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平乐村居改写】
在一个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一对六旬的老人在屋子里互相取乐,他们的脸上有微微的红润,似乎是喝过了一点点小酒。
“老妇,你这会儿很美啊!”
“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做错了啊!”
“哈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从屋子里传了出来。
这里依山傍水,时不时传出来一两声鸟的欢叫声,河里的鱼时不时跃出水面玩耍,多么悠闲自在的日子啊!
老夫妇的大儿子正在溪的东边锄豆,太阳火辣辣的,大儿子头上的汗珠就像在滑滑梯,可是,大儿子都没顾得上去擦擦汗,只是在埋头苦干,可能是想给爹娘一个惊喜吧!
二儿子最灵巧,他正在一棵树下用一双灵巧的手编织鸡笼。他身边的几只鸡,好像也知道似的,就用嘴啄一下二儿子的脚表示友好,二儿子也不讨厌,只是编得更加快地编织着鸡笼。
老妇人最喜欢的小儿子正在溪边,卧在草地上剥莲蓬,一边剥,一边嘴里念叨着先给谁吃。
诗人辛弃疾见了便写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篇二:阅读,让我快乐】
记得陈颐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时常因为看书而入了迷,便饭也顾不上吃,晚上十点多还挑灯夜战,常常是妈妈催促了好几遍,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总能牵动我的心灵,我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天涯海角美丽诱人的风光。它磁石般的吸引着我,在我眼前展示着风情万种的大千世界,使我感到世界仿佛也缩小了许多。正是他们,使我认识了埃菲尔铁塔和自由女神,认识了我们蓝色的地球。
也有的书像一位博古通今的老人,将我带进硝烟纷飞的战场,带进戒备森严的宫廷,带进“茅檐低小”的农舍……
我听到了斯巴达的怒吼,听到了滑铁卢的炮声;我听到了玄武门刀剑的碰击,听到了南昌起义划破夜空的枪声;我听到了天安门前国歌的奏响,听到了原子弹的爆炸声……我懂得了美和丑,懂得了正义和邪恶,也懂得了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从书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有一次,家里的饭蒸糊了,妈妈不知所措。我按照课外书上看到的方法,到菜园里掐了几根葱,插在锅里。过了一会儿,饭中的糊味果然消失了。妈妈高兴地直夸我。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有时为了得到一本想要的书,我就到新华书店里自己挑选。面对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书籍,光那五颜六色的封面就足以叫人心醉神迷了。在一本本书中寻找自己的意中物,那是一种更大的享受。有时候为了一本书,跑遍附近所有书店都没买到。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在外婆隔壁的那个书店发现了它,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人说:读书要有三个“万”,“读书破万卷”乃其一;其二是“胸有万卷书”;其三是“家藏万卷书”。此生我阅读的最大快乐,便是实现这三个“万”。
【篇三:清平乐·春居改写】
辛弃疾在一个小乡村,他看见了一个低小的茅檐,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嫩草,既柔软又舒适。旁边有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几条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欢腾。还有一些荷叶,荷叶上面有许多娇艳的荷花。
在一个小茅房里有一对老爷爷和老奶奶,它们笑嘻嘻地在互相逗趣。老爷爷醉醺醺地说“这是谁家的老婆婆啊?”老奶奶听了笑哈哈地说:“这又是谁家的老爷爷呀!”说完,两人指着对方,笑了起来。
他们的大儿子已经长大了,要下地耕田了,要养活家人,他头戴草帽在烈日炎炎下锄豆,只见豆大的汗珠从头上落下。
二儿子还没长大,但他学会了编织鸡笼,他正在用竹条织一个好看又实用的鸡笼,他又捉来了一只母鸡,放进了那个刚编好的笼子里。母鸡打量了一下那个笼子,咯咯咯地叫了起来,好像在说:“这个家真不错!真不错!”它便高兴地拍着翅膀。
