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相关作文

【篇一:清平乐村居改写】

在一个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一对六旬的老人在屋子里互相取乐,他们的脸上有微微的红润,似乎是喝过了一点点小酒。

“老妇,你这会儿很美啊!”

“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做错了啊!”

“哈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从屋子里传了出来。

这里依山傍水,时不时传出来一两声鸟的欢叫声,河里的鱼时不时跃出水面玩耍,多么悠闲自在的日子啊!

老夫妇的大儿子正在溪的东边锄豆,太阳火辣辣的,大儿子头上的汗珠就像在滑滑梯,可是,大儿子都没顾得上去擦擦汗,只是在埋头苦干,可能是想给爹娘一个惊喜吧!

二儿子最灵巧,他正在一棵树下用一双灵巧的手编织鸡笼。他身边的几只鸡,好像也知道似的,就用嘴啄一下二儿子的脚表示友好,二儿子也不讨厌,只是编得更加快地编织着鸡笼。

老妇人最喜欢的小儿子正在溪边,卧在草地上剥莲蓬,一边剥,一边嘴里念叨着先给谁吃。

诗人辛弃疾见了便写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篇二:阅读,让我快乐】

记得陈颐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时常因为看书而入了迷,便饭也顾不上吃,晚上十点多还挑灯夜战,常常是妈妈催促了好几遍,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总能牵动我的心灵,我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天涯海角美丽诱人的风光。它磁石般的吸引着我,在我眼前展示着风情万种的大千世界,使我感到世界仿佛也缩小了许多。正是他们,使我认识了埃菲尔铁塔和自由女神,认识了我们蓝色的地球。

也有的书像一位博古通今的老人,将我带进硝烟纷飞的战场,带进戒备森严的宫廷,带进“茅檐低小”的农舍……

我听到了斯巴达的怒吼,听到了滑铁卢的炮声;我听到了玄武门刀剑的碰击,听到了南昌起义划破夜空的枪声;我听到了天安门前国歌的奏响,听到了原子弹的爆炸声……我懂得了美和丑,懂得了正义和邪恶,也懂得了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从书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有一次,家里的饭蒸糊了,妈妈不知所措。我按照课外书上看到的方法,到菜园里掐了几根葱,插在锅里。过了一会儿,饭中的糊味果然消失了。妈妈高兴地直夸我。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有时为了得到一本想要的书,我就到新华书店里自己挑选。面对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书籍,光那五颜六色的封面就足以叫人心醉神迷了。在一本本书中寻找自己的意中物,那是一种更大的享受。有时候为了一本书,跑遍附近所有书店都没买到。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在外婆隔壁的那个书店发现了它,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人说:读书要有三个“万”,“读书破万卷”乃其一;其二是“胸有万卷书”;其三是“家藏万卷书”。此生我阅读的最大快乐,便是实现这三个“万”。

【篇三:清平乐·春居改写】

辛弃疾在一个小乡村,他看见了一个低小的茅檐,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嫩草,既柔软又舒适。旁边有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几条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欢腾。还有一些荷叶,荷叶上面有许多娇艳的荷花。

在一个小茅房里有一对老爷爷和老奶奶,它们笑嘻嘻地在互相逗趣。老爷爷醉醺醺地说“这是谁家的老婆婆啊?”老奶奶听了笑哈哈地说:“这又是谁家的老爷爷呀!”说完,两人指着对方,笑了起来。

他们的大儿子已经长大了,要下地耕田了,要养活家人,他头戴草帽在烈日炎炎下锄豆,只见豆大的汗珠从头上落下。

二儿子还没长大,但他学会了编织鸡笼,他正在用竹条织一个好看又实用的鸡笼,他又捉来了一只母鸡,放进了那个刚编好的笼子里。母鸡打量了一下那个笼子,咯咯咯地叫了起来,好像在说:“这个家真不错!真不错!”它便高兴地拍着翅膀。

