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位置与价值】
人生无地之间,若自驹过隙,忽然而已。在自然界中,人就像一根“苇根”而对浩瀚天地无能为力;但人是一根有“理想”的苇草,渺视天地万物,又舍我其谁?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世界上的独特作用!
正如“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能像“鲲鹏”遨游展翅消遥于天地之间,做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实现自身价值,甚至功成名就。史海浩瀚,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是靠人自身去创造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不是缘于乡里小人的嫉恨仇视,而是对人应实现应有价值的理性回归;“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亦不是田间小儿狂妄无知,而是对自我的自信与肯定。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去勇于创造自我,找到自身位置!
虞世南咏秋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代贞观名臣向我们表明,在优势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日积月累得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自身有实力,“肚子里有墨水”,身强体壮,才可能“‘刀枪不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所要作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博闻强记,增强自己生命的“厚度”,优势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胸无点墨,一无是处”的人是难有作为的!
在平凡位置上亦能实现自身价值!陆游咏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尚书》去,诗言志,焉知诗家不是见物而所感,以明心志,纵然赋闲回乡,诗人亦:“位卑不敢忘忧国”,愿尽自己余热,在生活中,在平凡位置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令人感慨的事例实在不胜枚举——四川凉山州邮员王顺友,二十多年如一日,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将党的关怀和亲人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玉树菊,台湾台东菜市场的一个小菜贩,二十年时间里,先后捐出二百多万元用于教育和医疗事业;中国个人环球旅行第一人翟墨,用自己过硬的技术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位置与价值不成正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定能焕发出无限的动力。未来是靠自己来把握的,是靠自己的选择来把握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吧!
【篇二:林间幽径】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在铁山坪,就发现了一道被许多人忽略的美丽风景。
秋风飒爽,万里无云,秋日的铁山坪像一位茕茕孑立的老人。苍茫起伏的山峦不仅使它多了几分魅力,也显出了它的古朴与沧桑。站在观景台上,微风徐徐,俯瞰铜锣峡,下面是滚滚流动的长江,对岸是郁郁葱葱的青山。货轮的汽笛悠远扬长,“呜——呜——”的声音回荡在山间。
我沿着一条小路信步。道路两旁都是茂盛的树木,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树上隐隐约约传出几声清脆的蝉鸣,让我想起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诗句。脚下满是松针,踩上去柔软绵实,和走红毯的感觉一样——这是大自然的“红毯”,大自然的恩惠。我深深地吸一口气,有树木的清香,夹杂着青草的味道,这是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
路旁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摸上去指尖痒痒的,令人不由得心上一颤。丛林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蘑菇,大的、小的、不大不小的,白的、灰的、灰白相间的。它们有的长在石头缝里,有的长在松树根下,还有的很神奇地长在掉落在地上的果壳里,一个个蘑菇犹如一把把小伞,在微风中悠然挺立。
要离开了,我恋恋不舍,那悦耳的蝉鸣,那清新的空气,那柔软的松针,那神奇的蘑菇。转身,幽径依然幽静。
【篇三:知了军团】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别看知了小,它的用处可大了,可以吃,可以入药,它还是一个演奏家呢!
今天我就观察到了这些知了壳,它们一个个形态各异,可颜色相同,都是土一样的颜色,虽然颜色不好看,但是也无法遮盖它们所含有的几分艺术之气息,它们一个个都是自然这个大雕塑家做出来的作品,每一个都活灵活现,仪态万千,就像活的知了一样:有的好像准备要跳高了、有的好像就要开始打架、还有的好像正在睡觉,我看着入了迷,便对知了有了很大的兴趣。
有一次,吃完午饭我去四处观赏,突然一声鸣叫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是一只知了在唱歌,那是大自然中最纯的声音,可这天籁之音往往都成为绝唱。它们要在短短的几十天里完成生儿育女的任务之后,结束它们这美好的一生。
然而,它们的寿命可不止这短短的几十天,而是有七年﹏﹏十七年多的不等的寿命,“那它们秋天去哪了呢?”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上百度搜索了一下,原来在树上的是成年期的知了,而知了们,还有一段灰暗的幼年期,它们从虫卵变成幼虫就每天在黑暗潮湿的地下过日子,饿了,渴了就只能吸食树脂,一直要到七年以上才能从土里钻出来,就好比是一只知了与你同时出生的话一直要等你上小学或更久才能从土里钻出来,脱去外壳,晒干翅膀,飞到树上,放声歌唱。
啊,一只知了活下来有多么的不容易,这个知了军团也真是伟大啊!
【篇四:描写】
人生无地之间,若自驹过隙,忽然而已。在自然界中,人就像一根“苇根”而对浩瀚天地无能为力;但人是一根有“理想”的苇草,渺视天地万物,又舍我其谁?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世界上的独特作用!
正如“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能像“鲲鹏”遨游展翅消遥于天地之间,做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实现自身价值,甚至功成名就。史海浩瀚,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是靠人自身去创造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不是缘于乡里小人的嫉恨仇视,而是对人应实现应有价值的理性回归;“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亦不是田间小儿狂妄无知,而是对自我的自信与肯定。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去勇于创造自我,找到自身位置!