老爷爷老奶奶最喜爱的还是小儿子。小儿子很顽皮﹑淘气,不想像哥哥们那样无聊地干家务活,喜欢玩耍﹑打闹。但这次却无聊的趴在溪头剥莲子,还不时地晃着双脚,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不知他心里又想着什么玩的了。
这真是齐乐融融的一家啊!辛弃疾看到后,默默感叹,抒情写了一首诗:
清平乐·春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
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篇四:乡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当我们读起这首诗时就会想起乡下的山,乡下的水,乡下的人家。
我的家乡是二都村,村头有一棵银杏树,它在这里已经有四十多年啦,就像是这里的士兵,默默地守卫着这个村庄。春天时,它翠色欲流,小昆虫们就在它的叶子下玩耍,为这一处风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在一条小路旁,有一片竹林,它们又高又壮,绿得特别,在竹林下方,小竹笋们也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头,张望着这个世界。
夏天,天气炎热,我们村中间的小溪就很受大家的欢迎了。人们会戴着一个草帽,在河边钓鱼。河里,小朋友们与鱼,鸭子嬉戏打闹,虽然免不了会呛一口水,但是还是很开心。夏天虽然那么热,可是乡下人都会上山采茶,而我们这些小朋友呢,就出去采萢,捉虫子。
秋天,村头的银杏树披上了黄金甲,金色的树叶落了下来,成一条金色的毯子。田间,麦子成熟了,一片金黄,乍一看,农民伯伯在收麦子呢。
冬天,下雪时,村头的银杏树换上了雪白的棉袄,小溪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路边,小雪人微笑着,到处都是一片雪白。
我忘不了乡下的山,忘不了乡下的水,也忘不了乡下的人家。
【篇五:借我一段平淡时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题记
有这样一幅白描画:无须水墨的泼洒,朴实简洁的几笔,便意趣盎然,清新夺目。寥寥数笔未勾勒出肆意山水,却绘出最美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溪水潺潺,绿草青青。那间茅屋,盖在了宋朝一方宁静的田园之上。那位叫辛弃疾的老人此刻正拥有着和家人平淡度日的幸福。一口水井,两间篱院,几畦菜地,还有几缕打身边游走的白云,就是这样的茅屋成了他的世外桃源。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夕阳正待西下,就是这样一对白发夫妻相依坐在树荫下,喝着乡间自酿的米酒,促膝长谈,回顾数十年的风雨历程。而如今,对平淡生活的欣慰随着夕阳袭卷而来,在二人脸上浅浅晕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篓。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熟识的几句如话家常般平实地娓娓道来。大儿子最是朴实,在田间辛苦劳作,担起家庭的责任。二儿子年纪稍轻,耐心地编着鸡篓。小儿子最是可爱,不谙世事,满腹天真,卧在溪边或是剥莲蓬,或是摘荷叶荷花。
而我,竟被这样一幅宁静平和的画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个物欲纷扰的红尘里,似乎太多人,都想过要放下一切世俗的负累,做一个简单,平淡的人。见惯了红灯酒绿,倒更向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了,和青山碧水为伴,与明月风清为邻。可人生无处不红尘,彻底抛开一切,去过清贫的日子,又有谁做得到。
辛弃疾当时便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热血男儿,脱下战袍,归隐田园。可一直心有波澜,无法静心从容。到后来,他的一腔壮志难酬还是败给了那段质朴光阴。
初读这篇《清平乐》,眼前便是一幅朴素生动的画,那画面依稀很熟悉,却又好遥远。辛弃疾早年时的诗大多是慷慨豪迈,气势浩荡的风格,有着桌尔不群的气势,气冲斗牛的果敢。可晚年遭受排挤,被迫离开政治舞台的他却写下了这样不同以往的词,没有任何的雕饰,也无粉饰太平之意。而是他让自己彻底投入了生活,让自己真实地拥有了这段田园风光。
那位叫辛弃疾的老人,将他的妻子和稚子,以及一生的心愿,平静地铺在纸上。让我们,在朴素的光阴里,忘记了转换的流年。
【篇六:一场诗意的雨】
杏花微雨,茅檐低小。梅雨时节,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就没停过。滴在青青草地上,润湿了地下微张的小嘴,那是一颗颗种子在吮吸的声音。淌在仿古建筑的瓦檐上,顺着勾勒的线条,融进石砖里。落在绿萝的藤蔓上,还有远处的树啊、山啊都笼罩在一片迷蒙中。偶尔,微风拂面,带来阵阵绿萝的叶香,耳畔是呼呼风声,鼻间有叶香满盈。而你细细观察院落的情景,一切都是宁静、温婉,仿佛我们举手投足间的行为都会破坏这气氛,而你的靠近,便是一种亵渎。虽然花开的季节已过,雨打落花的情境只带来年时可再现,可是诗情画意却是任何季节都不能拂去的。