老爷爷老奶奶最喜爱的还是小儿子。小儿子很顽皮﹑淘气,不想像哥哥们那样无聊地干家务活,喜欢玩耍﹑打闹。但这次却无聊的趴在溪头剥莲子,还不时地晃着双脚,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不知他心里又想着什么玩的了。

这真是齐乐融融的一家啊!辛弃疾看到后,默默感叹,抒情写了一首诗:

清平乐·春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

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篇四:乡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当我们读起这首诗时就会想起乡下的山,乡下的水,乡下的人家。

我的家乡是二都村,村头有一棵银杏树,它在这里已经有四十多年啦,就像是这里的士兵,默默地守卫着这个村庄。春天时,它翠色欲流,小昆虫们就在它的叶子下玩耍,为这一处风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在一条小路旁,有一片竹林,它们又高又壮,绿得特别,在竹林下方,小竹笋们也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头,张望着这个世界。

夏天,天气炎热,我们村中间的小溪就很受大家的欢迎了。人们会戴着一个草帽,在河边钓鱼。河里,小朋友们与鱼,鸭子嬉戏打闹,虽然免不了会呛一口水,但是还是很开心。夏天虽然那么热,可是乡下人都会上山采茶,而我们这些小朋友呢,就出去采萢,捉虫子。

秋天,村头的银杏树披上了黄金甲,金色的树叶落了下来,成一条金色的毯子。田间,麦子成熟了,一片金黄,乍一看,农民伯伯在收麦子呢。

冬天,下雪时,村头的银杏树换上了雪白的棉袄,小溪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路边,小雪人微笑着,到处都是一片雪白。

我忘不了乡下的山,忘不了乡下的水,也忘不了乡下的人家。

【篇五:借我一段平淡时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题记

有这样一幅白描画:无须水墨的泼洒,朴实简洁的几笔,便意趣盎然,清新夺目。寥寥数笔未勾勒出肆意山水,却绘出最美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溪水潺潺,绿草青青。那间茅屋,盖在了宋朝一方宁静的田园之上。那位叫辛弃疾的老人此刻正拥有着和家人平淡度日的幸福。一口水井,两间篱院,几畦菜地,还有几缕打身边游走的白云,就是这样的茅屋成了他的世外桃源。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夕阳正待西下,就是这样一对白发夫妻相依坐在树荫下,喝着乡间自酿的米酒,促膝长谈,回顾数十年的风雨历程。而如今,对平淡生活的欣慰随着夕阳袭卷而来,在二人脸上浅浅晕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篓。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熟识的几句如话家常般平实地娓娓道来。大儿子最是朴实,在田间辛苦劳作,担起家庭的责任。二儿子年纪稍轻,耐心地编着鸡篓。小儿子最是可爱,不谙世事,满腹天真,卧在溪边或是剥莲蓬,或是摘荷叶荷花。

而我,竟被这样一幅宁静平和的画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个物欲纷扰的红尘里,似乎太多人,都想过要放下一切世俗的负累,做一个简单,平淡的人。见惯了红灯酒绿,倒更向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了,和青山碧水为伴,与明月风清为邻。可人生无处不红尘,彻底抛开一切,去过清贫的日子,又有谁做得到。

辛弃疾当时便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热血男儿,脱下战袍,归隐田园。可一直心有波澜,无法静心从容。到后来,他的一腔壮志难酬还是败给了那段质朴光阴。

初读这篇《清平乐》,眼前便是一幅朴素生动的画,那画面依稀很熟悉,却又好遥远。辛弃疾早年时的诗大多是慷慨豪迈,气势浩荡的风格,有着桌尔不群的气势,气冲斗牛的果敢。可晚年遭受排挤,被迫离开政治舞台的他却写下了这样不同以往的词,没有任何的雕饰,也无粉饰太平之意。而是他让自己彻底投入了生活,让自己真实地拥有了这段田园风光。

那位叫辛弃疾的老人,将他的妻子和稚子,以及一生的心愿,平静地铺在纸上。让我们,在朴素的光阴里,忘记了转换的流年。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