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素斋的滋味】
星期六的早上七点,奶奶就催促着我动作快点,要到《雨花斋》去吃素斋。我不知道什么是素斋,爸爸妈妈说很好,吃素斋对身心都有好处。
到了《雨花斋》,发现这里并不是什么佛堂,而只是一个大约有几十米长,五六米宽的长廊改建的饭堂。第一个感觉就是素雅:洁白的墙壁,紫檀色的门窗。顶到的西墙上挂着一幅字:惜福。字框下,是一个紫檀色的简易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版本的《弟子规》。南北窗下各摆放着一溜十几张原木色的饭桌,每张桌下,放着六张原木色的小方凳。我看见已经有很多人坐在位子上了,前面还有空位子,我赶紧招呼奶奶:“奶奶,过来,这儿有位置。”奶奶赶紧向我摆摆手,并把食指放到嘴唇上。我顿时觉得这里不同寻常的安静。
我和奶奶坐下来,又来了一个比我小的小孩和三个大人。我仔细地看看来吃斋饭的都是什么人,我发现大多数是打工打扮的中年人,少有几个年轻人,他们都坐在靠伙房近的桌子旁。靠我们近的几张桌子,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的。虽然人不少,小孩也不少,可是,却听不见有人低语。是因为这里的摆设?还是这里奇特的不可抵御的氛围?不得而知。
十点整,一位穿汉服的阿姨,走向书架前,不见有扩音器,却能清楚地听见她亲和柔美的声音。她说,世间的人都要感恩:感谢父母的生养、感谢地球的恩赐、感谢自然的给予。为了感谢,我们要惜福。我并不是很懂,但是,我认为她说得对。一会儿又有好几个小朋友表演《弟子规》。
大约在十一点时,阿姨请义工们上饭菜。穿着爱心红背心的阿姨、姐姐们,把伙房里准备好的饭菜的托盘端出来,一一放到我们面前。每个托盘里有一碗饭、一碗汤,四样小菜:藕片、豆芽、素鸡和卷心菜。一位年轻的姐姐轻轻地询问:“有葱油面。谁要?”奶奶说:“姗姗,你喜欢吃面条,你要吗?”我对姐姐说:“我要葱油面。”“请稍候。”随即拿走了我面前的饭菜托盘,给了另一个人。
我对面的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他妈妈对那位姐姐说:“我们只要一份,他吃不了多少。”我发现大家都很自律。
我的葱油面来了,香极了,小男孩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尽量压低声音和他说:“我还没吃先给你一点?”小男孩兴奋地点点头,把他碗里的饭往菜盆里一倒,把碗拿来接面。我夹了一大夹面给他,他笑眯眯地吃得满脸油光。
我们都吃完了,奶奶站起来要收拾碗筷,那位姐姐来了,麻利地收拾起来,她发现菜盆里的那块饭,没说什么就用手抓起来往自己的嘴里塞,我们一桌子六个人全都傻愣愣地看着她。她很文雅地抿着嘴吃完了饭,笑了笑说:“我正好没吃饭。”就拿起托盘,托盘的位置上还有一粒米饭,她随手捡起来,又塞进嘴里。
我的面碗里,还有一些汤,我赶紧一口气喝完。
事后我知道,义工们来自各行各业,那位穿汉服的姐姐是某医大的在读大三学生,吃米饭的是大一新生,给我们端饭菜的中年妇女是市某公司的董事长。她们都是午饭不吃,等大家吃完了午饭,她们才吃饭的。
素斋的滋味很特别,吃过之后永生难忘!
【篇二:读《一碗牛肉面》有感】
一碗牛肉面,只不过是一碗面而已,记得前几天我读了一篇关于牛肉面的文章,这个牛肉面的故事让我永生难忘。
这个故事主人公的父亲是个盲人。有一天,他们到一家面馆吃饭,这个男孩让父亲坐下,然后,自己就去点餐了,他对服务员说:“来两碗牛肉面。”说完,他看了看价格表,然后他紧接着说:“不,还是一碗牛肉面和一碗葱油面好了。”“没问题。”看到这段,我十分生气,难道他为了省钱,给父亲吃葱油面,自己吃牛肉面吗?我心里不由自主地猜测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继续往下面看,这个男孩却把牛肉面给了父亲,自己默默吃着葱油面,而父亲却摸索着把牛肉夹给了儿子,儿子翻了翻面条,没想到面条底下有好几块牛肉,他赶紧跟服务员说:“对不起,你们把面送错了,我没有点两碗牛肉面。”服务员笑眯眯地说:“今天我们店搞活动,送的。”
其实,今天并没有做活动,服务员只是被他们这对父子间的爱深深感动了。男孩说了声:“谢谢!”又把碗里的牛肉不声不响地一片一片放到父亲的碗里。吃完饭后,这对父子离开了面馆,服务员去擦桌子时,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碗牛肉面的钱,服务员望着远去的父子,心里暖暖的,十分的感动。我也深深地被这对父子的爱感动了,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
刚好,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地当晚,爸爸也做了排骨面,我也把碗里的排骨默默地夹给了爸爸,爸爸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很庆幸读了这篇文章,爸爸和我边吃面边说:“你不需要用任何东西来表达你的“孝心”,你只要多听话,好好学习,就是最好的孝心了。”此后,我便一直把爸爸的话记在心间!《一碗牛肉面》对我日后的生活启发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