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相关作文

【篇一:音乐,我的快乐之源】

天空,乌云密布,下着雨。

雨,像一把把冰雪做的匕首,无情地扎着我的心,使我的心情更加的烦躁不安,像一团火在心中燃烧。

唉,为什么偏偏会交到这样的朋友?

这个女孩,鬼点子特多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机灵”。今天,不知为何,她会让我如此气愤,甚至想去踢他,想去咬他。

上完数学课,我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就跟她说,重新扎一下吧,不然太难看了。她眉头一皱,眼睛一瞪,冲我大喊:再难看也没有你难看,切。看她的表情,就像一头豹子要马上吞了我似的,我好像没有听明白,愣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我以一秒钟的时间,立刻换了一种心态,由晴天转为阴天,不是她吞了我,而是恨不得我要去咬他一口,扇他一巴掌。

回到家,把书包扔到沙发上,就抔到自己的小床,豆大的雨滴打在窗户上,它似乎要把玻璃打碎才愿意罢休,我味同嚼蜡地吃了几口饭,回到了自己的分房间。锁上门,掏出手机,打开音乐,就放阿炳的《二泉映月》吧。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山泉从有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音乐进入高潮。这就像阿炳在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阿炳是一生不屈不挠,虽然终日带着墨镜,街头卖艺,但是他不会向命运低头,有着不屈的傲骨。他热爱音乐,也激发了我对音乐的热爱。

想想这样,我平日里所受的委屈都算不了什么,只是天空中偶尔落下的雨滴而已,想到这里,我的委屈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重新做回了开朗的自己。

从那以后,音乐成了我的快乐之源,成为我的好伙伴。

【篇二:泉冷月寒】

泉者冷也,月者寒也。泉月交融,尽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正如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心似泉水冷更似月光寒。泉与月,皆是天地极冷极寒之物。正如阿炳的人生处于寒冷的、无边无际的黑暗中,让人闻者皆啼听者皆泣,无不动容。

初听二泉映月,只觉琴声森森。声起、情动。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阿炳衣衫褴褛,背背琵琶斜挂二胡。咿咿呜呜地拉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似乎除了把对生命的幽怨尽注曲中而并无其他。

再听二泉映月,有觉其音天籁。月籁、泉韵。

曲声中,虽无十面埋伏的慷慨激昂;也无阳春白雪的高贵典雅;亦无高山流水的君子之交。但就是这种特殊的壮美深深的吸引了我,使之刻骨铭心。看似绝望实则希望。大多数人都只听出了阿炳对生活的绝望,却忽略了他对生命淡淡的的希望。若是真正的绝望那其琴声又何必高低起伏跌宕不定呢?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一曲终了,人去楼空……

唯有冷泉寒月与他相伴一生……

【篇三:二胡礼赞】

最好是夜晚,万物舒缓的呼吸,一缕声音像山涧轻吟浅唱的小溪……

二胡,是我最喜欢的乐器。

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需要一座美丽的建筑,在高雅的音乐大厅演奏。二胡属于大自然,就像琴箱上蒙的蟒皮和弓上马的鬃毛。在山间,在溪畔,在蔓生野草的大地,悠长的曲调穿越时空。

我喜欢江南的二胡,琴声湿润,哀怨如泣。晃晃悠悠的水路穿街而过,小镇一分为二,一架拱形的石桥,像温暖的手,连接分离的街道。沿岸石砌的护围堤,风吹水浊,青石生出了苔藓,随着年代的久远变得陈旧。岸上青瓦、白墙的房子,鱼鳞似的瓦片,在阳光下,像晒在沙滩上的大鱼。墙壁上洞开的窗口,似乎终年敞着。历经沧桑的老人坐在桌前,慢慢的品茶,倾听,回忆。石板路被岁月的脚印磨得光滑,纹理中储存时间的尘埃。有人一边走,一边拉着二胡。琴声中诉说人间的悲欢离合,表达琴师的情感。忧伤的琴声,在水面泛起记忆的波纹。在这种背景下,一定有乌篷船,梦一般轻盈地滑动,船橹摇动,荡起水花,充满柔静的韵味。

