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这不只是一个梦】
微风轻轻吹起带来花朵的清香,柳枝摇曳,波光鳞鳞的湖面上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蓝天白云下我惬意地行走在林荫道上享受着这美丽的自然风景。
忽然,狂风四起,满眼黄沙。干枯的大地裂开一道道的长缝。参天大树早已没了生息,萎缩在大地上。不远处,一条条的死鱼暴晒在太阳底下,水的影子早已消失的一干二净……我愕然地站在原地,茫然地看着眼前的景物,我向前走了几步,却发现身体燥热无比,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我抬头看向天空,蔚蓝的天空已被一片黄沙所代替,不知放大了多少倍的太阳烧烤着土地,我咽了咽口水,发觉喉咙干涩的要命,我想要喝水!
突然,一只干瘪发皱的手抓向我的手,我惊吓的转过头去,一张面无血色的脸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沙哑着嗓子道:“给我水,我好渴,好渴,求求你救救我……”我害怕,拨开她的手,尖叫着向前跑去,不知跑了多远,我停下脚步,一抬头,滚滚黄沙扑面而来,覆盖了惊吓过度的我。
“啊——”我害怕地从床上坐起来,大滴的冷汗冒出,我看了看四周依旧是自己的卧室,舒了口气,原来只是一场梦啊。
我下了床,走到阳台,从窗户看下去。喧嚣的城市,汽车尾气充满了整个街道;狂风如利刃,吹打在人们脸上一阵生痛;没有栖息地的鸟儿到处乱飞;浑浊的污水,每当路过都会发出阵阵恶臭……我怔怔地看着外面的世界,突然眼前浮现梦中那人的身影,蜡黄的脸色透着病态,瘦如皮骨的样子像是大限已来,我觉得那不只是一个梦!
人类继续这样无休止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那场梦将不是一场梦,而是事实!
人类,清醒吧!别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我们自身和后代着想一下,我们需要这个地球,别让地球毁在我们人类的手里。
【篇二:父子情深】
晚上,窗外的冷风呼呼的吹着,树叶在空中盘旋,寂静的马路靠路灯才有一丝微弱的光亮,忽然下起雨来,雨水冲刷着地面,而我,站在温馨的小屋里,望着窗外那个在不起眼角落的乞丐,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个令我感动的事,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
我和妈妈前往步步高去买牛奶,在路上我看见了许多乞丐,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在,不体验角落里的父亲,他衣着破烂,胡子满面,都是跪在地上抱着那破烂的,此外此外有许多破损,里面只有一些硬币和一角的纸币,在他后面,不远处另有一个面无血色,骨瘦如柴的小孩,他的衣服勉强合身,但身体却远远比不上我,他浑身都是能看见的骨头,到处脏兮兮的,望着她那瘦弱的身体,我真的很想捐给他三元。这也是我的零花钱,但在妈妈的最撑着,我走进了商城,在挑选时我竟为她感到不公,我像她那么大时,自己恐怕还乱丢粮食了,他也应该去合肥子,我去合同,有没有玩耍,去校园里汲取知识,可上天就是不公平,变成一个穷苦无助的人,只能靠乞讨来维持生活,我走出了商城忘词往里投了三元,但父亲的举动让我热泪盈眶,他买了一个包子,转身给了后面的孩子,用沙哑的声音说:“吃吧,只怪爸爸饿坏了你”我的眼泪不由的落了下来。
原本寂静的街道,被那父爱所变明亮,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努力再努力,就能释放出金子般的光芒
【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而他的《随笔》,篇幅虽不长,但短小精炼的文字却拥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谈死亡
大多数人都惧怕死亡,我也不例外。其实一位言者说得对:“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恐怖。”死亡本是一瞬,但死亡前的呻吟、面无血色、亲朋哭泣等却让死亡变的恐怖。
但像凯撒大帝等英雄豪杰,他们对死亡却看得很淡,死亡临近还能面不改色。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伟大的人生。还有一些人,他们不畏惧死亡,因为他们死在追求伟大人生理想的路上,他们死而无憾。所以我们也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所热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死而无憾。
谈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很那消灭的,只能用习惯来将其改变和抑制。培根在这篇随笔中交给了我们一些改变天性、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我们给自己定的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有时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有时也可以立即而彻底地改变坏习惯,或者走到与坏的天性相反的极端。同时养成习惯不能一鼓作气,要有所间断。可想要彻底铲除一个恶习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在不经意间人的天性就会暴露出来。所以为了彻底铲除恶习,我们可以消除恶习的引诱,或经常和它亲近,从而使它不起作用。
人的天性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但一些卑劣的天性也是根深蒂固、难以铲除的。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抑制和改变我们天性中的卑劣之处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