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相关作文

【篇一:相逢】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可还好吗?我是您千万读者中的一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生在新世纪的我,万分有幸,与您相逢。

与“迅哥”相逢

我与您的初次邂逅,是在语文课堂上。读您的文章,有一种似与故友交谈的感受,小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纯真啊!您笔下的“迅哥”,令年幼的我似曾相识。那妙趣横生的百草园,那热闹非凡的社戏,那带给“迅哥”无数烦恼和束缚的三味书屋,无不令我心生向往,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动人的场景。嘿!迅哥儿,你那心心念念的桑葚可还美味吗?你那私塾先生可还那样古板?你那寒冬中的鸟儿捕获了吗?

与“迅哥”相逢,我心生雀跃与向往之情。

与“斗士”相逢

众所周知,您是位“斗士”,但不是战场上拿着枪杆拼命冲锋的“斗士”,您是拿着笔杆的“斗士”!与您再相逢,那记忆中的“迅哥儿”却不见了踪迹,再读您的文章,字句都使我越发不理解了,我陷入了迷茫的深渊。为了重新认识您,我尝试了解许许多多的时代背景。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明白“中国人最需要拯救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因为那个黑暗的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青年却很少觉醒,这才使你弃医从文,拿起笔杆与黑暗斗争。您的文风犀利起来,您批判、您讽刺、您呐喊!那麻木不堪的闰土,那尖酸刻薄的杨二嫂,那困苦潦倒的孔乙己……无不令您悲叹,也令我愤慨。与您的这次相逢,我认识的不再是顽皮可爱的“迅哥儿”,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斗士”。从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股热烈的爱国之情,一股不畏黑暗的凛然正气!我也时常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您所呼吁的热血青年之模样?

与“斗士”相逢,我心生向往自由与严格律己之意。

鲁迅先生,与您的相逢,令我觉醒,令我鞭策自己——要保留童真,不要流于世俗;要奋发向上,不要麻木不前。

万分有幸,与您相逢。

您的读者:×××

2018年12月22日

【篇二:社戏码头】

沿着弯弯的河岸,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社戏码头。

从前面看,戏台就是一座高高的楼阁,白的墙、黑的瓦、两边高高翘起的飞檐,看起来古色古香。中间是高大的戏台,八根暗红色的圆木柱子从楼下一直立上来,更显得戏台气势不凡。戏台两边悬挂着一副足有三四米高的对联,右边的上联以“社戏”起头,左边的下联以“码头”做呼应。再两边是有着雕花窗子的厢房,是唱戏时人们化妆和换戏服的地方。

转过一扇雕花木门,向上走一小段台阶,就来到了戏台上。原来这出口就在戏台上的一排黑色的木柜子后,从台下根本发现不了,真巧妙!我漫步在台上,这是一座简单的戏台,没有多余的装饰,顶上也没有剧院那么多先进的灯光设备。在它的身上已经上演过无数的故事:有英姿飒爽的《穆桂英挂帅》,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刘海砍樵》,有关于才子佳人的《西厢记》……

凝望着戏台,我仿佛看到了人们来看戏的热闹场景:夜幕降临了,戏台上五彩的灯全开了,戏台下人头攒动,有的人坐着自带的椅子一边磕着瓜子一遍看戏;有的人坐在湖边的石椅上跟着台上的人一起唱;还有的人坐在乌篷船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戏……

【篇三:记忆中的文化】

儿时的夏夜,望着灿烂的星空,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总会不自觉的沉醉在无边的月色中;每年的3月,看纸鸢飞翔在广阔的蓝天,总会和小伙伴一边疯跑,一边唱起“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寂静的午后,伴爷爷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总会和他字正腔圆对上几句……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了我儿时的记忆里。

光阴荏苒,18岁的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于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圣诞节的街灯,彻夜明亮;情人节的鲜花,到处飘香……异国文化的魅力如此巨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

看着圣诞节的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的浪漫温馨,我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倾听“贵妃醉酒”。中国文化,真的被我们慢慢淡忘了吗?

元宵节的龙灯,依旧热闹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烧龙了!烧龙了!”古镇小街传来孩子兴奋地吆喝声。在这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我们品着元宵,回味着过去的时光……

清明节的行人,依旧断魂吗?荒郊野外,芳草萋萋,鞭炮声声。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谁家的子孙,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清明,自在人心。

端午节的龙舟,依旧在划吗?又是一年粽飘香,沐浴五月细雨,品味香甜粽子,将那绵延千古的爱国情怀,一代又一代,继承下去。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在那个忧伤的江畔,粽子只是怀念,艾叶饱含珍重。

故乡的社戏,依旧在上演。君不见,新农村社区的坝坝舞正跳得红红火火;七夕节情人节的浪漫,刚拉开大幕。君不见,青山绿水,红男绿女,四面山七夕节鹊桥相会浪漫之旅正如火如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悠悠岁月中匆匆走过多少人?而我们的唐诗宋词还在吟咏,我们的敦煌之路正在延伸。记忆中的文化,因其内含中华文化之骨髓,虽历经千百年的磨砺,但依旧辉煌,依旧香醇。

【篇四:美的瞬间】

我的老家很美,住在那里的人也很美,美得就像这秋高气爽的晚霞一样。

暑假的一天傍晚,我们乘车回到老家。父亲去停车,那里是块荒地,平时也只有奶奶辈中的老陈才会路过。他长得很丑,给我的印象并不好。看看因要唱社戏而张灯结彩的小镇,夕阳在房屋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洒下一片金黄,绿草如茵的小道上,风吹小草轻舞,很美。

