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勇气可嘉】
一个人,他可以是丑陋的,贫穷的乃至无知的,但他却是不可缺乏勇气的。若说生活是直立的树,那么勇气就是挺拔的干,因为勇气的存在,直面风雨才是可能。
古往今来,多少风烟滚滚,卷走历史尘埃,模糊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却是后人应为之珍重的瑰宝。去形留意,形未在,意犹存。那些至今仍旧凸显在我们眼前的不应是所谓的伟人伟事,而应是其所蕴含的真知真解。“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言传不可及,意会即可。然而,到底了却又有几人领悟,我们应铭记的薪尽火传的真意。
一个人呱呱坠地至寿衣加身,盖棺定论。看到过,品味过,触碰过多般事物,而后思考过,感到过,悲伤过也喜悦过。因何而喜?因何而伤?为了人?为了事?究其根本,不过是感同身受,为了那份“真意”而动心。
世间真意妙不可言者有,大气磅礴者有,华丽大气者有,而清新脱俗者亦有。而最让我心动的却是“勇气”一词。“勇气可嘉”那么什么是勇气,又为何值得嘉奖呢?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历不同,自然感悟也是有所不同。叔本华说到“勇气就是一种坚韧;正因为它是一种坚韧,才使我们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战胜的能力。因而,正是借助于这上点,勇气也多少与德行发生了关系”;而在丘吉尔眼中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德性;在华福纳格看来勇气是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光明;而在列夫·托尔斯泰眼中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大同小异的种种说法却是直击靶心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勇者,富于勇气之人,是生活中的伟人,伟大之处在于他与我们紧密相关,在于他的平凡。平凡而伟大才是被铭记的真正缘由。
少不更事的我曾以为勇者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代名词。在我看来所谓勇者定是拥有着气吞山河般的壮志凌云;定是有着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滔天气势;定是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快意江湖的好男儿。然而,时间会揭露所有事实的真相。细数种种,浮现眼前的景象却告诉我们,勇者,亦是为了生活,为了信念而大步向前的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就是他们的那份无畏,那份勇气。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害怕乃至恐惧而不敢不愿去做那些我们想做,应做的事情。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正是这份信念,造就了多少人不一样的人生。
只见得,崇山峻岭之间有神龙勇尝百草,造福人间;风雨交加之夜有富兰克林勇捉雷电,电力问世;千钧一发之际有孔明出陈出师一表,激励人心:迫在眉睫之时有毛遂大胆自荐,劝楚助赵。为其所想为,为其所应为,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亦使得他们得到应得的嘉奖。传承至今,需要我们铭记的该是他们那份奋不顾身的勇气。
推及己身,我曾以为自己是无所畏惧的,只以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一步一个脚印,回首却发现自己已走了许远,才知晓原来这个世界是有着自己运行的规则,月有阴晴圆缺,人无十全十美,白璧无瑕。慢慢的,当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开始湮灭,恐惧畏缩开始出现。知晓的越多,越是畏惧,越是恐慌。于我而言,最为害怕的当属通过那涉水的路。流动的水似在散发出幽幽魔力,不停息的,缠绵的环绕于身边。只觉得世界晃荡不知几何。每次通过是无一不是严阵以待,如履薄冰。握紧双手,屏住呼吸,缓慢的抬起沉重的脚,恨不能在每一台阶上印下自己的脚印,缓慢但却充满力量的落下每一步直至终点。然而,也许是人性使然,愈是艰难,愈是想要去尝试。面对生活中时不时出现的矗立在水中的间隔的道路,我有时会弱弱藏于人后,有时却会鼓足勇气大胆尝试。直到现在,我已觉得我需要的不是通过,而是向前的勇气。纵观这世界,又能有几人没有不敢迈过的坎?也许人生就是在不停的跨越中度过。
只要有向前的勇气,谁人不是“勇者”?谁人又不能被满足后的幸福所拥抱呢?
