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顽强的橄榄树】
记得大约在我上幼儿园时,在我家门前有一棵橄榄树,那时在整个镇里橄榄树比较少,因此这棵树像这条街的地标那样,特别耀眼,令人印象深刻,而正好,在橄榄树下有一家甜品店,这家甜品店味道不错,所以人们十分熟悉这棵橄榄树。人们在找路时,别人总说:“在橄榄树的××地方”
每天早上,我看着这棵树,而这棵树像在打哈欠似的,树冠被风吹得左摇右晃。在我去幼儿园之前,我总会仔细地看一看它与昨天有没有差别,那清脆的树叶、累累的果实以及淡雅的花朵每次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每次仔细地观察,我总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开心时,那棵橄榄树是欢快的;在伤心时,那棵橄榄树是坚强的……
每逢下雨时,我总趴在窗口上,看着那棵橄榄树,看着它在雨水的冲刷下的姿态,那不怕风雨,用于抗争的风姿;停雨后,我跑下去,看橄榄树,看它受到雨水的洗礼后的模样,雨水在叶子末端一边滴下,一边大喊大叫:“我来了!”那晶莹的水珠覆盖在它那粗壮的树干上,因反光而产生的闪动的光晕,更显得它的艳丽非凡。
每逢阳光暴晒时,橄榄树仍然伫立在原来的地方,仿佛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骄阳无畏,奋勇直前!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会看一看那棵橄榄树,我总会回想起橄榄树在恶劣的天气下的顽强毅力,我总会从中收获不少,从而跨越那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橄榄树象征和平,能够代表人们的博爱情怀;
橄榄树象征着胜利,代表了希望,古代奥运会的奖品就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
橄榄树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象征顽强的拼搏精神;
橄榄树是坚强和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永远!
【篇二:大合唱比赛】
“12·9”大合唱决赛在即。
预赛阶段的无伴奏合唱惊艳全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为我们的表演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对决赛热情高涨,信心满怀。班主任竟然在这关键时刻出差了,班长、团支书等人重任在肩,较以往更是认真谨慎,他们对细节的仔细考量都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不只是一场歌唱的比赛,而是我们北大班所有人为了梦想携手共进的一次考验。就如歌中唱的“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我们向往的不仅是决赛的胜利和冠军的荣耀,还有班级的凝聚力和我们一起追梦的过程。奖状只能保存一年,而这些共同努力的记忆却是此生不忘的。
经过这次比赛,我发现自己对这个班级的爱又深了一层,我想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体会。也许若干年之后,当我们这一大家子又聚在一起,共唱这支《橄榄树》该是怎样热泪盈眶、深深追忆!王硕贴心地找暖房换衣处;于单夕玮、徐琪、小蕊、庄子睿为租服装来回奔波;许多妈妈帮忙化妆、编辫子;曹艺露、张绪延一次次的建议和指导;还有我们所有人相互的关爱……让我感动的真是太多,让我回味的也难以穷尽,一切,也许都在歌声之中吧。
唱得很美,真的。我们的空灵,我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远远超脱了礼堂的嘈杂,穿透了合唱的拘泥。我们并不是在唱歌,我们是在歌唱。《橄榄树》不是激情澎湃的,它是安静地娓娓道来,渐入人心的。正是这份素淡,在比赛中没有脱颖而出,这不失为一大遗憾。但在我们自己给予十秒钟的掌声之后,我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过程是留给静静享受的,结果是留给别人评头论足的。我们做得很棒,我们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这比一张奖状、一个头衔要好得多。
我们这个家以后会越来越好,老师、同学都会坚守在一起,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勇敢地追寻、拼搏。
一两载荒秋走马,引南北少年学友,共赴万里江天;
两三盏古卷青灯,邀古今华洋先哲,同赴大梦千秋。
古道悠悠,力战者,天酬。
【篇三: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暴雨后,阳光再次倾洒人间,照在嫩绿的青橄榄上。轻轻摘下一枚,放入口中,苦涩在唇齿间弥漫,令人惊喜的是久嚼后的甘甜。
“女儿,我们家来了一位新朋友哦!”妈妈开心地拉我到一个房间。打开房门,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眼前,它散发着优雅的气息,穿着件“黑大衣”,衣服上镌刻着许多白色的条纹。
我坐在凳子上,挺直了背,轻轻拨动着白色的琴弦,从指尖传来悠扬的琴声,仿佛是一位老友在与我交谈。“不行,你还是不够熟悉这曲子,回去多练练,知道吗?”琴行的老师略显失望地对我说。优美的曲调是从其他同学那里传来的,我这里只有断断续续的音符,心情难免有些沮丧。“老师,我能出去透透气吗?”我请求道,老师点点头。
走在小路上,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抬头望去,一颗颗“小精灵”挂在枝头,悄悄摘下一颗,咦,真苦。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苦涩?砸吧着嘴准备回琴行,似乎有一丝甘甜。我赶忙跑回那颗树下,细细观察,原来这是一棵橄榄树啊,怪不得这么苦。不过,青橄榄久嚼后袭来的甘甜,令人回味无穷呢!