和着竹竿扣地的回声,瞎子阿炳的二胡声阴差阳错的飘进了神圣的殿堂。随后,各种音乐会上,许多人开始演奏《二泉映月》,在我听来,总是比阿炳的原声差点韵味。也许,只有在无锡街头蹒跚独步的瞎子阿炳只有这种不入流的民间艺人,指尖才能漾出最为充沛的山水气息,漾出与民间乡里普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气息。受露水的润泽,音色更纯,掠过苦艾的梢头,越过起伏的群山,它和风声、草香,丝丝缕缕的纠缠,人的思绪被它带走。

山区小镇的夜宁静,归林鸟儿躲进自己的窝,歇息歌唱了一天的嗓子,劳作的人们进入梦乡。

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

【篇四:成长一个艰辛又快乐的过程】

书房的角落放着一个琴盒,琴盒中是一把承载着梦想的二胡。轻拉弓,又是那熟悉的声音。

初识二胡,即是那阿炳的《二泉映月》。清澈悠长的音色,包含着那时阿炳萧瑟凄清的意境;轻快活泼的拨弦,即是阿炳对生活的向往。此刻,我恋上了二胡,拥有了一个梦想--学习《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幼时,怀着满腔热血的我选择了学习二胡。

《小星星》、《良宵》、《赛马》、《月夜》……一首首初级的曲子为我奠定了基础,让我充满了信心,让我更加充满了对《二泉映月》的憧憬。终于,我可以学习我最爱的那首《二泉映月》了。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乐谱,整整五面的谱子使我惊愕了,竟还有从未学过的拨弦!要知道,之前的谱子即简单又短小,我也花了不少功夫才背出谱子,勉强地通过了考试。这 整整五面的曲子,像一桶冰水直倒向我头顶,顷刻间,焉了下来。失了信心的我,坐在位子上闷闷不乐地等待老师,心里也非常着急,难道我就这么放弃了么?

老师推开门,二话不说,似乎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心思,慈爱的摸着我的头:“不急,丫头。我先拉一遍给你听。”开始,那熟悉的旋律,那悠长的意境,贯彻耳膜,让我重新回想起了自己的初心。看到老师无比投入的样子,那轻拨音弦灵活的手指也助长了我的信心。“你还想放弃吗?”“不!老师,我一定要学!我会学的很好!”

刚开始,不太受控制的右手总不能拉出悠长婉约的音域,僵硬地像块钢铁一样,老师就手把手地教我,温暖的大手握着冰冷的小手,似乎音域温婉了些,我开始强加练习,模仿着老师动作,体会着阿炳痛彻心扉、凄惨地令人哭泣的处境。在一个月的苦练中,音色已达到了三四分,老师欣慰的笑容即是我最大的鼓舞。

在家中练习时,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左手因不断摩擦琴弦、拨动琴弦而划破流血,右手手腕也因无数次练习而经常扭伤。母亲看着我满是伤痕的双手,为我轻轻地包扎指尖,“你休息一下吧,你这样会累坏的”我犹豫了,但一想到我梦寐以求的曲子即将就要练成了,我坚决地摇摇头,继续练习。指尖不断划破,包扎,划破,包扎……夜晚,我也经常是彻夜不眠,背诵曲谱。

经过了六个月的磨练,满怀信心的我走进考场,一向紧张的我变得镇定自若,闭眼,拉弓,曲终,场内无不为我鼓掌,老师眼泛泪光。回想学途,六年的坚持,我学到了二胡的真性情。即是我冒着寒风学习二胡,而别人却围坐在家中取暖;即使我顶着烈日学习二胡,而别人却在空调下吹着凉风;即使我彻夜无眠,而别人却正做着美梦……但,我终完成了我的初心,我的梦想。

在这六年里,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不放弃;学会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收获了喜悦,亦获得了成功。

成长的过程,若不像此艰辛亦快乐?

