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的阅读】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一句名句。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读书对于我们而言是十分有用的。无论你想了解什么知识,都可以从书中去获得。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籍,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位与我关系密不可分的挚友。高兴时,可以在书上写下欢快的语句,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伤心时,可以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缓解自己的情绪……
可是,怎么阅读才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呢?接下来,就让我来谈一谈我的看法吧。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不太喜欢纸质实体书籍的阅读,更加喜欢看电子书。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进行“碎片化”的阅读。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碎片化”的阅读呢?
其实,“碎片化”的阅读就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阅读。它的特点就是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但随着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更多关于“碎片化”的阅读的问题和优势也渐渐地浮出水面了。
“碎片化”的阅读也有它的优点与缺点。它的优点就是能使我们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信息。利用碎片的时间,比如等车的时候,公交车上,睡前等等,获取新闻,朋友的新鲜事;缺点就是让人们不言自明,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依赖,放眼望去,这样的人比比皆是。长期的碎片阅读往往会让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时不时地掏出手机,对着屏幕滑动几下,也不可能完成深度阅读。
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读电子书,这样不用去书店,就可以看书,还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很多在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也不用像实体书那样占面积,也很便宜。但,我还是推荐大家多多去书店里看纸质的实体书,这样对我们眼睛的伤害能够减到最小。
所以,在这里,我个人建议大家在忙碌的时候,选择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在休息的时候选择进行“整体”的阅读。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了解到了更多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碎片化”的阅读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的学生。所以,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信息吧!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十分多。比如你现在打开手机,打开平板电脑或电脑,一些不论是真还是假的信息你都会知道。哪像以前只能通过报纸或者《新闻联播》。因为有了互联网,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所以我们做事基本都会依靠互联网,选择也越来越多,这就叫“碎片化”的生活。
比如说,现在人们看书,都不喜欢阅读纸质书,而越来越爱看“电子书”,因为它方便快捷,对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很适合。可是这样我们读进去书都是表层的,不会像读实体书那样思考更深的含义,甚至读得是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碎片化阅读”对我们的好处,除了方便几乎没有。
现在的人们也逐渐开始“碎片化社交”。手机上有越来越多的“社交APP”如QQ,微信,微博,陌陌等等。很少有人和自己旁边的人说话,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互联网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可是也不能别人就在你的旁边,你还用微信同他说话。我们的通讯技术是比以前发达了很多,但是人的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差了,人情味也越来越淡,人人都在用冷冰冰的机械之物交谈,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啊!
大家现在都喜欢去“刷朋友圈”,“刷微博”来获得新“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是“碎片化知识”,简化了推理过程,甚至是忽略。大家只得到了“答案”,并觉得很易懂。实际上你并没有学会蕴含在其中的原理,所以很容易就会忘掉。你以为你记住了很多,可是你回过头发现自己甚至一个也没记住。“碎片化知识”因为很易懂,长时间接受就会习惯浅层地思考,变难以进行复杂的深奥的思考,思维变得极其狭隘。长时间获取“碎片化知识”甚至会把我们变得愚昧。
无论是怎么样,“碎片化生活”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碎片化生活”的弊大于利,使我们变得冷漠愚昧。现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也着实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要沉迷于互联网,让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帮助,而不是毒药。要合理借助互联网,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变成“碎片化的生活”。
【篇三:遇上破碎化的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其如同一张巨大的网覆盖着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将其分割为一块块网格,而我们的生活也无法幸免,被分割为一块块碎片。
在地铁或公交车上,我们常常能发现许多人都拿着手机,或在阅读,或在看视频,又或在刷着朋友圈,许多类似的事实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的证据。
在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通常使用厚重的竹简阅读,这使得阅读成了一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纸张的发明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可对于字数繁多的书籍仍不起作用。直到电子书的出现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阅读,人们甚至可以在各种零碎的时间阅读。在地铁或公交车上,在上厕所时,亦在吃饭时,人们能够见缝插针地阅读。
正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获得了许多好处。人们能够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地充实自己,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又节省了钱财。碎片化也代表了人们能够有选择的去支配自己的时间,也就能增加时间利用率。快速,实惠,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碎片化生活所特有的优势。
碎片化生活似乎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但其实它有着一些弊端。在许多方面,我们都需要花费长时间进行高度集中的思考,而这恰与碎片化相违背。就好比阅读,我们无法像读实体书一样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想象一下你拿着手机,在人潮拥挤的公交车上随意浏览,这样的阅读环境所带来的阅读体验实在堪忧。我们无法在阅读时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对于读过的书,也只是匆匆而过。而苏轼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至四鼓,不知读了千遍百遍,在这样的环境下才造就了一代文豪,而若是在碎片化生活下,这是难以完成的。
我们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就应该对其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态度。看到“低头一族”们,不能就想着随波逐流,也不能一味的批评碎片化生活的某些弊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生活或许不适合你与我,但不一定不适合他。
【篇四:共享时代】
你知道“共享单车”——小黄车吗?嘻,想必很多人都骑过吧!其实,不止单车可以共享,连书籍、雨伞等都可以共享。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个“共享时代”吧!
“单车进行曲”
先让我们来谈谈现在火“爆”了的“共享单车”呗。“共享单车”由颜色分类为小黄车、小橘车、小蓝车等等,它非常实用而且方便。以前,同学们有的自己上学、放学、回家坐公交车或者地铁,正巧碰上了早晚高峰时段。那小小的身板儿和大人们高大的身躯一比,根本挤不上去,就是挤上去了,也是挤得前胸贴后背,可谓是“抬头头头头,低头脚脚脚”啊!现在有了共享单车,只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自己骑车回家了;有的更方便,没有手机,车把中间投块硬币就行了。是不是很方便啊?