从琴行回家后,我更加努力地练习,不放过任何空闲时间。手臂酸痛也好,手指受伤也罢,我依然坚持一遍遍练习着。经过十几天的准备,我终于能将这首曲子行云流水地弹出来了。不过同学们都说我只是熟练罢了,还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直到我注意到老师弹琴时,那时而忧伤,时而欣喜的表情,顿悟:弹琴讲的是人曲合一,把自己融入曲子里是很重要的,而不是走个形式。
经过反复的练习,去理解曲子深层的内涵,我终于有所进步,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
再次路过那棵橄榄树,轻摘一颗,细细品味,任苦味在口中肆意。我已然明了,甘甜一定会在不久后到来。因为,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篇四:做一个流浪的追梦人】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一直在我心里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的词触动了我的心。
曾经有一个女孩,她为了自己的梦,走遍了五十多个国家,留下来一篇篇不灭的文字,使我们永远记住了撒哈拉的形成。
这个女孩,就是《橄榄树》的词作者三毛。她是一个活在梦中的人。她过着梦似的流浪生活,就像随风旅行的柳絮,愿意为了梦,不惜大半个世界地奔跑。这首歌,就是她的心声啊。看着三毛,总幻想能像她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追逐梦想。她的作品是面镜子,让我看见梦的倒影。
那么我的梦呢?早已被掩埋在繁忙中了吗?因为繁忙而忘记生活,掩埋在放学路的时间流里。又有几时能记起,自己曾经的那个埋藏在心深处的梦想——一名撰稿人,一名作者,用心灵编织出文字,去撼动读者的心。多久没有去考虑这个,去追梦了呢?
我自豪我曾是一个追梦人。以前放学写完作业,总有一段属于自己,属于梦的幻想时间。我常常坐在窗前,望着蓝天,叼着笔,编织我那盛满梦的篮子。上了中学之后,我便一直忙于学习,把梦想丢在了一旁。曾经自认为坚不可摧的信心与理想却被时光的洪流冲得七零八落,屈服于生活的威力,渐渐成为了一个麻木的人。每当想起我的梦,便对自己说,我还有梦的信念呢。但是,我只有信念了——没有了追梦的行动,只沉迷于虚幻的梦想。毫无益处。
既然三毛可以为了她的小毛驴与橄榄树而走遍世界,那么,为了我笔下的那些拙劣的小角色去流浪,我也能。只有梦,才是最真的真实。活出自己的本色。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做一个流浪的追梦人,做一个行者。
让青春牵引着我的梦。
【篇五:以为话题作文】
三毛的语言很美,一件简单小事,三言两语便可让“快者掀髯,愤者扼腕,羡者色飞。”三毛的故事很多,繁华如台北街市,神秘如撒哈拉的星空,欢快如西班牙的舞蹈。但我读三毛,读的是文字背后的真情,关乎灵魂的触动。
读三毛,读一种仗剑天涯的勇敢。少不更事,凭着一股执拗一股蛮力她便只身远赴西班牙,面对同学的欺生,她敢于潇洒回敬;出发在她笔下变成一种灵魂出逃的风景,德意志、英吉利、西属撒哈拉,中南美洲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她也怕,羁旅思情,异乡困顿,甚至沙漠的一次夜路也令她心惊,但她敢于直面迎战。
读三毛,读一种“自饮苦杯”的坚韧。异乡求学,她用酱油拌饭,以雪补鞋;沙漠度日,她自娱自乐,白手起家;荷西归去后,她选择饮下诀别的苦杯便不再回头,“我不愿做圣经里变盐柱的人。”她饱经沧桑的脸上还挂有一丝解嘲的微笑。
读三毛,读一种发自赤心的博爱。撒哈拉沙漠里,撒哈拉威人不讲卫生,粗鲁、愚蠢,但她以一颗包容博爱之心成了她们的“小妈妈”,所以在她的笔下,不可理喻的女佣玛丽亚也有了几分生活的可爱,与撒哈拉威人结怨半生的西班牙军曹最终化解了芥蒂。
读三毛,读一种繁华落幕后的智慧。她品咂悲伤,因为眼泪是不可一次偿还的欠债;她轻描梦想,“如果有一天梦想都可以成真,那不敢睡觉的人一定很多。”她淡漠生死,她在历经悲喜后可以从容不迫的总结:“我这一生鲜明,坎坷,丰富,我很满意。”
读三毛,也读一种遗憾。少年的敏感独立使她大半生都与父母心存隔阂,而生命的美好消逝使她难以坚守生机,独自翩跹而去,留下一棵橄榄树,梦里花落知多少。
读三毛,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心灵感悟与触动另一种人生的真实的洗礼。读三毛的同时,我为自己也种了一棵橄榄树……。
【篇六:有一种生命叫流浪】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题记
