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相关作文

【篇一:草药之美】

草药之美,美于形态,千姿万态,貌比西子;草药之美,美于气味,苦中蕴甜,甜中藏香;草药之美,美于内里,三杯两盏,洗尽浊气。草药之美,灼灼其华,遗世独立,就以从容的姿态淡然绽放世间。

父亲是一名医生,家中常年摆放着许多罐中草药。小时候,闲来无事时常把弄它们,父亲也便为我讲述它们的名称功用,讲它们的来源,讲它们的四性五味。在我心中,那些枯槁的草药是不同的美丽:那奶白色的是白芍,质微软,如一位小家碧玉,半拢青丝,以袖遮面,端惠良淑;那苍白的的是龙骨,凹凸而坚硬,扑着层白粉,如一位身披软甲的名将,三尺青锋,保家卫国;那短小的粗褐色的是桂枝,如一位耄耋老人,鲐背苍耈,不问世事……不同的草药,不同的姿态,淡而雅,不必浓妆艳抹,便已绝艳天下。这,是草药的形态之美。

从小到大,家中或浓或淡的飘着一股草药之气。刚开始也曾愤懑的向父亲抱怨,可父亲只是拿出一片甘草,我将信将疑的抠下一点放在嘴里,旋即惊奇于那干枯的木片般的甘草能那样甜,多一丝花香没有的凝练,少一分糖果多余的甜腻。父亲又将一味牡蛎壳放在我的鼻端,霎时间仿佛听到了海潮击打海岸的声音,那样真实地海风的味道,如何能飘过漫长的路途飞入我的鼻子?父亲笑对:“这是草药的神奇。单一味你就如此震撼,那煎药的味道,你又如何拒绝?”不同的草药,不同的味道,涩而甜,不必人人为之欢喜,只求怡然深沉。这,便是草药的气味之美。

上了初四以后,原本就不满足我的身体状况的父亲终于决定为我的三餐加一位中药。我想起草药的形态味道,淡然接受。但在第一日,看着深褐色的药液,细呷一口,我不禁有些怀疑它是否能够神奇的改变我的体质。而不到一个周期,向来迟钝的我也感受到那些草木无形中滋养了我孱弱的胃。我也真正明白了父亲的话“西药是治人的病,中草药是治病的人”,明白了草药的四性五味的力量。一个周期后,我便断药了三两天,可就在那几日,我竟怀念起吃药的日子,怀念萦绕唇齿的芳香。草药为我带来的改变,完全掳去了我的一颗仰慕之心。不同的草药,不同的功效,温养身体,滋补心灵。这,便是草药的内里之美。

草药之美,美于形,美于味,美于内里,更美于深藏的父亲的一颗心。我愿草药悠悠,将美丽绵延;也愿父亲长安,亘古不老。

【篇二:口香糖的奥秘】

我非常喜欢嚼口香糖,因为口香糖很有嚼劲,而且刚入口的时候满是甜味,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吹泡泡玩。可是,口香糖是谁发明?怎么制作的呢?

我有一本书给了我答案,这本书是《世界上最酸甜可口的化学书》,书中告诉我们,发明口香糖的是一个美国发明家托马斯·亚当斯。

原来,在墨西哥等中南美地区,可以见到一种叫人心果树的常青树。后来,该处的人们知道了收集人心果树的树液后蒸煮,即可获得黏糊糊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糖胶树胶。当时人们嚼这个,无非是为了赶走虫子,消除口中异味。

后来,有名墨西哥军人桑塔·安纳被流放在美国的某个岛屿,临走时带了一块糖胶树胶,他没事喜欢咀嚼毫无滋味的糖胶树胶。这一情景正好被美国发明家托马斯·亚当斯看见。亚当斯想要用糖胶树胶开发出一种可以代替橡胶的产品,但实验后发现,做出来的产品在弹性方面远远不及橡胶。

刚开始的时候,亚当斯将甘草放入糖胶树胶里面,卖这种散发着甘草气味的口香糖。后来,口香糖在形状和味道两个方面有很大改进,出现了很多种类。如:散发薄荷香的口香糖,添加了散发出水果香的物质后制成的“黄箭”口香糖等著名品牌。

