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藕相关作文

【篇一:素心如兰淡雅香】

谁以旖旎之心渲染了零落的逝去?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她,能工诗文,吟出“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名句;她,亦能跨马携枪,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她以诗文才华抨击着腐败与黑暗;在那个多事之秋的时代里,她挺身而出,以革命热情书写人生的壮丽篇章。耿直是她的性格,正派是她的为人,自尊是她的品质,不同流俗是她的信仰。满腔热血染红轩亭口,赤子之心激励后来人。

她如春兰,虽生于凛冽寒风,却有着一颗向往春天的心。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是士大夫府的大家闺秀,撑一叶扁舟,嬉戏于荷花深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冷的月光下,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更具志士爱国之情怀。虽生于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之末,成长于运筹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之初,她依然坚毅地守护着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

她似墨兰,一席墨色成就了旷世奇葩,满卷书香描绘着传奇人生。

“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隐隐笙歌,絮絮垂柳之汉宫,是谁凭栏踱步,仰望碧空?寒风凛凛,秋草萋萋,黄沙茫茫之大漠,是谁以一曲琵琶诉尽了心中的悲凉?北飞的大雁在深邃的蓝天上翱翔,连绵的青山横空屹立,葱茏不老。着一袭红装,她有着倾国倾城之容颜,吟一纸《怨词》,是她换来了汉匈之间的半世和平,马蹄声声,愈发坚定的眼眸中泛起的是盛情涟漪。

她像蕙兰,生得娇柔万千,亦氤氲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回眸历史的星空,素心如兰凝结了千古芳华。

【篇二:那时花开】

文人用心感受了花开,所以花才有了千姿百态。

那时花开,幽香缕缕。屈原把自己对明君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给香草,忠心耿耿,“指九天以为正”;他在遭人诬陷、被楚怀王疏远的的日子,以香草自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在流放他乡的途中,不忘花香,仍心系民生,“恐皇舆之败绩”。正因为那时花开,才有了《离骚》的流芳百世;正因为花开那时,才有了后世骚人浪漫主义的诗作风格和忠君爱民的政治情怀。

那时花开,触目惊心。战乱中的杜甫,用他的那支智慧之笔见证了唐朝这朵历史之花的枯荣与兴衰;他在战火中颠簸,在废墟中哭泣,用惊人的语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国破家亡的悲哀;他用“三吏”、“三别”的组诗道出了兵荒马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的痛苦与凄凉,并将愤怒的矛头直指统治者的贪欲与荒唐。正因为那时花开,杜甫才吟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正因为花开那时,才有了“诗圣”的雅号闪烁在历史的星空。

那时花开,桃花满眼。因为桃花,才有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才有了《桃花扇》的问世、“桃花运”的由来、桃花岛的美丽。因为有了桃花,春色才不显单调,有情人不再寂寞;正因为有了桃花的盛开,才有了桃花源令人神往的青山绿水、胜景浓情,才有了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壮举和不为斗米折腰的气概。

那时花开,情思难耐。雨打黄昏,花开静处,李清照更感“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悲凉;“三杯两盏淡酒”更让她的丧夫之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面对花开,物是人非的现实怎不让她在“寻寻觅觅”之中承载着无尽的“凄凄惨惨戚戚”?花开那时,强烈的思夫之情怎不让她衣带渐宽,瘦比黄花?

那时花开,孤独凄凉。花开那时,满山遍野,触动了林黛玉敏感的心弦。正因为那时花开,才有了黛玉后山孤独的哭泣,才有了《葬花吟》的悲凉,才有了“红消香继有谁怜”的凄楚,才有了“柳丝榆荚自芳菲”的愤懑,才有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孤傲。黛玉爱花更恨花,那时的花落人亡赋予了花的凄凉。

……

那时花开,演绎了不少动人的故事,用心的文人也因此绘出了花的万千姿态。

【篇三:那些剩下的】

看着秋雨在鳞鳞千瓣的瓦缝间飘然而下,缠缠绵绵,细若游丝,好似至于无穷。一把油纸伞,踽踽独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跨上几节已有青苔衍生的石阶,我便寻到了。

再次相见,我委实没有想到你们已经变成了这幅样子。昔日的满眼清丽已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了。荷啊,昔日开得浩浩荡荡的你们安在?唯见一支支残柄傲然挺立,直刺苍穹。硕大的叶片有的早已卷作黑朽的一团,有的早已被寒风撕破,在半空中摇摇欲坠,再不复盛夏时煊赫的气势,掀不动接天的碧浪,亦掩不住叶下那脉脉的流水,只剩满目苍凉。岁月是何其残忍啊,带走了你们的美丽,那还能剩下什么呢?

