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相关作文

【篇一:却是昔花照今人】

三月,正是桐花盛开的季节,那一抹抹明亮的雪白零立于枝头,描绘着初春动人的光影。花香透过如水的时光,暗暗漫入我的心里。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条缀满桐花的小路,看到了姥姥温和的面容。

姥姥的屋前有一条幽长的小径,两旁栽满了白如雪的桐花,每到初春,花苞便纷纷展开,纯净的白色一直绵延至小径的尽头。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是非常喜爱桐花的。她总会牵着我走进那一片无尽的雪白里,只为那舒展的花瓣,为那沁人的芳香。当黄昏来临,她必定会拉着我立在花荫下的尽头,看时光流淌在纷繁的花间,看那落日将余辉留在枝头。

记得有一年,桐花并未如期开放,在三月温暖的阳光下,有的只是深沉的墨绿和光秃秃的枝桠。年幼的我不停地询问姥姥原因,她把我抱在怀里,坐在庭院的摇椅上,温和的微笑着望着我,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开口,“花总会开,只是花期不同,而在这之前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当时尚小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是似懂非懂的点头。后来我在她慈爱的笑容中沉沉地睡去,恍惚间见她为我拾起遗落的被角,一掩再掩。

现在,又是一个三月,我再次来到那条花荫小路,却看不到那个盼望的身影。岁月渐渐把她变得佝偻,让她倒在了飘落的花瓣上。

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正安详地睡着,各种针管在她的手臂上交错,旁边的心跳仪记录着她生命的一起一伏。她的床头放着本泛黄的相册,缓缓翻开,泪水便不可抑制地在眼中涌动。里面放的,是一张张我与她在花荫下的纪念。从黑发到银丝,从只齐她腰迹的孩子到如今的我已高出她一个头,那条小路不变,盛开的桐花不变,温暖的笑容不变,紧紧握住的双手不变。只是最后一张熟悉的白色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的身影。

看着照片里姥姥坚定的眼神,时隔多年后我才懂得她的良苦用心。她是希望我能不骄躁,不急进地前行,静静等待花开的那一天,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她的眼前。只是姥姥,花期未到,你怎能成为急急落幕的幸福?

生活就似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姥姥带着我走过了这些年的光阴,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我多想再次牵起她那双留有岁月痕迹的手掌,一起立于花间,静待花开,共同聆听花开的声音。

回首过去,承载着姥姥深沉的爱,承载着她寄予的期望的我,终于明白了,生活,要学会静待花开。

花香愈未愈浓郁,只是花依旧,人不同。

【篇二:淡淡月光,悠悠月情】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地逝去了明亮的光辉,悄悄地藏在大山的后面,像一团燃烧着的火球正悠闲地趴在大山的肩膀上,留给了大地的是暗红的忧伤。慢慢地,一轮明月悄悄出现在静谧的半空中。

抬头仰望,没有一丝云,显得有些意尽阑珊。伸手想触摸,却又感觉可望不可及。一阵微风吹过,似乎月亮就要坠下来。蓦地,她睁开了她那朦胧而又迷人的双眼,嘴角微微上扬,淡淡的笑意挂在微润的脸上。这笑如同是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那圣洁的隐隐一笑,显得如此淡然神秘。正是因为这笑打开了我的心扉。

月亮,像是一条淙淙的溪流,时时为人们送去情感的活水。她使历代名人的诗句流传千年万年,却还是显得如此的年轻、活力。她赢得了世人无限的眷恋与赞美。于是李白感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感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维也觉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其实,月亮既是伟大的,也是悲伤的,更是温馨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过一篇不朽的诗篇:“今人不识古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昔如此。”是啊,正像李白所说的,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产生了一份独特的感情。所以,我看懂了、也读懂了月,她是悲伤的,是孤独的。没有任何知己的陪伴,没有一丝热闹的气息,就在这如此的空冥,在这无边的寂寞当中。我读懂了,我真的读懂了,她那一个微笑,那个深邃的笑。她是宁静的象征,永恒的象征。同一个月亮,不同的心。世界万物似乎在她的抚摸下变得更韵味,面对如此凄美动人的月光,谁不会动心呢?

我爱她,爱她的纯洁,爱她的永恒,爱她的神秘。

【篇三:碎片化之变与不变】

碎片化,碎整者至于零碎者也。今人多以为习,其利者甚,弊者亦甚。

碎片化者盖“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二属,今人之于此二者,多为同步,暨碎信息诸零散时间。其碎片化多微博、微信朋友圈耳!有士人类和菜头者观之,思及今人知识结构退甚,不免惴惴而忧忧,大呼碎片化之毁今人矣。然此碎片化之过耶?某虽愚劣,以为非然。

碎片化非今人独有,古仁人亦尚之。子不闻欧阳文忠公之“枕上,马上,厕上”乎?其所论者,亦分读物于零碎时光。其零碎若将寝、上厕者皆可以学。足见碎片化于贤者之益甚,而况于吾辈凡夫俗子乎!而碎片化之于今人,弊者甚,利者盖寡。所以然者何?今人之所涉猎,非经史典籍,而为明星八卦者也!其人美其名曰:“吾素不读,今读之,善!”实则潜心于糟糠而颓其思,斯亦积破瓦以砌高塔,垒腐木以筑楼阁,危矣!今人之浅陋,可泣可叹。是当今节奏之快,信息之杂,附庸之甚矣!自媒体时代以来,今人多没于繁务之中,潮流之变更无以寻,故今人多附庸于“廉价”之热点,终泯然浑浑者也!