这首歌的名字叫《橄榄树》,也许有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它的词作者是三毛。以前,对于三毛,我没有很深的了解,对于她的这首《橄榄树》,我也仅仅理解为台湾对祖国的思念这种简单的政治思想,但我的视线却被“流浪”这两个字深深吸引。
流浪曾经是多少人的梦,当我们感到无助的时候,当我们被这个世界欺骗的时候,甚至当我们和父母耍小性子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想过要去流浪。要一个人背着旅行包徒步走遍这个世界,终有一天骄傲地回来,向每个人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
流浪,流浪,这,真的是流浪?
今年的寒假读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华丽词句的堆积,而是简简单单的三毛的生活,那些从三毛的生命里面传出来的声音,直直地震响了我的耳膜,我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生命。
三毛是台湾人,但是从大学开始就是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渡过,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住所,几乎在每个国家里都有自己的朋友。来去无踪,唯一的牵挂大概就是自己的老公荷西——那个比她自己还小几岁的人,他们一起在拮据中,在幸福中生活。只有荷西,才让三毛的步履稍稍减慢了些。但是她是不幸的。荷西早早地离开了她,她又成了孤独的一个人,行走于欧洲各国之间,寻找自己的根,寻找自己和荷西的足迹。她已经完全适应欧洲的生活,对台湾和大陆,并没有过多的眷恋,她自己本身的学历也并不高,所以更加反感被别人当成名人看待。只是一个人,快乐或者孤独地生活。
《梦里花落知多少》让我明白,流浪的真正写照,就在三毛那里。而她的四处行走也许本身也不该叫做流浪,她至少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什么才去流浪。那些背着旅行包去流浪的人,许多是背着自己的梦想和行李通过流浪告诉别人自己的能力。所以,究竟谁更加有内涵呢?
流浪,在三毛的眼中,在我的眼中,都是一个格外安静的词语,没有什么浮华,那是一个人内心的方向而已。流浪并不是要向别人证明什么,要别人看到些什么,只是自己往前走的路,只有你自己知道它有多长;不必因为自己没有达到某个目标尽管累了依旧走下去,那样的路,不叫流浪,叫奋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起“流浪”的重任,所以请不要随便说流浪。
那是心的方向,是一种不同的生命。如果人的一生就是用流浪的心态走过,那这个人大概也可以称为大师了吧。
我们可以没有目的地,让心灵去旅行,因为,有一种生命叫流浪。
【篇七:长大的感觉真好】
在长大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失败等。当时的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但是现在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
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征文竞赛,虽然一开始就受到打击——被老师退稿,要求我重写,但我也获得了不少东西。
回到家,经过一番思考后,我重写。于是我充分发挥沉睡了许久已经快要荒废的这种能力。很幸运,我描绘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写完后,连我自己都感到十分惊讶。在经过一个晚上的激动后,第二天,我交了作文。
等待的时间真是太难熬了,眼看一个个同学捧着被认可的作文喜滋滋地回来誊写清楚,我对自己的作文越来越不抱有希望了。很快,有人对我说,老师请你去一趟。去办公室前,我安慰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挫折,我都能承受。一番准备之后,我来到老师跟前,老师是面带微笑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想错了。结果,一句“很抱歉”,敲碎了我的美梦,老师对我说:“你的作文写得不错,与其他人相比并不差,可惜名额已经满了。这样吧,我把你的作文在班上表扬一下。”什么?老师怎么能这样?一肚子的委屈充斥了我的心,似肥皂泡破灭了,以至于放学,老师到底讲了什么,我都没听到。我,完全被委屈包围了。
每每想起这件事时,心里总是酸酸的,空空的,因为它使我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机会。这时妈妈也劝慰了我,我也似乎能理解老师的做法。幽默与幻想时刻伴随我。
