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
在散原中学新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试。
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数学试卷发下来之前,我充满期待,可发下来之后,我的心就像花瓶摔在地板上,稀碎稀碎的——才六十四分!如五雷轰顶,心胸沉闷,这叫我情何以堪?可是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强,转个背,就把这个分数给抛到九霄云外,天空中好像又彩虹高高挂了。
再说说语文吧,没有按李老师要求当天事当天毕,语基扣分比较多。但是语文阅读有一题让我不解,试卷上问衍太太出现在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哪篇散文中?我写的是《琐记》,却被打了一个“X”,听同学说正确答案是《狗·猫·鼠》。我回家查找资料,衍太太的确在《琐记》里,而《狗·猫·鼠》却没有她。明天问问老师,怎么回事。
在政治方面,真是应了一句古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临时抱佛脚,从晚上八点读到十一点半,竟然考了八十六分,真是一个意外。但是想一想,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分,只要你付出了,终有回报。
回到历史。前面的选择题全对,后面的解答题扣分十分严重,原因是没有理解书本中的内容,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变通应用。以后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英语方面单项选择和写句子扣分多,零零散散地扣了二十分,主要原因是没有细读,而是快速地浏览题目,匆忙就把答案填上,没有经过思考。更恐怖的是,考完时间剩余好多,但我没有认真思考、检查,而是座在位上发呆,天马行空的乱想。原来,细心也是一种能力,细心也是一种态度。
地理据称在政史地生之中最难,是大哥大,我考的不多不少,刚好六十分。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每年和家人一起去外面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如果地理都学不好,一问三不知,真会脸面丢尽。
生物试卷没有发下来,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迷。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离的我目标距离很远,跟爸爸的承诺还有差距,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坚持,努力了,就会更上一层楼。
【篇二:窗外琐记】
我的房间对着光,每天清晨起床,光亮便洒进房间——却在几根铁棍子的作用下,变成了一块又一块。
那是近几年装上的,被称为“防盗网”。但我不明白,我家住在五楼,哪有小偷会费那么大的劲来这偷东西呢?况且,楼下还有好几户人家的窗子外没有这令人压抑的防盗网。曾问过妈妈,装这个防盗网有什么用呢。她说:“一来可以防止小孩掉下去,二来也能防小偷。毕竟防范于未然嘛。”
很无奈,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是我早些时候的想法。
自上了初中以来,养成了一个习惯——起床后看看窗外。然,必须透过一个个铁围起来的格子。窗外是一如既往明媚的阳光,绿树微动,赋予早晨清新的空气。
街上的行人零零散散,不知是因为比较早,还是其他的什么缘故,他们各管各地走着路,丝毫没有像电视里播的那样寒暄。可能是不认识吧。
躲在铁栅栏的后面,揉着惺忪的睡眼,眼里带光地看着外面。居高临下地观察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却无端地升起一丝……反感?
我们安上了防盗网,是为了把小偷关在窗外,但没想到却把自己关在了窗内。像住监狱一样。呵,一座叫“家”的监狱吗?
这两天对于看到完整的窗外的风景有强烈的渴望。
和爸爸提议,让他把防盗网拆掉,“反正也没多大用处。”他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这世上又没有那么多小偷,这么“谨慎”何必呢?很想说出这些话来,但终究把这些话憋在心里。
依旧是原来的生活。每次都只能透过一个个比巴掌略大的铁格子看外面。
窗外的风景很平常,但确实不错——只是多了一些东西。透过铁栅栏看风景,总感觉心里凉凉的,有些无情的味道。
刚刚上网查了一下,意外发现这防盗网竟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有网友评论“外国的小偷笨,还没学会从窗入室”,后面跟着三个大笑的符号。
嗯,是挺好笑的。心里默默地吐槽了几句,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这充满戏谑的话语竟让我无法发笑。
究竟是外国的小偷太笨,还是中国的我们太聪明了?我至今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