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关作文

【篇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应友之邀,在岳阳楼上挥毫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此,这成了为官的准则。

范仲淹先生生活在兵戈四起,战火纷飞的北宋王朝,这注定了他纵然奇才旷世,纵然忧国忧民,也终究免不了被朝廷所抛弃。

北宋的重文轻武使这个脆弱的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戎狄外患。国难当前,范先生以书生之躯毅然奔赴战场,弃笔提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恰似当年的霍去病将军,将敌人拒之于边关之外,以换江山社稷无忧,黎民百姓安康。

边关风沙烈,漠北霜雪寒,但范先生始终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和众将士们在这里受的每一分苦,都是为了他们的君王不受外族辱,百姓不受战火之苦。为祖国分忧,这应当是他的骄傲。

然而,“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并非所有的一腔热忱都能换来惺惺相惜,黑暗腐败的朝廷远比边关苦寒可怕。

回朝之后,范先生对存在问题的朝政提出质疑,与朝中一众奸佞斗智斗勇,可命运与君王并未眷顾于他。一次又一次的不低头,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被贬的地方越来越偏远,前来送行的官员也越来越少。朝中的黑暗势力一手遮天,已经不是他可以抵抗的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天下的泱泱众生。他的君王可以不要他,但他祖国的人民需要他。

他数年如一日吃着白粥与咸菜,把自己的钱财匀出来资助投奔来的穷苦求学者。他提携了不计其数的后生,救助了不计其数的百姓。就连他辞世的前夕,还忙碌在赈灾的事上。或许他的日子还没有大部分百姓过的好,可却乐在其中。

范先生谥号“文正”,意为立德立功立言者,算是一个安慰吧。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天下忧愁,为了天下欢乐。不得不说,范仲淹这一生,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鲜活的写照。

【篇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三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事物纷繁复杂,对于幸福的看法就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路易十五这个暴君不是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言外之意,就是唯我独尊、及时行乐,哪管人民的悲苦、后代的幸福、他人的快乐。但裴多菲却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裴多菲的幸福观。他把对自由的追求看作是幸福,而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当然,各人对幸福的解释是不同的,但从这些解释中不难归纳出一个道理,不同阶级的人,为不同目标奋斗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而且无非是两种: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人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这和路易十五的唯我独尊、及时行乐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一个是为广大人民以至人类的幸福,一个是为渺小的个人的'所谓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具有了这样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的幸福属于全人类。”他就是以此为目标,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了一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马克思、周总理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榜样。

在新中国的青年中也有许许多多以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幸福的人。杜芸芸是一个平凡的女工,生活朴素艰苦,但她把继承的十万元遗产全部交给了国家。有人说她太傻了,现成的福不享。可是她说她把钱交给国家支援“四化”建设,等到“四化”实现了,人民都富裕了,这就是她的幸福。这是多么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她美好的心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她高尚的幸福观。她是真正懂得幸福的人,而那些以为自己不傻的人,想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财富而享清福的人才真正是傻子,是庸人。他们只想到个人的享受,是一种可怜的、唯我的、自私的幸福观。

我也是一个新中国的青年,我应该像杜芸芸那样,把自己的幸福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人民。

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这心灵就是伟大的心灵,它装着人类的幸福。我要有一颗这样的心灵。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