今天我了解了口香糖的奥秘,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篇三:独特之美】

名贵的人参,普通的半夏,甜的甘草,苦的黄连,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药用价值。用人参治的病,半夏不能医;用半夏医的病,人参也不能治。人参半夏,甘草黄莲,皆为独特,各持其美。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的水仙淡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牡丹高贵。但是无花十日红时无日不春风的月季淡定,外无奇貌却以苦取胜的苦菜坚强。茂茂花草皆能溢出浅浅芳香,耐人回味。水仙牡丹素来为院添秀,而月季苦菜也以其药用食用功效被人喜爱。各有各的独特,美就美在各自的独特价值,无可取代。

又翻开“红楼”,又见到那一群鲜活于眼前的红楼女子。她们地位不一,丫头小姐当然不可同等对待。偏有那么一位傻却看得明了的宝玉赞所有的女子都是水做的洁净可人儿。他说:“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了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是秋天才芸了心的一群白海棠。”多美啊!所有的女子在他眼中因其独特而举世无双。

难道不是吗?大观园的女子无数,瞧那些端庄高中的雅人。林妹妹焚诗稿毁一生诗情,才女之美;薛宝钗端庄大气,也去花间扑蝶,趣味之美;妙玉清世独立品格雅极,纯清之美。小姐们高贵,便来吟诗作对,对这天地咏出一句句似絮似雪的绝妙美丽。丫头们呢,地位虽是卑微,但伺候好了主子,便是尽好了职责,便是好丫头。袭人体贴善解人意,气质之美;鸳鸯伶俐快言,巧手细心,纤快之美;哺雯笑撕纸扇,快意阑珊,豪气之美。也许小姐们生来是牡丹,丫头们生来是苦菜,但她们的等量之美,不差分毫。正是有了那些红紫不一的美丽,正是国为那些尽了自己人生价值的独特女子,才使得一部“红楼”滋味万千,它养人心眼,甘苦并含,真正让人一遍又一遍地窥看千遍也不倦。

若上帝让你成了一棵牡丹,那么尽情开放吧,若上帝只让你长成一棵小苦菜,也要扎下根来,使劲长啊!牡丹永远代替不了苦菜给的苦后的甘甜,苦菜也永远难以替代牡丹华贵一世的娇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去输梅一段香。”美丽不在外表和地位上,而取决于你是否用心地尽自己的职责让这个世界美好。用心尽责,你便是无可取代的独特之美。

【篇四:我心爱的储钱罐】

我家有一只胖嘟嘟的小猪,因为我十分喜爱他胖嘟嘟的样子,所以我给他起名叫嘟嘟。他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从超市里买回来的。

我的嘟嘟不吃甘草,不吃猪饲料,他吃的可是所有人最爱的人民币呢。现在你知道了吧,我们家的嘟嘟是一个储钱罐。

嘟嘟的身上一共有10朵小小的玫瑰花,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蓝色的,还有的是粉红色的。头上还带着一朵大红色的蝴蝶结呢,显得十分活泼,十分可爱。嘟嘟的眼睫毛很长,足足有3厘米那么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直向着前方凝视,好像那儿有一处独特的风景呢。嘟嘟的脚上穿着一双很时尚的鞋子,鞋子跟自己的样子一模一样,我想象着他走起来的样子,一晃一晃得一定十分可爱。

我带着嘟嘟一回到家,便开始变成了强盗,跑回自己的房间,把我的小书柜,小盒子,甚至就连衣橱我都翻了个底朝天,我又跑向了爸爸妈妈的房间,左翻翻右翻翻。我是能“贪污”的就“贪”,结果一共“贪污”十几块钱呢。我兴冲冲地跑小猪面前,将“我的”钱塞进了小猪的肚子里。就这样,我天天给小猪喂几块钱,经过几年的努力,小猪从轻飘飘的体型,变成了我已经抱不住的体型了。

这样的嘟嘟,我可要看好他哦。

【篇五:那片美丽的柳树林】

读了康老师的《宁东有片柳树林》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康老师笔下的风景非常美好,而且距离我生活的地方也不远。就想着啥时候有时间也去欣赏欣赏,亲眼看看宁东这片柳树林的美丽风景。

