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相关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苏轼】

从古至今,放眼望去,论我最喜爱的文人墨客,非苏轼无人能及。

论才气,苏轼在北宋算得上一流,与苏轼第一次正式见面,当属小学时品读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好似通向北宋的旋转门,门轻轻一推,才情兼备,月下闲叙的苏轼好似水波中的幻想浮现在我面前。再一推门,好似重回三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景象又再现眼前,那时的周瑜何其雄姿英发!……慢慢的,我从苏轼的《念奴娇》中醒来,由此可见,苏轼善文,更善感,当时,苏轼有豪情壮志,也不泛有儿女情长,《江城子》中苏轼洒泪挥毫,写下痛思志妻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再看“小轩窗,正梳妆。”竟是描写亡妻梳妆之举,孑身一人的痛楚与哀愁,只怕都容在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中了。这时那你还能想象出是他写出了“乱石穿空,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这样荡气回肠的诗句吗?

但仔细一想,我所倾慕的,不仅是他独有的才气,更是他的性格与人格。

苏轼在晚年多次被贬,经常举家迁往更偏远的地方。苏轼一心报国,满腔热血,却不幸陷入了党争。王安石变法苏轼并不支持,于是上书宋神宗,一心等待一纸诏书禁止不利于人民的改革措施,却不想,诏书是下达了,自己又被罢黜,于是只好携家眷至杭州任职。他本一心尽职尽责,却不想又被党争,御史牵连,因为他对许多小人敢于讽刺,于是被有些与他有嫌隙的小人歪曲事实,这便是“乌台诗案”。

他被押解示众,贬至海南岛,却依旧乐观豁达,春风明月,他一生横跨多半个中国,足迹早已不止万里,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无论离京城有多远,他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渝。他尽着自己的职责。却也寻幽访胜,赏遍山川景色。他为了能让一家老小吃饱,自己开了片土地,在东坡,为了能吃上肉,他又买了许多当时在宋朝不为人所稀罕的猪肉,又研制出了“东坡肉”。这也是令我欣赏的人生态度,他既没有似陶渊明明月隐山林,也没有似屈原自沉江底,这些做法是令我钦佩的,但苏轼却不然,他一生生活在逆境却全然不放予心上,他随遇而安,却也关心朝政,他悠闲自得,却也不低声下气,甘做幽人。

苏轼,有着“明月松间照”的安然自若,也有不攀高枝“谁见幽人独往事”的气节,这便是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篇二:江城子密州出猎扩写】

这大概是我从杭州被贬到密州以来最冷的一天吧!回想杭州的荣华富贵,远不是如此的荒凉。

昨天夜里一场大雨彻底的洗刷了天空,让天空恢复了昔日的荣光,看着这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湛蓝天空,年过半百的我也不禁想要发作年少的狂气,我带着全体官兵跟一起去打猎。

左手接过伸着长舌的猎犬,一只猎鹰落在我肩头,戴好锦缎织就的帽,穿好暖和的貂皮裘,一声令下,马儿向前飞驰,马蹄声响彻云天。我要像当年的孙仲谋一样,亲自射杀一头猛虎,以酬谢乡亲,展现我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的气势。猎物排着队送上门来,我屏气凝神,轻舒猿臂,风挟着箭,直击猎场!

回到府上,坐在桌前,一碗接着一碗的美酒下肚,渐渐微醺。一股伤感直涌上心头,望着窗外,我独自一人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虽然我两鬓的白发悄然而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假以时日,皇上若能不再听从小人的诡计,而是派来一位像冯唐那样的官员,重新起用我来治理国事,我必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以身报国,带领将士去前线杀敌,把弓拉得如同满月,朝着西夏的侵略军射去,击穿他们,瓦解他们,粉碎他们,一举平定中原。

没有永无止境的冬天,也没有爽约不至的冬日,但他们何时才能像我射中眼前的猎物一样,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篇三:永远也不会忘记】