我想:若人人都像我当时的我一样,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心结、甚至结冰。反这,理解他人,换位思考,冰才会融化,心结才会解开。再想想,世界上有多少事,正是因为彼此不理解而大动干戈的,经过这件事后,我觉得世界是多么美好,洁白的和平鸽自由地飞翔,生机盎然的橄榄树自由地生长,理解的光芒会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我反而敬佩老师的原则和方法,长大的感觉真好哇!这不仅是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思想觉悟的提高。
【篇八:在“知了”声中长大】
我的童年是在我的奶奶家里度过的。我奶奶家在农村。那时候,我和我的姐姐和慈爱的奶奶住在一起。
奶奶家的门前有一排大树,好像是洋橄榄树。夏天的时候,树下的土壤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小洞,小洞中藏着一只只还未脱壳的蝉,这些蝉浑身灰色,还没有翅膀,因此,它们只能爬行而不能飞翔。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玩耍时惊奇地发现,在粗大的树干上,静静地停着一只“蝉”。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那并不是真正的蝉,而是蝉脱下的壳,那个壳几乎完好无损,只在头的背侧有一条短短的竖着的裂缝,其他的地方没有一点儿损坏,完整得出奇。
而能够飞到高高的枝头上的,是已经脱去外壳的蝉,这些蝉全身都是黑色的,一双大大的黑眼睛在身体的最前面,好像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它的翅膀很长,一直延伸到身体的后方。这些蝉会在炎热的午后发出响亮的“知了知了”的叫声,因此,我们又叫它“知了”。
我的童年是在“知了”声中度过的。可以说,“知了”成了我们童年时代形影不离的朋友。
伴随着“知了”的叫声,我们渐渐长大……
【篇九:我的妈妈】
【篇一:我的妈妈是一个幼稚的哲学家】
黄佳琪
我妈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同志,她这一秒会像小孩儿一样和你处于同一个频道,并且聊的很开心。但她下一秒就会吹胡子瞪眼的,用哲学家的语气同你讲人生大道理,绕来绕去的,其实有时候我并不明白我哪里做错了。好吧,我确实有一个十分神奇的妈妈!
我妈很喜欢看动画片,她说她最喜欢看《熊出没》,在我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经常‘相约’在电视机前。我妈很喜欢看书,她每一次都会看几本老师推荐的书目,但那时我并不是很不喜欢看书,可她总是放下脚步把我这个落队的小弟拉进读书的队伍中去。我妈喜欢追星(尤其是鹿晗),那些娱乐新闻她比我知道得还多。我妈很喜欢看综艺,几乎在每一个周五的晚上你都会发现两个坐在电视前开怀大笑的女孩子……
我妈的兴趣爱好很多很多,有的都不像一个40多岁职业女性应该有的爱好,她确实很幼稚,像一个还在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儿。仔细想想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中都有这个女孩儿,我在长大,她也似乎在成长,但我们始终在一个频道上,始终都像朋友一样。
我妈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感性,她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但其实也很理智,她表达出来的东西都是那么仅仅有条,而且还十分严谨干净。但凡她开始说起我的问题时都是无法反驳的,但我必须用更高的音调更大的响度去捍卫我那条理不清、漏洞百出的观点。我妈像一个哲学家一样,说那些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复杂的、高级的真理。如果把她说的这些话编成一本书的话,肯定会在教育界以及哲学界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我妈从来是以理服人,几乎没动用过武力,因为还没等她动手呢她已经完胜了。
我妈妈其实很可爱,她会像同学一样和我一起瞎侃,会像名言录一样给我说出生活的真理。我很佩服她,她能用24小时做很多事情、能一个月看完四本书、能静下心来写小楷、能坚持每天背单词、能会做很多好吃的菜,最重要的是她敢想敢做。我妈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年轻但是她有十四五的爱好、有年轻人的思维、有独特的思想、有理智的完美看法。我很喜欢这个我已经认识快要14年的女孩子,她真的很棒!
