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名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来源。
如果不是这次作文,我都不知道爸爸竟然把梦中情人的名字赐给了他的女儿。
我叫王菲。对,就是你们认识的那个王菲,不但发音一样,偏旁部首笔顺都一模一样,但是命运却截然相反。她是高高站在华丽的舞台上的歌后,而我是经常要罚站讲台的00后。
“妈,老师布置任务,让我问家长,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名字产生了兴趣。妈妈撇了撇嘴,眼神瞥向爸爸:“喏,去问你爸爸吧,这名字是他起的。”
说到我的名字,爸爸立马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对王菲的崇拜。他说,给我想名字的时候,电视里恰好在播王菲的歌,一下子就有了灵感。我愤愤不平:“爸,这是关系到我一生的大事,就这么随随便便取了这个名字?”爸爸振振有词:“这叫随便吗?这可是歌后啊,让你叫这个名字,多响亮。”
原来,大人追星的行为比我们追星更疯狂,甚至可以把女儿的名字起的和爱豆一样。就因为爸爸这个疯狂的行为,导致她的女儿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名字。每当我们换一个老师,我总是第一个被老师记住名字的,在老师记住新的名字前,我成了她经常要提问的对象。我们班还不止我一个人有和明星一样的名字,有同样困扰的还有叶一茜、尤浩然。老师点完全班的名字,不忘开一句玩笑:“你们班的明星真多……”
有着和明星一样的名字,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明星的光环,反而给我带来很多困扰。我真希望爸妈在给我起名字的时候,再认真些,毕竟这是要跟我一辈子的。
【篇二:汉语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华汉字语言文化。
汉字语言不同与别的语言,他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每一个汉字吉他的偏旁部首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例如“明”字,拥有太阳的光辉,月亮的朦胧,便有了光芒四射之感,于是就有明亮的意思。再如“木”字,一个“木”是一棵树,几棵树在一起就变成了树林,便有了“林”字,许多树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片大森林,“森”字也由此而来。
汉字,这一生动形象的特点充满着趣味性,如果你仔细钻研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拥有豁然开朗之感。
汉字表达的比其他的语言更清晰明了,饱满并富有情感。阅读母语的优秀文学作品,有一种厚重之感,它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替代的。运用好汉字的艺术,可以规劝人们改过自新,诱导他人走向光明,也可以给人以精神的享受。点如果运用汉字表达一种消极的心态与观点,就会误导众生,汉字运用的发方法一旦落入坠落至人的手中,这将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汉字,是神奇而富有魔力的,能否较好的掌控,并正确、恰当地运用就需要长期的思考与积累。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汉子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研究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帮助。
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由于过分使用电子产品打字,提笔忘字、张冠李戴的现象频频发生,电子甚至逐渐技术取代了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因此,为了保护汉字文化,我们要规范汉字的书写,重视汉字的教育,正确使用汉字,杜绝错别字。
让我们大力弘扬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永驻我心。
【篇三:妈妈的爱】
母爱是伟大深沉的,即使是一声严厉的批评,一个平凡的举动,也蕴含着深深的母爱。
有一次,我写作业时碰到一个不会写的字,便跑去问妈妈。妈妈严厉地说:“家里不是有字典吗?你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查?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来找我,要先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我撅着嘴应道:“好吧,知道了!我自己去查就是啦!”我一边生着闷气一边不情愿地去翻字典,心想:何必那么麻烦,为了一个字就浪费时间去查呢?直接告诉我就行了嘛!如果换作爸爸,他肯定会告诉我的。可是没办法,碰上了“较真”的妈妈,只好自己去查了。在查字典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和读音加深了印象,而且还理解了这个字和别的字组词后的不同意思。这时,我才渐渐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不要养成事事都有依赖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独自面对,多思考,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它,是为了培养我的独立性。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没有人能够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
在我上学的日子里,妈妈每天都会为我打一瓶水。炎热的夏天,有时是一杯泡好的冰糖菊花茶,有时是枸杞明目茶,或者干脆就是一杯白开水,让我能够在夏日里及时补充水分。现在已是冬天,妈妈则为我打上一瓶暖暖的开水。捧着它去上学,在寒风中我便不再感到寒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举动,包涵了妈妈对我浓浓的关爱。
母爱是一句严厉的批评,让我改掉错误;母爱是一杯热热的开水,让我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总而言之,母爱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篇四:碎片,化生活】
“碎”这个字看起来零零散散的,“石”字的偏旁部首,仿佛打乱一切。
周日早上六点起来,明显的睡眠不足。其实也不用那么早起,毕竟上课的时间是八点。可我总是急急忙忙地穿衣,急急忙忙地洗漱,急急忙忙地买好千层糕,向着目的地赶去。等车。
还有半个小时的充裕时间。找到一处长椅坐下。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心愿。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而烦琐的事情又那么多。我只能从时间老人那儿偷些过来,在繁忙的一天里,坐一会儿,好好放空,好好想想。这是我的小心愿,就像现在等车的空余时间。
我们的生活可以用碎片化来形容。因为有它,什么事都不是一个整体了。打个比方,狼吞虎咽地吃早饭和慢条斯理地用早餐。前者明显地少了一个整体的过程。说到底还是为了下一件事挤时间。我这样想。
那么几千年前的生活怎样?古人怎样?是否同现代如此?
我知道,读书对古人来说很重要,那些劝学的名言名句流传至今。可我也不禁想,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和完整的过程吗?
挑灯夜读,冬季勤学。古人的生活似乎。无非是吃饭,读书,睡觉。不是说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就是碎片化。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我这样想。
现在,我也阅读,但我没有一个足够空闲的下午,和刚好够我几小时读完的书。我不能定定心心,我只能在微信上看看短文。我常听别人说,"碎片化阅读让我们的精神拓展到一千公里宽,却仅有一个厘米深。"是在说它的弊端。我对比似乎不以为然。那一个厘米深,又有谁说得准呢?难道读完一整本书,我就能有一千米深的感悟?并不是,短篇也好,长文也罢,关键还是看自己思考了多少。看自己思想的深度。我这样想。
这点碎片的时间很快被我利用完了,车子驶过来了。
登上车,我又想起两分钟前的一幕。
我看到两只狗走来,一只家养,一只流浪。家养的在草丛旁转了好几个圈,主人喊了多声才不情不愿地走。剩下那只流浪的。
“它的生活有那么多事要做,和我们一样,碎片化的。”我轻声说着。
我再仔细想想,又不对了。
“它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叫生存。”我盯着它一路小跑到路边商贩摊前。
碎片化改变的哪里是生活,是我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