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变化】
今年是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这七十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次我去外婆家玩的时候,偶然在柜子里发现一个红彤彤的布袋子,我满怀好奇之心打开它,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皱巴巴的纸。仔细一看,上面还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粮票?粮票是什么呢?我满腹疑惑地去问外婆。外婆耐心地给我解答:“粮票在过去是用来换粮食的。”“那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呢?”我又好奇地追问。“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很穷,东西都是限量供应,凭票购买的。粮食很少,每个家庭只能挣到很少的粮票,然后凭粮票去买粮食,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你再看看现在,不但吃饱穿暖不是问题,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外婆抚摸着我的头回答道。
傍晚外公带我出门遛弯,他指着灯红酒绿的街道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农田。农田的旁边是一排排茅草屋,那就是老百姓的家,即使在白天,屋子里也很暗,到了晚上,照明主要靠煤油灯,灯光很昏暗,还冒着黑烟。现在就不一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绚丽多彩的灯光已经不仅仅用来照明,更多的是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
接着外公又告诉我:“过去,学校的教室里没有像样的桌子椅子,有些是用水泥板和砖头搭的,甚至还有坐在地上上课的。虽然那时的学费不算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庭拿不出学费。有的孩子家里穷得买不起鞋子,只能光着脚走路去上学。无论天气是正常的还是恶劣,孩子们都要自己走很远的路去上学。然而现在随着新中国强大起来,百姓家庭逐渐富裕起来。教室里有了整齐干净的桌椅,孩子们可以在国家优惠的政策下上学,脚穿各种样式的新鞋,上学放学都有家长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接送,再也不用担心路程遥远和天气恶劣了。”
回家的路上,外公牵着我的手边走边告诉我:“过去人们的衣服都会穿好几年,破了,修补一下继续穿,小了,续上一段改成大码再穿。年复一年,穿同样的衣服,即使是过年也极少有新衣服。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衣服破了、旧了、小了,甚至看腻了就会买新的,大人和孩子们拥有各式各样的漂亮的新衣服”。
听了外公外婆的一番话,从这些小细节我能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贫困逐步走向小康和富足。我也终于明白了爸爸曾经对我说的一句话——“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响起,我总感觉鼻子酸酸的。”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拼搏,作为当代的一名少先队员,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知识,练本领,长大后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愿祖国更繁荣,人民更幸福。
【篇二:我们家三代人】
我们家三代人,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出生在上世纪40、50年代;我的爸爸妈妈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新世纪。我们家三代人,正好见证了新中国从建立到现在的巨大变化。
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会经常说起小时候的穷困:没有新衣服,没有玩具,没有肉;粮食是定量的,兄弟姐妹一大堆,常常吃不饱。那个时候,自行车是他们的大件,谁家要有一台自行车,那会被人们特别的羡慕。
到了我爸爸妈妈的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但生活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比如我爸爸我妈妈他们家,基本都在1984年左右买了黑白电视机,看上了春晚,看上了《射雕英雄传》,看上了《上海滩》。到后来,他们的家里又换了彩色电视机,添了录音机、洗衣机,安上了电话。到了爸爸妈妈读大学的那个年代,出现了手机。爸爸说那时的手机还是像砖头一样的,叫“大哥大”。那时候的手机很贵,爸爸上班几年后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花了2000多块钱,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400块呢!再后来,有了互联网,手机越出越小,越出越智能,家里又添了电脑。我出生了,我长大了,世界在不断的发展,中国在不断的发展,我经常会在新闻里听到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爸爸妈妈的工资一直在涨,爸爸说。他们的工资已经是他刚上班时工资的10倍还多了呢。我不仅没挨过饿,还能上兴趣班,每年还能出门“旅游”。对了,就在上个假期,我还是坐的高铁去的哈尔滨呢。
我们家三代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出生在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他们与新中国是同龄人;爸爸妈妈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与改革开放同龄;我呢,出生在200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很庆幸我能从我的长辈那里听到这些,感知到这一切;我也很庆幸,在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二十年,能和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一样,去见证和亲历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还能为它奉献上自己的力量!
