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泥相关作文

【篇一:学做陶艺】

星期六下午,妈妈带我去新天地的陶艺馆里做陶艺,我非常开心。

我穿上围裙后,叔叔给了我一团白颜色的泥,并告诉我这叫做瓷泥。

我告诉叔叔,我想学做一个小碗,于是叔叔让我把这团泥巴拍成圆形,再让我把它摔在车轮的转盘中心。接下来,叔叔让转盘动起来,我用双手包围着瓷泥,把双手的大拇指插进瓷泥的中心。如果你想让它高一点,就把瓷泥往上拉,如果你想让碗口大一点,就用大拇指往外拉,如果你想让碗口变小,就用其它四个手指和手掌把瓷泥往里包。手干了,就沾点水,继续做。

最后在叔叔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做出了一个可爱的小碗。碗口大大的,从碗口到碗底越来越小,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碗。我很有成就感。

叔叔说:“做陶艺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需要耐心和反复的练习。”听了说说的话,我觉得学习做陶艺,这个事情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篇二:介绍陶瓷作文】

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上泛起一丝丝亮光,仿佛一位艺术家,挥动画笔,给如白瓷般的天幕勾勒轮廓。新的一天从远方悄悄走来,我也很快从梦中醒来,收拾好行李,和小伙伴们一起踏上神秘的德化之行。

不知不觉,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德化月记窑。远处群山环抱,近处绿水环绕,一股清新的空气夹杂着秋的味道扑面而来。400多年柴火不息的月记窑就藏在这深山里,散发着秋色一样的斑斓。

工作人员一边带着我们参观这座瓷窑,一边给我们介绍关于陶瓷烧制的技艺。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拾级而上。月记窑横卧在一面山坡上,宛如一条巨龙直指苍天。两边的柴火木屑、残瓷碎片仿佛在诉说着柴烧的沧桑历史。从工作人员的口中,我们还得知古人制作陶制的智慧,以及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随后,大家来到陶瓷博物馆。里面摆放着许多陶瓷作品,精美绝伦,让我们由衷地赞叹。更惊喜的是我们还能DIY制作陶瓷。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泥块,左敲敲,右敲敲。看着瓷泥在转盘中不断旋转,从长方体变成球体,然后用手指按下去,仿佛有一种梦幻的魔力,瓷泥慢慢变成各自想要的瓷器形状。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大家的作品一个个收走,像抱着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们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够经得住烈火的考验,在开窑时变成洁白如玉的精美陶瓷。

时间在转盘不断地打转中渐渐流逝。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做着一个关于陶瓷的梦:大家亲手制作的陶瓷,能够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我们的手中。

【篇三:陶中学艺】

儿时,树荫下常会有我们与泥巴大军的对抗声影;但在今天,我们也了解到了陶艺与玩泥巴和玩橡皮泥不同。

为我们上陶艺课的是王老师,她首先介绍了泥的种类,而我们今天用的是瓷泥,连陶艺中的揉泥也分两种呢!但今天王老师说不用揉泥,直接进入第二部——醒泥。王老师说,在泥中有许多的气泡,如果不进行醒泥,做出来的陶艺品很容易破裂,醒泥的操纵方是:先在木板上用湿毛巾进行擦洗,这样泥就不会因为太干而裂开了。然后用适当的力度拿起泥往板上砸,当手太干时,用毛巾将手擦拭直至手上的水分适当后停止。当泥已开始变软时,就说明醒泥成功了。

看完王老师的示范后我们便心动不如行动地向王老师讨泥,在王老师和我们亲爱的美术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作品不久便浮出水面,我陶艺品的装饰只有两样,它们分别是一朵花和一条鱼。

王老师说这样子做完还不算一件完整的作品,还要经过两天一夜的放置和五天的晾晒,这才完成。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却包含了一个人八天的坚持不懈,而这八天的努力换来的当然是成功的喜悦啦!

【篇四:千年不谢的花】

我看到你那朦胧的美,我看到你的细腻无暇,我看到你从熊熊烈火中的永开不败,我看到你—青花瓷。

不由得喜欢她,总觉得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让我去了解她,品味她。“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拿来形容她最合适不过了,也许是那一句歌词罢。“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装……”一首《青花瓷》在充满中国风的同时,将这青花瓷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只听其音,便知道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底蕴。

勤劳智慧的祖先,最善于用勤劳的双手将她美轮美焕的呈现出来。古时候得人,没有为各种利益所驱使,只将自己心底的美抒发于指尖上。一丝不苟的选好瓷泥,经过反复的研磨,淘洗,沉淀,晾干,生怕出一点差错。做好泥胚,自然晾干,然后上秞,然后勾花。一道道工序,没有一个人感到厌倦,因为这是美的宣泄。等到阴干的差不多,然后装窑,火烧。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不小心便会出现裂纹,影响美观。但文化不就是从这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将他们流传下来的吗?

其实,青花瓷不也像一个个勇敢得中国人吗?在唐朝文化繁盛到后来逐步发展,尽管后来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炙烤着中国大地,但我们最终由一个软弱的“泥胚子”砺练为一个个绝美的青花瓷,流传千古。

总觉得,青花瓷的美,恰到好处。她没有唐三彩那样雍容华贵的色彩,也没有商周青铜器那样的锋芒毕露。她就像江南水乡的女子一般,温婉动人。其肤色洁如脂,只有一种颜色点缀。却描绘出人间的万紫千红,柔美光滑的曲线,没有一丝棱角,给人一种曲线美。其上的图案,虽然只有线条勾勒,但淋漓尽致的将中国各个时代的特点表现出来。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越发觉得,她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但面对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唐诗宋词,敦煌丝路,戏曲汉服,文房四宝,太极,长城。中国在发展的五千年,沉淀了颗颗璀璨的明珠。历史的源头,早已无从挖掘,但正是这一颗颗明珠,能够让我们品尝文化的甘露。能让我们不忘记自己的根。

我从这千年开不败的花中品尝到的最甘甜。

我终于明白,一直推动着我伴随着我的这种力量,就是我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敬仰,就是这种特别的情感,将会永远照耀着我前行的路。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