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相关作文

【篇一:与释伽牟尼对话】

有梦百转千回万年不断,纵我七情六欲一晌贪欢,恍惚间一梦华胥,为化心中欲念,我踏上苍茫黄沙漫延的大漠。身下热气翻涌,有凶鸟栖于枯木之上,天色浅淡,我衣衫褴褛,步伐蹒跚间轰然倒地。

恍惚间有一僧人倚墙而立,眉目间一股清气如莲,青灰的僧袍,洗尽古今尘与倦。

我走近,妄图从他寂然的眼神中窥出几分禅意来,我知道那是我要找的人,那十七岁出家,三十二岁悟透大乘佛法的我佛,他欲渡世人,那我便欲他渡我。他是慈悲众生的菩提,悟佛道,得大乘,渡众生,远劫苦,他能否渡我?焚香礼戒,檀心佛骨。

我问:“弟子欲壑难填,佛能否渡我?”

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何谓求不得?”

佛曰:“去贪则清凉。”

我沉吟,世人爱财,殊知纵使家财万贯,白玉为堂金作马之人,也多有意难平而眉未开之时。世人嗜赌,片刻可得华屋金玉、妻妾成群,可惜成败一线间。珊瑚宝树、锦绣珍珠,也可刹那便化作浮屠塔下尘土。世人多情,流连芳丛,爱风流美人,花前月下,沉醉不知归处,只怕到头来情薄如纸,劳燕分飞,昔日种种只作一场荒唐戏。

佛曰:“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无欲无求,无缚无脱,心中无一事,与亲友相见即眉开,便是我心安处。”

以造化为烘炉,世间万物芸芸众生,谁不是在苦苦煎熬?世上再无宁静、无幸福、无善良。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我问:“既然世间本无一物,那何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

我顿悟,原来所谓至善,是舍而非取,是施而非求。舍杂物而取所乐,施助于人而非为己追逐,才能得到快乐。与人分享,荣华宝贵便不会作云烟散,尽亦不作细泉而涌江流,尽显辽阔。

佛曰:“届时施主便能心静,心静如止水,则无谓欲壑难填。”

“可世间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佛曰:“愿化泥土,人践踏你,辱骂你,沾辱你,皆不动声色;活于底层,人诳你,辱你,毁谤你,只当消业障。”

原来这世事如海繁华,诸人所历劫苦,竟都是自结孽果。清心寡欲不是枯躁,是束缚心中欲望而超脱,甘于卑微不是心无远志,目光短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念清念,则一念自在。

我终于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被称作“佛祖”。他活于红尘之中,心里却早没了红尘。他的确是在渡世人,却也是在助世人渡世人。他从不想超脱于六界之处,却早已破道千万重。

一念婆娑。他的身影渐渐模糊于眼前,风卷起黄沙,四周一片迷蒙。

悄然惊醒,身下凉席未暖,新炊犹未熟。

【篇二:印象中的李白】

一个“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潇洒诗仙,不拘束于凡尘规矩的太白上仙,却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隐藏在洒脱中的那一份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悲凉。

李白,哪怕他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那么的洒脱和飘逸脱尘,他也还仅仅只是一个尚未脱胎换骨的凡人,他,再潇洒,也会孤寂。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亭中,一袭白袍飞扬,他,正借酒解愁,说是浇愁却更为合适。表面上的狂放,实际上底下又有多少辛酸?他,也不过是一介凡人。

常有人说,当个李白,多好,洒脱自在,不拘于世俗,可又有谁想过,若你是李白,你真的能够像他一般潇洒自如吗?你真的能做到年纪轻轻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吗?你又有李白的才华吗?你能承受得住世俗的非论吗?你做不到,这也是李白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处不胜寒。

李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盛绽的一朵奇葩,不要认为,只要像李白一般狂纵饮洒便能成为下一个李白,李白的心境,不是凡人能一直比拟的,他似自弃而非自弃,似洒脱而非洒脱,往往似是而非。

然而,千百年来,又有谁真正理解了他?

【篇三:唯分论英雄——致社会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师长和父母:

你们好!今天我读到一幅漫画,虽它只是幅漫画,却解读了一种社会现实现象。

漫画展示:两个孩子同时领回了考试成绩,一个得了满分而受到夸赞,另一个因没有及格而受到批评。可在第二次考试,原本满分的学生退步两分受到责骂,而不及格同学获得进步受到了表扬。

一些人潜意识里会将奖惩与成绩联系在一起,将其成绩与孩子们思想品质联系到一起,将分数的进退与人生价值观相挂钩,这样是正确的吗?我以为这是不正确的。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恐怕无人敢确保那些人才都是满分冠军。虽说从古至今早已注定成王败寇,那失败的人、惨败的人最后仍会为弱者吗?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有着无数的神童天才,他们都流芳万世,有过贡献了吗?不,如仲永。真正的满分冠军应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超越,更是一个孩子的思想品质的成功。

有价值的生命贵在勇于坦然面对成败得失,若唯分论英雄太过狭隘。

每个孩子都会存在进步或退步,我们都应包容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进步。若你们对待孩子犹如漫画的介绍,不仅不会使他们进步或成功,反而会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和尊严,甚至是使他们变得麻木不堪。如今,我们呼吁的是有内涵的人才,而非是唯分论英雄,我们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之人而非读死书的书呆子。若将此现象继续发展,那中国前景堪忧而非空穴来风,我们渴望唤醒各位家长老师走出误区。