【篇三:老物件缝纫机】
外婆身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收藏的老物件当然也不少。不论是有四五十个年头的《毛泽东选集》,还是在那个年代少有的英雄钢笔,抑或是市面上已经找不到的老式缝纫机,都承载着数不清的回忆……
在这么多的老物件中,我对缝纫机倍感好奇。我家的缝纫机颜色偏土黄色,面板上有木头的花纹。缝纫机的机头是黑色的,上面有一个蝴蝶形状的商标。缝纫机的底部有一块踏板,一脚蹬下,缝纫机的轮子就会“轱辘轱辘”地转。
我家的缝纫机当属老物件里使用价值最高的了。外婆常常用它来辅助自己制作一些玩意儿,比如精致的电视盖布、布满花纹的沙发套、五彩缤纷的靠枕以及各式各样的收纳袋等,全都有这个“老朋友”的功劳。也正因为这样,外婆一直舍不得扔掉它。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趁着国庆假期,我询问外婆这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外婆,咱家这个缝纫机得有好些年头了吧!那它到底有什么老故事啊?”
“嗯,这台缝纫机还是个老牌子呢!是上海‘蝴蝶牌’的。你要说这牌子,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它和你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品十分紧缺,老百姓都向往“三转一响”这个东西。我记不清是靠什么途径取得了一张商品采购券,买到了这台缝纫机。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新奇了,我就用它给你妈妈和小姨做漂亮的衣服,可令人羡慕了!”外婆仔细地回忆着那些年的事,时不时地笑一下,“这台缝纫机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虽然面板已经有些破损,但它机械性能良好,整体的质量还不错,所以我没舍得丢!”听完外婆的话,我点点头,感慨万千。在那个时代,原来拥有一台缝纫机就已经是一件羡煞旁人的事了呀!看当今时代,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婆的缝纫机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小小的缝纫机背后却有大大的意义,不禁让我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出一份力!
【篇四:游绍兴】
绍兴位于浙江的西北,紧邻杭州。在这一方宝地上孕育出了许多名人,如“民族魂”鲁迅,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女革命家秋瑾等人。绍兴可谓是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一到绍兴,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鲁迅中路,一进景区,便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好不热闹。终于挤进了百草园,鲁迅笔下的生机已然消失,只有几颗杂草与一口枯井,树也不是长势旺盛,早已没有了鲁迅小时候的那片童趣。我满怀希望,却失望而归,好不难受!进了百草园,随即来到了三味书屋,书屋里人不是很多,我徐步走进书屋,只见迎面有一幅画着一只伏着的梅花鹿的画映入眼帘。老师说过,“福”,“禄”,“寿”就是“伏、鹿、兽”,寓意深刻。鲁迅的座位在教室的东北角,书桌上海刻着一个小小的“早”。这个“早”是寿镜吾先生让鲁迅上学要早到,鲁迅听了没说什么,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鲁迅故居,我们乘公交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一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的一尊塑像,他凝视远方,嘴角上扬,似乎正兴奋地呐喊:“革命万岁!”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介绍十大元帅的展馆。这十大元帅由朱德,贺龙,陈毅,刘伯承等,展馆里介绍了他们主要的革命事迹和为新中国所作出的历史功绩。走出十大元帅展览馆,我们又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家族族谱。从这我才知道,周总理并未留下后代,只有几个兄弟的孩子传承血脉,且周总理本人也是在父亲的兄弟家长大的。我禁不住内心的冲动,眼眶一湿,心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总理竟能当上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真是了不起啊!当晚,我们就在故居附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着明天的兰亭之旅。
次日一早,我们就乘车来到兰亭,刚进入景区没多久,就见几只可爱的白鹅在池中凫水,好不悠闲。我们继续向前,一路上鸟语花香,枝繁叶茂,路边的野花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看,那是曲水流觞”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九曲溪流哗哗流淌,鱼儿翻跳,溪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我心想难怪王羲之醉后能写出天下第一行书,这风景真是名不虚传啊!
这次绍兴之旅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啊!
