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勇气】
曾经,当我还是孩童时,觉得喜欢的玩具是最好的东西;当我长大些,觉得电子游戏是最好的东西;现在,那些统统算不上了。
看过一则故事。一个男孩沉迷电子游戏,高中时期没有好好学习,最后好不容易凭借艺术生的身份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学。考上大学之后,还是混。除了保持自己的成绩在及格以外,都是玩。
“大学第四年,当我看这电脑桌面上一个玩得娴熟的游戏时,我突然有了一种恶心的感觉。我不过是在游戏里为游戏角色当牛做马,我的角色成长了,我自己呢?我身边的人是谁,我的事业是什么,一塌糊涂。”宛如惊雷的话语灌入我耳中。幡然醒悟,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雅思,在澳学习两年,收获了本与他无缘的人生。
为什么?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也不是因为他收获了上帝的青睐。他说:“能有今天的这一切,我要感谢的是支持我的家庭和愿意等我的女朋友。如果没有他们,我绝不会拥有现在的人生。谢谢你们。”是他们的陪伴,赋予了这个普通男孩勇气与力量,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的人生路。
回观我自己,我身边有没有陪伴我的人呢?有。我的父母,我的朋友,他们寄予我厚望,陪伴我成长。是他们让我变得自信,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是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勇气。
现在,我明白,陪伴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趁岁月未老,我必然会珍惜他们的陪伴,努力走向未来的彼岸。
【篇二:优秀毕业生陈炜玮母校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收到这次演讲的邀请之后,我找到我的朋友们,聊了聊。他们当中,有中国人,有英国人,有现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有在各行各业做得出色的职业人士。
我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的你,面对着十三岁的你,你会对十三岁的自己说些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沉默许久,认真思考。
收到的答案各有特质,但总结起来,却有相似之处。我把这些答案总结成两个建议:
第一点,凡事做出最大的努力,。不要轻言放弃。
关于这一点,我想分享的,是在我拿到剑桥大学录取之后发生的故事。2008年1月,我收到了剑桥大学录取的邮件。你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我非常开心。不过这个录取是有条件的录取,条件是我必须在接下来的雅思考试中,取得听说读写每个单项都在7。5分以上的成绩。
这个要求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也了解到,这是剑桥大学自招收中国大陆学生以来,提出的最高的语言要求。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我参加了第一次雅思考试,在阅读,听力,口语这三项,我很容易达到了要求,但是在写作这个项目上,我只得了6分,没有达到要求的7。5分。
雅思写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难的项目,因为我很少接触英文写作,这意味着思维模式的重新构建和大量的重复练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于是,我拼命练习英文写作,保持着一天一篇的练习频率。我随身也带着笔记本,每次在书上看到好的表达或者文章结构,都会总结并且摘抄下来。所有历年的雅思写作题我都做过。
说到这儿,你们可能会以为,我在第二次的雅思考试中取得了成功,而事实并非如此。接下来我又考了3次雅思,写作有提高到7分,但还是没有满足7。5分的要求。
时间一晃到了8月,剑桥10月开学,我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录取我的学院也催促我,希望我能尽快提供达到要求的成绩,不然只能撤销我的录取。
你们可以想像到,当时我的压力有多大,离剑桥已经那么近,梦想好像踮一踮脚尖就能够触碰到,就差那么一点。
那个时候,时不时会觉得非常焦虑,但是我尽我所能平复心情,因为我很清楚,在此时此刻焦虑不会有起到任何帮助,我所需要做的,是平静下来,认真复习。
终于,在最后,也是第五次的雅思考试中,我达到了剑桥的要求。到现在我仍然记得等待成绩那一刻忐忑的心情,以及得知结果后的欣喜。
时隔多年,我感谢当时的自己,用尽全力,不言放弃。
第二个建议: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希望你们能够保持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在自己的经验和过往中学习成长,一直向前走。
这一点是我的一名英国朋友提出的,他说Weiwei,你一定要跟孩子们说一说我的故事:他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小城,从小成绩就不太好,基本上属于班上垫底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生活态度,他从小就对摄影有非同寻常的兴趣,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着相机去拍摄他的家人,朋友,记录他的生活。
在许多人看来,摄影只是生活的调剂。但是对于我的这位朋友,这种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大学毕业之后,他的事业刚刚起步,作为一个不知名的艺术家,他经历了无数次拒绝。他被摄影杂志拒绝过,被经纪公司拒绝过。但他从来没有放弃。面对着拒绝,他却更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我是看着他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他的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赏识。前年,他接拍了耐克和英国海军的广告大片;去年,他获得了国际性的摄影大奖;上一周,他告诉我,他十分敬仰的一名前辈,也是在行业内响当当的制片人,主动提出与他合作。
你们看,凭着这一腔的热爱和兴趣,他做得多么成功。我问过他,在你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时,在你刚开始摄影事业却无人认可时,你从来没有焦虑吗?你是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呢?
