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相关作文

【篇一:爷爷的一碗臊子面】

夏夜里的蝉儿“啾啾”的叫个不停,窗外的月光透进屋子里来,轻轻的洒在沙发上。在这美好、平和的日子里,爷爷悠悠地给我讲述他小时候的故事。伴着爷爷略带沙哑的声音,我的思绪仿佛也钻进了爷爷回忆的漩涡里……

1938年,爷爷出生在西北的兰州,那时正是解放前的旧社会,生活条件与现在天差地别。大多数人过得紧衣缩食,一年四季有棉服和单衣穿就算得上富裕人家了。

在这种条件下,饭更是吃不饱,“我小时候的唯一愿望就是能够吃一顿臊子面。”爷爷如此跟我说,而且不仅吃不饱,饭的品种也是十分单一,每天都是清汤寡水,饥饿感永远伴随着那时的人们。

“这种环境下,人们是什么感觉?无助?挫败?他们又是怎样从这险恶的世界与糟糕的环境中挺过来的呢?”我一边思寻着,一边听爷爷诉说。

在上世纪30—40年代,人们生活十分贫穷,没有什么交通工具,老百姓也买不起自行车,所以出行时只能靠步行或畜力。

没有交通工具还能克服,最贫乏的是住房问题,爷爷家的房子是由木头与土胚搭成的,屋顶由椽子修成,在上面铺一层稻草席,之后再往席子上糊上泥巴。

这样的屋顶每逢大雨,泥巴便“哗啦啦”的往下流,滴得满屋子都是泥水,而且屋子矮小狭窄,一家老小挤在屋子里,更是苦不堪言。

听了爷爷的故事,我不禁感叹现在生活的美好。

我出生在70年后2007年的北京,这正是国家飞速发展期。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还在蹒跚学步的我跟随70岁的爷爷一同游览鸟巢,水立方。

在欣赏这盛大赛事开幕式时,我们身边的一切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吃饱穿暖不再是基本需求,餐桌上摆满了营养美味的菜品,当然也少不了那一碗熟悉的臊子面。

住房宽敞、明亮,服装舒适美观。不仅是住房,交通也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高铁,大飞机,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70年前,兰州刚刚开通火车,由兰州到北京需要辗转多地,使用多种交通工具,历时一周才能到达。2019年我由北京到兰州乘坐高铁只需7小时就能抵达。

70年,弹指一挥间,但这70年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我们的共和国却是翻天覆地的70年。

爷爷亲身见证了共和国70年的发展,感慨万千,而我通过聆听爷爷讲述旧社会的艰苦日子也深刻体会到这70年的沧海桑田。

我们现在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应当更加珍惜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创造更美好的下一个70年而砥砺奋进。

【篇二:难忘的春节】

终于过年了。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来到了爷爷奶奶家,我们开心的吃着丰盛的年夜晚,看着春晚,外面的传来的烟花声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过年气氛。

初一早上,我早早就起床,催促爸爸妈妈快点去姥姥家。车在高速上飞奔着,我心里急切地想到姥姥家和妹妹玩,妹妹不停地打电话,问我快到了吗。终于到了,远远看见姥爷和妹妹站在小区门口等着我们,当他们看到我们时,高兴极了,妹妹远远的跑了过来……一进家门,姥姥就马上端上了我爱吃的扶风臊子面,真香啊,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一口气吃了10碗,吃完了想和妹妹像往年一样尽情的放烟花,可妈妈说,今年不让放烟花,为了不扫兴致,妈妈答应我正月十五可以看社火。

正月十四,妈妈和阿姨们带我和我的小伙伴前往凤翔,说晚上去看打铁花,第二天看社火。什么是打铁花呢?我从来没听说过,顾名思义,铁怎么可能是花呢,我非常想看看什么是铁花。我们来到了竹园村,主持人给我们讲解了打铁花的历史和注意事项。原来打铁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打铁花的铁要达到1600-1700度,这样,铁水才能迸出铁花,但打铁花具有危险性,如果不小心烫伤了,那可不得了。顿时,我对打铁花的艺人充满了敬佩之情。表演开始了,只见一个人舀了一勺铁水,向空中抛去,随后另一个人拿了一个像平板一样的东西向铁水打去,顿时,黑夜中出现了无数颗小星星,从空中落到地上,铺了一地的星星。我发现打铁花的那个工作人员打的角度不一样,铁水撒出的高低不同,花的形状也不同。还有的像金针一样撒向空中,有的像花朵一样开放,形态各异,漂亮极了,我们不停的欢呼鼓掌,能看到这么美丽的铁花,真是不虚此行啊。

第二天我们还看了社火,去看社火的人好多啊,人山人海。一辆辆车驶了过来,车上站着像唱戏一样的人,有白脸,有黑脸,……妈妈说,每个车上都讲的是一个民间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还要好好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我们国家的统文化。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总有一些让人难忘的事。今年,我最难忘的是打铁花。

【篇三:书是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可不是一个人,它是一本书,书名叫《陕西寻宝记》。它是一本有趣的书,让我慢慢说来。

看书的封面你就会被吸引。彩色的硬壳纸上画着——主角米克驾着祖龙机甲带着“果果、月半和卡卡”三个少年去陕西寻宝喽!