【篇二:我妈是棵橄榄树】
罗锦易
提起橄榄树,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它象征着和平与美好。在我家里,妈妈也是一棵“橄榄树”。但她与橄榄树的共同点可远不止这些。
首先,橄榄的生长环境要求很“娇气”,而在希腊神话中,它也是“珍贵”的代名词。我妈平日的表现也很“娇贵”:上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喊“累死啦!”然后便窝在沙发上恢复“元气”;晚上十点准时上床睡觉,有时我写作业超过十点便开始发飙。当然,最易碎的还是她的情绪。一个错误的举动,比如打倒一个东西,吃饭太快/慢等都会引来她的一顿说教。我和我爸平时都得小心地呵护着这株“橄榄”,以免把这来自“众神最珍贵的礼物”给打碎喽!(希腊神话的说法)
其次,橄榄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中便有“青翠”和“鲜嫩”。我妈也是这样,一位不惑之年的女士有时却有着十四岁少女般的心灵。就在前几天,我们路过一位抱着等人高的毛绒大熊的阿姨时,我妈的眼睛“刷”地一下变得锃亮,眼神就好像橄榄树根遇见了水似的牢牢锁住大熊,嘴中发出“哇!好可爱呀!你看这大熊!嘿嘿嘿嘿……”的声音。看着我妈和那位阿姨怪异的眼神,真是令我哭笑不得——这是一个有着一颗四十岁的心脏与另一颗永远十四岁心脏的妈妈。
当然,橄榄树最被人们所看中的还是它的果实。我妈平日里对我的教导就是一颗颗橄榄——尝起来又苦又涩“哎,我说罗锦易,你是不是该出去锻炼锻炼了?整天就搁家里窝着”“罗锦易你怎么回事?要你刷碗,你就在这里磨蹭!”这类的话我也常有耳闻。但吃过橄榄的人都知道,它入口苦,回味甘。我妈的教导——更多是批评几乎不会冤枉,且句句都能听出她真的是在为我着想:让我锻炼提高体质,让我刷碗练习生活技能……每次我都是恨恨地执行命令,事后又庆幸我能吃到这一颗颗“橄榄”。
当我们把橄榄果精轧时,便会榨出令我们称赞的橄榄油。每当我犯下大错时,我妈总会请我喝一壶“橄榄油”——开启“不理睬”模式,对我爱答不理,偶尔几句的回应中带着冷酷的气息。每次,我都会因此而感到内疚,从而到她面前主动低头认错,而她一般也会宛然释怀。通过这种方式,我以后也再也不敢犯类似的错误了。我妈的“橄榄油”因此可比普通的橄榄油要有价值多了。
我妈就是这样一株珍贵而又脆弱,严肃而又可爱的橄榄树。她将他毕生的经验与精力榨成一滴滴橄榄油,滋养着我的成长。她不是一个平和的母亲,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却是一位可爱但又无私的母亲!
【篇三:我的妈妈是一阕《忆江南》】
张新月
清丽隽永,清秀中带一丝侠气,一丝洒脱。在我看来,《忆江南》的风格正是我妈妈的写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从未发过太大的脾气,发脾气的话也总是在说了几句气话后一个人默默流泪,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因为我的学习。就像一阵春雷,说来就来,说散就散,有时会一连阴翳好几天,但更多的时候是碧空如洗,水光潋滟。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我妈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柔”。每当我在学校受了委屈,跑回来跟她抱怨时,她总是在一旁默默地听着,不时地点头插上一句话表示她在听,等我说完才会提出一个建议。她没有强硬的语气,盛气凌人的姿态,也没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气场。她有的,只是如江南春雨般的“绵”与三千弱水般的“柔”罢了。她告诉我“以柔克刚”的力量,并希望我也能如此——不过我并没有做到。
“江南好,其次忆吴宫。”我妈妈特别喜欢“忆甜思苦”。“忆甜思苦”是指回忆之前的美好岁月,回首一看如今破败,恨我爸不成才……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她可以天天吃动物饼干(姥爷公司发的),逢年过节去买几块自己喜欢吃的糖,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翻绳跳皮筋……动物饼干是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大白兔”奶糖因为减肥的缘故也不吃了,老朋友都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没着落回了老家……妈妈这样“忆甜思苦”,也是有缘由的吧。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妈妈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时尚的人。她的美大体上是朴素的,不浓不艳,素淡又不单调,但是可以从细节中看出她的“少女心”:一双小白鞋,几条“雾霾蓝”的围巾,彩铬画哈士奇的手机壳……正如《忆江南》,短短几字小令,却能于字里行间看出优雅,于一字一言中看出心意。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一阕《忆江南》中,藏着我与妈妈的故事……
