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城之美——幸福潮州征文】
任时光来去,你在原地,安静地诉说属于你的流年故事。亲爱的古城,亲爱的故乡,我记得你所有的模样——每一面斑驳的城墙都记录着岁月的风霜,每一树怒放的木棉都彰显着生命的华彩;每一缕飘散的茶香都氤氲着古老的清雅。你的美丽,一如檐下初开的花,带着期盼与向往,住进了每一个潮州子孙的心底。
看晨曦里的如火红花,红得那样张扬亮烈,站在风里,仿佛拥有整个季节最高昂的灵魂。
晨雾里渡船轻启,水声渐渐远了江岸,渺远的江面偶尔传来船夫的几声吆喝。而晨光之中,木棉骄傲地绽放,灼灼的红,点亮了半条江的色彩,又与隐了轮廓的青山相映,便成了一幅无从着墨的潇洒画卷,那是古城源远流长的美丽诗篇。庄严蓬勃的红,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活力,那是一种让人神魄飞荡的美,而古城正是如此一树艳丽繁花,生机盎然,不断朝着希望生长。
看余晖下的祥和老街,夕阳漫不经心地走在林立的牌坊街上,晚风路过雕花的窗,吹散了混杂在空气中的几丝醇烈茶酒香,而路边慵懒的猫咪抱着尾巴打量着街上的人来人往。
走在这样的一条街上,就仿佛踏入一段长远的时光。穿梭在小巷之间的孩童哼着方言歌谣,嘴里或许还含着方才街角做糖画的师傅给的糖块。长椅上坐着的老人,谈笑风生,眼底流光溢彩,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进身后那道半掩的门,而那里早有儿孙将一桌饭菜备好,正等待着他们共享天伦。街上小贩婉转的叫卖声亦逐渐消失在金色的黄昏之中。那是一种温暖闲逸的美,古城的日子便是在这样不温不火,平和温好的节奏里不断流转。
煮一壶茶,听一折戏,在“倾身事茶不知劳”的愉悦中,看青衫磊落,风采如常,红妆水袖,倚栏独唱。潮韵悠扬,那飘过千年的温柔缠绵,善恶忠奸,皆化作一曲嫣然,飘然韩山外。
闻古城的婉转唱腔,那是一种沉淀了情感的美,经年不息,深植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古城之美,美在明澈山水,美在风土人情,美在它简单而明媚的风采。它是每一个古城之子心中温好而美丽的存在,拥有明朗的未来。
你可曾听见风中有人呢喃:心中有座城,美丽而永恒。
【篇二:家乡的风俗】
期待了很久,终于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特别有意思,比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领压岁钱等等。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两种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那就是我们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们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采摘些青松毛,铺在地上,再把各种好吃的饭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盘腿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因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轻松”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轻松”,还有清洁平安,除旧迎新的意思。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后,“松毛餐桌”就成了我们小孩欢快的“游乐场”,我们在上面打滚,做游戏,玩得可嗨了。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称“上坟”。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经不在世的亲人,带上饭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这些贡品敬献在墓前。我们都跪在墓前,带着一份庄重与缅怀,跟着长辈们说:“请不在的亲人过年了,福佑安康,亲戚平安,一切顺利,万事如意。”这样的仪式教会我们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节都要怀念亲人,铭记先祖。我们在这个世界过年,也要祝福我们的先祖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年。
这就是我们家乡比较特色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亲爱的朋友,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赶快告诉我吧!
【篇三:天宫漫游】
夏夜,我独自坐在院落里。听着蝉儿鸣叫声,抬头仰望那被繁星点缀的美丽无比的天空,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过的神话故事,想着想着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飘了起来,缓缓的,越飘越高,好似要飞到那无边无际的天空……
过了一会儿,我的身体停下来了,落在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半开大门前,我连忙走了过去,“哇”我不由的赞叹道。因为我的身边犹如仙境,四周烟雾缭绕,隐隐约约,我看到了不远处竟然有一座彩虹桥,我迫不及待的跑故去,小心翼翼地走上去,“哇”感觉绵绵的。舒服极了,这时我又看到了一位女子,她身着一袭长裙,纤细的腰间系着一条淡黄色丝线,一只雪白的玉兔竟然被她抱了起来,一只手抚摸着玉兔,一只手衬在玉兔下面,双眼望着前方,我走进一看,不禁看呆了!她长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我心想,她是嫦娥吗?不然,怎么这样美。我上前,忸怩的笑问:“请(next88)问,你是嫦娥吗?”她笑了笑,大方得体的说:“是的!”我眼睛一亮,兴奋的问道:“那你能带我看看这里吗?”“来者不拒,当然可以!你来和我去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吧!”
