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整理与复习的好处真多】
每个新的学期,我们都会学新的知识,可是如果学了新的知识,就很容易把旧的知识忘记,那学了也是白费,怎样才能把新的知识学好,旧的知识记牢呢?
我认为要想把新的知识学好,把旧的知识记牢,可以边学新的知识,边复习和整理旧的知识,就是整理与复习。说说我的方法给大家分享:其一,把学过的东西整理成多份手抄报,每当学了新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把手抄报拿出来复习,以免忘记;其二,还可以把以前的书留着,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把一些重要的内容都记在一本本子上。
整理与复习的好处有很多,整理与复习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我们学了太多知识,脑子根本记不住全部,总会忘掉一些,有一些做过的题目过了许久就会忘,死记又不是好方法,这是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把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东西从脑袋里删去,只留下我们学过的知识,再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从脑子里重新梳理一遍,又快又有效的来记住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样,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
不过,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也会有疑惑和障碍,你可以和和同学们一起谈论一下这个问题,或许能解开这个问题。自觉学习和复习,增加对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广度、深度,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效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最后实现对知识结构的重构。
整理与复习可以让我们学好新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整理和复习真的好处多多,方法多多,终身受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试试吧!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健全,网络帝国也逐渐渗透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你在路边观察会发现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拿着手机的。现在,我们越来越依赖这种电子产品了,随着这样的趋势日渐昌盛,也给人们日常作息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利弊皆有,而碎片化就是一个弊大于利的变化。
碎片化,顾名思义,就是把整块的时间拆散成一段段短暂的时间。碎片化的出现,电子产品更是如鱼得水,便出来了许多新的词汇如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办公……回头一看,自己的整块时间已经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变成了像翻箱倒柜后的房间一样脏乱不堪,让人感到毫无头绪。不是说这样一定不好,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碎片化会让现代人慢慢地心浮气躁起来。由于现代人时间慢慢变得碎片化,很少人有耐心听别人说一段长篇大论的话了。
其实,碎片化已经成为这一时代的生活模式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碎片化就出现在“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了。至今已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代表特征就是“碎片化”,传统社会几乎所有的体系都已瓦解,而我们现今的社会,何尝不是在这个过渡期呢?在这个过渡期中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事情,原来的传统社会会变为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区别。
这个“碎片化”还有一个坏处——不适于系统性、整体性学习,碎片化阅读只能让人们了解到事物的局部和片段,无法对整体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和一个人探讨故事的来龙去脉,你虽然看过,可是要整体性的讲述的时候,也许就不行了。所以这样的方法用于需要用到整体性的记忆,否则学不好的,像阅读,学习,检查报告之类的事情就不会做好。
对于这几点问题,我觉得有几个小方法就可以办到。首先,要有计划性,如何能让那些看起来杂乱无章,让人感到毫无头绪的事情串联起来呢?这时就用到了计划性,对那些事情列个1234,一件一件做,做完了休息一会儿,在做第二件慢慢地过了一些时候后,就可以完成了。然后,我们要掌握边看边记,这点对阅读有帮助,当看到一个重点的时候时,在一个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话几下几点内容,下次看的时候,看了自己的笔记,相当于复习了,也避免了再看一遍的时间的浪费。
虽然,现在的时间正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这种趋势也在所难免,不妨如果停下来呢?或者几点小方法,也能帮助我们尽量渐渐地摆脱这种趋势带来的困扰,希望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篇三:面对碎片化的生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科技更新迭代,随着社会的日向多元化,我们生活也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四分五裂,变得碎片化……
俗话说的好,任何事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弊也有利,那么就先来让我说说碎片化的生活所带来的好处吧!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大多数的人可能会选择将其合理地划分为几个版块,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其中的一个版块。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完成,化繁为简,更是让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保证,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相反的,如果我们将其全部安排在一天完成,不仅让人身心俱疲,更是事倍功半。学习也是如此。
当然,碎片化的生活的弊处也是不少。
碎片化的生活自然跟进了碎片化时代的步伐,但是万事都得有个度,凡是过由犹而不及。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分割得过于细碎,看似我们每天下来吸收的知识面十分博大,但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就会探究出其中的本质。我们将原本整体性很强的知识点像切菜一样使其变得杂论无章,久而久之,可能我们已经将这个知识点全部学习完毕,可是由于中间的时间跨度较长,许多细小重要的细节可能已经被我们遗忘,到最后,真正被我们所吸纳的,真正被我们所理解透且熟记的可能只有10%甚至更少。这样博而不精,适得其反的学习方法不仅没有让我们得到有效的知识,更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社交范围越来越广泛,碎片化的生活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你把握其尺度,懂得如何“碎”,享受碎片化的生活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四:对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意思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在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并且,碎片化的生活还在无时无刻地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心态与认知。
碎片化是我们所处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一个现象特征之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它引起的一个问题。在技术猛速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更多的爆炸式的信息,同时也被要求在同一段时间内着手于更多的事件。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被互联网时代异化的过程,我们的时间、阅读、社交、购物等等等等都由原来完整的一个整体被分割为了一个个碎片,我们的整体性被破坏了。
与前互联网时代相较,我们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碎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更严重的程度,碎片化的种种特征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态与认知。碎片化的时间是短暂的,即时的,不连续的。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进行的学习和工作往往缺失了专注度和条理性,而专注度和条理性却又是处理任何一件事时的必要条件。因此,久而久之,我们身处于的这个散乱、杂多的环境会使我们变得心浮气躁,无法沉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容易被外界细微的变化所干扰。
再者,碎片化的阅读让我们趋向于去阅读一些公众号文章、实时资讯这样内容短少简练,却往往深度很浅、用于媚众的文章。若我们习惯于接受这样的信息,会导致我们对于生活中碎片化信息的接受大多都只是浏览而已,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者全盘不加思考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如此阅读,不仅无法汲取任何有益的养分,还会失去自我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这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里是危险的,我们对外界的认知不再完整深入,不愿意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会让我们在无知无觉中被外界所影响控制。
碎片化生活是互联网科技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附带产物,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必须用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处理它们来使其为自己服务,而非被碎片化负面性地影响。而在此最首要的便是我们对于整体性的重新追求。整体性,意味着我们将事物集中统一地接受,处理,意味着我们全面地、完整地看世界。整体性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再人为地割裂生活中的一切,而是能够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发挥能动性使认识更加完整深入,而不仅是浮于表面。
为此,我们要将碎片“粘合。“粘合”并不是仅仅把碎片合在一起,而是要着力于让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发挥出整体的作用。我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度,来使自己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更加充分,得以高效利用时间。在接受外界给予的信息时,我们要将各个碎片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适当摒弃无用的碎片,并不断挖掘每一块碎片的广度和深度,人为地去补充碎片化信息自身丢失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所接受的信息才是广而深的,才是真正能够被同化为自己的,能够为我们服务的精髓。
遇上碎片化生活,是人们不可抗拒的,但人们也确实可以找到应对碎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来与碎片化共存,并使其为自己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