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关作文

【篇一:走过孤独】

回首小学六年,那真是段孤独的时光。

我们小学很差,所以我的成绩在班上可以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很多人乐意跑来和我做“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抄上作业,考试时瞄到答案、思路……对于他们,我多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了。

有两个女生是班上公认的我的好朋友,虽然我并没有多喜欢她们。一个个子很高,却是极瘦,小腿几乎和我的胳膊一样粗,让我不禁怀疑我是不是长得太胖了。另一个身材娇小,喜欢戴特别大的蝴蝶结,几乎将她整个脑袋盖住。

记得一次,军训时,大家都故意跟老师做对,熄灯后还聚在一起吵吵嚷嚷。谁知那个喜欢戴蝴蝶结的女孩突然提议要给我取几个外号,比比谁起的多,几个女孩子都欣然应允,各种难听的外号层出不穷,我气急了,偷偷跑到了隔壁宿舍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吃早饭时,难听的闲话便传遍了全班,什么“我仗着学习成绩好,欺负人”啦,什么“我故意欺负她们,害她们被老师罚”啊,后来我才明白,她们昨天晚上由于闹得太过分,被老师骂了一顿。再加上我没住在原来的宿舍,老师以为是我嫌她们太吵,偷偷跑走了,更是火上浇油,老师罚她们绕操场跑十圈。

后来,她们也自知理亏,这件事怎么也怪不到我头上,也没跟我多“计较”。但我却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独,那种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关心的孤独。她们喜欢的魔幻小说,我从未读过;她们喜欢的各式八卦,我却从不上心,她们喜欢折下枫叶,做成漂亮的书签,我却觉得这残害生命,从不这样……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没有办法脱离群体独立生存。可是,站在人群中,就真的感觉不到孤独了吗?或许,或许真正的孤独,是在人群中当中,无人理解,无人关心。孤独是最大的魔鬼。

初中之后,我又认识了几个好友,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竟如此相似,相似的爱好,相似的习惯,相似的性情……正像《最后的旅行》中所唱:“看见你就好像看见另一个自己。”孤独这个魔鬼,似乎也被吓着了,早已逃之夭夭。

走过孤独,蓦然回首,时光早已消逝不见,只剩下无尽的回忆;但走过孤独的感觉真好。

【篇二:各国变得越来越相似】

由于世界上科技的发展,全世界的商品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在对这个问题持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商品的相似性对文化产生了影响。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由于交通运输的便利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现如今都能享用到同样的优质便宜的商品,国家之间的差别也随之变得模糊。有人认为这种变化是正面的,因为它能够打破国家和地区差别让人们都享用优质低价产品。而有人持与之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人觉得这种变化加速了文化差异性的消亡。我的个人认为,这种趋势是有利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从中获益。

共同的市场虽然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变得模糊,但是它更能让每个公民享受到巨大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可以购买到世界任何地方的产品,这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变得更高。比如说随着物资流通的便利,我们可以方便的驾驶德国产的汽车去上班,在办公室里使用美国产的电脑处理文件,享用一杯来自巴西的咖啡,午餐吃一些来自马来西亚的水果。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市场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发展趋势让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变得更加便利。由于共同的市场和商品的流通,各个国家的语言、习俗以及法律法规都变得更加相似,这就给消除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障碍。例如,美国的旅游者即便是到了亚洲也能够享用熟悉的快餐,到了电影院能观赏好莱坞大片,买到自己熟悉的化妆品,这就给他们的旅游带来了无比的便利。

必须承认的是,有些人担心这种发展趋势会减少国家和地区间产品和风俗的多样性。比如说有些国家地区独特的手工业产品,由于国外廉价产品的冲击不得不退出市场,人们购买产品的可选择性下降。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跨国旅行者在外国的超市里发现里面的产品和品牌和自己家门口的超市里的相差无几,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失望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同质化的发展会给降低产品和国家的多样化,但是这种发展的确给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能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认为它是正面有益的一种趋势。

【篇三:形相似】

一株纸花远远望去,或许可以以假乱真,但只要走近端详,便会发现,它与真花相去甚远。纵使巧夺天工、绚丽夺目,也不过是死物。生命的律动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不会被外表左右。这是内涵与灵魂存在的意义。