【篇二:春天里】
芝麻小吏,在我面前竟敢如此蛮横,这官,我不当也罢!生活不止官场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浑浊的官场,我还是离开的好。
走在乡间小道上,嗅上一口花香,我感到神清气爽,思绪也如风般飘向远方……
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只有当过官,才不算白活。潜移默化中,我的脑海也萌发了这样的幼苗。
自此后,我遍阅群籍,终于学有所成。我信心满满地踏上旅程,可现实情况是,我的官职一直不大。我也曾想过向皇上自荐,可朝廷已是江河日下,腐朽之气弥漫着整个京城。此时,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好做我的县令了。
上任伊始,我的工作还是很卖力的。那天,朝廷巡查人员来我辖区巡查,刚好我在园中浇我的苗儿,仆人说让我赶紧换上官服去迎接,想想也对,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也就换了朝服。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巡查小吏却态度蛮横,一脸骄横之气,而且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想我堂堂男儿,怎能受如此之气?一怒之下,我丢掉官服,扬长而去。
骑着马,看着万物复苏的田野,突然感觉心灵变得一片空明。下马,漫步在春天里,大自然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窥谷忘返。于是,我在山脚下定居下来。
每天清晨,我扛着锄头去劳动,可能是久疏耕作罢,豆苗稀疏,草儿茂盛,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夜幕降临,我躺在草地上,凝望着深邃的夜空,心灵好似挣脱了束缚。在这里,我悠然自得,不被外事干扰。在这里,无拘无束,此中有真意,此种有真意啊!
这个春天里,我的豆苗正快乐地成长着,我的思绪也在恣意地徜徉着,我的田野,正如诗如画,一片生机……
【篇三:真心真意谢谢你】
生命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物,他在患难中给了我们力量,在伤心的难过时给了我没安慰,在迷茫时给我们指引方向。
小时候,自己总是很调皮,母亲为我花了很多心思,但是那时候的关系是那么的融恰,那么美好,现在长大了之后,跟母亲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处在青春期的我叛逆,无知,经常乱发脾气,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母亲对我的爱。
母亲对我的爱不是那种没有限制的溺爱,她对我的要求总是很严格。每当我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时,她总会耐心的告诉我这件事情做错了。记得有一次,自己把茶杯打碎了,却故意装作不知道、没看见,当时母亲知道是我打碎的,却没有当面的训斥我,只是在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是谁把茶杯打碎了,等着他自己来承认错误。把茶杯扫了吧。”“做错了事情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如果不承担责任的话,就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那时候,母亲知道是我打碎的茶杯,我知道母亲是等着我去承认,因为她知道我不想做一个没有担当的人。不想着一件事就让母亲对我另眼相看。
母爱是清凉的水;母爱是清澈的泉;母爱是芳香的花。是这样的母爱渲染了我,让我有一颗勇敢有责任的心;热情纯洁,积极向上的女孩。
母亲,谢谢您。很久以来都想对您说这句话,可是在您的面前,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不好意思,但是现在,我想真心的对您说一声:“谢谢您!”
有人说母亲是清凉的水,母爱是清澈的泉,但我更要说:“母爱是前进的动力;母爱是胜利的风帆;母爱是成功的希望!”
莱芜市花园学校六年级七班亓新杰
【篇四:此中有真意】
“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看到这个观点,心头猛地一震,是啊,我们一直追求的不正是此么?
人是自在之物,活就要活出自己的个性。
青山寂寂,醉采东篱。
五柳先生紧握手中杯,低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本有济天下之抱负,可悲的是,君主昏庸,政治腐败。他摆摆衣袖,淡然转身,去寻找心中的桃花源。终于,他找到了,他吟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享受着“复得返自然”的愉悦,早已忘却了“箪瓢屡空”的困窘。有言道: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醉。说的便是此理。
陶渊明就这么坚持着,不迎合别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活就要活出自己的味儿。青山寂寂中,渊明转吟低唱,悠悠自得,快哉!
赐金放还,游赏河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啊,不畏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费心去讨人欢喜,只知活出真我。
龙纹剑,千斤酒,五花马,万古愁,个性与淡泊是太白的脚印,踏破了摧眉折腰的名利。
李白最终未能在官场展现风采。然而,历史抛弃他了吗?时代忘记他了吗?不,从此,诗坛多了位浪荡不羁的诗仙。他如椽大笔一挥,书写下无数吟诵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篇章。
李白就这么坚持着,不刻意去讨统治者欢心,活出了真我,在壮丽的山河中放情高歌,壮哉,壮哉!
冷暖自知,闲花碎雨。
胸怀能容,神貌亦若。胸怀经天纬地之才,日月同辉之德,只是可惜了,未活出自己的特色!
“人生若只如初见”几经诵叹,可我说,这便是容若的懦弱,他只知伴皇帝左右,只知忧伤地吟“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本出生于相士之家,身为御前侍卫,却活得那么窝囊,只能唱唱饮水词,最后成了当时的闲花碎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如果容若不是想着跟随皇上,而是活出自我,抛开凡念,跟随自己的心,或许,他便不会如此。因为只顾着讨皇帝喜欢,讨他的爹心安,他迷失了自我,累了身心,悲也!
