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霜相关作文

【篇一:送你一轮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题记

又是月圆时,躺在床上的我睡意全无。想起初中二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伤心流泪时,同学送来一方手帕;取得成功时,同学投来声声赞美;灰心丧气时,同学给予支持与鼓励。

最近同学们都在相互留言,拿起一张张同学录,突然不知说些什么了,千言万语到了嘴里,只化做微笑消失了。

面对离别,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抒怀,以月遥寄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就是这样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也唤起了我对同学的不舍。

月儿给人说不出的诗情画意,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千古流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每每想起这首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清冷的夜让人望月思亲;温庭筠《商人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出一幅寂静的乡村图。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撒满山路,栀子花明灭于驿站外。

在那一轮明月上,人们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舞动着寂寞广袖的嫦娥,有酿造了香溢天界的桂花酒的吴刚,有孜孜不倦捣药的玉兔,人们认为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是红叶烂漫的秋季,还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月儿都别有一番情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亲爱的同学,即将离别之时,送你一轮明月,为你在大海中航行指明方向,为你在黑暗中夜行照亮路途!

【篇二:静的魅力】

安静、宁静、静指的是一种状态,简单地说,它代表一种环境。

想到静,难免会想到老师常常念叨的“入室即静”,要求我们上自习要“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虽然严厉,但这样的“静”对于学霸们来说,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吧。但静的魅力并不仅仅限于此。

古代的学者们对静的感悟,显然更上一层楼,他们并不愿止步于环境。“曲径通幽处,潭影空人心”,虽不见静,但却有静,此静乃意境。当人们真正地、彻底地静下来后,人们才能感受到“意静”。难怪古代诗人如此钟爱于隐居,环境静到极致,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静。

不仅有“曲径通幽”直接写出静的,更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以动衬静的。当然,也不乏动静结合的例子。静,给中国诗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动静杂糅等所带来的意境,带给文人一次次别样的体会,不难看出静之魅力所在。

但静的魅力并未被发掘完。

“静若止水”。

心境的产生是意境的升华。能到这地步,算得上古之圣贤了,已经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并非水的地步。但这样玄而又玄的东西不是常人能体会到的,但我们可以变相地应用。比如古代兵法,以静制动。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亦不动,若敌人焦急猜疑,我自岿然如山,这像是一种心态,一种心境。更浅显的,如“心静自然凉”,只要心静下来,环境能奈我何。所以用“静若止水”来形容高深莫测之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也不难怪人们如此地向往了。意境的升华便是心境。

从普通的环境,凝结至玄奥的意境,再升华到高深的心境,静之魅力尽在“三境”之中。我们现在能做的,不仅限于“入室即静”,学习可能更需要“心静”。

【篇三:一年之际在于春】

“一年之际在于春”,这实在是一句老的不能再老的老话,老得我们麻木的耳畔几乎生出了厚茧,老得我们已经很少有人会为之心潮激荡,思绪飞扬。

但,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日出的朝阳?

谁不渴望“一路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而我又如何能忘了这三年的一切?

这一切,都源于对春的向往,春代表了早,代表了希望。有了春,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春,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舒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春,就能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春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动力,用春来鼓舞自己,就是懂得先下手为强,到时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春的激励,才有了孙敬成就儒学大师的尊位,苏秦纵横六国的传奇。

而很多人失去了春,只能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而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毕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是圣贤的超然,但辉煌才是我们凡人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春来激励自我?

春是心中不落的的太阳,让我热血沸腾,有了春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

一年之际在于春。新学期,用春激励自己,装点梦想厉兵秣马,扬剑试锋,迎来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穹!

【篇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上中学,我几乎终日忙碌不停,如同电脑程序一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茫茫书海,何处是岸?又熬过了一个夜晚,今天我决定不再浪费属于我的周末,扔掉书本,走出房间,去河边散散步,望望葱绿的树木养养眼。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悄无声息,随即与流水一起飘向远方,叶儿会飘向哪些地方呢?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三毛,是位旅行者,她去过很多地方,可以说足迹遍布全球。她边走边写,她的文字中流淌着诗意的生活,美好的人性,浓烈的亲情。读着读着,我明白了做一个边走边看边写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或开心,或沮丧,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受,把这些记录下来,十年、二十年后,翻开看看又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回忆。青春过去了,美好却永远留在了纸上。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很赞同。书上的美好是别人看到的,别人写下的,每个人不一样,自然看到的也不一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的经历;“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景观”。同样是杨柳拂堤,一段石板小路,你若身临其境,带来的真实感受当是另一番滋味。所以与其想象,不如自己去感受感受,因为别人的眼不等于你的眼,自然别人的心也与你不同。在“走”的过程中,我们感悟生活,寻找真我,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看世界的方式很多,可以浏览报刊,收听新闻,观看电视。我,一个生活在偏僻村庄里的姑娘,看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感觉世界离我既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我喜欢学地理,经常收看世界各地纪录片,看得如痴如醉,总梦想有一天能够身临其境,哪怕只是瞬间。我想去看看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美丽,想去看看鲜花小城阿尔萨斯的美仑美奂,也想去看看埃菲尔铁塔的壮观,还想去一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盛景。

但我知道目前不可能,可我不会放弃这个梦想,就让它陪伴我,一路前行吧!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扇动着一对美丽的翅膀,来到一座花园……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