空有外表,就如同绚烂的泡沫,一触就消失。

鲜花娇艳迷人,光彩夺目,却终难逃脱很快枯萎、凋零的命运,而松竹,虽看上去平淡无奇,色彩单一,但四季常青,终年不败,自有一番清新脱俗的韵味。外表出色,不代表内在同样完美。内在拥有良好的品格,即使表面稍稍逊色些,也无妨。晏子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家,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却天生长得矮小,遭人耻笑。但他用自己的才华和个人魅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还流传千古。由此可见,外形所左右的只是一时的看法,而内在确实起决定的作用的。外表可以改变,但内心的价值观却难以改变。无需在意外表,一时的总是昙花一现。

拙劣的模仿往往只能适得其反,是因为内在的差距难以逾越。

杨雄曾模仿孔子写《法言》,虽然有意模仿圣人的口吻,但却无法写出孔子浑然天成、澎湃博大的气势来,因为孔子的胸襟、气度如高山大海般深邃,自然而然的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而杨雄却刻意为之,不免生硬造作。外表的模仿,只是流于表面,但内在却是一个人一生所要展现和依靠的东西,无法模仿。内涵是不自觉所流露出的品质,是心之所往。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外表美好,就如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

注重培养内心的美德,让灵魂纯净,做自己。

没有支柱的大楼注定要轰然倒塌,失去翅膀的雄鹰注定要坠落大地。失去了灵魂、本质,无论外表怎么改变,都会坠入深渊。不要一味地想成为别人,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独特的自己。李叔同的一生可谓传奇,但只不过“认真”二字,他凡是做一件事,必要竭尽全力,毫不怠慢地认认真真完成。他不追随别人的脚步,只做自己。他的灵魂已在孜孜不倦中洗尽铅华,走入无我、无我之境。学会塑立内心坚定的信仰,修缮美德,让内在的气质内涵超越一切,散发出去,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

抛弃外在,追求内在的美德,才能真正完善自己。只追求外在的相似,只会弄巧成拙。注重内在修养,你反而会看淡世间世事,以独特的眼光探寻一切。

【篇四:《不起眼的花》诗歌】

一株花苗,

长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

与一旁的野草十分相似。

但它努力长大,

希望,

开出美丽的花朵。

但被一旁的野草冷嘲热讽,

说它徒劳。

但它坚信

自己是一株花,

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终于,

它开出出了花,

美丽的花。

每个人都如

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被别人嘲讽。

但只要坚信,

自己是一朵花。

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

【篇五:书与心旅】

午后,捧起一本书,带着惬意,往床上轻松地一靠,让灵魂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身心在智慧的花园里徜徉。不知不觉间,灵魂得到了无声的供养,变得愈来愈充实……

(一)

三岁时,我还只是个牙牙学语的稚童,但捧起绘本,倒也有模有样。津津有味地翻翻插图,读读偶尔懂得的文字,看看故事。

一本又一本的绘本在手中起起落落,即便一知半解,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未曾想,那时懵懵懂懂的走马观花,竟使自己得到了“小百科全书”的雅号。

(二)

慢慢地走着,缓缓地成长。

到五、六岁,我捧起四大名著的儿童版,手不释卷。即使许多字依旧不认识,但把主要内容摸清楚,还是绰绰有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渐而,脑海里知识的储备多了起来。课堂上,我总能侃侃而谈,引得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与大人交流时,不经意间妙语连珠。被大家夸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使我自以为鹤立鸡群。

步入小学。

虚荣心像荒芜了一个冬的野草,满心满脑的疯长。为了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我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甚至上厕所时都要捧一本书。在这样的“寒窗苦读”下,我似乎成了出类拔萃的“好学生”。

(三)

赞扬声中,飘飘然度过了五年。

到了六年级,由于“口臭”,我与同学们的关系用剑拔弩张。他们似乎是刻意处处为难我,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像被放在显微镜下,无限放大。后来,甚至到了翻陈年旧账和无中生有的地步。迫不得已,只好和他们割席分坐。下课时,独自一人趴在桌上发呆;放学时,独自一人踢大街上的石子;聊天时,独自一人在旁边静静的听……孤立尴尬的境地,我仿佛被一双大手扼住了咽喉,窒息绝望。

