圆月、瓜、猹,还有……迅哥儿。他的心怦怦直跳,不安和惊慌在一片麻木中莫名其妙地弥漫开来。
他终究不是城里的人。
收起了仅剩的一些干青豆,他带着几个孩子继续赶路。难以置信的坚定,让他短暂地挣脱了枷锁,指引他到了一座大门前。
扣门,然后等待。
门开的一刹那,所有的嘈杂都安静下来。他下意识地攥紧那包干青豆,颤抖着迈开沉重的腿,翻过门槛,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个转瞬即逝的苦笑。
呆愕的人群瞬间散去,闹剧就此落幕,在他们的记忆中不会再有这几个乡里来的人。一切都会在他们离开后淡去,唯独那些阴冷昏暗的巷子,仍会是风尘的天下。
【篇八:故乡】
鲁迅的故乡曾经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有着在夜空下刺猹的带着银项圈的少年,也有着温润美丽的“豆腐西施”。二十年的离别,当他在没有好心情时重回故乡,在看到故乡的萧条时内心的故乡垮了,这个故乡不再是鲁迅的精神归宿,而变成了让他怜悯,失望,愤怒,彷徨的地方。也许不和鲁迅生活在一个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即使远离故乡,看到它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好的。和鲁迅相比难道不是很幸运吗?
曾经的闰土时鲁迅眼中的小英雄。虽然很怕羞,就是不怕鲁迅,和鲁迅成为了关系平等的很亲密的朋友。那时,他会叫着“迅哥儿”,神气地讲着捕鸟的故事,刺猹的过程,还有海边许许多多的稀奇事。那时的他是多么的淳朴童真,有朝气和活力啊。但是他渐渐长大,慢慢懂得了一些封建礼教的规矩,在兵,匪,官,绅的压迫下变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那四声“老爷”,一次次的击打着鲁迅对故乡美好的回忆,闰土和鲁迅不再亲近,而隔了一层厚障壁。鲁迅看到闰土变成辛苦麻木的人,有惋惜,有同情,有悲哀,还有一丝愤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最好的评价吧。
杨二嫂原来是开豆腐店的,年轻美丽的她在生活上非常认真,本分,有着“豆腐西施”的美誉。豆腐店的收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基本算得上小康。但是二十年后,不知发生了什么变化,她变成了一个“圆规”,只为着自己的利益转的“圆规”。刚看到鲁迅时是讨好,但是当发现鲁迅并没有多有钱时,她的话语转变为了尖酸刻薄的嘲讽,尽显出她的势力和贪婪。原来非常本分的生活态度也变了,盗窃,搬弄是非,未了她自己的利益什么时候可以做得出来。她变成了辛苦恣睢的人。既然原来的小康家庭都受到这么大的打击,那本来就不富裕的闰土的情况也就更糟糕了吧。
这两个人加上辛苦展转的鲁迅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鲁迅写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醒过来,做出一些改变,和他走上同一条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这样写道。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好起来了不是吗?我们醒过来了,走出了路,生活在现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鲁迅,看到这样的未来,开心了吗?
【篇九:读《少年闰土》有感】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鲁迅的一篇记叙文——《少年闰土》。
闰土与作者是主仆关系,在认识之后,闰土给作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在相处的日子里,闰土向作者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事,这些都是作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由此作者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不满,憧憬那种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合上书本,我真羡慕闰土。他生活在农村,天天与自然亲近。我也向往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但细细想了一下,其实没什么好羡慕的,因为我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当然这要靠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最重要的是愿意行动。那么,大家的时间都去哪了呢?大家又在忙些什么呢?看吧,闰土在海边拾贝壳时,在劳动时,我们有的同学被家长送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美名其曰:提高成绩,培养兴趣;有的同学呢?沉溺于网络,甚至可以一天一夜都浸在网吧里……我们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甚至连亲近自然的机会都少之又少,成天在水泥墙之间来往,被关在房子里。
真想大声对大人们说:“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报兴趣班,真的能培养我们的兴趣吗?还不如带我们回到老家,一起去野外玩耍,或者去爬爬山,要不就带我们看看海。这样也许我们能从大自然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许,会让我们过得更充实,以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也想对总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同学们说:“我们的青春年华,本应该因努力而美好。可是我们却不懂珍惜时间,再美好的东西也会被无所事事的无聊所替代。”
还想说很多,很多……
闰土的生活让我们憧憬,让我们向往。但更提醒我们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或是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只会让我们变得空虚而不思向上,我们的童年需要快乐,这种快乐应该像闰土那样勤劳,那样亲近自然,那样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篇十:我这样学习】
早上醒来,我把昨天学的七个英语单词回忆了一遍,就起床了。去爸爸屋里换雨鞋时,看到爸爸刚起床,只穿了一只袖子,就披着衣服在他那又黑又脏的烟斗里装上了烤烟沫子,边吸边又穿另一只袖子,我看着爸爸又好笑又可怜的样子,四十多岁,就有了白发,额上的皱纹深深的,古同铜色的脸,我想到了闰土,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农民……
上操返回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背着沉沉的书包向学校跑,她怕迟到,还抹着眼泪,笔盒里的笔咣咣铛挡的响着,看到她艰难的样子,又看的袄她不得不努力地向前,我想到社会是残酷的,这么大的孩子,就必须社会化,就必须为生存,为了将来,离开父母去做她并不一定愿意做的事情……
我把以上的所见所想记在日记里,我想我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我学习总爱和身边的事联系,老师说,我们从家到学校的方向记做正向,家与学校的反方向记做负向,但是从我们家到学校是要拐许多弯的,这怎么记呢?我预习了“函数与图象”这一部分,课堂上再听了一下就懂了,但是我又想一个飞机在空中飞又怎样呢?
邻居的大爷考我说: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我说不上来,我也想人是怎么来的?第一个人肯定不是上帝造的,但是怎么来的呢?从此,我爱好生物,爱好历史,爱好地理!
妈妈蒸馍馍时碱放多了,她说倒些醋,我问为什么,她说不上来。这学期学了化学,我终于明白了,我还想知道,花是怎么变红的?书上说空气中含氮气78%,含氧气21%,人体需要的是氧气,但是那么多的氮气被吸进去会怎么样呢?
我想,人们开始发明制造了各种车,但是车要在路上跑,修路很困难,于是便有人想能在空气中走不是就不用修路了吗?于是便有了飞机,但是这飞机要飞起来,一定很难很难……
我觉得学习并不困难,我总爱思考一些问题,思考不清的问题中爱到书里去找答案,所以那些书我很快就读懂了,我觉得学习并不是很困难很枯燥的事。
我的爸爸妈妈并不太问我的学习,只给我说要实实在在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我就一直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