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相关作文

【篇一:陈老师,我想对您说】

敬爱的陈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学生陈宝雯。在这五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您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无比的严厉。可如今,我有一些话想对您说。

上课时,您无比严厉。

因为您是一位数学老师,所以,您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能粗心。有一次考试,您每人发了一个小本子,说:“你们每题都给我打好草稿,草稿给我打在这个本子上,我要检查的,听见没?若是谁粗心了,哼哼,你们知道后果的。”这可把我吓了一跳,我这个马虎大王,会的题目也错几题,老师这“法令”一下来,我还不得“死翘翘”?所以,我现在每一题都认真打好了草稿,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下课了,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无话不谈。

陈老师,您还记得吗?在一二年级时,我们讨论得最火热的话题就是——陈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嘿嘿,老师您一定会笑吧,可您真的太像个男人了!二年级时,我和几个同学“呼啦”一下围住您,我大胆地问:“陈老师,您是男的还是女的?”您一听我们这稚嫩的话语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的小孩叫我妈妈,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女的!”我们齐声喊着,散开了。

您也很关心学生,那次我的脚骨折了,您和胡老师,一起来医院看望我……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话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句:陈老师,我爱您!

祝工作顺利

学生:陈宝雯

201X年10月23日

【篇二:君子有为文明远播】

歌曰: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

时光交隔,绿丝绦下,我与三位伟人一同细细品茶,我缓缓地抬起头,触目如故,他们的身上满是沧桑的痕迹,他们的身影却尽是岁月不能消磨的光辉。

这一眼,我看到了两千年前的他,孤身一人,舌战群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是他,商鞅,以治世改道、绝不法古的反驳之言,令众人哑口无言,只得牢骚而去;南门之下,立木为信,五十两黄金,赢得百姓信任。法令一出,小人狼狈,百姓安乐,德行远播。

这一变,驱走了积弊已深的奴隶制,打响了天下一统的前奏。历史长河的波涛让秦国避开了落后的悬崖,奔向文明,奔腾不息。

面前的他,着一身儒雅长衫,他的气度却如锋利的刀刃,割开新旧文化。陈独秀举起两面大旗,改变千年以来文学的虚华之风,“无用之学”终被“实用之学”取而代之,在这面旗帜之下,智者齐心,阻挡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撩开重重雾霭,如明灯普照众生。在那个动乱黑暗的时间里,他毅然冲在最前,开辟了一块又一块的新文化阵地。

他是那个时代的“一枝独秀”,于凄风苦雨的枝头,传播新的文明。

孙中山先生的风采是如此夺人目光,曾几何时,他义无反顾的高举反帝反封的革命旗帜,向百姓许下“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坚定誓言,又呕心沥血制定法令以铸造革命外围的铜墙。数年努力,唇枪舌战,实弹实炮,输输赢赢,由青丝生白雪,他登上了自己心中的宝座,带上历史的桂冠,满面微笑看着人们处于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渐渐褪去陋俗。可是,他却能做到如此深明大义,为保住这颗胜利果实,将宝座予人。

遗业艰难,谁人与他同悲慨,用心血与汗水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国度。

因为你们,家国一体;因为你们,经济蒸蒸日上;因为你们,德行远播,让文明敞亮世界。

公孙鞅品茶,品的是法治可循的制度文明;

陈独秀品茶,品的是科学民主的思想文明;

孙中山品茶,品的是民主平等的信仰文明。

听,有歌声迢递:看我华夏礼仪之邦,仁义满怀爱无疆,山川叠峰,万千气象。

【篇三:我穿越到了宋朝】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因为我白天在电视上听了赵冬梅教授讲的百家讲坛,内容是司马光一生中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不已。某一天,我居然穿越来到了宋朝。

我处在大街上,发现一切都变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在街上齐刷刷地跪下,我向他们头朝的地方望去,只见一行人站在那儿,我向人一打听,原来那就是司马光,那是在晚年与刘恕等人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的司马光,接着那些老百姓嘴里高喊着:“司马相公,你不要离开,你要辅助天子,救救我们啊!”只见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行列,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整齐。咦,司马光的功绩不是成功编写《资治通鉴》吗?怎么会这样受老百姓爱戴?后来找人一打听,原来司马光与王安石是一对好朋友,两人都是一心向国,都想为国家出一份力,可他俩为国的路线不一样,司马光太过于保守,王安石太过于创新。比如王安石提出的青苗法,免役法,这些法令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用人不当,加上本身的漏洞,造成了老百姓苦不堪言,还有许多老百姓颠沛流离,无家可归。而司马光坚决反对,可仁宗不听,现在仁宗去世,英宗即位,但由太皇太后掌权,老百姓讨厌的法令还没有解除,就把所有的希望托付给了司马光,希望他能成功取消新法,给老百姓一片安宁。

当我回过神来,发现司马光要走了,我便一马当先,抓住司马光的手说:“司马相公,我是来自21世纪的人,我读了你的历史,想告诉你,千万不要让范增当你的接班人,因为他会使新法死灰复燃的,否则到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选其他人了。”司马光听了说:“小朋友,你没有病吧?还从21世纪来?再说了,人家范增被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不可能会让新法死灰复燃的。”

可我还想说点什么,突然,闹钟铃声响起了,把我召回了现实中,原来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改变。

【篇四:正人先正己】

孔子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以其身不正而正人者,必为人之所不信,以其身不正而正天下者,必为天下之所不立。故曰:“正人先正己。”

昔战国之时,孟子之说不为诸侯所纳,陈代建其以“枉尺而寻直”之法,以屈求伸,扬己之道。孟子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屈己之道以苟合于人,非君子之所为也。君子欲扬道则必先正其道,欲服人则必先正其身。若以己之不正之身而正人,则人必云:“此人朝令而夕改,其言妄矣,不足为信。”人不信之,则不听之,若不听之,则何以服人?何以立于世?何以扬己之道?小人之正人必文其过,君子之正人必正己过,故孟子云:“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倘汝身正,则麾下之士必唯汝马首是瞻,不令则从;倘汝身不正,则麾下之士必疑必反,虽令不从,何以树将帅之威信?何以正军纪哉?军无法不严,国无法不立。

余观古今之成大事者,必先正其身而正人,何也?不正己身则不足以服人也。唐太宗任魏徵以谏己过,谏己过以正己身,正己身以立民心,立民心以正天下也。故太宗视魏徵为己之鉴,知兴替明得失而天下服之,信之,顺之。太宗之正己先于正人,故余观贞观之治,亦可为其正己之果也。故俗语有云:“打铁先得自身硬。”此言得之。昔曹操因其马踏麦田,割发代首以正军纪,包拯因其亲贪赃枉法,当众正法以正吏治。此二人者,皆先正其身而正人,人皆信之、仰之。此后正人,人心诚服之,则军纪可肃,法令可严。军纪如山,不可违也,法令如钢,不可移也。故此二人堪为一时之雄哉!其言其行,亦足为后人道也。

“好为人师”乃人之天性,若以己之所不正而正人之过,则人必笑曰:“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若正己之过先于正人之过,于己,可更过而改之,于人,可诚服而正之,于国,可民信而兴之。观此二者,后者可更过、正人、信民,何乐而不为?向使今人于正人之过前正己之过,则亦可为人人之所共勉,人人之所共信,人人之所共立。

夫正己而正人者,人听之而正之,天下敬而顺之;正人而枉己者,人厌而笑之,天下弃而叛之。故“正人先正己”,亦理之至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