“是西游记里的蟠桃宴吗?”
“嗯,是的。”
“那就快去吧!”
我拉着嫦娥的手跑到了宫中,优美的乐声,优雅的舞蹈,上等的茶酒,再加上富丽的宫殿,怎么能不让人赞叹呢?
接着,我又去了天庭上最美丽的地方——梦仙境,意思是梦里的仙境,一进去,我就张大了嘴巴!那里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时,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突然,跑过来一只满身绒毛的小松鼠,我正要伸手去摸,却模模糊糊听到了姐姐的声音,我猛地一回神,原来是妹妹在叫我呢!美丽的嫦娥,富丽的天庭,我们下次见!
【篇四:茶酒人生】
老祖宗留下来的“饮”、“品”文化,恐怕是在茶、酒这两样上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了。
论酒,它几乎是同中华文明一起诞生的。相传最古老的酒就是仪狄为大禹而造的酒,大禹饮后连声称好,从此,酒文化弘扬开来……
酒易饮,凡夫俗子谁都能饮,大都也都会喝。酒是用来壮胆的,武松,十八碗也过景阳岗,是靠他添一身虎胆;酒是用来消愁的,古往今来的迁客骚人,壮志难酬,常常“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武侠小说里的英雄豪杰,常常以酒会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尽显一身豪气。因此可以说,人们喝酒,目的通常不会那么单纯。
关于这一点,历史可以证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谓是喝酒的至高水平,历代皇帝最头疼的问题,他仅用一杯酒就解决了;汉高祖刘邦赴的鸿门宴,把盛宴谈间激流暗涌,写下了楚汉相争精彩的一笔。酒,用在政治上,便不再是喝了,至少不再是其原有的质朴与单纯。至于酒常与王侯将相扯上了关系,或许是因为就的豪气很适合统治的霸气雄心吧!
相比之下,茶就显得简单清雅多了。我始终觉得,会喝酒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喝酒而去喝酒的;会喝茶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喝茶而去喝茶的。喝茶有很多讲究,饮茶之风,起源于中国,千百年来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学问——茶艺。
《红楼梦》中妙玉泡的茶,用的是陈年梅花上的雪水,其空灵悠远又岂是一般的水所能比得了的。再看妙玉说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即是饮牛饮骡了。”茶真是与俗无缘了。
除茶与饮茶本身之外,喝茶的时候的意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周作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清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要心止如水,无欲无求才好。捧一盏清茶,青绿摇曳,茶香袅袅,心便随着那舒展的茶叶缓缓沉入杯底。茶真是超凡脱俗的隐士。这或许就是古人的处世哲理吧,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然而,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未免有点消极。
于是,我又把视线转向了酒——它果真只是浓烈落俗的吗?我很喜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境奇趣,不逊于周作人笔下的茶事。都说茶是灵性之物,其实,酒更能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竹林七贤”中的人,他们才高八斗,嗜酒如命;“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其豪迈的想象,很大一部分是酒所赐予的。
看来,酒也不乏其高雅的一面,甚至是醉酒之态——湘云醉酒,是醉卧于芍药荫,那是千金小姐的娇憨之态;李白醉酒,是醉倒在翰林院,是一代诗仙的桀骜之态。
文人爱酒,武夫亦爱酒。武林中人以酒会友,豪气如云,不过是匹夫之勇,只有把酒在疆场吟唱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豪放雄壮的脾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据说,葡萄美酒倒入夜光杯中,酒色与鲜血无异,饮酒如饮血,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中华男儿的方刚血气与壮志豪情在饮酒中一览全无。
茶,是遗落凡间的精灵,它的高雅与脱俗,只有少数人才能品味得到;酒却是豪爽之物,宜喝宜品,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这两者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然而,它们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处世之道——清心寡欲和豪情万丈,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
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呢?我思索着。闲暇时,泡一杯清茶,静坐窗前,看雁过留痕,云卷云舒;忙碌时,饮一杯烈酒,奋起万丈豪情,去迎接生活的挑战。静如茶般淡雅,动如酒般浓烈,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