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话:“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刻骨铭心!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的,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地方令我记忆犹新,比如说初中同学、家……在此拿出我脑海中最明亮的“珍珠”来说一说。

初中时,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对我十分关心,当我遇到困难时,是她帮助了我,是她支持着我,当我学习方面遇到难题时,也是她耐心的辅导我……有一次在初二上期的时候,我们的地理,生物就只有1年就要会考了,那时我还在贪玩,还不是太懂事,而在那时,班主任在班上说了许多关于会考的事情,可我根本听不进去,这可能是一种叛逆心理吧!渐渐地,时间过去了,我们进入了初二下学期。这时,正为地生会考做准备可我心里还不怎么紧张,反而,班主任就找到了我,对我说:“地生会考马上就要到了,你这几个月一定要加紧复习,不然会考得很糟的。”我也把班主任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没听进去,几个月后,便迎来了地生会考,果然,等地生会考成绩出来之后,成绩比较差,两科总分都只有110分,在这时,班主任又找到了我,说:“现在如果你不好好学,将来你一定会后悔的。”转眼间,我们又到了初三,而在这时,又会迎来中考,在这时,我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仍然在贪玩,老师又找了我几次,到了初三下期,我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不断的利用时间来赶我的弱科,到这时,班主任再次找了我说:“现在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我说:“是呀。一直到中考的时候,我的考试科目都全部及格了。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如果不是她,我的成绩可能永远也提不上去。

当然,在我的脑海中,还有许多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事、地方,只是这件事记得更清楚。

【篇四:明月触动了我的心灵】

独蹒小路,无意望见了天空中的那弯残月,这使我想起了他。

中秋临月,浅唱明月几时有;凭水空流,方吟大江东去。此人便是苏轼。

记得小时候读古诗词时,我偶然读到了一篇苏轼的词。读了两遍后,感觉顺口且气势非凡。从那以后,我便喜欢上了他。还记得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种心痛,那种悲伤。“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虽说他丧妻十年,但每当回忆起爱妻整夜陪他苦读,那种心境的凄凉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消散,反而越久越痛。

比起我们,苏轼是幸运的。年仅21岁的他同弟弟进京赶考就中进士,并深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称赞他为绝世奇才。从此,家喻户晓。比起我们,苏轼又是不幸的。爱妻死后没几年,因得罪了“新党派”,被强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更在后来的“乌台诗案”中被贬到黄州。他忍受了许多常人无法忍受的凌辱,但他毫不在乎,在那种情况下理好自己的心态,仍然与民同乐,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佳句。二游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这样的不朽之作。在抑郁与豁达之间,他选择了豁达;在官场与赤壁之间,他完成了赤壁。

他虽然没有曹魏那惊人的气势,却平凡间略带些傲气;他虽然没有李太白那样的浪漫,却有着他自己的豁达与豪放。他唯一缺少的,只是像周公瑾大烧赤壁时所借的东风一样的机遇罢了。

现在的我们,拥有很多个机会,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与努力。要拥有像苏轼那样的心态,豁达,积极,再大的困难与挑战,都应微微一笑,坦然面对。相信你的微笑会化掉苦难,相信绚丽的彩虹会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不要努力地成为一名成功者,而要成功地成为一名努力着。用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机遇,用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Believeyourself!相信我们大家定有成功的一天,让我们共同迎接成功之时的绚丽烟花吧!

