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贝加尔湖游记】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正上方,我们曾去过一次。
那是一个急促的星期,匆匆忙忙的办好了签证,1月的上旬,我们首先来到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参观了红场,以及莫斯科大学,随后,经过了3个小时的飞行,来到的著名湖畔——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的境内,贝加尔湖容积23。6万亿,最深达到1637米,是最深的淡水湖,形状为月牙形,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26到-33度,7月份,才升到17到21度。
当时天气非常冷,有零下三十几度,贝加尔湖的水全结冰了,车都可以开上去,冰天雪地之间,到处都是白雪茫茫,软绵绵的,如同棉花一样,慢慢的在你的手上融化,落到地上,便又成了冰,多么希望身上有一个随身带的暖空调,让人感到不再那么寒冷。
第一天是十分不习惯的,天色暗淡……
第二天,全副武装好,我们便坐车开始寻找新的地方,车开到了湖上,十分平稳,在冰的旁边停了下来,司机开始和我们介绍在我们右手边的冰,它叫蓝冰,只有在这里可以看到,淡蓝色的颜色好像印在了上面,永远褪不了一样,隐隐约约中,好像进入了梦境,在这周围无边无际,看不到边,那么大,只有一辆车和4个人,这感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好像你必须亲身体验后才有所体会,蹲下来,用手摸着结冻的冰,好像怎么捂,都融化不掉,在冰的表面,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白色圈圈,而白色的是雪,然而在结束时才明白这是怎样的自然变化。天气逐渐热了起来,表面的一层雪化成水,又冷了,又凝结成了冰,又仔细一看,我们好像站在几百米深的湖上,又不知道湖下又有什么新奇的微生物,此刻,我又开始我的胡思乱想中,探索着雪面到底是凹凸还是平整,但是,快乐始终停止不了。
贝加尔湖旁的小村庄,需要开车经过一片树林,抬头望去,一棵棵树正矗立在你面前,好像在和你打招呼“欢迎来到贝加尔湖”,虽然很细,但是树上的叶子,在环境如此寒冷的状况下,还在茂盛的生长。树叶子是如此的绿,树是如此的笔直,树林的尽头确是一片湖,打开窗户,呼吸一口气,最意想不到的是,眼镜上竟然结冰了,小村庄到了,我的眼睛立刻转向的窗户外的事物,房子不多,但屋檐上,阶梯上全是厚厚的一层冰,在这荒无人烟的街道上,似乎只有车在行驶,我们也到达了接下来5天所入住的酒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拿上自己的小背包,出门开始寻找超市,在远处不到30米的地方,哪里人流最大,灯光最大,好像是这个山庄的最亮的一颗星,那里就是超市。
虽然本次旅行结束了,但未感觉到一下子过了10天,而当时的画面还深深刻在脑海里,那荒无人烟的街道,那如同梦幻的蓝冰,还有那小村庄中的超市。生于中国江南水乡的我,第一次感觉到异域陌生的快乐。
【篇二:走过乡间】
那一年假期我回了一趟乡下,因为住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我对周围一成不变的事物渐渐的感到厌烦。不管是朴素的小瓦房,还是长满青苔的小石阶;不管是可以看见游鱼细石小溪流,还是那一亩亩的稻田;不管是那用稻草铺垫而成的牛棚,还是那长满如同相思豆果实的小树,都丝毫不能吸引我的眼球。因为它们在我眼中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到让我觉得它们没有能力来为这个小乡村增添风采。
那个时候,我甚至有点绝望的认为——这个小村庄没有美,哪怕是一点纯粹的美也没有。在这里,我无比渴望找到一种华丽的、能足以震撼心灵的美,但呆在这里那么久,我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完全是那么的不切实际。
在这个淳朴的小村庄,怎么可能找到具有震撼力的美呢?
傍晚时分,因觉得呆在院子里无所事事而感到自己的生活十分空虚,于是便找了一架竹梯把它架在墙壁上准备爬上屋顶等奶奶从菜园里回来。因为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竹梯了,难免有些担心自己在攀爬上去的过程中会不会失足摔下来,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跨过每一格梯子。
爬上屋顶,有一些瓦片都松松垮垮的,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落脚,而且也因为不久前下过雨而使瓦片有些湿漉漉的。蹲坐在屋檐上,双手抱膝,下巴抵着膝盖,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希望能发现一些在这小村庄里的华丽之美,可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啊,于是便有些失落地把头埋在膝盖里。虽然是早已预料到的事,但心里还是抑制不住地悲伤。我必须要找到淳朴的乡间之美。
是日落的的时候了——
如往常一样,日落的余晖浸染了半个天空,那是一种非常亮丽的橘红色,也是一种非常温暖的橘红色。可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次的日落跟往常有那么一点不同呢?哦,那是因为我感受到了这次日落所带给我的温暖啊。这橘红色的温暖和翠绿的小山坡融为一体,是一对近乎完美的搭档。这种温柔使小溪潺潺流水声变得更为柔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犬吠声也失去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但却仍然苍劲有力。
如痴如醉的,仿佛我眼前的景色是一幅动态的画。背景是属于暖色调的橘红色,也是这幅画的主体部分;作为主导作用的便是那略微残缺的夕阳,为辅的便是那柔和的流水声和犬吠声,以及偶尔拂面而来的清凉的习风……
我的心里却是无比雀跃着的、激动着的。因为我找到了属于乡村的淳朴的华丽之美。我内心不禁哼起了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笑语写在脸上,歌声还在飞扬,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篇三:外面的世界】
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告诉我们,等你长大了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等你长大了就要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了。我却一股脑儿的说“我才不要到外面去呢,这儿是最好的地方。”
在爷爷奶奶的念叨下我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开始了幻想,在比我年长的姐姐描述下我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我决定独自一人离开这个小村庄,独自一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离开之前我想再看看这哺育着我的小村庄。
晚饭后,伴着天边的红霞我开始漫步。走在软软的泥土上,经过潺潺流水,听着流水欢快的歌声想起了烈日下在流水边玩耍的伙伴,嘻嘻哈哈的笑声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经过金黄的麦浪,在夕阳下,随着微风,麦子微微晃动着它的身体,像是为我践行;经过村口的那棵歪脖子树,现在的它以是落木了,我想,我也该出发了。
车离小村庄越来越远,一路上车很颠簸,跟我的心情一样一样的。有点激动,也有一点害怕。就这样,我在车上从早上6点一直到了晚上5点。车终于停了,我到了。
妈妈在车站等我,她似乎很忙,电话不停的在响,她不停的在接。我默默的跟在她身后,打量着这“外面的世界”。妈妈匆匆的吃完饭,不停的看着手表也不停的催促我快些吃。之后她把我放置在一个小房间里,要我乖乖的等她回来。传来关门的声音,我忽然明白针落在地上会发出很大的噪音。
也是晚饭后,我打算一人出去走走。没有红霞,只有霓虹灯。走在这水泥路面上,四周各种颜色的灯,照在我的脸上,太刺眼了。比小村庄午后的太阳还要刺眼;走在这水泥路面上,四周小贩的吆喝声,行人大声的讨论着什么,甚至一些谩骂声,太嘈杂了。比小村庄夏日的知了还要使人烦闷。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外面的世界?只有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者,为自己的生计所奔波,他们只顾得上自己,从不留意他们身边的事物,他们开始麻木了。
我想,我要离开了,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想要回到那小村庄里,回到我真正要生活的地方,是时候该离开了。
外面的世界,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