【篇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2019】
9月2日,迎来了开学第一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热血沸腾,受益匪浅。
今年,新中国已经七十周岁了。回首过去,中国曾经饱受磨难,经历了种种不堪,炮火和硝烟蔓延中国大地,使无数中国同胞失去了家人,家破人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间回到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用浑厚有力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时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顿时欢呼雀跃,高兴得唱啊,跳啊。如今,每当在升旗仪式上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
当九十五岁高龄老奶奶郭德贤讲述着重庆白公馆的故事时,我不禁想起了女英雄江姐,当她们在监狱里收到了“新中国解放,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族……”的消息时,我感觉到了他们的内心的汹涌澎湃,那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种真实感受;我又不禁想到他们在狱中饱受着敌人的折磨,一折磨便是几年。同学们可以想想,当我们一个人在家时,都觉得很难过的一天叫度日如年,而那些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呢?他们可是失去了自由,遭受着敌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呀!他们凭借着自己内心的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精神,在狱中和敌人作斗争。他们凭着想象制作出了一面五星红旗,那面五星红旗闪耀着的光芒,那是一种热血精神,是寄托新中国的向往和追求啊!
据我从书中了解,重庆白公馆曾经居住关押着一位牺牲时年仅九岁的男孩“宋振中”,他是一名在狱中年龄最小的烈士。生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头大身小,被狱友们心痛的称为“小萝卜头”,虽然他从小生活在监狱,却没有打消他想要念书的想法,他用妈妈亲手缝好的书包,狱友送的墨水,老师送的笔,开始了狱中上学生活。他也是一个无比聪明的孩子,借着上学的机会,为中国人民传递情报,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奉献,但他并没有等到新中国解放的那天就牺牲了。今天的我们,丰衣足食,书本多到用不完,可大家始终感到不满足,甚至有同学随意撕扯书本,浪费营养餐饭菜。但“小萝卜头”不一样,老师给他的笔,他不舍得用,只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并且学会写“我是中国人”,牺牲那天,手里依然握着那支笔。同学们,当我们了解了“小萝卜头”的遭遇,难道我们不脸红,不惭愧吗?联系平常时间我们的所作所为,难道我们就那么心安理得,不应该反思吗?我想对大家说,我们别生在福中不知福啊,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当我们还在迷茫的时候,还在沉迷于手机,还在整天玩闹嬉戏的时候,有许多与我们同龄的少年,已经在努力的为国争光了。《开学第一课》中,那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们在世界跳绳比赛中夺得了金牌,而且还不满足,还在创造奇迹,向更高目标迈进。记得老师说过一句话,可怕的不是别人比我们优秀,而是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我感觉我们已经落后了同龄人,对于当代热血少年,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发愤图强,未来还有很多道路要走,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所不辞,迎难而上。
华夏多俊杰,我辈当自强。加油,中国少年!
【篇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时,从一九三五年十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六千人,伤亡最少八万人!八万啊!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八万人,为我们的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牺牲。
红军长征时总共爬过十八座山脉,走过六百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二十四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历时十一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由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历时长达十几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几百次。如果这是我们的话,我们能坚持徒步走过超过一万多里吗?而且途中还要打仗,在如此疲劳的状态下还要打仗,我们做的到吗?他们是凭着坚定的毅力,凭着对新中国的向往;他们做到!他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新中国是怎么来的?是这些红军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们会过得如此和平、幸福的日子,这是谁为我们创造的?是红军!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些在战场上流过血,失去生命的红军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我们心中永远的红军战士!我耳边仿佛响起那悠扬悦耳的国歌……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才使我们的红军胜利;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才使我们建立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祖国繁荣昌盛,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都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创造出这样令人钦佩的大好形势。
你看,自从有了“幸福中国”的政策后,免费义务教育,让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都能上学,让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读上书,懂得文化,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还实现了共享发展成果,让打工朋友们每逢回家时都满载而归。
【篇七:教养的芬芳】
教养犹如一朵盛开的花,人们摘下它不同的花瓣,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我摘下了“拥有爱心”的花瓣。昨天要去学校,妈妈便带我到银行去取钱,待我们要出去时,一位老奶奶驼着背、弓着腰站在我前面,也许是没有力开门,脸上的焦急显而易见,在那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我赶紧上前一步,用力拉开门。看见门打开,老奶奶转过来抬头看我,我从她眼神中看出了感激,老奶奶连忙说:“谢谢你。”我摇摇头。出来后,我隐隐听到后面有人说:“这孩子懂事嘞。”妈妈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我从她脸上看出了自豪感。
拥有爱心的花瓣自然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哈桑摘下了“质朴忠诚”的花瓣。电影《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哈桑是一个仆人的孩子,他对小主人阿米尔的感情真挚无比。有一个镜头定格在阿米尔对哈桑的问话中:“你能为我做什么?”哈桑真情地回答:“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哪怕是你让我吃地上的泥土我也愿意,只要你说。”那忠诚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银幕下的我。更感人的是风筝节比赛,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成功打败最后一只风筝,而哈桑在帮他追风筝的时候,遭遇到几个成年坏孩子的报复,他们要哈桑交出风筝,可哈桑宁愿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也不肯交出风筝,只因那是阿米尔叫他追的风筝。
他启示着我:真挚的友情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它需要每个人都真心付出。而瞻仰前贤,我们敬佩他们的为人,也仰慕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馨香。
钱学森摘下了“爱国为民”的花瓣。上个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过着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他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兴奋不已,觉得正是回国效力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在克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贡献。我敬佩他为祖国做出伟大的科学贡献,更敬佩他的爱国情怀。
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生活中,愿教养之花永驻心田,如此,不但能够芬芳自己的心灵,还能芬芳周围的环境!
