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相关作文

【篇一:知多少】

少则得,多则惑。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所以自古以来,人类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有智慧的动物的本能,总将事物拿出来较之一二,计盈算亏,以满足内心的需要——拥有的较之他人为多,就自傲;不及他人,便自卑。孰不知,只有有穷的事物才能以多少划分比较,拥有的再多也终究是有限的;而人类欲望之无穷,根本无法界定多与少,甚至这种比较多少的行为也是这欲望的一种。将有穷的东西与无穷的相较,既可笑又可悲。

欲,没有多与少,只有更多。基于人类这一丑陋的天性,一种个人投资方式——福利彩票应运而生。无数的彩民前仆后继地将自己有限的工资投入到无限的购买彩票中去,只为了那近于零的大奖概率,终是一无所获,而越陷越深。有人开始只是抱着赚些小钱的心理而迈进这个门槛,一旦小有所获,便想求得更多。毕竟当所拥有的与所欲求的比较,只会显得更渺小。久而久之,越比越少,终有一天,理智会被欲望吞噬。

拿破仑在战胜反法联军后已拥有无数光环荣耀,却不满于此,妄图控制整个欧洲,最终被囚禁在小岛上孤独老去;王莽位至宰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想篡权夺位,结果以死亡付出代价;许多银行家追求财富,制造泡沫,却小则破产,大则引发经济危机,不利己而害人。欲望就像黑洞一般,让无数人为自己的无尽贪欲而坠入其中,自拔不得。

多则惑。贪多反而会被迷惑。

很多富有的人往往还不满于现状,幻想可以拥有的更多,这是因为与所享有的财富相比,他们内心的精神资产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寂寞排山倒海,空虚将他们桎梏,所得愈多,这恼人的虚空愈多。便是在这无尽的空落的折磨之下,人们认为唯有占有更多的财富才可将这空白填补,才可以收获心灵的快乐和满足。于是踏上不归之路,被欲望所奴役,一生为此而无休止地贪图。所获亡多,所视靡众,但求益增,得一时之快感,失一世之快乐。

两千五百年前,便有哲人参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老子在警告世人。正如一杯水置于桌上,贪心的人欲加满它,反至被溢出的水湿了衣衫;而知分寸的便可饮到甘露;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在与世无争的老子看来,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守静笃”。

少则得。少取反而能够获得。

所以,在无多无少的欲望面前,我们若要收获真正的宁静与满足,唯有——知足。

只有看清自己心中究竟所想要,拥有足够便不再奢求贪得,多多少少,收放自如,我们才可收获幸福,享受奢侈的宁静。

欲望之多,上无及顶之处;欲望之少,下无封底之界。彼岸花之所以吸引人,因它可望而不可及;欲望之所以诱惑人,因它之无穷,无以填满。唯有内心宁静,进而纯净,方可至境。

无多无少,知足之足,常足矣。

【篇二:感谢你盛装莅临我的青春】

这样的你,如此的我,将在何时,停在何处,再次相遇

——题记

对于你的模样,我似乎还记得,又似乎,已经忘记。尽管你我已分离数月,但我还是无法办到,从心里抹去你存在过的痕迹。毕竟,只有它能证明,你来过我的青春里。

《致橡树》是你带给我的第一份礼物,薄薄的一张纸,我竟无法估计它的重量。短短的几段话,我却没能留住它的念想。我记得,你曾问我说:“当有那么一天,我们必须面临分离的时候,你会不会哭?”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会。毕竟,我的身边,很难再遇见一个如此般的你了。

那树荫下的石桌石椅,很干净,但已全然没了你的身影。那街道胖的各种店铺,很热闹,但已听不见你的言语。那教室里的成套桌椅,很整齐,但已缺少了你的位置。那学校里的众多同学,很友好,但都不是你。

还记得,我们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友情室怎样开始的。不是巧合,不是偶遇,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本“英语笔记”。初次的见面,你我交换笔记,当我翻开你笔记本的第一页,就在想,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写出这般洒脱的字呢?之后的相处为我揭晓了答案:爽朗,坦诚,一个真学霸。

还记得我们学习胡适的文章《我的母亲》,那句“凉什么!老子不老子呀。”可谓是风靡全班。明明是很伤感的一句话呀,经你口中说出,硬是平添了一分说不清的幽默感。

你也经常对我说《飘》中桑费的一句话:“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忘记你的朋友。”句末你总会加一句话:我是第一种哦!

