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英雄”父亲】
俗话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不向母爱那样温柔、细心,而是山一样的坚定、深沉。
我的父亲是市某某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他总是很忙,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度过,周末也不休息。
自打我记事开始,父亲就很少陪伴在我身边,他就像一个“隐形人”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在幼小的我看来,他心里只想着工作,而我的心里总感觉空荡荡的缺点什么。
父亲还很粗心。父亲每次出门时,我都会委托他帮我捎些东西回来,他回来时两手却总是空空的,每每我提醒他时,他也是拍拍脑袋,两手一摊,苦笑着说:“哦,我忘记了,下次吧!”说罢,头也不回地回屋看他的专业书去了。每每这时,我只好坐在沙发上生父亲的气。
那年我过生日,妈妈在家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父亲一起过来吃,可父亲却迟迟不过来。我耐不住性子跑去催父亲,“嗯嗯……”父亲正看着手机答应着,动身就要走,我又迫不及待地跑回餐桌,可等了好半天,还不见他的身影。“也太不重视我的生日了吧!”我说着就往父亲那儿走。父亲还在看手机,我气呼呼地去拉他,才把他拽到桌子旁。
饭吃得很安静,没有一个人吭声。忽然,爸爸的手机响了,他接过电话,“嗯嗯”地答应了几声,眉头一皱,和妈妈小声说了几句话,急忙动身出门了。
“有急诊,爸爸去做手术了。”妈妈率先打破寂静。外面下着雨,呼呼的风声和着哗哗的雨声,刺痛着我的心;大水浇透了我的心,我就像只“落汤鸡”,愣在那里,泪水快要控制不住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看到父亲回家后紧皱的眉头,不耐烦的眼神,和那一言不发的沉默,我再好的心情也会变得异常沉重。
窗外阳光明媚,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的心情很愉悦,就想让妈妈带我去看爸爸工作,看看是怎样的工作造成了爸爸平时烦闷的心情。妈妈怕影响到爸爸工作,不肯带我去,但受不了我的软磨硬泡,还是带我去了。
心血管内科在14楼,看着一楼大厅里满是穿着病服的病号,我的心情沉重起来。
坐电梯到14楼后,我闻到了很浓的药水味儿,映入眼帘的是过道里躺在床上的病号,有些老人消瘦的手上扎满了针眼,吊着点滴,看得令我心痛。我跟着妈妈走到主任办公室,见爸爸不在,护士阿姨告诉我,爸爸去做手术了,我就和妈妈往手术室门口去。
手术室这边的大夫和护士都认识我,他们说爸爸经常跟他们说我很乖,听大人的话。我的脸顿时红起来了,原来爸爸还是在乎我的啊。他们带我去看爸爸做手术,我透过玻璃窗,看到了爸爸穿着30多斤的铅衣,带着口罩、手术帽,但我还是认出了爸爸。爸爸细心地指挥着大夫们把导管一点一点、慢慢地伸进患者的身体里,并不像平时那样粗心。他一会儿指挥一会儿操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想进去帮爸爸的忙,可惜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看了一会儿,妈妈就带我回主任办公室休息。办公室里很凉快,我不一会儿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不知多长时间后,我醒来了。揉揉眼睛,我看见爸爸靠在椅子上,睡得很熟。阳光温柔地倾泻在他身上。父亲脸上没有了凶样,只有着深深的疲惫感。令我讨厌的白大褂此时也好像变得异常温和。
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我猛然想起:有多少次父亲因医院打来的电话不辞而别;有多少个晚上父亲在医院加班彻夜不回;有多少次父亲半夜已经熟睡又被电话吵醒急忙赶往医院……
父亲已在医院工作了二十四年,从小小的大夫变成了现在的主任,他的责任越来越大,工作也越来越辛苦。父亲带着满身疲惫回家,我还生他的气,我为以前错怪他感到愧疚。
为了让我更幸福的生活,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最辛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父亲他救死扶伤,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篇二:我的五一假期】
春风拂面,阳光普照大地,在4月29号我们迎来了属于我们的第二届运动会,比赛紧张,激烈。最终我们以女子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结束了,迎来了五一小长假。
五一的假期正应该是天气最温和的时候,本想精心计划一下小长假的安排,却被捣乱的阴雨天全部打扰了,假期开始的一天就下起了小雨,让我本想出去游玩的心情瞬间没有了任何的开心,就在这时,打开手机我看了看天气预报,上面写着周二周三还有雨心情咯噔了一下,想出的一个念头,我出去玩是别想了,但是可以为我的期中考试而努力呀,放假前把所有要背的题我都全部装进了书包,放假时也一张不落的背回了家,这时把题拿了出来。
左手一科内科题,右手一科外护题,在两套题中犹豫了一会,而这一会也足足的用了三分钟,才最终有了答案,内科。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字,眼睛却不听使唤了,不由自主的睡着了,可能背题才能让我在上学听课的时候更加认真,让我能在期中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是让我们放松的假期是用来玩的,而不是用来学习的,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让我在往后的几天里并没有努力学习,每天做的事情也只有吃饭睡觉玩手机了。
