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与自然共享好时光】
欧阳修因为与自然共享美好时光,所以得"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范仲淹因与自然共享好时光,从而可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杜甫因为能与自然共享好时光,所以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心里太多喧闹与杂扰,无法与自然共享好时光,从而不能得到那份宁静与淡然。其实,多去看看自然之景,便能与自然共享好时光。
像是漫步在江南水乡里,便可以静赏“山下兰芽短浸溪”,聆听子规轻啼,听雨点,闻水声,颂一曲诗词歌赋,好不快活!亭边、桥上、或是行人无几,又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是闲庭散步,或是长廊吹笛,或是与清风共舞,都饶有趣味。
若是游走于塞外大道上,也可以一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盛景,想象古道风中的一人一马,赞叹古人们的“黄沙百战穿金甲”豪情,寻找“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渺小与壮阔,期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
如是不能外出游走,那也可以找到与自然共享的好时光。庭院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窗台上,置几株兰草或挂几盆吊兰……根据自己爱好去培养一些花花草草来欣赏,赏得春光与夏景,求得秋爽与冬暖,也是一种与自然共享好时光的方式。佛曰:随缘,顺其自然,不去计较那么多,遵从事物的客观真理就很好,无需刻意去侍弄什么,使得静观自在。
古往今来,多少闲人雅士与自然共享时光,心生颇多感慨,因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便“使人愁”;由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便有了“忧谗畏讥”;看到“杨花落尽子规啼”于是触及“愁心”。由景而发,借景抒情。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感时伤怀,诚然已是与自然共享时光,如此便到了一片心灵的天堂,没有喧扰,纷乱与噪声,使身疲力乏后得以放松,受到些许宽慰,使心灵受到洗涤变得通彻而清明。
与自然共享好时光,令人神往至极……
【篇二:读书真好】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学校开展阳光阅读以来,我的收获满满的。
叶圣陶先生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把双龙洞写的美轮美奂。在进双龙洞的时候,人要躺在船中进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清辙的水、蜿蜒的双龙、漂亮的时钟乳……在书中照样可以看到美不胜收的美景。我感到读书真好!
唐代李绅的《锄禾》提醒我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有一次妈妈不小心撒了几颗饭粒,我脱口而出“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妈妈张大眼睛呆呆的看着我。我很惬意感到读书真好!
朱自清笔下的《匆匆》道出了时光匆匆,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这让我明白了不要虚度时日,老大徒悲伤!读书明理,读书真好!
著名文学家冰心说过:多读书,读好书。这也让我知道了要读书。
读《万年牢》我学会了人要诚实;读《窃读记》我知道了对知识的渴望;读《龟兔赛跑》我知道了不要骄傲……读书真好!
在之后的岁月里,我时刻记住四个字“读书真好”!
读书使我快乐,开心,有内函,我爱读书!
【篇三:假如我可以回到过去】
又是一年春来到,抬头,侧目,近看,那千百条枝头上早已缀满了绿的色彩,花儿也急着含苞待放。刹时间,繁乱的思绪由景而转移,往事如潮水般冲激击在脑海,一幕幕让人难以忘怀……
“人世间情为何物?”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它们都会跟随在人类的脚步。然而便会让人开心,难过或是后悔,接着会成为自身的回忆。今天,就有这样一个女孩曾感受过那永不能忘的经历。
就是在20XX年6月15日的那天,强烈而又刺眼的阳光照射着整个惠州市,不是有微风的浮动,而我便是悠闲自得地在玩耍。顿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把我吓住了——家里人打电话来,告诉我们爷爷去世了的消息。这一刻,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迎面而来,爸爸妈妈则是默默无闻,不知所措的我只好跑了出去,躲在了无人的角落。这时我才知道,失去亲人应该是人世间所人的痛了吧!
眼前的芦苇在摆动,心也依旧在痛,泣不成声的我不禁回想到了小时候:在春季,是您带着我去菜园子播种;夏季,是您坐在屋檐旁为我扇扇子;秋季,是您牵着我一同去城里卖橘;冬天,仍然是您陪着我在火堆旁烤火。那么多个季节,都是爷爷的陪伴,如今却离我而去了,怎能不让我心痛?爷爷奶奶从三岁时带着我,一直到7岁同妈妈去了广东,从小爷爷就很疼爱我,可在我12时,他就离开了人世,我还没有好好孝敬过他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的我懂事了不少,正因为这样,我更加伤心,更加想念,更觉得对不起爷爷了。爷爷是德癌症去世的,连最后一眼我也未曾见到,一坛子的愧疚无法诉说。因此我期盼能够回到从前,弥补自己的过错,也希望爷爷能够原谅孙女以前的无知与过错。
如今,我终于知道了:往事就好似急促的流水,勿勿流走;似捧在手中的细沙,慢慢从手指尖漏掉;又好似难得的光阴,渐渐逝去……
如果还能够回到从前,我愿用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很后悔,更多的是难过。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过去呢?为什么让它成为我们心里的痛?倘若时间能够倒流,让我再回到从前,我一定会视如珍宝般捧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