你轻柔地来而复去,忽然地出现,尔后又不见。你为我做过很多很多的事,而留下的痕迹却很少很少。但我也能清楚地知道,你曾来过。

还记得我们意义上的最后一次见面。那次,我虽没能痛到无法呼吸,可也差不多了。在那条很少有人去的石板路的尽头,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气氛又一点凝重,内心有些许苦涩,但很奇怪,没有泪水掉落,可是倒也没错,谁会看见哭尽了眼泪的人流泪呢?仿佛眼睛内存已清空,毫无剩余。可我们,到最后,还是藏着难过的心强颜欢笑。表情是那么自然,动作是那么连贯,仿佛这只是一次最平常不过的见面。我们说了很多的话,可我却记不清了。你,会记住我吗?

你离开我的时候,窗外的银杏还是青绿的,而现在,杏叶都飘落一地了。原来,你和我都已经分离两季了,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呀?

天上的繁星,地哦啊罗,溅起浪花,你的行踪,流淌,消失。温暖过后的冷意,似乎可以把我淹没,可我竟贪恋他那一瞬的美好。我想抓住,可又放开了。

我想留住的已远离,我想守住的,都在心里。

感谢你,朋友,曾来过我的青春里,盛装出席。

【篇三:给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光阴似箭,时间过得如此快,转眼间我就十三岁了,您从二十三岁怀的我,到二十四岁生下我。我知道您在这十个月中的不容易,三个月的呕吐期;到我快出生时的近十几天,挺着一个大肚子,行动非常不方便;在生我时,还有承受那种难以忍受的痛。但我,又便便不听您的话,总是和您对着干,还经常和您吵架,每次因为一点小事就和您吵个不停。每次吵完后,总感到十分的愧疚。因为每次吵完后,过一会儿我便会冷静下来,回想您以前对我所做的一切,就会感到很对不起您,总会发现您的不容易。可有时候我有太冲动,总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每次等我冷静完后,都走到您的面前,想跟您道歉,可又说不出口,却又发现,您气消后,还是对我如此的好,我心里总是万分的不舒服。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沙发上看《奔跑吧》这个综艺节目,看得正起劲时,您却突然对我说:“下去帮我把快递拿上来在看。”我当时被节目里面的精彩片段迷住了,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您:“我还有看电视呢,你自己去拿吧。”您看我一直盯着电视机拒绝您,有些恼火地对我说:“拿了再看。”我看您语气中带着怒火,便对您说:“好吧,等我看完了就去拿。”“现在就去拿。”您回答我说。我仿佛黏在沙发上了,死也不愿意动,便对您说:“我都答应帮你拿了,你还要怎么样?”您当时愣了一会儿,对我说道:“那你忘记了怎么办,现在去拿。”我无奈的对您说道:“我不会忘记的,您放心吧。”您听到我的说的话,沉默了。

过了不到一分钟,您又来催我拿快递,一直在我耳朵放“念经”,念得我不耐烦了,对冲您吼道:“老子又不是不去拿的,催什么摧,再催,老子就不去拿的!”当我说话不过脑子称自己为“老子”时,我顿时后悔了。可后悔又有什么用,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只见您火冒三丈,对我吼骂着,还把电视机给关了,我当时便很生气地往房间走。“砰”的一声,我摔门回到房间,心情烦乱的我,拿着手机放着音乐,把手放在头下当枕头,闭上了双目,整个屋子里,音乐声和您对我的吼骂声混合在一起。

我知道当时是我的不对,我不应该这样对待您。事后,我想对您说一声对不起,可怎么也说不出口。在这里,我向您道歉:“对不起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样了,希望您能原谅我,不要跟我计较以前我犯下的错误。”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

【篇四:第一次当“老子”】

说我和爷爷老吵架,那是表面的。其实我和爷爷非常要好,还经常一起联合起来捉弄爸爸呢!瞧,他又来了!

“阳儿,咱再来玩个游戏吧……”听到这里,我就想:这爷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以前的药还好,怎么今天我突然心跳加速,感觉不妙啊,会不会……想到这儿,我没敢继续往下想,因为我知道,我一乱想什么都想得出来,到时候又得做恶梦了。这时,爷爷居然已经说到了最后一句:“你要装‘爷爷’要装得像一点,不然就看不到你爸爸的笑话了!”说完,他下楼走路去了。

看来我是猜对了,这“老狐狸”又出馊主意了。不过中间爷爷说了很多注意事项我都没听啊,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唉,只能装得像点了。

当天下午,我一直守在门口,一边默念我的“台词”,一边等着爸爸回家。左等等不到,右等等不到,好不着急!直到爸爸踏进门的那一刻,我才松了口气。

爸爸一开门,我就装作无事地说:“祖龙,你回来啦?照顾儿子去,我来烧饭!”