今天在康老师的组织下,我有幸和康老师带的两位大作家来到柳树,见到柳树林,护林员——吴伯伯,我们一起欣赏柳树林。

一进到那片美丽的柳树林里,一股大自然的味道就钻进了我的鼻子里,特别馨香。一路走了上去,守护这片柳树林的护林员给我们一路讲解,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这片柳树林的知识和历史。看,一棵棵柳树长着非常美丽的长头发,一吹风,柳树的头发们就飘了起来,像一个个仙姑在这里游玩。是不是传说中的七仙女来到了这里?因为马上就到七夕节了,我突发奇想。这林子里的树株形态万千,有的像闪电,有的像美丽的兔子,还有的像一个妈妈拿着鸡毛毯子等着放学的孩子……

我们几个小孩子,边说着有意思的笑话,边跟在大人们的后面走到了林子深处。哇!一片翠绿,几个同学都紧随在大作家于奶奶的身旁,认真得听着于奶奶向我们讲怎么观察这片柳树林,怎么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觉。

虽然我们所在的这片林子的范围不大,但遍地都是宝。我看见了甘草,就问护林员爷爷说:“护林员爷爷,这个甘草有什么用?”护林员爷爷说:“这可是我们宁夏的宝——甘草。他是一种中药材,根茎粗,抗旱,是防治沙的大功劳。”我一听这么小一个甘草有这么大的功劳,简直把我吓了一跳。听他的介绍,这里我还认识了毛柳,沙柳,沙棒,沙枣树……还有很多没有记住的,真的非常遗憾!我很喜欢沙棒,因为护林爷爷在讲的时候说出了它的外号——“沙漠姑娘”。所以我很喜欢它!我还看见了一棵沙枣树。这棵沙枣树看起来年龄应该比我爷爷还大,弯着腰好像在跟我们问好。

这可是一片我见过的最美丽的柳树呀!我还要学习像护林员爷爷这样的精神,他把他的青春给这片柳树林,长年累月,任劳任怨的坚守着地阵。我还要感谢于奶奶,没有她一路上的讲解,我怎么能写出这么一篇美文呢?

【篇六:印象·回春堂】

因为妈妈的缘故,我喜欢所有慢下来的事物:书籍、刺绣、汉服、药饮……

也因为六伯伯跟杭州方回春堂的汪馆长是好朋友,所以,家里人身体上有恙没恙的,都习惯偶尔去河坊街的回春堂找大夫,我也常常跟着去。

据传,方回春堂是杭州名医方清怡所创(字再春)。“再春”含义为回春,故以“回春”为店名,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河坊街回春堂的建筑立面是高大气派的砖细墙石库门,门背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雕门楼。听妈妈说,后来各地回春堂都是依老店的门楼仿造的。这种凝重悠远的青灰色,成了回春堂馆门的代表色。

这次方回春堂的“小中医体验营”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进了回春堂舟山馆,而且是爸爸妈妈一起陪同前往的。爸爸工作很忙碌,他能陪同,可见他对回春堂的认可。

一推开馆门,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让人觉得那样苦涩又那样沉静。站在大堂中央,古色古香的摆设,木结构的装修,让人的思绪又飘回了那个年代,我仿佛看到了三百多年前余杭县的百姓和悬壶济世的老人……

我穿上红白相间的汉服,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又激动。通过医馆老师的讲解以及妈妈的补充,我惊叹中医的博大精深。

五行对应的竟然是人体的五脏:水是肾,火是心,木是肝,金是肺,土是脾;一年有365天,我们人体上的穴位也恰好是365个。对我们学生和脑力工作者而言,按合谷穴,可以提神醒脑,舒缓肩颈肌肉僵硬,还可以缓解牙齿疼痛;常按鱼际穴,可以缓解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发热和小儿营养不良……

