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煮面】
煮面对大家伙儿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地事了,而我却一直不会煮面。
这不,今天中午妈妈上班,家里没人再会把我像菩萨一样供着了。爸爸嬉皮笑脸地走在我面前,说:“管笑同志,我郑重宣布,你要学煮面了。”我先惊了一下,然后施展“哭功”。可我哭了快一个小时了,眼泪也快哭干了,爸爸还是站如松。我气馁极了。只好跟他学习煮面了。
我先把煤气灶的笼头往左拧,煤气就有了。然后把按钮压下去快速往左。火就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的包装撕开。面倒进锅内。调料包一共有三包。先是牛肉、蔬菜一些的东西,然后是一包可以让汤鲜的包。直到最后盐才能放。倒好了,把盖头盖上。再等五分钟,就可以吃了。
我看了一会儿书,在一边儿的爸爸催道:“笑笑,你去去看看,说不定已经煮好了。”我“嗯”了一声。
掀开锅盖,泡泡出了不少,锅内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不过一会儿,面就煮好了。我拿起两块布放在锅两旁扶手的地方。倒进大碗里。大功告成。我像一个大半辈子没吃东西的人,一口一口吃了起来。
我终于学会煮面了,以后我要做更多的菜。
【篇二:我学会了一项新技能】
腊月二十八,我们去丁河外婆家。
外婆他们要炸油馍、炸麻花和蒸包子。先炸油馍,炸之前可得有个准备呀!外婆他们可熟练得很。他们把之前发的面倒到案板上,开始揉面,又忙活了好长时间,一个个生油馍做出来,接下来该炸油馍了!
外婆在锅中倒入油,我自告奋勇烧火。红红的火苗在锅下面一跳一跳,锅里的油也开始滚出泡泡,外婆把生油馍顺着锅边小心翼翼滑下去,我也想试着丟油馍。妈妈说:“你先在旁边观察,炸得差不多了让你试。”只见油馍经过外婆的手一个一个“溜”入“油”中,妈妈用长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然后把炸熟的油馍用铁笊篱捞出,倒入一个大的干净的空盆中。很快,已经炸了两大盆油馍。
我真想自己上手试试。外婆看我眼巴巴地等着,就说:“童童,你把手洗干净,来试试吧!”我正求之不得,赶紧洗手过来。我照外婆的样子拿着一个油馍准备丢入锅中。“不对,要拉一下擦着锅边慢慢滑入锅中。”外婆在一旁指点我。我又从妈妈手中接过筷子,拨动油馍,呀,差点儿被油溅到手,炸油馍也挺不容易的。可算出锅了,我顾不上热咬了一口,酥酥的软软的香香的,自己动手做的,真好吃!
爸爸、妹妹、弟弟们都过来吃,吃了一个又一个,看来大家都喜欢。这可是天然无添加无公害的美食呀!
虽然炸麻花和包包子我没参加,可我还是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我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炸油馍!
【篇三:面条风波】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应该会有所疑问:陈宣彤会自己做面条?是谁教他的?他的父母没在家吗?等等。是的,我会做面条,还是我爸爸教我的。爸爸出差去了,妈妈也不在家。
爸妈竟然都不在家,那我就要自己做面条了,不然的话,我就会被饿死的!
我把冰箱门打开,在里面拿了两个鸡蛋,关上门,我就走进了厨房。我把锅洗了洗,在调整了适当的火候,把锅盖盖上,让的水烧开,等几分钟,顺便把调料呀,葱呀之类的东西,调到碗里,锅里的水就差不多烧开了。这样还节省了很多时间哟!我把面倒进锅里,用筷子搅了搅,再过个三到四分钟这完面就出锅了!
我把那碗面端到餐桌上,看着这碗面,感觉自己好有成就感,而且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还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被饿死!
我吃着香喷喷的面条,“嗦!”这一块子里面很快就到了我的嘴里。只是那里面的汁溅到了我的脸上,唉,吃一碗面还要这样吗?
【篇四:我最爱家乡的刀削面】
家乡,是每个人的牵挂。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我的家乡,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刀削面。
刚放学回家,我便冲向了厨房:“吗,我饿了!”“好嘞!我给你做饭。”妈妈舀出俩碗面倒在盆里,倒些水揉了起来。这些动作做的行云流水,丝毫不慢。之后,妈妈在锅里煮了些水。大约十分钟后,水里冒出了一些小泡泡。妈妈将揉好的面托在手里,用削刀变出了一条条白白胖胖的娃娃。这些娃娃一出世,变跃进了沸腾的水中。它们自在地在水里翻滚着,游着。趁着时,妈妈又做了些汤。妈妈将山药切成均匀的小块,把肉切成丝,把豆角切成丝,做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汤。这时,面也煮好了,妈妈用勺子把它们舀起来,放到碗里,淋上些汤,组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艺术品,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液。
面一端到餐桌上,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便狼吞虎咽起来。妈妈笑着道:“慢点吃,没人和你抢。”我口中含着面口齿不清地说:“好吃,好吃……”
在寒冷的冬天,吃一碗家乡的刀削面,身上就回暖和许多。在感冒时,吃一碗家乡的刀削面,流上一通汗,也会好许多。这,便是刀削面的魅力。
升了六年级之后,下学的时间也迟了,没有午休的时候,通常是顾不上回家吃饭的。渐渐地,我便成了“顺溜”刀削面店的常客。随着一声号码的吆喝,便会有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出现。
刀削面,是家乡的一大特色,也是离家乡后的牵挂。希望你来我的家乡—山西时,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