他说,那些被常人当作“困境”的时刻,我都当作一时的际遇,从来不曾在意。我从未焦虑过,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我们应该专注于我们自己的目标,确定这目标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确定这个梦想蓝图出自自己笔下。我从来没有为超过别人而努力,面对别的摄影师取得的成功,我想到的永远是从他们那里学点什么。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
我跟台下的你们中的一些人有过交流,也有别的许多和你们一样的初中生跟我说:我现在觉得很迷茫,除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中考取得好成绩,考上一个好高中,在别的方面,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这样迷茫的状态,在你们这样的年纪,我经历过,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都经历过。不仅仅是在初中阶段,甚至到了大学,工作以后,时不时会忽然不知道未来该往何处去。
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的建议是:把你眼前所有能做的事情,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做好。我希望台下的你们,永远不要停止尽你所能以达到最佳的努力——这是你自己能控制的。同时,我还想提三个小原则:不要发牢骚,不要抱怨,不要找借口。行动起来,不管你是做什么的,把它做到你能力所能及的最好。真正重要的是:如果你经常努力,去尽你所能做到最好,结果就会是它们所应当成为的结果。
放平心态,不骄不躁,在自己的经验和过往中学习,成长,一直向前走,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的作文】
有些时候,人生变得很孤独。坐在课室,坐在宿舍,看手上拿着一样的课本,感觉好冷。刚升上高二的我,应该就是这种感觉。短暂的友谊可以用一支烟的时间燃起,同样也可以一颗乒乓球落地又弹起的瞬间毁灭。没有理由,却如此清晰,所以才选择了半真实的回忆。让该输掉比赛的人尝试胜利,一杯子就是一个学期,许多人给不起,只能讪笑,谁都没有发现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不过有些人已经退出了。我想说,未来的日子谁都不可预料,正如高一的时候你并不会知道某天还在教室跟你一同奋斗的朋友在高二便已经消失了,也并不会知道某天你会因为雅思和加方课程的重要而倍感压力。
我用了高一一年的时间习惯和适应,想等着自己发现一切秘密和最后的胜利。我想说,只要朝着它,像向日葵一样学会信仰它,那么,在落日之前你必定可以追上太阳。我开始学会努力,学会奋斗,学会向着目标而努力。总感觉这个高二的来临让我一瞬间长大。
人生的意义不是回忆过去,而是想像未来。有时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确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所以,选择在雪中清醒的孤独,总比在人群中热闹得寂寞与迷惑好得多。
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我在说些什么。
其实,很感谢学生会的竞选、halloween的节目、运动会的举行以及圣诞节的活动。在缓解心情过后的班级以及年级,脱胎换骨,充满了激情与积极。同时,很感谢高一的出现,给这栋教学楼注入新的活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抑郁着的领域,学会剖析它,学会用快乐填充它,学会拿目标立于之上。那么,你会发现,生活重新有了动力,学习重新有了乐趣。如此,一切压力又怎么算作压力?
最后,请在你还不知道未来的时候想象一下你的未来,不至于到了你的未来时变得不知所措。
【篇四:走出舒适圈】
作为一名初三学子,在初中生涯中,我面对过一次次挑战,也历经了一次次蜕变,所以于我而言,“成长型思维”其实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在初中生活中,除了分内的学习外,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2017年、2018年的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湖南省亚军,2018年学校英语super speaker的初中组冠军,2018年SPBCN中国拼词大赛的全国团体赛总冠军。然而,谁又会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喜欢参加这种竞争性较强的比赛,可能是认为自己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也有可能是自己怕对手太强不敢参加。
但是在上了初中以后,我渐渐发现了只有不断突破自我,尝试新的挑战才会使自己的能力和胆量更上一层楼。在去年的9月份,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我还参加了生平首次雅思考试,最后获得两项7。5分,总分6。5分的成绩。然而每项比赛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准备的过程中我都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在准备雅思考试的期间,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我向母亲也哭诉过,也有过自己的心里压抑,但是最后我选择的是坚持下去、放手一搏,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为不让自己失望。
当然,也正是又了这样的比赛历练,我的英语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快速增强,于是开始参与学校很多的接待外宾的活动。如与伊顿公学副校长John的面谈,接待并做澳大利亚学家Lorraine的同声翻译,还有与来自美国公立学校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学校的招生官的面谈、接待。虽然起初会感觉到自己与学长和学姐们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距,然而这样的感受并没有让我自己感到失落,反而激起了我进步的斗志,更加主动的学习。
在碧桂园初中部,还有一次经历更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第一次担任“导演”。整个团队的所有人从一开始的互不熟知到在20多天内慢慢磨合,相互适应,到最后呈现出一台囊括6、7、8、9年纪的震撼的联谊晚会。这次的导演经历让我从不懂团队合作到知道如何领导他人,从不懂时间规划到做事井井有条,当然我更学会了感恩、尊重、和沟通的魅力。
“成长型思维”,意味着每一次的突破,每一步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每一个新的惊喜,和每一份升华后的喜悦。
【篇五:我的梦想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学老师让她的学生们说说各自的梦想,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了两个梦想,一个贫穷的学生没有梦想。于是那位老师让那位没有梦想的学生从那位有两个梦想的学生购买了一个去埃及旅游的梦想。后来那位学生去了世界各国旅游,唯独没有去埃及。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那位贫穷的学生因为有了去埃及旅游的梦想,开始刻苦努力,后来他成功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如果那位学生想赎回那个梦想,无疑要倾家荡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你是什么人都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你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才能绽放出生命中最美好的花朵。梦想就像黑夜中的北极星,给人前进的方向;梦想就像海边的灯塔,让人在迷雾中坚定地航行;梦想就像一个神秘的藏宝图,指引着人们走向成功。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如同失去了灵魂,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要像故事中那位贫穷的学生那样,进行一次环球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转转”,有了这个梦想,就要大胆地追梦。因此,我会努力学习,争取上一所“985”,在上大学的同时通过雅思考试,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努力地挣钱。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这个美好的梦想终会实现。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认真听我的演讲,也祝愿你们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