不学习的情况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对我说,哪怕你背一道题也是你背了,可是我总是用两个字回应“赶趟”,这也是我内心里最简单真实的想法,也是这两个字陪我过了这7天小长假。
时间总是飞快,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五一假期,可能假期没有用完的精力,我会把它带到学校里,带到为我期中考试而努力的时间里,能让我期中考试有个好成绩“回报我五一小长假的努力”。(指导教师:李晓舟)
【篇三:可怕的抽血】
星期四,老师来到教室里告诉我们要去体检了。虽然老师提前告诉过我们,但是我和一些怕抽血的同学还是一片哀叹声。
老师把我们带进体育馆,那里有外科,有内科,有五官科,有测视力,有测身高、体重的,还有抽血的。“体检应该先去测什么呢?抽血当然是最后的,能晚一点就晚一点吧。”我无奈地想到。
于是,我看外科人最少就排进外科的队伍里。医生开始检查我,一摸到我的脖子我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绕过抽血的地方,挤到内科那儿,乖乖地排队等候,医生叫我躺在上面,便在我的肚子和大腿上,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的,我真希望医生多检查一会儿,让我好好享受专业级别的按摩;最重要的是,可以晚点去抽血。我又磨蹭着去了测眼睛视力的地方,我仔细地拿起遮光罩遮住左眼,把远处的检测视力的字母一个一个地辨认清楚;右眼测好了,我郑重其事地换到左眼,我看起码有5分钟,确定左眼只有最下面米粒般大小的两行字看不见,我这才放下心来。
就这样我把所有的项目都检测完了,最后没办法只得去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抽血。大部分同学都抽过血了,就留下了我们一些非常怕抽血的人。我当时心想:“我不敢接受现实,我不要抽血!我真的不要抽血!”我马上用体检表遮住自己的脸:“医生不要看见我,不要帮我抽血啊!真希望一切快点过去,不要再抽血了!这样就好,不用抽血了!”我排在最后,轮到我了,我就死死地按住袖口,不让医生帮我抽血,三年级的小朋友都好奇地凑过头来看着我。
哎,“掩耳盗铃”法没有用,最后,医生只能在纸上写上“拒抽”。我把体检单上交后,回到教室,走在路上我忐忑不安地想:“同学们知道我不敢抽血的事情,会如何看待我?会笑话我是胆小鬼吗?”我摇了摇头,把心一横:“算了,不想它了,越想越难受,还是不想了。”于是,我停止了胡思乱想,快步走向教室。回到教室后,大家好像都不知道那件事一样,没人来问我为什么不抽血,也没人笑话我,但是我心里还是非常难受。早知道就去把血给抽了。
虽然我没抽血,但是我知道了:抽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恐惧!以后,我遇到这种事情必须要鼓起勇气快速解决。
【篇四: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
天空中飞过了一行雁,朝霞染红了一片天。屋内是万千学子“寒窗苦读”,屋外是千万“逆行者”逆行而去,奔向病毒最肆虐的武汉三镇。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这日子越过越快,不停更迭着。
“快点去读英语”屋子里的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催促着。尽管耳朵已快磨出了茧子,这催促还是没有消停下来。正如同电视上实时更新的新冠疫情情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得不将我回现实,“唉,病毒何时能被抵御?”我发出这样的感慨。想想每日坐在家中,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伴随着我的只是生活上的鸡毛蒜皮和心情上的郁郁寡欢。与我们相比奔赴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却背负着双重压力。一是身体上要抵御病毒的侵害,二是要在心理上建立强大的心里防线。他们有的仅仅20岁便背上行囊,前往疫情一线。他们放下儿女情长,奔向大爱无疆。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29岁的夏思思是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也是一个两岁男孩的妈妈。她亦不舍年幼的儿子,舍不得他的家人,可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就像无数个在疫情第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一样,他们有着自己超高的职业素养,有着自己爱的坚持。“你们在家安心防御病毒,我保护你们!”于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安全,她毅然决然奔赴前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也依然乐观坚强。她与家人曾有过约定:“等她病好,等疫情结束,就带着孩子和父母出去散心,去外面看看”只是病毒无情,疫情夺走了她宝贵的生命和对家人的约定,这凶猛的疫情泯灭了多少人的生命,又有多少人为了春天的到来,将自己永远留在了寒冬!
天空又飞过了一行雁晚霞又染红了一片天,大地渐渐地暗了下来。可是,雨会停天会明,我相信在不久以后,定会山河无恙,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