在“识草药”环节,我被那一味味中草药的药名撩倒了,我仿佛进了红楼梦的大观园,每一味都是一位曼妙女子,给人无限遐想。“半夏”,“夏冰”,“白芨”,“雪蚕”,“冬青”,“紫苏”,“苏子”,“甘草”……我最喜欢的药名是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还有一味药名叫“朱砂”,不由得使我产生了联想:这朱砂是国画中的传统的红颜料吗?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画过四幅毛主席的诗意图,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盛夏,来杯可口的药饮是不错的选择。老师给了我们三味草药:玫瑰、荷叶、山楂,各称2克,包起来。小小的金色的铜戥子秤,是那么精致,我们小心地把弄着戥子秤,左手扶称杆,右手抓提手,称药竟是那么一件精细的事;包药则又是另一种讲究了。我们用双手托着包好后的小小的药饮,犹如托举一件精工细作的艺术品。原来,以前那拿到手边的黑褐色中药,竟包含了那么多人的细腻和严谨,这一番番苦心日后必定是不敢再辜负了的。

快离开了,母亲为我们仨各挑选了一种药饮。母亲说:“方回春堂的药放心。其实世间万物都可入药,讲究的是对症下药。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我听得入了迷。

阳光从母亲的头顶照过来,仿佛给母亲镶上了一圈光环。突然,我感觉,母亲何尝不是我人生中一味无价的中药呢?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活血化瘀,为我抵御这世间种种伤害。难怪,医者父母心呀!

【篇七:变形记】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只小鸟,因为小鸟无忧无虑,可以到处去旅行。可是有一天,一个梦改变了我对小鸟的看法。

在梦里,我真的变成了一只小鸟,我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开心极了!这时,我的肚子里发出了一阵咕噜声,我知道该吃早饭了。于是就在森林里寻找食物。可是找了很久,什么也没找到。突然,我看见了前面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还剩下最后一个苹果,我刚拿到这个苹果,就发现地上有一个影子,我抬头一看,发现有一只老鹰一直在我的上空盘旋着,我赶紧逃跑,老鹰也飞快地追了过来。就在我以为自己要死的时候,它突然与我擦肩而过,抓走了我后面的田鼠。我不禁叹了一口气,想:还好它的猎物不是我,不然我就死定了。

这时我看到了天空中的乌云,我觉得自己应该要做一个窝了。于是,从森林里找来了小树枝、甘草和泥巴,开始做窝。因为是第一次做,我不停地飞,累得够呛。我正准备在窝旁边打个盹,突然,我看到树上有一条蛇正张开了血盆大口向我扑了过来……

“妈呀!救命啊……”突如其来的噩梦把我惊醒了,我慌忙摸了摸身体,还好还好,没被大蛇吃掉,吓得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还好这只是一场梦,我以后还是做人好了,不做小鸟了。

【篇八:爬军山】

星期六,阳光明媚,真是个爬山的好日子。

“爬什么山呢?”我问妈妈。妈妈说:“我有一张军山的卡,就爬军山吧!”

“好啊!”我爽快的答应了。

一到军山,一股冬的气息就扑鼻而来,我边走边闻,想把这美好的气味闻到心里去。

“快点走呀!前面还有更美丽的景色呢!”妈妈的声音把我从“白日梦”中叫回了眼前。我连忙追上去,笑着对妈妈说:“我们来比赛吧,谁先爬到山顶谁就算赢!”妈妈骄傲地说:“你和我比就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哼,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说完,我就飞快地跑了,妈妈紧紧跟在后面。

山路有点陡,害得我差点摔下去。我小心地向后一看,妈妈早就没了踪影,我想:一定是军山的景色太美了,妈妈在哪里停下拍照了吧!正好我也有点累了,到了山顶休息一会吧。于是,我加快了步伐,很快,我就到了山顶。再回头看看妈妈,她已经追了上来,见我已经在“守株待兔”了,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路上有哪些景色?”我问。“可多了,有五颜六色的花,高大的树,还有美丽的孔雀呢!”妈妈说。“好看吗?”我又问。妈妈说:“当然了!你下山时,放慢脚步也能看到。”“看了这些有什么用啊?”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用处可大了”妈妈说,“它可以让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好,发现更多……”

时间不早了,我们下山了。妈妈看了看满头大汗的我,指着那高达的网,对我说:“爬山那个网,在上休息一会儿吧。”我照着妈妈说的那样爬了上去,一到上面,我几乎忘了累,觉得轻松极了,我想:这就叫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

太阳停在天空的正中央,我和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军山。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