【篇八: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老师为我们重播了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盼望已久的节目终于跟我们见面啦。这是中央送给我们青少年的精神大餐。由董卿和撒贝宁携手主持,主题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节目特地邀请了几代人讲述了他们与五星红旗的情缘,讲述了革命志士、运动员、科学家、海军将士、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等捍卫国旗尊严,为祖国争取荣誉的故事。
董卿满怀深情地朗诵了小说《红岩》中的片段,接着呈现了江姐含泪绣红旗的画面,令我眼眶浸满泪水。“咱们绣一面五星红旗吧,等解放的时候,我们高举红旗冲出牢房!”1949年10月7日,被关押在重庆的白公馆监狱中的罗广斌,和一些革命同志们,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高兴得彻夜未眠。他们萌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准备绣一面五星红旗,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他们从罗广斌那里找来一床鲜红的绸缎被单,又委托狱友寻找一张黄色的纸,剪成五颗五角星。因为从没见过五星红旗,他们只能凭借想象,让一颗大星贴在红旗的中央,四颗小星分布在四个角。他们制作的五星红旗虽然不够标准,但是是用战友们的信仰织成的啊,它是革命同志热血的见证!此时,我不禁想到了,还有多少像罗广斌、江姐这样的革命先辈,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国人民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浴血奋斗,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这些先辈的奉献,值得我们感恩,铭记!
七十岁高龄的夏伯渝老人,当年曾参与了1975年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架设被誉为天梯的“中国梯”。第二台阶位于珠峰8600米处,那是一个几乎垂直的峭壁,当时下着雨,他们用了几乎一天的时间搭建了“中国梯”,通过“中国梯”把五星红旗高高的插在珠峰的顶峰,五星红旗在一片白雪中猎猎飘扬。他们搭建的“中国梯”,至今帮助了一千多名中外登山运动员登上了珠峰山顶,而夏伯渝和他的队友们却因身体被冻伤过度,截去了双手、双腿。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国旗能在世界最高峰上高高飘扬,那英勇顽强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的民族魂么?
一位叫严冬的爸爸,他讲述了五年时间,与妻子儿女见面仅有十二次面,他的第二个家是广阔海洋上的“海口舰”,海口舰还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绰号“中国神盾”,入列十四年来,行驶了34万海里,能绕地球五圈。足迹踏遍了亚洲美洲和非洲,多次击退了武装海盗,2018年“海口舰”被授予了“时代楷模”的称号。那些像严冬一样的将士们,他们长年累月,驻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保护着祖国的海疆,以他们的不团圆换来了千千万万同胞的团圆。我终于懂得那句话的含义: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同学们,听了严冬的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应该感谢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们呢?
对于我们来说,爱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觉,但这两个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光去理解,用更多的拼搏和奋斗去诠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让我们接过先辈传下来的五星红旗吧,高高飘扬的是五星红旗,铭记的是爱国之心!
【篇九:见证】
我是一缕烟尘。
千百年来,我一直游荡在世间,经历着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注视着每一种新文化的诞生,见证了共产党的伟大。
中华民族沦落到了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我还没看到历史做出选择来拯救正陷于水深火热的人民,也许,它还在寻找吧,不然怎么会有一次次运动变法都面临着失败的悲凉结局?