爸爸先是一愣,然后左看看、右看看,瞬间识破了我和爷爷的诡计:“是汪阳吗?爸爸的名字是不能随便乱叫的哦!”

我虽然故作镇定,但心里却吓得“砰砰”直跳。爸爸话音刚落,我再也忍不住了,和躲在一边的爷爷一起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先是一愣,随后也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祖孙三代人一起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换辈份”的夜晚。

【篇五: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里一直是《中外名人故事》在陪着我。这本书中的名人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书中的名人都喜欢读书,他们为了读书甘愿牺牲,废寝忘食,时间都没有了,因为他们爱读书。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读书的精神。书中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孔子。

孔子从小就热爱读书。他听说了老子之后,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拜老子为师。孔子走了很多路,才找到老子。见到老子时,孔子很高兴地上前去拜见老子。老子看孔子是个有礼貌、谦虚好学的老实人,就收孔子当徒弟了。孔子被老子收了徒弟之后就更加刻苦学习了,老子说的每一句话孔子都铭记在心。老子离世后,孔子也自己收了很多徒弟,孔子收的徒弟个个都好学。从此,孔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学家。

其实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大名人,他们都和老子、孔子一样好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也在慢慢地向他们学习,慢慢的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因为我的英语成绩不理想,我就每天利用空闲时间练单词,背句型,读课文。在我的坚持下,我的英语已经有了进步。

因为读书,我有了改变。我今后还要多读书,从中学到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教师评语:这是一篇《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学习名人坚持不懈的读书精神。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读议结合,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篇六:致虚守静——读《老子》有感】

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罔,游者可以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就是老子,一个仿佛能上天下海,呼风唤雨的龙一般的人物,古云龙有九子,吾言老子有二子,一曰《老子》,一曰道学。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其实,道家修养功夫的真谛常常被归结为“虚静“两个字。道家认为,人和万物同为道的产物,人生之初纯洁无暇,无私无欲,空明宁静。只是因为后来私欲的活动和外界的干扰,使得人心灵蔽塞,躁动不安。所以必须依靠“致虚”“守静”的修养功夫,使心灵重新修复到清澄明静的状态。

当人们被外界诱惑而肆意妄动时,由于他们违背了道的规律,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徒伤精力。相反,当他们抛弃主观私心杂念,心性宁静,达于虚极的境界时,往往能洞见真理,忙而不乱,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佛教的“空”,在这一点与道家“守静笃”的道理正想通。禅宗黄龙南禅师曾这样形容专一凝神、心无旁骛的修养功夫:“如灵猫捕鼠,目精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这当然只是形容修养功夫的精神专一,旁若无人的境界,并不是说一个人要时时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相反,他常常倒是处于一种“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虚寂状态。但这绝不是生命的死灭,而是在虚寂中聚集力量,在空灵中孕育万物。它正如“鸡之孵卵”:看似迷迷糊糊,一动不动,实际上,在它那死寂的表面之下,一个新的生命正在孕育。

这正如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在生生不息地发展变化,但我们乍一看去,山川大地林木却是静寂不动的。然而正是在这表面的静寂下,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吸收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含着自然的生机,在时时生长繁衍。无论生长还是死亡,它都要归于自己的根本。“方生方死”才能“万物并作”,“致虚守静”才能“生生不息”。

人也应该向自然学习,而不是被私欲蒙蔽,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人之所以常常干蠢事,就是因为过于自以为是,过于私心严重,所以无论是得是失,都瞻前顾后,极尽心智,忧虑无穷,而这又是由于心灵不再空明澄静,没有努力修炼“致虚守静”造成的。

《庄子·田子方》中这样一个故事: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梭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沭然有恂目之志,而与中也殆矣夫!”。

列御寇先前还自以为是,之后又两股战战就是因为他心里害怕。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失足坠下悬崖,这就显得思虑的过多。而伯昏无人勇于面对,心中毫不畏惧,是因为他“致虚守静”,那些纸老虎根本无法与他抗衡。

一旦达到致虚守静的状态,任何威胁都无法再恐吓你的心灵,任何利益都不能再诱惑你的灵魂。你是如此的纯净,你代表的是圣洁,所有黑暗的肮脏的东西一遇见你,就像寒冰遇见烈火,就像邪恶遇见正义,立刻溃败。

