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你真的很幸福】
在我的记忆海洋里,有着一位令我感动的人。
在我的身后有位默默的奉献者和鼓励者——我的母亲。她很平凡,却又很伟大。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有着一双慈祥的眼睛,也很爱笑,有着充满爱意的唠叨。
小时候,母亲总是牵着我,给我讲道理,在那蒙眬的岁月里,母亲总是用她那细白的手抚摸我的头,听着我讲一些幼稚的事,她总是笑着,在我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轻抚着,摇摇头。
长大后,母亲松开了我的手,只在视线能触及的地方站着,默默地看着我,许久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记得一次散步的时候,我和母亲并肩走着,偶然低头发现我的鞋带掉了。于是我就蹲下系鞋带,系好后,一抬头却发现那略微弯曲的腰,和那总爱抚摸我的手映入了我的眼里。曾经瀑布般的秀发,不知不觉中,那细小如星的白发已悄悄躲在黑发中。在我以前的记忆里,母亲虽不胖但也不瘦,不知什么时候变的那么瘦弱了呢?看着那本该细腻的手现在已变得有些粗糙,我的心里一阵泛酸。母亲为了这个家,她幸苦的工作着,一星期很少放假,每天都早出晚归,回来后还要听我的抱怨,可是她却从来不说什么。
母亲似乎感觉到了身边没有人了,回过头看见我,笑了笑问道:“怎么了?”听着那略带沙哑的声音,我的眼睛瞬间模糊了,喉咙像卡了一根刺似的,说不出话来,我连忙低下头,装作正常的样子,用手揉揉眼睛,说:“妈,没事,鞋带松了,只是蹲下系鞋带。”随后就站了起来,母亲站在前面,一如既往的笑着,似乎什么事情也影响不了她的笑容。我强装着笑了笑,小跑过去,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妈,我们现在回家吧。”母亲笑着答道:“好好,我的儿子长大了,知道孝敬妈了。”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忽然间,我发现我比母亲高了不少,可是以前却没怎么在意过。母亲的脚步也明显比起以前慢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随着母亲的脚步一起回家。
母亲,小时候,您带着我,陪着我,随着我,牵着我,一点一点感受母爱的甜蜜和美好,虽然现在您不在我身边,但我依然爱你!
【篇二:做一个卓越的人】
当今时代,鼓励年轻人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呼声高涨不息。但同时,也有人表明只要年轻人健康快乐就好。这种反差之下,是现代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
本质上这两个观点并不完全矛盾。追求卓越不代表不追求健康快乐,而拒绝平庸也不意味着拒绝健康快乐。然而,一者的积极进取,一者的保守基础,反映出传统的“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力争上游”的积极进取的观念主导了社会舆论,成为一切年轻人的终极目标。一方面,身为鼓励者们的家长深切意识到,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之根基仍深植于健康幸福之中。另一方面,身为被鼓励者们的年轻一代的价值追求更加多元,充分意识到了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典型模具,而是众多取向之中的一支而已。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觉醒,从而推动了传统观念“一统天下”地位的动摇,两股内外合力,使青年人追求的目标有了巨大变化。
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卓越”本身的异化也为我们所见。人本身成为卓越的手段,而非卓越的目的。人为卓越而追求它,拒绝平庸,却忘却其根本目的仍落在使年轻一代能更好发展之上,“平庸”成为一种弃之若敝履的恶行。现代教育业的许多畸形现象,便来自于这种异化了的追求卓越的驱动。这种急切的推动不会使人更加卓越,反而会导致“垮掉的一代”。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从盲目的热情之中醒悟,由“追求的热情”转向“追求的理性”。
另一方面,个人才能的限制也决定许多人终将抱憾止步于“卓越”的门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给予承认。但健康快乐却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可以且极可能可以争取到的。“惟愿吾儿鲁且钝,无灾无难到公卿”,不论是如同追求卓越,拒绝平庸那样的自我实现,还是只求健康快乐,其归宿仍是相同的,即个人心中的满足感。区别只在于,对于每个人来说,达到这个终点的道路各不相同,另一条道路,也最终只能是弗洛斯特的那条“未选择的道路”了。
在卓越而非平庸,与健康快乐的两条道路之中进行选择,确实至关重要。但不能忘记一切的主体仍落于人;始终不能摒弃对人这一终极目的的关怀与实现,才能得到殊途同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