学习并非是学生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最终迎来鲜花与掌声,却发现自己除却成绩而一无所有,在满分的顶峰才发觉已寻找不到自身的价值抑或是会低估自身的价值。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花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各路英雄,各领风骚。

人的价值意义绝不是一纸分数可评判的,我们应告别唯分论英雄的实用主义。愿引发人们“思维定式”的诸多不正之风得到彻底清除,愿阻碍新时代大潮的唯分论休之矣。

【篇四:因为走向未来而充满希望】

不要因为你在哪里而沮丧,而要因为你正在走向哪里而充满希望。

——题记

我曾经拥有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孩提的梦想最纯真无邪也最天马行空,我曾无数次地幻想自己的未来,将那些未来用彩笔悉数描绘成一幅五彩斑斓的涂鸦,勾勒的线条稚嫩无序却能让人眼前一亮。于是,我决定我的未来不要平凡,我要它有黄河长江一般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而非涓涓溪流的潺潺流动;我要它有蓝天大地一般的广阔无垠包容万物而非深井浅洼的封闭浅薄;我要它有早春寒梅一般的凌寒怒放一枝独秀而非野草野花的随遇而安……

我怀着最简单最直白的想法踏上自己的道路,希望创造不平凡的未来。然而事不遂我意,我在这条路上不知不觉地失落、失望以致几乎失掉所有方向。

少年的梦想是需要最坚定也最持之以恒的步伐去实现的,但十八年的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未来却让我找不到方向,我曾经梦想的那些未来图景开始模糊而我却坠入浑浑噩噩的黑洞。站在街上橱窗边的我,看着玻璃窗里映照出的面容,不禁失神那人是谁。我似乎再没有喜欢在书海中遨游的那种喜悦,似乎再没有发现某一不知名小花的那种激动,似乎再没有幻想一些不切实际事件的那种痴心。我揣着既迷茫又不知所措的心情走过了新鲜的高一、烦恼的高二、紧张的高三。

高三时班主任换人了,新的班主任告诉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得明确描绘属于自己的未来蓝图,都得为实现人生目标拼搏一回,让平凡绽放不凡。

高三的我们走着最平凡也最艰辛的道路,这是我们的同龄人所必须面对的道路——高考。好像上一刻钟的我还在为去哪游玩而烦恼,此刻却以思考者的身份考虑自己的未来;好像上一分钟的我还在放声歌唱发泄一切不快,此时却以沉默者的身份接受自己的现在;好像上一秒钟的我还在抬头细数天上的繁星,此时却以奋斗者的身份备战自己的高考。我怀着最平凡的心情拼搏自己的未来。走过眼前的黯淡前方应该有光彩夺目的霞光和红日。

我在校园,我在教室,我在这茫茫人海中以最普通最平凡一员的身份存在着。我曾沮丧也曾失望,但可庆幸的是我仍然还有梦想。我的明天是否灿烂?这个问题即使我问遍整个世界也不可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关乎我的努力与否。

有哲人说过,不要因为你在哪里而沮丧,而要因为你正在走向哪里而充满希望。是的,我要因为走向自己的未来而充满希望。向前走,就这样走,告诉自己,就算自己曾被时间夺走过什么,也无须叹息悔恨。时间无言,明天已在眼前,风从身边吹过,路依然遥远。

【篇五:读书三境界】

古人云“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其都点出了读书的必要。

而“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古人的勤勉好学也都体现在读书上。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这些在现代形容人文采飞扬的词语也与读书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读书可使古之学者蟾宫折桂,亦是今之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扁舟。然而,书里世界知多少,读书之境界你又参透了多少呢?

读书之境界,重质轻量。意思是看重读书的效率而非读过书的本数、厚度。唐代名臣虞世南的“五车腹笥”算在今天,也不过三四本书的容量。避谈古今差异,求精不求多,精读这三四本书,虞世南便可辅佐君主,成为一代治世能臣。反观今日只管拼命读书凑数的人,再多再厚的书恐怕也只能成为他们饭后无用的炫耀谈资。

当然,轻量并非完全忽视量。心松懈了,改变甚至停止了量的积累,没有足够的量变,成功便会与我们失之交臂。所以,把质量放在数量的前面,同时兼顾量的积累,以期用量变促进质的飞跃,才是正确的读书之境界。

读书之境界,成于系统而败于零散。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用有限的生命沉溺于无限的书海所包含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当你读的书涉及范围很广,通俗讲,也就是指你的知识面很广,但这有时并不全是褒义,甚至有点危险。因为涉及的范围越广,读书时了解的事也就越浮于表面。

当你读的书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你想成为医生,那你应该多读关于这本这方面的书,掌握好医药卫生知识,疾病预防和治疗,这样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医者。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可以说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所以读书之第二境界,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做一个“完整的读书人”而非“广泛狩猎者。”

读书之境界要想真正达到,怎样“读”也很重要,口诵心惟而非有口无心,有感情的诵读而非小和尚念经。一位精思明辩的哲学家曾说过:“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可见,读书不思考,就如读而不审,不若无读,浪费时间而已。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愿我们都能参透读书的三重境界,在书籍里拥抱了朝气逢勃的青春,收获果实累累的未来。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