【篇四:我的老妈是个“主子”】
张新雨
我家不养猫: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一家难容二“主子”,对吧。
——题记
养猫的人,一般自称“猫奴”(和“狗奴才”不是一个意思哈),毕竟家里还有一个给好好供着的猫主子;我家,也有一个惹不起的“主子”——我的老妈。
用供奉了我妈妈很多年的“头号奴才”我爹的话来说,我妈最大的特点就是“胖”。而“胖主子”偏偏又臭美,每天找衣服要找个半个时辰。话虽如此,“胖主子”一年四季倒不是常买衣服,一衣柜都是百八十块的“某宝爆款”;化妆品也舍不得买,别人送了也不愿意用,总是絮絮叨叨地说要留给老姐……
用追随了“胖主子”很久的“二号奴才”我姐的话来说,我妈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有洁癖”。就和猫每天都要用爪子“洗脸”一样,“主子”每天总会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规置”(原话)整齐了,才能安心工作。偏偏“二号奴才”老姐和“头号奴才”老爹是俩“邋遢鬼”,一个桌面如瓦砾堆,一个脚下若垃圾站,“主子”天天看着,倍感糟心,三番五次下“圣旨”令其改正,此二人充耳不闻,仍于垃圾堆中笑谈古今,真乃“两耳不闻窗外事,垃圾堆中论春秋”是耶。“主子”大怒,遂亲自披挂上阵,率扫帚、拖把、湿抹布三员虎将,整肃二人之“窝”。一时间,“朝廷”上下一片鬼哭狼嚎,“主子”“安内”后,又率三军平定南蛮(卫生间)。众人为之所震。“主子”凯旋归来,本想休息几日,不料“二大臣”故态萌发……
用一直和“胖主子”对着干的“逆臣”我的话来说,我妈的第三个特点是“急”。猫主子天天懒洋洋的,“胖主子”却不是。在“朝廷”中,“胖主子”资历不是最老,脾气却是最暴,三天两头“大闹天宫”,弄得朝野上下“鸡飞狗跳”。三位“大臣”谁工作不到位,立刻降职,发配“边疆”(门口)。两位“奴才”自是不愿喝冷风,便事事顺着“主子”说的来,我则天天扯着嗓子和“主子”作对,自然是常常得到“戍守边疆”的“殊荣”。不过,“主子”的心还是太软,所以,“戍守边疆”的时间不会太长……
“主子”的事迹还有很多,二“奴才”将其铭记于心。我日日与“主子”作对,便只将她的三条主要事迹列出,由大家评说了。
【篇十:心中有个梦叫成长】
咖啡杯里冒着一圈圈的热气圈,但咖啡杯里装的却不是咖啡,而是有着同样温度带着微苦味道的中药。
——题记
又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亮把光辉谱写到大地上,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一脸的快乐,我向夜空许愿:我不要长大。
或许我的做法太幼稚,可是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自从上了初中,科目的增加,作业增多,书包也开始抗议了。每当考试前,总会担心因为不理想的成绩而受到父母的斥责。也有为老师做事情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也要做许多自己不愿意的事,有时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结果却不是令人满意的。多么不想长大,多么想回到从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妈妈说的童话,奶奶教我的童谣,还有那手里的蛋糕,天真的小声,让我记忆犹新。光阴似箭,已经这么大了。
虽然想停留在小时候,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既然注定了要成长,注定了要往前挪动,那就不要退缩。或许前方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黑暗,不能因尝到了甜头而骄傲,更不能以为一次摔倒而不再前进。多少中外名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是因为告诉我们,他们也经历过风雨。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在成长道路上,怎么会没有坎坷,会摔在泥里,会看见荆棘,为被狂风大雨打击,所有美丽和残酷的故事都可能上演,但在这之后,会看见平坦的大道,会看见缤纷的彩虹。所以,没有什么事会把你绊倒,没有什么事的结局很糟糕,凡事都有挽回的有余地,都有解决的办法。最糟糕的只有你自己把事情想复杂了,无论在何地,都要保持良好开朗的心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长。
我们要时刻记住,前方很美好,期盼未来,盼望长大。走下去,前面有代表爱情的相思鸟,有财富的金孔雀;走下去,前面有象征和平的橄榄树,有美好的曼陀铃。无论你拥有什么,都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未来,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