【篇五:我眼中的苏东坡】

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磨难生快乐,这,便是苏东坡。

古往今来,在一众文人墨客中,我独爱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快乐者,生性洒脱,要让他不快乐,除非阻断他的呼吸。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东坡先生,也许快乐二字,并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

苏东坡身上的独特魄力,依我愚见,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要不你看,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稳、白居易的勤恳、范仲淹的正直以及李商隐的朦胧、柳永的多情、纳兰容容的唯美于一身的他,多少有志趣的青年人以他为偶像,以他为人生导师。就连死对头王安石,也常常面对东坡的言论与文章自叹不如。

“恨人乃不如人也”是苏东坡的一大箴言,容我在此妄加评判一番这句话,恐怕受到了不少人的曲解,本是,苏东坡在一场宫宴中面对咄咄逼人的政党,所发出的一句慨叹之词罢了,他从不恨人,即使遭受到多大的委屈,他也从不怨人,他向来对事不对人,所以从不恨人,他认为恨人对自己又有多大作用呢?不过是平白在眉间多添一道纹罢了。他从不在乎自己“如人”与否,我就是我为何要与他人相比,换句话说,他从不把恨人当做一件事来看待,这,也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苏东坡也是个不为人知的“情种”,王弗、王朝云、王润之都是与他不可分离的三个名字,在此,只谈王弗。千古悼亡词之首《江城子》便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结发妻子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智慧、知书达理,他们的婚姻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但两人依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王弗于二十六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王弗过世十年后,苏轼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挥毫写下了这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面对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只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的重情重义可见一斑。曾与母亲交流过我深爱苏东坡一事,她先是惊讶我为何会喜欢已经离去的一位古人。而后我将此词拿给她看,她竟也默然许久,感慨万千。

最近常常会想到,如果苏东坡进了《红楼梦》的贾府,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也许是《红楼梦》读多了吧,类似于此种奇怪的问题想法常常会有。不知苏轼是否会用他那独特的魄力,拯救贾府。

几程山水,笑看东坡,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闪亮在每个人的影子中。

笑看历史风云起落,无与伦比唯有东坡。

【篇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题记

东坡一生身边有三个曾伴陪于身畔的红颜,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经过九百多年,恐怕真正能做到被众人所闻的,也是只剩下王弗一人了,而众人之所以能对其有所耳闻,得益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那么,为何东坡独独对王弗自难忘,而作《江城子》呢?

得益于苏王两人十年如一的相敬如宾,相熟如初见的爱情。

遥想当年,十六岁的王弗初嫁于十九岁的东坡,一遇相慕。东坡与王弗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生死相随的爱情,只是淡淡的,相濡以沫的陪伴;她只字不识,他却说无妨,从此他读书,她便在一旁瞧着,研墨,伴他;他撒懒功课未读,她细细劝说,从此他朝夕不辨,手不释卷,并非寒窗,却依旧苦读。这样的携手十年又一,王弗已彻彻底底渗透到东坡的生活中,又怎舍得放手相别呢?

惜红颜遭天妒,佳人的笑颜定格在了二十七岁。来不及悲伤,东坡便遭贬,宦游沉沉浮浮,佳人的音容笑貌也渐渐寡淡,成了一幅幅鲜活似真的画面被录印在脑海中。

那年某日,夜半惊醒,惯性点灯,瞧王弗之睡颜,却只见布衾冷似铁,哪里还有佳人的影子;长叹一声,作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禁是泪千行。

“夜半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清冷的月光透过落漆的窗檐,寡寡淡淡的铺在斑驳的云杉木梳妆桌面上。忽而,又忆起哪年哪日,她坐在梳妆台前,一袭鹅黄色绣柳软罗袄,淡青色镶翠裙裳,柔夷素手巧绾青丝,钗上玲珑一点珠翠,回头浅嗔,小轩窗外的细柳拂过精致的窗棂,与她浅色上袄上的细柳相弄、交织。他笑,便又执一卷。

他与她,早在十年相处中,成了知己,有他无她,他的磨合期更是漫长。为何东坡一生中都怀念,都思量自己的第一任结发妻,这种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夫妻更似知己的相处模式,令他无时无刻不想起她的好,这样的一份封存已久的情仍在他心坎里熠熠生辉。

漏断人初静,常常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冷冷清清,寡寡淡淡,人生如梦,东坡也只待在幽梦中,怀念这样一段令他温暖的时日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