【篇五:我有我的精彩】

流星从天空中划过,展现出了流星坚韧的精彩;蚕从茧破茧而出,展现出了蚕的精彩。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而我因为二胡,展现了我自己的精彩。

想学二胡,是因为一位放学路上常见到的盲人。他脚边放着一只碗,墨镜下是光阴的流痕和岁月的沧桑。几缕银发随风飘飘然,眼睛半眯着。那曲调时而低沉,时而亮亢,时而清脆,时而雄浑。一个个曲调仿佛变成了轻纱飘动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彩带,突然又像一股清泉从高而徒的大山上落入水潭……老人好像坐在水潭边如痴如醉地拉二胡。

一把弓,两根弦,凄婉的二胡声阵阵扣着心弦。每当自己小有成就,那琴声让人平静下来,而失败时,它仿佛与我共鸣,使心灵受到抚慰。

我的二胡老师姓王,对我十分严格。拉弓,推弓,按指,调弦,若是有一点问题,她一定大声指出,然后再来。正因如此,我做事都精细了许多。我曾有被骂到泪流满面的时刻,我坚持没哭。起初我兴致勃勃,总是不知疲倦地练习着,一刻不停,因此我进步很快,没花多久,就考过了六级。渐渐地,当我考过二胡六级后,向上越发艰难了。无数的练习曲是繁杂又轻松的劳动,每晚当我练习数遍也不能攻破一个旋律的时候,我渐渐暴躁而不耐烦了。

一直到老师要教我《二泉映月》之时。

作为二胡名篇,《二泉映月》比其他繁杂的曲目简单许多。然而我却力有不逮,徒有其形而无其神。而老师却不像以往那样对我严厉,甚至亲切起来。为了能让我在之后的比赛中发挥好。老师给我讲了一点关于瞎子阿炳的故事。他年小丧母,34岁又交友不甚,双目失明……对于这样悲惨的人生经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对二胡的热爱。听到这儿,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好好练二胡呢?一直在比赛之前,我刻苦练习,比赛时,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因为瞎子阿炳和放学路上接二胡的盲人,我坚持了下来,在二胡中展现出了属于我自己的精彩。

鹰向天空发起挑战,小草在来年春天又铺满大地,在我的心底,二胡是我永远不能舍弃的精彩!

【篇六:崇安寺】

在无锡的市中心,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崇安寺。

崇安寺的中心,有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钟楼。这座楼有五层高,楼的顶端有一个醒目的大钟,每到整点,它就会传出悠扬的钟声和音乐声,提醒往来的市民对时。钟楼的南面是二泉映月广场,这里是无锡市地理的中心点;一看广场的名字就能想到是为了纪念无锡著名的音乐家“瞎子阿炳”和他的伟大作品《二泉映月》。每到节假日,只要你从这里路过,就会发现有精彩的文艺汇演正在上演。广场上有一个阿炳的雕像,只见他穿着一身单薄的衣服,坐在一块石头上,专注地拉着胡琴。广场的东面是阿炳纪念馆,两间破旧的屋子,陈列了一些阿炳使用过的物品,介绍了阿炳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不屈的精神。看了这些介绍,你一定会啧啧赞叹:阿炳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还是创作出了不朽杰作,是多么了不起!

钟楼往北几十米,有一座公园,无锡市民称之为“公花园”,这是全国第一座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公园不大,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喷泉、花草树木……真是应有尽有!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小朋友们在湖里划船,老人们会在树林边唱戏,还有人在长廊边悠闲地喝茶、喂鸽子……真是热闹非凡。

崇安寺是无锡的标志,朋友,如果你来到无锡,那你一定要来这边看一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篇七:谈换位思考】

近观一片森林,博大而又无边无际;但远望这片森林,顿变得渺小而又有所局限。生活中的困难或问题就像那片森林,当我们换个角度看待它时,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换位思考,困难会变成契机,日本23岁的农村小伙子赤手空拳来到东京打天下,到达东京后,他惊讶地发现:人们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东京高额的消费让他的生活拮据不堪,他没有沮丧,反而换个角度联想到:“这个地方连冷水都须付钱,一定是个赚钱的好地方。”于是他开始努力拼搏,终于成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浅田一郎。正是他的换位思考,让生活的困难变成了成功的契机。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换位思考,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脱离困难的契机。

换位思考,挫折会成为前进的阶梯。中国的盲人音乐家阿炳,早期一直在街边卖艺讨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为他一直换位思考,把马路看作最宽敞最经济的舞台,把行人看作最忠实的听众,把生活中的“声音”当作音乐创作的源泉。这样的换位,让他的音乐之路越走越宽,《二泉映月》《听松》等一首首名曲让他真真正正地踏入了音乐的殿堂。生活的挫折让阿炳逐步前进,只要我们同样学会换位思考,挫折同样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