所以,人活一辈子并不容易,只有记住,自己是自在之物,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你的人生才会有无穷的可能;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生命的真意!
【篇五:与你的春夏秋冬】
横竖撇点捺,无数根或粗或细或浓或淡的线条编织在一起,将人的心愿赋于了形体,这便是汉字。汉字书写充满了美妙的味道,深深浅浅地与每个中华人的生活凝结在一起。
初遇之春
自出生以来,我就与汉字许下终生相伴的约定。双眼不倦地注视着那一个个小小的铅字块儿,时光的消逝让我在懵懂中渐渐明白了它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洁白的书页上,精灵般飞舞着的是汉字,却又不仅如此,它厚重积淀着人的万千情感,凝固着一卷卷如诗如画的瞬间。
相识之夏
没有哪一个人,是刚一捉笔,便能写下标致字体的。幼时的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汉字,老师亲切的指正我握笔的姿势,用温暖的大手包住我颤抖的小手,千百遍地试图纠正我那抽象派的鬼画符。
大手小手紧紧相贴,湿润的热丝丝缕缕传入我的手心,这样的暖宛若绢流,浸润在一笔笔书写之中,使脱离的结构变的紧凑,歪斜的笔画变得挺直,愈加灵动飞扬。
彷徨之秋
时光如驹,转眼间我已长大,可陪在身边的,却依旧是你。
先生的几案上散落的全是小楷,疏逸俊朗,又如颜真卿的字一般肃肃如军,端庄的得好像旧时高坐的大小姐。
先看先生焚香,净手,悬腕,大道无形,化育天地。一个个字便象一朵朵花开在笔下。轮到我时,总是会不安地勾连笔画,自觉有些行书的意味,却惹来先生怒目而视。
“小子,楷书就是一笔一画,你这线条虚浮,有气无力的!”
“可这…。”我刚想辩解,却又被一道严厉的目光给镇住了。
我正值青春,自是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现却要将自己困缚在笔下端丽的字体中,这叫我怎么受得了?
明悟之冬
汉字,由声声绵软而清亮的音节,由条条弯曲而竖直的笔画,由种种浅显而深奥的意义组成。
楷书虽是精工慢琢,但却是人间真味,只要一笔一画,踏实过日子才能品出真意。浮躁的人生是恣意的狂草,而平凡的我更要感悟的是生活的真意啊!
自仓颉造字以来,这些奇妙的音,形,义,便深深融入中华人的骨与血,心与魂。这是刀刮不尽,火烧不尽的镌刻,这是时光烙下的印。
时光如水,带走无尽繁华,大浪淘沙,留下了与你的春夏秋冬。
【篇六:此中有真意】
似乎所有的人都愿意讴歌光辉完美的成就,无论是对蝴蝶翩翩舞姿的赞美,还是对鸣蝉高昂乐音的欣赏,就连每一个人儿时所听的童话,都可以安插上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似乎这样故事才算讲完了。
但果真如此吗?
我翻开那个在书架上睡了很久的绘本。泛黄的书页,掸落的灰尘都像在向我诉说,她被遗忘得有些时候了。简单的绘画与黑白色的干净利落映入我的眼中。这本书仿佛苏醒过来,又开始讲那个我听过许多次的故事。
这是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它认为他不完美,于是它不快乐,所以它动身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风餐露宿,风雪载途。它缺了一角,所以它滚不快,于是它会与虫儿谈笑,闻闻花香,停下来供蝴蝶栖息,抑或与甲虫赛跑。它也会唱歌,有时会找到一个角,却不是它的。它便一直向前不懈寻找。那是它最快乐的时光。
终于,它成功了,它找到了它失落的那一角。它完整了,圆满了,但它滚得太快,他再也无法停下来闻闻花香,或与虫儿谈笑,它甚至连歌儿也唱不了了。于是他停了下来,将那角放下,再向前滚去,唱着他的歌:“我要去找那失落的一角。”
书页翻到最后,是一只蝴蝶停在它的身上。我将它合上,心里有些触动。
为何人们都会如此地赞颂讴歌一个完美辉煌的成就,只看见蝴蝶翩翩之影,去嫌弃他儿时的丑陋?只听见了蝉的激昂长鸣,殊不知这是在地底黑暗蛰伏17年的迸发?