为什么他们会百般为难于我?我像个深陷泥潭的小鹿,苦苦挣扎。

几周前。书,像是指南针,引领我走出了那片名叫“困惑”的沼泽地。一个已入阑珊、静谧的夜里,我闷闷不乐,随手抽出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翻开。突然,一个故事吸引了我。主人公的遭遇与我非常相似,也被同学冷落,深感苦恼。后来,经过老师的疏导,他才恍然大悟——同学们之所以处处为难自己,是因为自己“恃才傲物”,在不经意间伤害了他们。

我和故事里的主人何其相似啊!从他的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于是,痛定思痛:不要牙尖嘴利,更不要去攻讦、贬低同学们。几天后,我同学们冰释前嫌,又和好如初了。

若不是书的启发,也许我现在还与同学们“战火连连”、“硝烟不断”。

(四)

春花开,夏荷摇,秋叶落,冬雪降,天行四季,循环往复。宁静的岁月温养着一切——变与不变,有和睦,也有龃龉。

读书吧,书是明灯,照亮黑暗;读书吧,书是火炬,拨开迷雾;读书吧,书是清流,涤荡灵魂。

【篇六:清朗如月】

在走廊日影下,竹绷支起一方白色素绢,悠悠用丝线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浮云……静坐劳作,心情愉悦。院子里的樱花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起来。黄昏时下了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

你说,日子就这么过去好不好?

春日里去爬山,山间小径铺满厚厚的松针。午后阳光蒸腾起松脂辛辣的气味,有偶尔的鸟声如影随形。山腰处,与一株开得绚烂的白蔷薇不期而遇,枝叶繁盛,花苞累累,花瓣重叠,黄色的蕊挺立着。不曾想过,自己竟又会遭遇相似的场景,而时间之剪,已裁出我渐以陌生的风景。坐在山顶的大石上,满山苍翠里,只听见松涛如潮水此起彼伏。湛蓝的天色蔓延在群山之间,白云朵朵。那一刻,时间和天地似乎是停顿的、凝滞的,却又格外寂静豁达。

大自然的美,从来都是端庄郑重。如同一种秩序,一种道理。

看梵·高的作品集,纯英文的注解,几乎全是春天阿尔的果园和云朵。构图相似,毫不避讳。我想他也许是面对大自然的美,心慌得无处放置,只能一遍遍重复,对美的真实感情,让他的心里曾经如此狂热、激奋、孤独和痛楚。

他的才华,被时间审判,却得到了世界的回报。这些都来自于他内心的清郞简洁以及对美的肯定。

从来只喜欢看古典文字,近乎偏执地讨厌那些畅销书,在它们中大多数充斥着媚俗形态、虚浮概念和浅薄趣味。只有那些经典文字才能让自己沉静,似乎与喧嚣的世间失去联系。

银灯灿烂,画阁春暖,细语含怨,穿针夜话,为伊读《西厢》。蔷薇架下,蜂蝶乱飞,正值青春,谁人不醉,细读《红楼》。月明如画,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轻诵盛唐诸子一唱三叹之诗。黄昏日落,负手庭除,拂几焚香,徐读楞严经。

没有目的地阅读,只是为了取悦自己。

我喜欢这么一个故事:我是一棵树,不知道自己从哪来,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春天,我长出绿叶,在树阴下,人们嬉戏,闲谈。我可以给人这么多快乐,自己也不知晓,我只成长为我自己,什么也没有做。秋天,我开始落叶,人们喝酒,吟诗。我只成长为我自己,什么也没做。无数个春花秋月后,我老了,人们把我锯下来,我便成了一个树墩了,有人坐在树墩上,思索人生的开端。

我长成了一棵树,并以一棵树的方式在世上消失,这就是我的哲学。

无论身处何境,我只愿保持内心的淡然清朗和笃定,所有理性的向导,都是世间万物本来的样子。

记得弘一的一首谒语: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