换位思考,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现代人越来越习惯于墨守成规,耽于复杂的思考习惯,结果往往被此所围绕,越来越找不到方向。我们都有诸如此类的困惑。其实,只要我们换位思考,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它会让我们劳顿的精神得到放松,紧张的节奏得到调节;它会让我们的想像驰骋,心灵奔放;它会使我们回归轻松简洁的习惯,给疲惫噪杂的心怀一剂清凉。只要我们换位思考,怀揣自然、单纯轻松的心灵,就可以突破复杂喧嚣的迷雾,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的森林已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这片森林变得丰富多彩,关键要看我们观察森林的角度。只要我们变换不同的角度,便可“横看成岭侧成峰”。

【篇八:逆境,生命因你而精彩】

人的一生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行进的船只,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随时会遇上狂风大浪,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相反,它给了我们更多的动力。

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的环境可能使人失去了进取的勇气,而恶劣的环境使人更坚强。记得有一个故事,有一种鱼从我国运往美洲,在运输途中总是死亡过半。有人出了个主意,把专吃这种鱼的鱼放入其中,结果,到达时仅有几条鱼被吃,大多数的鱼都活蹦乱跳。正是天敌的出现,使他们有了危机感,才会有了求生的欲望。有时候,困境也是一种成材的催化剂。

逆境并不能摧毁人的意志,它会给人展示另一种世界,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战胜疾病,战胜自我,成为十九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童年时也抱怨过,心烦意乱,可在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她开始对生活充满信心,她写出了“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句子。她体会到了另一种感觉。同样的,史铁生也曾经想到死,然而母爱又使他回到现实中写出了《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

逆境给了我们太多的痛苦与无奈,阻挡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可我们不应抱怨,而应该勇敢的面对,走过去了,一切的困难都变渺小了,我们会坚强的走以后的路。

逆境只是一个外部环境,关键是自身的努力与追求。瞎子阿炳带着他那流浪的二胡奏出了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在江南,类似因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从十二岁便漂泊江南,在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讲台。在那凄苦、漂泊的日子里,他们没有退缩,并且奏出了心里最真的声音。逆境,让他们奏出了最有悲情、最打动人心的弦律。

在逆境之中成长,体现一种忍耐和坚强,一种奋进和抗争。走过逆境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生命,它会开出世上最绚丽的花朵。

【篇九:音乐走进我的青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的青春,没有使人消愁的酒,却有那同样醇美浓厚的歌。

我爱音乐,爱那悠然宁静的笛声;爱那涓涓流淌的古筝;爱那哀怨悲戚的二胡;爱那激昂澎湃的钢琴;爱那简单欢快的吉他……它们所演奏的、所倾泻的、所释放的、所诉说的,全都是我丰富多彩的青春。

音乐,它毫无保留的走进我的青春。当我失败时,它带着《爱拼才会赢》鼓励我继续向前,永不后退;当我因一点点成绩而骄傲时,它便奏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我体会到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命运多舛的人生带给我的震撼与鼓励;当我失落时,它唱着欢快的《五环之歌》帮我走出阴沉的心情……我晦涩的青春,年少的多愁善感,通过音乐,得到了填充,得到了宣泄。

音乐,不只是简单的吹拉弹唱,很重要的是情感的加入。寒假的一天,无聊听听音乐,忽然听到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刚开始就觉得这首二胡乐非常的悲伤,再听,感觉心情莫名其妙的变得十分压抑。听着听着,眼泪竟毫无征兆的掉了下来。想到阿炳的一生,我不禁陷入了悲伤。阿炳的一生到底有多惨,以至于连演奏出来的音乐都能使人感到彻底的悲伤。

青春,我们总是听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古诗词,也可以作为音乐的载体,使我感受到音乐与古诗词共同的魅力。王菲改编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就是这样,她轻灵婉转的嗓音使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总使人多愁善感的年代……听着听着,我渐渐陶醉了,我的青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沉浸在美好悠扬的音乐中,可以忘却一切烦恼,一切忧伤。

和许许多多普通却同样有梦的少年一样,我也有一个音乐梦:我希望把我爱的,贯穿我整个青春的音乐,传递给更多需要它们的人,浪迹天涯,仅仅需要一双脚,一把吉他。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