“致虚守静”的思想虽然被人们作了各种各样的发挥,但对于我们常人而言,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一种认识社会人生,探索宇宙真理的真谛:人要想洞察事理,必须虚怀若谷,毫无成见,这样才能认识复杂纷繁的事物,达到兼容并包的境地。我们要想解决纠纷,处理繁杂的事物,必须淡泊宁静,用心专一,这样才能以静制动,以简驭繁。万物变化总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唯有致虚宁静的人,才能把握这些法则,从而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不为急功近利的目标遮蔽而丧失人的根本。

【篇七:我们班的活宝】

“唉,别别别!我怂,我怂。”蒋延庭哭笑不得地说。这就是我们班的蒋延庭,搞笑大王的位置非他莫属。

一次他在座位上说了陈萌沁一句,陈萌沁立马起身去拧他,蒋延庭的手像风火轮一样转了过来,陈萌沁不管,直接拧着他的胳膊。蒋延庭无奈地笑着说:“啊!我怂我怂。”又突然发狂了起来:“给你牛的。”“啊!”又被拧住了肉。

有一次,我去他家里玩游戏。他自言自语道:“不就一只小鲁班吗?老子收了你。”过了三秒,他拧着我的头发对我说:“啊,帮我收了他。”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他又做了一件很搞笑的事,犹如大闹天宫似的骂班主任。做坐位体前屈时,他和两位同学做了负一的好成绩,他大喊到:“老子负一,溜不溜!”许多同学笑了起来。考试结束,老师把他们三个叫了出来批评了一顿。老师走后,他指着老师的背影说:“你还牛逼了。”唉真不知是谁给他的胆。

他真是一个活宝,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对待事情那么不认真,但他十分搞笑,没有他,班级里也会缺少很多笑声吧。

【篇八:一部人生的教科书——《道德经》读后感】

至于为什么要读《道德经》,是因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是历代学者研究了两千年的一部著作。就连近代大作家鲁迅都说,不读完老子一部书,不知中国文化。读完之后我才发现,《道德经》实则为一部人生的教科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哲理。

不看虚名看本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事物名称虽异,但只是一种指代关系,并不能表达事物的本质。因此人们不要执着于事物所谓的名号。企业注重员工的实干能力,而不注重其言辞。我们学生也是一样,学习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而不为“三好”。

要少说多做,静默守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很多时候,知道的没必要的东西太多,顾虑就会更多,因而妨碍自己的行动。闻一多先生有言:“别人都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而不是天天喊口号。要知道,空缸震响,满缸无声。

但是有些人会学习不下去,也许是对其他方面有欲,归根到底一个“贪”字。贪婪会使人丧失良知,是很可怕的。广东的汪某要是不贪婪,还会用刀刺向自己的母亲?

老子有些话说得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圣人欲不欲。”现在学习压力大,戒贪已成为我的当务之急,力求减少自己的欲望。

人最忌自大自夸。跂者不利,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吹自擂和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没什么区别,只有踏踏实实走好铺垫的每一步,才有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做任何事都应该服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比七大自然简直是相形见绌,但是他们为了眼前的小利益,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明天会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

人在福中不知福。因此人一定要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不知足会导致可怕的贪婪,让人忘记一切,包括人格。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懂得放弃,懂得知足,不要患得患失,要不为失搞到悲伤。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聪明的人不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不聪明。有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往往带来坏的结果,害人害己。杨修因为恃才放旷,所以引来了杀身之祸。

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更不会为人处世。

【篇九:别样的友情】

陶炜琦,现年十三岁,生于合肥。志学之年,沉迷理工,不可自拔。曾想脱离洋人语言,因而吊儿郎当,可谓无可救药。到初中时期,遇“损友”,狡猾可喜。如是而已,再活几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题记

我是个运气极好的人,刚步入初中,我就很快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损友”。他有着浓密的黑发,覆盖着一张黝黑的脸庞,瘦弱的身躯同我基本相似。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的许多共同特征都逐渐显现出来:一、上课时,我们都是好学生,一副大师的模样。下课时,我们俩都吊儿郎当,为所欲为。他露出令人发毛的笑容,我则跳起“销魂步舞”。二、我们对于功课还是相当重视的,希望以后成为弗莱肯斯坦那样的科学怪人。三、我们内心都极为纯洁,抗异性极强,任何“色诱”对我们都不起作用,导致我们合作都是事半功倍,效率极高……