人们只看见圆满完美的结局,却看不见那一路斩遍荆棘的挣扎彷徨和那浴火之痛。
风吹树叶,哗啦作响。泛黄的书页,在阳光的洗涤下,宛如一只洁白的蝴蝶,呼之欲出。
真意,便在于此中,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迪:也许成就会有大小之分,但一路走来的努力挣扎与坚持不屈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有时一个结局,所谓成就,反而没有人们所想象得那样重要。
有人也许生来就注定是一只蛾,即使破蛹而出,也没有那一身美丽的衣装,没有人会赞美讴歌这样平凡的蛾。
但别忘了它也有过挣扎彷徨,有过不屈反抗。
它,也有了翅膀。
这便是真意,这书中的真意。
【篇七:学海无涯】
小学时,我做事毛毛糙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我做事踏实些,就送我去学写字,培养我的个性。
我第一眼看见老师,他和蔼,慈祥,但又不失严厉。
他自豪地向我介绍:“我姓周,周天子,周恩来,周树人的周,你叫我周老师就好了!”我当下恭敬地:“您好,周老师!”
在整个学习书法期间,我时常看见老师还做着一些传统的事:焚香,净手,研磨,端坐,铺毫,提按,执笔。而我,就坐在旁边的木桌上练习“簪花小楷”。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那幅恣意的狂草“学海无涯”,无拘无束,任由闯荡。此时的我只想婉言从簪花中脱身,学一学墙上那浓得出彩的狂草。心中所想,笔下也是如此。原本规规矩矩的笔画,逐渐变得虚浮、飘扬起来。周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变化,将笔置在砚台上,站起身。
他静静地走了过来,站在我的身后,看了一会儿,伸出手,指着我写的一个“半草体”的字说:“这个字呢,有点漂浮不定,显得没有力度。而且,这不是正宗的楷体。”我只好失落地点点头。周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写楷体必须牢记一句话‘横如房梁,竖为竖骨,撇如刀锋,捺画舒展。’楷书和草书有所不同,楷书一笔一画,踏实诚恳,才能品出人生的真意。”听了周老师的话,我就如同拨云见日般的清醒。这番话,让我从那以后开始踏实做事,不轻狂,不骄躁,静静感悟生活的真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进入了初中,学习压力增大,这也意味着我要与周老师分别。分别那天,老师决定为我们每人写一幅大字作为礼物。他下笔干脆利落,但又不失大家风范。他赠予我的是一幅“学海无涯”四个方正的大字,并且在落款处盖上了红色的印章。
如今,我与周老师已经分别两年,在这段时间,我有时还会做事过于着急。每当我“怒发冲冠”时,抬头看看墙上那幅字画,就会不由地想起周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重新宁静下来,理性的思考问题。
【篇八:此中有真意】
我与你相识在稚嫩的童年,我与你结缘在五彩的花季。
——题记
喜欢闻你淡淡的墨香,喜欢看你密密的排版,喜欢品你深藏的奥妙,喜欢用多种感情去了解你——我的精彩书籍。
用宁静读你。伴着你,陶渊明的菊花点缀朦胧的南山,刘禹锡的苔痕,草色装点了脱俗的“陋室”,龚自珍的落花幻化成柔软的春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带走了羁旅之思,苏轼的淡淡悠思飞向了月宫。
用淡泊读你。伴着你,我读到了李白在那个穷香极欲的盛唐挥袖出宫门,不为官场而牵绊的豪爽之气,我读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质,我读到了周敦颐的“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脱俗志趣。我学会了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用淡泊的目光去看那尔虞我诈,口蜜腹剑的社会竞争,我学会了为自己寻一片净土,洗涤着尘世的浮华,脱去尘世的外衣,用平静的心去品有淡淡清香的茶。
用智慧读你。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大胆,独唱空城计的勇气,墨子使楚,那伶牙俐齿辩驳的智慧,吴用取生辰纲的精彩妙计,都让我大为折服。伴着你,我学会了分析事物,了解事物,解决事物的技巧,我学会了墨子的一张俐嘴,练就了诸葛亮的一双慧眼。
用豪气读你。伴着你,我看到了放白鹿于青崖上的剑客,一声大吼,洒入豪肠,七分酿成剑气,三分啸成寒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那个“缺月挂疏桐”之夜,一位侠女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箫一剑潇洒地奔走于江湖。一阵箫声,一声吟唱,剑光忽闪血飞溅,劫富济贫,是她终生的宿命与追求。