打开百叶窗,任由雨丝滴在脸上,阵阵凉意也提醒我应该及时添衣。我总觉得房间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气味,像梨花,似青桃。在生长柔情的地方,只要有一股惆怅的心事,我们便可幻化出一切故事、想象出任何情节。这才明白古时的闺阁女子为何会有那么多牵怀缠绕,那么多心事难消。“雨打梨花深闭门”,《红楼梦》中宝玉和蒋玉菡等人一起喝酒时,唱完一首《红豆曲》,接着吟出这句诗。可以想象出那人独倚小楼窗,对着深深院门,看雨打梨花的寂寥。这场雨,不停歇,那树梨花,也在我的心中,一直纷纷落落。
【篇七:简与繁之美】
有人说,日子如莲,无言即大美,过于繁杂则未免缭乱;有人说,生活如酒,醇厚即有味,过于简朴则未免无韵。其实,对于简单与复杂,我们需要灵活把握,该繁则繁,当简则简,不应一概而论。
简单,是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需雕琢加工,自有一番韵味;复杂,是温庭筠笔下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言辞华美,富丽堂皇,宛若牡丹。我们无法评定孰优孰劣,简单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浑然天成;复杂者妙手得佳句,遗世而独立,巧夺天工。简单与复杂,实是高下相近,难分伯仲。
简单,是老北京的四合院,茅檐低小,却饱含四九城的百年沧桑;复杂,是咸阳城的阿房宫,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是秦时匠人的智慧结晶。我们无法说四合院比阿房宫更抗的住风吹雨打,无法说阿房宫比四合院更赏心悦目。二者本就是不同风格,你简单的质朴大方,我复杂的精妙绝伦,各有千秋。
牛顿曾说:“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简单让人轻松,复杂让人充实。我们在《小苹果》的音乐下跳着广场舞,却也喜爱《卷珠帘》的古风古韵。我们整日看低龄剧看的不亦乐乎,却也收看《琅琊榜》,《甄嬛传》这类烧脑之作。我们享受简单,我们品味复杂。
但是,简单不是笼而统之,马马虎虎;复杂也不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切记月满则亏,过犹不及。
我们应在简单与复杂中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如朗月当空,普照万里,世间的一切都被调和,都在清冷的月色下协调共生,浑然一体。这种平衡,既有白开水的简单实用,又有拉菲红酒的复杂充实。
简单与复杂,各有妙处,关键是寻找平衡,于平衡中收获简与繁之美。
【篇八:拈花湾之旅】
大年初四,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去无锡拈花湾,也就是灵山小镇旅游。
在去拈花湾的路上,我发现无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有山有水,一望无际的太湖边有几片孤帆,水,平静得像一面明镜,偶尔吹过一阵微风,水面漾起一层层涟漪,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映衬着这一片碧绿的湖面。
走近拈花湾,我就被那迷人的景象吸引住了。那苍翠的竹子,平静的湖面,古老的庙宇,以及那“叮叮咚咚”的小溪,四周还弥漫着一片片白茫茫的水雾,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真让人留连忘返。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座幽静的亭子里,听着清泉击石的流响,水车吚吚呀呀的声响,感受着周边的禅境和阳光、雨露和泥土的味道,感到无比心旷神怡。
接着,我们来到拈花湾的商业街“一花一世界”,那里专门卖服装、纪念品、茶点和无锡特色小吃。当我们走进一家小吃店,打开小笼包的盒子时,一股热气打面而来,多么温暖而诱人的气息啊!轻轻地咬开一口,汁儿便流了出来,再咬一口,香喷喷、软绵绵,美味极了!
商业街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里时而轻盈地划过一条小船。河边,是一丛丛金灿灿的芦苇,它们随风摇摆着,它们为生命摇摆着,在它们短暂而美丽的生命里,和轻风合奏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悄悄地,悄悄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