碎片化者,所宜深慎。而今危亡之际,吾辈虽庸碌,亦当渐效钱思公之碎片化,读经史、说辞,而舍吐槽等俗物。阅经史者,如沐百代之风,如聆古仁人之训,如友千古之智者。观大家之著论,可以知天下;读前人之见闻,可以曾阅历;鉴智者之训诫,可以医愚顿;尚仁人之风华,可以滋性情。而后其见闻弥广,阅历弥深,学识弥精,气质弥优,道德弥善。盖碎片化之读经典者,化整为碎,以碎取整:其时间碎,而所获知识品性为整也。

士人之学识修养积于小,而得之大,劣者以为,欧阳文忠公之“三上”大类如此,今人之碎片化亦宜如此。百代繁华,千秋明月,其变者实繁,不变者亦甚。于吾士人,求学问道之心不可变哉!于经典者,当眷眷,恋恋,孜孜,切切,片刻而不释卷。此所谓碎片化之正道也!盖碎片化者,当严守欧阳文忠公之“三上”及古今士人变与不变之道。固守学者本心,则为善;泯然于混沌庸碌,则亡矣。呜呼,其利其弊,全在于人心。

【篇四:关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如李白所说,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每当日落时分,晚霞褪去了光辉,给大地留下了一抹暗红色的忧伤。当一缕银白流淌在大地上时,我便知道是月亮。月光如轻纱般洒在大地上,让大地有了些许朦胧与梦幻。

月亮是温馨的,更是充满了无限温情的。她陪伴着散步的人们,陪伴着浪迹天涯的游子。“月是故乡明”,月亮更安慰了异乡的亲人。正如李白所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你是什么心情,欢愉、悲伤,亦或是忧愁、不知所措……她都会伴你身旁,静静地听你向她诉说,诉说你埋藏在心里的秘密。

月亮是寂寞的,又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宁静的夜里,没有朋友和知己的陪伴,没有人声的喧闹,只有如水的月光、无边的落寞。她将自己微弱的银光洒向大地,把清愁和孤独埋在心间。当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时,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借月光表达了对朋友的惦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的感慨化作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或许,当人们读懂了月的无奈,也就读懂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夜空中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天空和大地,照亮了山川和流水,也更照亮了、温暖了、安抚了人们的心灵。当我们吟诵着这些咏月的诗句在月下漫步时,相信人们将会被那些油然而生的美好情怀所笼罩。

【篇五:碎片化生活与今人的碰撞】

日子本该如从前的人那样,决心把一件事做好就只做这一件事;准备读一本名著便深入研读;决定与一人深交便长长久久。可现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你对世界越功利,世界对你越神秘。初中每每读《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时,总是哈欠连天,从没问过自己为什么,因为我以为我知道。《红楼梦》是老师要求读物,读的时候有种任务观念,消磨掉了我对其仅有的一点点好感,再后来,开学后关于红楼梦的那场考试,一塌糊涂,这是后话。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当看到不好理解的段落,便草草略过,从不细看,也并不愧疚。大致看个故事情节,所以当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大概只记得几个人物名字吧。碎片化的阅读导致喜欢的书越来越少,读得完的书也越来越少,总是认为读起来困的就可以舍弃,其实事实大多时候是相反的。

生活中处处都是碎片化,不止碎片化的阅读,再举一例碎片化的社交。

走班课,逆着人流向下走,顺便随意观察着一张张熟悉抑或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人越长大,越复杂,交朋友的难度和成本都在极速上升,可能,这就是所谓碎片化社交的原因。我们相识相知,却又不可避免地相离相弃。我们因为一个人的一点点坏,忘记他所有的好。我们在孩提时承诺要永永远远,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这段感情却被时间冲淡,冲上岸的只剩下那段美好而又模糊的回忆。

你享受列表里上百人存在的快感,但没有一个深交,只有打招呼的交情罢了,你认为这就是大人们所说的社交面广,殊不知还有一个名词叫碎片化的社交,就像见异思迁一样,不管他是谁的,你依旧是你。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时代,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一定是无法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面对这被碎片化填充满的生活,并努力改变自己,尽力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碎片化。即使把玻璃碎片粘起来依旧有裂痕,但它终究是一整块玻璃。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