突然,眼角的余光瞥见父亲车的后方似乎有一个灰色物。我想提醒父亲不要搁上去,才发现那竟然是一条狗!灰色的矮小的身子,半瘸的后腿在微凉的晚风中颤抖着,显得很是可怜。那后腿似乎是被电瓶车撞下来的,现在面对比它大几倍的庞然大物,不知是吓傻了还是本来就傻,就呆呆的站在那,也不逃跑。

“死狗!”也许是担心狗的生命,也许是因为车,我想引起父亲或狗的注意,不想让狗死去。可距离和车上的窗户让我的努力成了徒劳,声波传不到父亲的耳朵里,也无法引起狗的注意。“可恶!”我又咬牙切齿道。并迅速向狗跑去。可是已来不及,眼见父亲又回了一把,即将扎死那条狗,我不忍心看,可头又扭不过去。

突然,一个黑色的矮小的身影如闪电般扑向那条狗,将它从生死关头救了下来,不想狗却不领情,狠狠得在他的膝盖外咬了一口后,夺路而逃。动静很大,耳畔响起了父亲刺耳的刹车声。望着那狗一瘸一拐逃去的背影,心中的各种情感交织,绊住了我的脚。

父亲急忙下车,想要扶起他,他却摆了摆手,挣扎着自己爬着站了起来。我走近了,看见那张丑陋但却立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脸——原本很模糊的属于老陈的那张脸。他又向自己来时的地方走去。“他大概是有东西扔那儿了。”我猜。我先跑过去,发现了地上的锄头,我拾起,想帮他拿着,却拗不过他。老陈转过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我们站在原地,目送他的离去。只见灿烂的夕阳撒下的光芒像金子一样铺在他肩上,也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小镇的人与景都很美,而这一幕,在我心中是最美的瞬间。

【篇五:真挚】

读到《社戏》的时候,我总觉得鲁迅并非完全在描绘儿时看戏的情景,而在其中倾注了一种难以捉摸的感情。我读了好久,却一直没能将这种感情读透。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由近而远,不可捉摸——但即便是远了,也余温尚存,只能用心去感受。

那是一种真挚的感情。在一个让人心醉又心碎的黄昏,我恍然大悟。这份真挚的感情,是鲁迅留给他的同伴、他的童年的。

当我朦胧地看懂了这份最真挚的感情,我的心中微微地震撼了:记忆中,似乎我从未有过对别人这样真挚的感情倾注。就算有这份感情,也被我深藏在心底,藏在一个我自己也不知道的角落。这是因为我的心太过冷漠,还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离别?我不得而知。

这也许是一种怀恋。不经历真正的离别,也许找不到这份真挚的感情。怀恋难道是和痛苦的离别成对出现?难怪,我没有经历过离别,没有这样的忧伤。人生漫漫长路,我才走了几步,怎么可能历经离别?在我看来,短暂的离别意味着重逢,而不是痛苦和怀恋。

我又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冷漠了。我竟毫不忧伤离别、怀念曾经,而是乐观地坚持着执念:总会有重逢的一天……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逐渐长大,离别的忧伤开始浮出水面,怀恋之情也渐渐在我心中沉浮。

似乎我早就预感到,我的童年终将离我而去。只是逐渐长大,忧伤的感觉逐渐膨胀起来。曾经我也怀恋过我的童年,但今天,似乎倾注的感情比以往要强烈许多。

当童年离我而去,我身边的人们是否也会消失?

曾经的同学,有一些离开了,有一些似乎和我很陌生。

也许,人还在,但不同于往前了,因为他们都变了。我仍怀恋着,怀恋的是记忆中曾经的他们,还有我的童年。

突然,我想到了林海音的一篇文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当年学这篇课文时已有许多感慨,但大多现在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个词——物是人非。

人们还在,但都不是以前的他们了。当我怀恋曾经、怀恋童年的时候,我在想:这或许也是一种物是人非的忧伤吧。

把最真挚的感情献给曾经的人们,还有我的童年。

【篇六:此时有声胜无声】

当正义被质疑,道德无下限,这位中学生按下的“咔嚓”快门记录的是极丑陋的图景,发出的却是最美丽的声音。

此时有声胜无声,当正义与道德之光黯淡,我们应该勇敢站出来,保卫灿烂的明天。

正义在哪儿呢?遥远,我看见斯巴达克斯中的最后一剑和该隐倒地留下的鲜血;眼前,我默念已逝战警队友的泪腺和这位中学生毫不畏惧的面前。道德去哪儿了?我不愿听闻何处的风景区游人刻字、垃圾成山,我只想获悉我们的人民几度拾金不昧为国争脸。

是了,现如今人人捧着手机,只关注于那里的虚拟浮华,谁会在意现实中不会危害自己钱包的所谓是非正义?可是扪心自问,若不挺身而出点亮正义与道德,你是否对得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教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追寻,索尔尼仁琴的梦寐,圣西门和傅里叶的辗转,华夏大地那万人过雪山草地的脚印,神舟四海为仁为义的硝烟?

《琵琶行》的余音已经过去,如今“此时有声胜无声”,不信你看——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金黄色圆月的西瓜地里,他一人操持那台名叫警醒的社戏,带领阿Q、祥林嫂叫醒了那许许多多麻木不仁的同胞。阿喀琉斯面对爱琴海的烽火,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也至死不肯从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

他们为正义呼喊,携道德而战,他们无时无刻不记得将自己的一切献给正义与道德的璀璨,此时有声胜无声,那火炬靠我们自己点燃。于是,刘文典被扣押惹万人游行,艾玛。沃特森挥女权大旗受联合国致意,所以无人如吕碧城笔下“浸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所以秋瑾的逝去让无数人扼腕叹息。

此时有声胜无声,用你的手机为道义做贡献,而不是用手机抢红包里的一毛三分钱,用你的手指为这位中学生点赞而不是视而不见,最重要的是,做无畏的新青年,将正义与道德点燃。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