用宁静,淡泊,智慧,豪气读你,伴着你,我去品读你,品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曾为一次失败,彻夜难眠,碾转反侧;曾为一次离别失声痛哭,心如刀绞;曾为一次邂逅,思绪纷飞,满脑乱想。静下心,品读着你,品一品叶芝,读一读泰戈尔,再忆一忆冰心。
若问与你在一起的乐趣是什么,我只能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篇九:何必解释】
解释是一个很没有情趣的东西。解释是对于别人来说有时只是没必要的语言,但你的重点是要看,这个人是谁?值不值得你像他解释,或者是说,你觉得你应该不应该向对方解释。
与d争吵是很少的事情,我们俩的感情可以说是,对方心里想着什么,肯定能彼此猜的到。但是有一次,我们之间莫名出现了一次很大的战争。虽然不在面前,只是隔着手机屏,但是已经互相感觉到了彼此的战火。“你回家了没有?”这是d给我说的第一句话,但是准确的的来说这是d的信息中第一百加的信息。这时候的他估计内心早已对我不满,但还是问了我一句回家了没有。这个时候的我并没有理他的一百多条信息,而是只回了他一句话。没有,不想回去,热。然后他就冷冷的给我说了句,那就就在那里好好待着吧!当时的我没有过多的解释给他,我就想何必忙着要去解释呢?这不是很正常吗?放假了去见几个朋友,没去理他的废话。当然对于他来说,是真心真意的给我发的信息,而不是我所说的废话。但是我也不能和别人聊天,拿着手机一直看吧。到了晚上十一点,我都没去理他,我觉得他可以懂我。不会那么小心眼。但是到了十一点他都没理我,知道十二点,他终于发过来消息。问我睡了没有。我怎么可能睡着,他问我有什么像他解释的没有。我就直接给他回复。何必要去解释,有些事情。但是这仅仅是我的想法,也许解释对于他来说,很想听到的。但是我并没有,何必解释呢!我觉得我没错。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解释可以是给对方一个安慰,给对方一个安稳的心,但对于我来说,何必忙着去解释。
【篇十:携一份真意幽居故乡里】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题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近几年,城市发展迅速,繁荣景象令人向往,父亲随带我前往城市游览一番。
父亲决定带我去市中心看看。静寞的夜晚,站在酒店的阳台远眺,星星点点、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构成一幅繁荣景象。“下楼看看去”。去往楼下餐厅。不禁感叹节奏之快,也体会到餐饮服务的周到,但就是哪里怪怪的。统一的标准微笑,心里有些落寞。街上是精致的服饰,树上是彩色的灯饰,脸上是陌生的笑容……
可能习惯了家乡的悠然自得,才显得我与这一切格格不入。想到要在城市定居,便思念起家乡的乡民们,家乡的小巷中,家乡的大海边……
家乡的风气总是淳朴着。清晨醒来,便听见邻居阿婆哼着民谣,在煮着小菜。菜香味弥漫开来,一天也就展开来了。出门,乡邻与你絮叨:“去上学啦,又是你爸送你去啊,你要自主啦,大人们不能太辛苦啦……”听到现在,也习惯了,也接受了,也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去往饭馆,店家问候着你,再为你端上饭菜,没有太多调料加成,更多的是纯真的菜香。你可以融入隔壁桌的谈笑风生,来者不拒的!边吃着,边聊着,不管“食不言”,只够吃得够饱,够爽。
学校里,紧张的学习任务压的同学们抽不开身。即使如此,下课时间总会闲谈,相互问候。小到乡邻打趣,大到国家政事,总有聊不完的。上课前总会念念不舍地告别,想起总是哭笑不得!回家时,榕树旁集结了社区里的老人们,持着蒲扇,谈人生,谈家事,谈外界新闻,甚至各家八卦,可爱极了!他们是不会藏着掖着,会大大方方的交代给你。你也可以穿着随便,不必在乎外表,整洁舒适就好。大家一起劳动,互相扶持。
家乡的小巷,总有许多弯弯绕绕。不同于城市笔直的公路,但我觉着,这才有意思。生活的久了,自然而然地熟记于心。从小便是在小巷中串掇着长大的。巷子中不会有霓虹灯,只有挨家挨户门前的灯笼。各式各样,但确盏盏都亮着,给幽深的小巷染上色彩,照亮行人寂寞的心。
家乡靠海,从事捕鱼业为主。凌晨时分,渔民伯伯出海捕鱼,忙碌的一天开始。中午,烈日当空,乡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中午海边走一走,白人也得晒成碳。”傍晚时刻,就是人们的游乐场。小孩们在堆沙子,男人们在攀比泳姿,女人们则是观赏日落拍拍照,谈谈心,玩玩水。好不快活!
你要说这没什么长进也好,不助于发展也罢,但在我眼里,这便是最真实的状态,最淳真的民风。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最是难得。携一份真意幽居故乡里,沉溺在这温柔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