虞世南咏秋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代贞观名臣向我们表明,在优势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日积月累得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自身有实力,“肚子里有墨水”,身强体壮,才可能“‘刀枪不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所要作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博闻强记,增强自己生命的“厚度”,优势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胸无点墨,一无是处”的人是难有作为的!
在平凡位置上亦能实现自身价值!陆游咏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尚书》去,诗言志,焉知诗家不是见物而所感,以明心志,纵然赋闲回乡,诗人亦:“位卑不敢忘忧国”,愿尽自己余热,在生活中,在平凡位置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令人感慨的事例实在不胜枚举——四川凉山州邮员王顺友,二十多年如一日,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将党的关怀和亲人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玉树菊,台湾台东菜市场的一个小菜贩,二十年时间里,先后捐出二百多万元用于教育和医疗事业;中国个人环球旅行第一人翟墨,用自己过硬的技术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位置与价值不成正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定能焕发出无限的动力。未来是靠自己来把握的,是靠自己的选择来把握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吧!
【篇五:我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让我背上行囊,迈着轻松的步伐去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
——题记
煦暖的春;炎热的夏;萧瑟的秋;凛寒的冬。像一个个小老师给我许多人生的启示。
春意盎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的《咏柳》道出春天的活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的《春晓》说出春天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讲出了春天的诗情画意。
没错,春天是美丽的。但春天只是美丽么?绝对不是——他告诉我要时时刻刻充满活力,像柳树一样坚强;像小鸟一样快乐;像小草一样生机勃勃。生命的价值不正在于此么?
夏日可畏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每每在夏日走在林间小路。路边的灌木丛枝繁叶疏。叶片上几滴凝聚的露珠,懒懒的,似乎还没有睡醒,耳边回荡着一声声蝉鸣,人们都说夏日可畏,可蝉不畏夏日,在夏日依然顽强地鸣叫。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不适当谨慎会很多人缺乏的吗?
叶落知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树叶变黄了,像一只黄蝶般在风中飘舞,小鸟也飞走了,只留下满地落叶。但转念一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写尽了落叶之情么?树叶落了,可他们并不是躺在地上,他们把自己献给了树根,让大树更绿,草儿更青。人生,难道不需要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么?
冰天雪地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冬天,是白色的世界。我漫步田野,放眼望去,除了茫茫白雪和枯老的树干,其余的都被寒冷这把锋利的镰刀吓得不敢露面。但我转念一想,雪化了是什么?是春天啊!大地正在孕育着生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永恒!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我就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慢慢长大。
【篇六:金蝉脱壳】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藕秋风。
他是蝉,是一个天生高洁的君子。
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要在蜂科昆虫和同类的野蛮侵略下存活,在霜冻来临之前钻入黑暗的地下,靠植物中那少得可怜的汁液为生,直到那阳光普照大地,这位满身泥桨的挖土工才能换上原本属于自己的高贵的礼服,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陶醉在温暖中,沐浴在阳光里,享受着自己生命中短暂的快乐。
在蝉跨过出口的大门后,地洞就彻底变成历史。他会在四周游荡一会儿,寻找那足以支撑着他完成脱变的平台。等他休息够以后,他的中胸便沿着背部的中线开裂。
如果一只蝉在蜕变时,受到了干扰或帮助,他便会面临着死亡,即使能侥幸存活,这只蝉也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并且会失去他那引以为傲的歌喉。
因为,一位君子是不需要别人施舍的帮助,他高洁的生命不容得旁人的一丝丝的指染。
蝉的蜕变尽管短暂,却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神圣的生命过程。蝉变蜕变尽管充满困难和挑战,却是获得塝和阳光的唯一途径。
在蝉完全摘下面罩后,它的翅膀沉重、湿润,像玻璃一样透明,有着嫩绿色的脉络。
四年的地下艰苦劳动,换得一个多月的阳光下的欢乐,这就是蝉的生命。对于这样耐得住寂寞、矢志不渝地追求光明的勇士来说,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嘲笑它们的孱弱呢?我们不要再嫌那些蝉儿们的鸣叫烦人。在夏日中欢唱只是为了这一个月的阳光,只是这小昆虫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狂欢。
当换上高雅的服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林荫间放声高歌时,蝉已经完全陶醉在这个欢乐的世界中,他是最美的。无论它的音有多响,也永远不足以歌颂这来之不易且如此短暂的幸福。
一只昆虫,竟然有这样美丽的蜕变。那我们呢?处在青春期的我们,不也正是处于蜕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蝗虫,完成了次美丽的蜕变呢?
【篇七:秋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大家猜猜我刚才说的古诗写的是什么昆虫呢?对了,是蝉!