还记得上个月的一次英语考试。不知咋的,英文字母就喜欢跟我作对。可以说,英文就是我的智力盲区!那一次,我只考了79分,不上80分。这成绩使我万念俱灰,有重要放弃英语的念头。我的“损友”走到我身边,把我从座位上拉到走廊观景台。“我看你偏科了!”他厉声道“你再也别想学好英语,你的人生泡汤了!”“什么?”我一激动,差点抱着他跳楼……突然,一个念头升起:“对呀,我的人生呢?我还有终生理想呢,我一定要学好英语!”接着,我放开了他,跑回教室,拿出了英语书……

八年级,学习压力是越来越大,正如前任总书记郭大人在八(17)班常务委员会中所说:“八年级,可谓是狂风暴雨……”是啊,我的心阴晴不定。这次,他以最残忍的手段把我从六楼拖到了大操场上!“5圈”他说,“追上我算你赢!”紧接着做起了加速运动。“休想跑!”我一边大声呼叫一边狂奔着,追赶着,身上冷汗未干,热汗又出。终于,几分钟的疾跑,我把他逮住了。他气喘吁吁地笑道:“你捉住我了,5圈结束!”“啊?中他圈套了!”我大惊。月光下,我们俩互相搭着对方肩膀,依依不舍地惜别……回去后,不知为何,心情舒畅多了,神经元也恢复了以往的活跃。

每周星期五,我的“损友”都是当天值日生的助手。我本以为会被特殊照顾。谁知,一次下课,我偶尔看到了计分表,发现我居然被扣了2分!我气的手发抖,一把抓住他,问他原因。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列出了我的种种罪状。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小学时期盛行一时的歌曲《老子的厉害》中的一句:“…幸亏老子反应快,把你踹下海,让你尝尝让你明白老子的厉害!”我就像那个想把他拉下海却被踹下海的人,狼狈不堪。不过还好,通过一番努力,我的综合加分的次数越来越多,扣分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看来,这得多亏他对我的约束啊!

别样的友情,使我进步,使我成长。别样的友情,让我终生难忘。我得感谢他——汪子杰!

【篇十:看世界的情怀】

当许多人都在为责任所迫,当许多人都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当许多人都因工作焦头烂额,却有人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由辞去了教师的工作。许多深陷于责任之中的人说她的行为有失本职,但是我却认为,我们更应该赞颂她敢于看世界的情怀。

只有出去查看世界,才能发现世界的美妙,只有出去探索世界,才能了解世界的真理,只有出去感悟世界,才能彻悟人生的奥妙。尹喜身为幽谷关关守,可谓重担在身。但是当他遇到正前往西域的老子时,请求老子写下《道德经》,拜读后便决定挂印而去,和老子一起探索渺无人烟的“异世界”。那时的人们,大概会认为中原之地便是整个世界。人们的思想,也同样禁锢在这片方寸之地中。相比之下,老子和尹喜拥有了查看世界,探索世界,感悟世界的情怀,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心灵的满足,拥有了圆满的人生。哥伦布拥有看世界的情怀,扬帆远航,进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美妙的世界。徐霞客拥有探索世界的情怀,才探索出了山川之中的真理。由此可见,若想发现世界的美好,探寻世界的奥妙,我们便需要放开眼界,摆脱已知的拘束,丢弃现实的压力,飞向未知的领域。

反之,倘若没有开眼看世界的情怀,便会成为一无所知的井底之蛙,自认为了解一切,实则愚昧至极。就像庄子笔下的蝈与学鸠一样,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永远不会了解世界之广大。清代的人们在经过闭关锁国之后,对外部世界毫不了解,思想也变得固不可化,因此国家才会不堪一击。而如今的朝鲜也是同样,领导人拒绝人民与外界接触,国家极端落后人民却一无所知。与朝鲜同源的韩国却积极与外界交流,很快便走向发达。处于混沌之中的民族,怎么能在如此巨大复杂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因此,我们需要有开眼看世界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美好的未来。

若要拥有看世界的情怀,首先需要有乐于探索的思想。看世界,其实是一个寻找未知,了解未知的过程。能够看世界的人,一定是热爱探索未知的人,对未知的向往是他们渴望了解世界的原动力。因此,若要拥有看世界的情怀,首先便需培养起未知的兴趣。

有一句电影台词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我们不应束缚于已知的枷锁中,世界蕴含了无限美好的位置,倘若不走出去看看这些神秘的世界,如何获得真正的愉悦?我们应拥有看世界的情怀,在心中感悟这蕴藏一切的世界,这样才能获得生命的快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