“雨伞协奏曲”
雨伞也能共享?那可不是嘛!现在由于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天气忽晴忽雨,老天爷的心思可琢磨不透。污染大气层的“始作俑者”——人类当然得遭殃!这不,有一次快放学了,不知怎么老天爷这个坏老头“哭”了起来,大雨倾泻而下,让人猝不及防。我得自己回家。可没有雨伞呀!我和几个小伙伴冒着滂沱大雨好不容易奔到附近一家便利店躲雨。哟!谁惹老天爷你个坏蛋伤心了,我就不能幸运!正好这家便利店有“共享雨伞”。我们和营业员阿姨解释了一下自己没有手机,借了一定还。阿姨很善解人意,她点头同意后,我们赶紧取了两把伞“噌噌噌”往雨里奔。共享雨伞大人,谢您救了鄙人一命!真是方便!
“书籍交响曲”
“共享书籍”貌似并不常见,不过听起来很有意思。书籍的封面上印了个二维码。在一些固定的地点去扫一下,就可以阅读了。有人会说,手机上的“QQ阅读”“微信读书”等软件不是方便?但是手机多伤眼睛。现在那么多青少年儿童成了“低头族”还是实体书好,既学到了知识,有保护了视力,一举两得!
现在这个“共享单车”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还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坚信“科技改变生活”!
【篇五:碎片化式的阅读,带给了我们哪些利与弊?】
所谓碎片化阅读,就是指用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而在当今21世纪,智能手机大行其道,几乎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部手机,空闲时不妨上上网,看看世界动态关注最新新闻,觉得自己仿佛看透了全世界,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掉了一天。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中枪”了吗?
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阅读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多读书,多看报。"这样的一句话曾经广为流传,而现在呢?到处都是微博微信,百度谷歌,朋友圈,公众号……原本的书本,报纸或是像字典这样的工具被一一取代。潜移默化中,我们的生活就仿佛是整容般变了个大样:
早上一大早起来,点开手机里的小红点,了解了一些资讯,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上帝般看遍了世界的酸甜苦辣……
上班途中无聊?打开微博刷刷吧,哟,这个明星又怎么怎么样,这个朋友又出了什么事,这个国家又发生了什么暴乱……
同事推荐的文章,看一看,呀,写得太好了!简直就是大师般的文笔啊……。
晚上刚刚窝进被窝里,却根本不想睡觉,看看手机吧。原来朋友们都在线,聊聊天吧!反正明天工作少……
仔细想想,发现其实我们人类越来越有些愚笨了,网上对于碎片化有一句话:“仔细检索自己的生活关键词,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好好利用过碎片化,你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反而被碎片化了。”
简单来说,意思就是我们——人类,逐渐被碎片化了。而我想讲的,是同样被碎片化的一中获取知识的方式。
这就是阅读。
凡事总有起因、经过、结果甚至是无果并未来继续发展,而阅读怎么会被碎片化,它又是被碎片化成什么形态了呢?恕我直言,几乎人人都有过碎片化阅读的经历,就比如工作完的闲暇时间看看微信公众号里那些“百看不厌”的文章,上厕所时刷刷微博里发生的事,或是坐公交地铁时,看看浏览器,知道了世界各地都有什么大事发生……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些看似充满营养,五彩斑斓的资讯给挤得满满当当,而实际却没留下一丁点能学习或者是运用的技巧技能——这同样也是碎片化阅读和实体书阅读的明显差距。当你在阅读实体书时,你所阅读的一定会是你喜欢的,或是你需要的,能为你带来帮助和启发的,而反过来看碎片化的网上阅读,说白了就是接受一些对你没用什么用的讯息,并不能像实体书一样丰富营养,同样也很少能在现实中派上用场。
那么碎片化阅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这里就要用到一句老话了,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有坏,没办法随意评判。我们从碎片化式的阅读中,能够更快速了解最新消息,这一点无可否认。而我们失去了什么呢?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耐心。
没错,想必大家都遇到过一些令人厌恶的“标题党”,这些人往往为了增加访问量,起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标题,例如“震惊!……”“独家秘宝看完就删……”等等。这些标题与内容非常不相符,却使人们一次次地点进来。我在进行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时也遇到过许多标题党,而大家却总是因为这些人消磨了自己的耐心。渐渐地,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方式,大家都没有耐心去认真看,只是匆匆扫一眼,就退出来或是把书放在一旁不管。这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查询资料时,我反复阅读了采铜先生的演讲稿,里面有几句话使人感同身受,同样也有我们再次失去的东西——阅读的深度。
阅读的深度,这个词对大家来说也许看上去太过深奥,其实不然,阅读的深度就是让自己整个人近乎忘我地沉浸在书海中,用心去阅读、体会、感受。同样在阅读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想想你是否有兴趣阅读这本书,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而不是三分钟热度。能够真正用脑用心去阅读,并且乐于思考、拓展,我想这也是一种深度。
在文章的最后,我希望能告诫各位:手机、平板的内存是有限的,当你盲目地在其中下载,总有一天你需要删除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会化为真正的碎片,再也找不回来;而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才是真正永恒保存的,想看时就可以翻开来,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地享受这段美好时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进行深度阅读呢?
再说,阅读本身就能使人心情愉悦,多多丰富自己的人生,全身上下充满书香气,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