“党的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1921年7月1日,我飘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在一艘游艇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反帝反封,打列强,除军阀……它就是那英勇的前锋。我化身硝烟,在横尸遍野的战场上陪伴逝去的不屈灵魂,替他们为胜利绽放笑容。我曾飘到一名战士身旁,留下了段难以忘怀的记忆。他是爆破组的组长,在执行任务时,有一座桥型暗堡未爆破成功,他不怕艰苦困难,不怕流血牺牲,坚定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请允许我去。”语落,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挺直伟岸的身躯,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大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这个名字随着这一声巨响,被载入史册,名垂青史。你知道吗?当时,我飘荡在你身边,落下不知名状的眼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使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我化身为礼花中的烟尘,不受邀请地来到会场,与人民同庆。董存瑞,你看到了吗?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便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征程。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拉开帷幕。我随风来到田野中,看到一片稻田里,突然威风凛凛地竖起了一块木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彭美石得土地三亩四分。而站在一旁的彭美石已不禁热泪盈眶,欣喜若狂,向天空大喊:“土地还家了!土地还家了!”让整个稻田都为之震颤。对这动人的一幕,我打心底儿为他高兴,微笑而过。农民终于打倒了地主,做了土地的主人了,中国共产党也越加深得人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的宗旨,也是党的生存根本。在党的不断改革和探索中,中国现在已进入小康社会了,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和谐美好,但仍需努力,切知“天下稍安,尤需谨慎,若便娇逸,心致丧败”。每一位党员,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宏伟理想——共产主义社会。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用生命为人民服务,照亮一点一点的理想之路。他舍下家中尊长幼子及发妻。克服困难,带队进藏,为了当地的发展,跑遍全市八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小学,走访全市的敬老院和养老院,给人们送去党的温暖。我化身小路中的烟尘,看着你印下一个个坚定足迹,直到有一次,你在返回的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我久久飘荡在你周围,渴望着你睁开眼睛,直至你被带走都没有再醒来。孔繁森,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溯共产党的足迹。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它是云彩里深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怀的厚重和大气。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的音符里只贯苍穹,中国共产党用九十载的光阴,摇醒了一个盛世的中华!
越过历史的天空,我见证了共产党的伟大,见证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我坚信不久的将来,这缕烟尘将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上空飘扬!
【篇十:红旗飘飘引我成长】
在茫茫人海中,有一股力量,在指引我成长的道路。那股力量,就是革命战士坚韧不拔、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这条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通往尽头的路上,有许多革命战士的雕像。那些雕像,就是当初为了国家,洒过鲜血的革命战士。他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追求,执着前行,甚至不顾一切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只为了给后代一个安稳的“家”。
俗话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主义。”当初,革命战士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有多少烈士在抗争中丧命。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好了成长的道路。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李大钊、方志敏、朱德、董必武、聂荣臻、翟秋白、陈毅、贺龙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伟人、领导者。他们引领着当时四亿人民走向创新,走向新中国。迈出新中国的第一步,他们引领着红军、共产党,穿过泥泞地,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大雪山,捍卫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引领着祖国人民,为后代开拓新的道路,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众多革命战士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名叫小董的女战士。她年纪和我们差不多,才13岁。却与红军战士一起翻大雪山:当时是阴历四五月份,穿单衣都热,部队要爬雪山。小董心里想着:下面那么热,到上去肯定很凉快。于是,便出发了。大家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太阳也不见,空气也越来越稀薄。平时很喜欢小董的郭大叔,躺下去就一动不动了,大家很伤心,小董更是哭了。大家越往上走,越感到头重脚轻,一位首长拉着小董往上,走到山顶,很多人往雪坡上往下溜。小董也一样。下到了半山腰,呼吸才均匀起来。13岁的女战士小董,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随着大部队胜利地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雪山。
这个故事感动了我,小董13岁,我们11、12岁,小董翻越大雪山,我们却连她坚强的意志都没有……
同学们!你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你怎样,祖国便怎样;你有光明,祖国就有光明;你有创新,祖国就创新;你强大,祖国就强大!
在这条路的尽头,仿佛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随风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