雨愈紧。闻之,我竟似听到了荷的哭泣。是啊,繁华逝去,恰似迟暮之年的女子,望着镜中渐白的青丝与憔悴的面容,泪水滴落,寒了红脂青黛。

昔人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诚然,荷花的雅,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那粉粉的,淡淡的,亭亭于河岸而又隐隐于水中的身影一度使我迷恋。曾以为国色天香是大美,凋落便是消逝。可如今,望着一池残荷,我的心充满了感伤后沉积的苍凉与宁静。

岁月带走了你的鲜艳与美丽,留下了一池的枯寂与残败。其实不然,眼前光景才是那一池红红绿绿的荷的生命的最高升华。它们死了吗?我问自己。不,它们没有死也没有败。盛年时的华美丰腴虽早已消逝,却仍有一支支铮铮如铁的傲骨撑起她们生命里最后的尊严,如同那倔强而坚忍的女子,静默中显示出凛然之气,自有一种高贵的芳华:不自伤、不自怜,亦不自卑,坦然地向人们展示其生命中真实的一个侧面。她们无语的矜持中仿佛在陈述一个最简单而最原始的道理:繁华也好,凋残也罢,生命自有那不息的轮回,何必为了无法挽留的东西而叹息呢?存在过,经历过,这便是难得的圆满了,不是吗?

我凝视着她们,渐渐意识到这一池断柄残叶才是荷花最美的形态。她们孑然傲立,用灵魂奏响生命的凯歌。岁月带走了荷的表面的美丽,剩下的却是生命与灵魂的力量,那是一种轮回交替的自然规律。

昔人言:“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余韵,那些剩下的生命的力量与规律,通透人生。残荷,既知你我一段缘分,不染纤尘。

【篇四:触动心弦的秋】

生于秋,恋于秋。

每年的秋天总是这样静悄悄地来了,不觉间桂花香已飘满校园。芬芳甜美的香味环绕鼻尖,丝丝缕缕地飘进鼻腔。那熟悉的味道仿若纤纤玉手轻轻撩拨我的心弦;又似掷小石入湖,漾起圈圈波纹,却不惊起一丝声响……

梦中也有这样的味道,是家乡的秋吧?!家乡的秋是勤劳的。每到秋季,爷爷总带我到田地间,看稻浪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里总是佝偻着农人,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淌着,然后又消失在那重重的皱纹里。他们沧桑的脸庞上露出真挚的笑容——咧开嘴的满是丰收的喜悦的笑容。他们憨厚地笑着,我也总是帮着捆稻秆、捡稻穗。家乡的秋秋,总是劳作的,满是丰收的喜悦的吧?望着勤劳的人们,心中却是不经意间变得颤动了。眼前美好的金黄色的画面仿佛定格了,化作一幅美丽而又珍贵的油画框在了我记忆深处。秋总是勤劳而又喜悦。

秋也常去林间走走,我总是跟随着她的脚步。秋来了,金黄或火红的叶片开始翩飞,舞着世界上最美好的旋律。轻轻伸出手,接住了一片落叶,可它却不愿逗留,又轻轻的滑向地面。它们就这样的给松软的土壤铺上一层华丽的外衣,心中不禁有些悲凉,或许再过不久它们就会化成看不见、闻不见的养分融入土壤中了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知道融入土壤才是它们最大梦想和最终归宿。我又不禁会心微笑起来,秋是一个善良的人吧?她的到来让那些苦苦挣扎的叶儿们认识到奉献的价值,并快乐且伟大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秋将自己的美丽化作风、化作雨、化作希望,滋润着这片土地,宁愿自己容颜渐渐老去。秋,终究将离开。或许正是秋的无私感染了叶儿们,才有了美丽的落叶纷飞,直飘飞到爱它们的人的心里。

秋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句亦是很多,举不胜举,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往往不同:李清照带给我们的是“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清婉,柳永带给我们的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缠绵,秦观带给我们的是“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的细腻,而在我眼中,秋天是朴实而又大方的,似一位丰满的妇人恬静而甜美地微笑着……

“秋、秋、秋……”我呢喃着,一双骨节分明而美丽的手轻轻拨动我的心弦,滴滴圆润的声音环绕在我耳边。

桂花飘香,我已然处在校园。我微笑丝丝,这样的秋天真令我迷恋啊!深呼吸——,我再次坚定的向前走去……

【篇五:一路诗词一路愁】

每每逃离了桎梏的苍穹,喧闹的城市,我都会手捧一本《唐诗宋词》,再泡上一杯青茶,让茶叶在杯中起浮,让思绪穿越千古……

清秋幕府井梧赛,独宿寒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忽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自安史之乱已来诗人已忍受了十年飘零孤苦的生活,如今的幕僚身份,也无非是如鹪鹩鸟一样,暂寻“一枝安”罢了。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的诗独具思乡忧国的愁绪。他便是“诗圣”杜甫!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蚰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思量。

一个本不该有的错误,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国家。一支笔,一矶墨,一寸管,一袭青衫是他的余生,一杯毒酒是他的归宿。“芒国之音”是他词的代名,“愁”是他词的主旋律,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中国古代第一才女,婉约词宗李清照。她的一生由前期的悠闲自得到后期的处境凄惨,她的词风亦如她一生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庭前观花开,欲陪秋风静观花落。无论是杜甫还是李煜,无论是唐朝还是宋代,多少的诗多少的词似乎总有一个不变的主题。

台上书本,呷一口清茗,重新回到这桎梏的城市,无限的星空深邃而又美丽。这一路走来一路诗词一路愁。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