我在妈妈办公楼下发现地上有一只蝉,它六脚朝天,张牙舞爪的样子,特别吓人。我找了一个纸盒,放到它的面前,它似乎很聪明,立刻就钻了进去,我连忙把盒子盖住,把它带回了家。
这只蝉的头是黑色的,圆圆的眼睛凸出来,嘴巴是一个细细的吸管,背部也是黑色的,硬硬的,仿佛穿着盔甲一样,腹部和腿有桔黄色的斑纹,翅膀是透明的,像纱一样,上面还有黑色的纹路,非常有光泽,特别漂亮。
我最早了解蝉是通过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称蝉为夏日音乐家,但是它的生命非常短暂。几天后,我捡的这只蝉已经奄奄一息了,听到窗外同伴的呼唤,它也跟着叫起来,虽然声音嘶哑,但却用尽最后的力气去回应同伴,仿佛在说:“我已经快死掉了,你们不要管我,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吧,谢谢你们关心我,再见了。”
希望这只蝉下辈子还能跟它的朋友相遇。
【篇八:蝉声】
"知……"当蝉声成片响起时,我才觉得,这是一个夏天。
老家的那片树林,总是落满了这聒噪的小东西,大清早就吵得不得了,总是搅了我的好梦。干脆翻身起床,匆匆扒两口饭,就跑去找邻居小孟了。干嘛去?捉蝉。
走过窄窄的土路,就来到了杨树林,旁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过。这样的地方,蝉最喜欢了,我们也喜欢。由远到近,蝉声如一曲盛大的交响乐,又似风声雨声,很有些气势。在其中,忽然响起了一个特别的蝉声,初时从草尖掠过树梢,像微风拂过水面,后迅速在高潮处又婉转成一弧弯弯的清丽,留下一串长长的幽怨。
倏地,就想起了爷爷教我背的那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走到一棵树旁,我扶着小孟的肩膀,一手抓住树干上一个凹进去的缺口,一撑就抓住了更高的粗树枝。扭头一看,离我们近的蝉早已因为大树的撼动以及我们的吵闹吓飞了,唯有一只没有飞走——那是刚从蝉蜕中脱壳而出的,黑色的铠甲还未覆盖,翅膀单薄得还未完全舒展。我如愿把它扣在了瓶子里。带着“战利品”,我们凯旋而归。
我们认为它们是吃树叶的,便放了片叶子进去,又用塑料袋和橡皮筋封住了瓶口。然后围在那看。这时,爷爷回来了。他一向和善,这次却火冒三丈:“放了它!”
他说,蝉在地下要等好多年才等来一个夏天,而且只有一个夏天。他瞪着我们说话的样子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对生命的悲悯。
后来,那个村子已被高耸的大楼替换,那片树林已修建成了宽阔的停车场,那些小伙伴也追随父母去了不同的城市,就像我一样。
我常常想沿着故乡的路走回去,但是,我深知,我永远无法返回了。纵使我重新站回到那个经纬度,但是我也站不回那个盛夏的早晨了。我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温习那织成片蝉声,仿佛看到一张柔软的网,罩着我童年的欢乐,也启迪着我对生命的初次感知。
"知……"又是明朗的蝉声,有点孤单,有点渺远。站在僵硬的柏油路上,我仍旧固执地以为:当蝉声成片响起时,才是一个夏天。
【篇九:五年级四季之美仿写】
斜轴约23°的地球,给了我们春夏秋冬,犹如一个生命的轮回,分为四段。
春:生命开端
冬过了,春继来。渐化水的河面,几只鸭子慢游而过,尾后两条波浪展到了河边的芦苇丛中,展到了那落后的小鸭子上……
公园中,原是满地枯草,现在冒出了一片又一片新绿。那翠绿的颜色,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丛中的野花两三株的发出它们的美。
春天,无处不是生命!
夏:生命高潮
春过了,夏继来。初夏时,满园绿色,荷塘中的荷叶荷花占满池塘。树上蝉在叫,很远却能听见。真应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几株荷花风格各异,有的完全展开,有的才刚刚露出一点小脑袋,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晚最有意思的是在庭院中赏月,顺便与蚊虫来一回斗争。老家的蒲扇虽不及电风扇先进,却也摇去了炎热。萤火虫在月夜中翩翩起舞,别有一番情味。
夏天,热情的世界!
秋:生命收尾
夏过了,秋继来。看惯了绿叶的我们,到秋天看到那满树的绿叶变红变黄,便总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走在路上,时不时有阵阵丹桂香飘来,沁人心脾,让行走的人们忘了前进的步伐,不由得会停下脚步深吸一口,那馋样恨不得把这香味揣在兜里带走。无风的日子,树上的枯叶总会偶尔一叶两叶的慢慢飘落下来,他们总是牺牲自己充当季节预报的使者,让人们知道“一叶知秋”的到来。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为这秋天的丰收庆祝歌唱。蓝天下,一排排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去,提醒着人们,秋天到了,冬天已不远了。
秋天,多姿多彩的世界!
冬:生命结尾
秋过了,冬继来。河面上依稀小鱼在薄冰下游来游去。待到寒冬,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到处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小草、小树仿佛承受不了雪的重量,都被压得弯了腰。但那一颗颗松树,却依然傲然挺立,真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孩子们打雪仗的声音时不时地传来,让坐在家里的人们不禁也想出去参与他们。
冬天,一个轮回的结束!
周而复始,四季是一个轮回。一次又一次轮回,正装点着这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