书中大部分内容是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的。里面画着:兵马俑、神兽、秦始皇死后留下的五大青铜机甲……它们都被卡通化了,可爱又好笑。短粗矮小的兵马俑突然活了起来,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不料,神兽吐出了“三味真火”,把士气正盛的兵马俑瞬间熔化成了一块块大雪糕……哈哈哈,太有趣了。

别以为全是漫画呦,它里面可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陕西的简称是“秦”;大书法家颜真卿,《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陕西人;还了解到陕西美食有“肉夹馍”、“岐山臊子面”等。

像这样的“朋友”我还有很多:《云南寻宝记》、《香港寻宝记》……我为它们代言。同学们,你们也快来阅读吧,它们真的很有趣!

【篇四:臊子面】

今天中午,姥爷给我做了臊子面。臊子面是由拉面和一些菜做成的。

老爷在早上就把面和好了,一直放在一个盆里。回到家,姥爷拿出揉好的面团,再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平面,然后用刀把面切成一条一条的,最后用手把面条拉的长长的,放进锅里一煮,拉面就做好了。菜就是“臊子面”中的“臊子”。臊子是由土豆、白萝卜、豆腐、蘑菇和羊肉做成的。做完后,姥爷把拉面放到碗里,又把臊子和汤浇到面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山西臊子面就做好了。

端上桌子后,我开始观察这碗臊子面。金灿灿的土豆,土黄的白萝卜,白嫩嫩的豆腐,棕褐色的蘑菇,咖啡色的羊肉,油画画的汤上飘着片片绿油油的香菜,让人看着就垂涎三尺。一吸鼻子,一股浓浓的香味便传入鼻中。

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土豆,土豆脆脆的。那白白嫩嫩的豆腐吃起来糯糯的,软软的,让人真不忍心咬下去。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食物——臊子面。

【篇五:妈妈的拿手菜作文初三】

【篇一:妈妈的拿手菜作文初三】

下午一放学,我急忙跑回家,只听见厨房中时不时传来一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我走近一看,妈妈正在剁排骨,原来今天是爸爸的生日。

难得妈妈今天亲自下厨,她正在为今天的特殊节日做准备呢!我连忙放下书包,跑进厨房,站在妈妈旁边。妈妈大声让我走开做作业去,我灰心地走出厨房,偷偷站在门口张望,像只小馋猫似的望着桌上的美食。

妈妈先将大块的排骨用刀剁成小块,用清水冲洗了一下,放入开水锅中,打了泥沫。然后,将电热锅烧热,倒入清油,加入佐料,再倒入排骨,只见她不停的用铁勺翻着。此时,厨房内已是香气腾腾,而我这只小馋猫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把门开的更大些,想要闻个够!可不小心叫妈妈发现了,她拿起手中的铲子对我挥了挥说:“快点写作业去。”可我不甘心,动都没动,又趴在门上偷看。

那红彤彤的排骨哇!今天我可有口福了!越想越兴奋,情不自禁地笑了,妈妈看见了,拉开门,皱着眉头对我说:“你怎么还在这?做你的事去。”我摸摸鼻子,只好不情愿的写作业去了。只是,我的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厨房。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端出了那道热气腾腾的红烧排骨。我一看,

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这是我爱吃的红烧排骨!再细看:外面一层深红的酱油,包着一层薄嫩的肉筋,又香又好看,让人食欲大增。

我急不可耐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吹吹送进嘴里。啊!美味极了!香酥极了!嫩嫩的,软软的,一咬就掉下来,让人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为了爽快,我直接丢下筷子,一手一个,这儿咬一口,那儿咬一口。不一会儿,一盘红烧排骨已被我“消灭”了一半。盘里已剩下不多几块了。

我一看,不好!今儿个可是爸爸的生日,妈妈专门做给爸爸的,好像全被我吃了,得给他留点。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看到盘子里剩下的排骨,笑着看看我,摸了摸我的头。就赶紧吃起来,再不快吃好像排骨会飞掉似的。

哎!可怜妈妈一块都没吃。

妈妈的拿手菜——红烧排骨,我们全家人的最爱,如果有机会,一定让您尝尝,您一定会永生难忘,记忆犹新的!

【篇二:妈妈的拿手菜作文初三】

和朋友一起吃饭,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却有朋友叹气:“真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啊!”便有其他的朋友应和,我们都来说说妈妈的拿手菜吧。

大家一致赞同,气氛便马上热烈起来。

第一位朋友说,“其实,妈妈的厨艺很一般,不过,做的红烧肉却非常好。妈妈做的红烧肉很特别,肉要切丁,入锅里加水,烧干后,肉变得很酥,最后加醋、糖和香葱,每次吃的时候,不光把肉吃得干干净净,连盘子里剩下汁也浇进米饭,吃得香喷喷的。”

第二位朋友说,“我从小就有一怪病,吃不得肉,瘦肉还好,肥肉根本碰不得,连包的饺子、馄饨,凡是带肉馅的食物,统统拒绝。可有一次回家,桌子上竟多一盘红烧猪蹄。爸妈挨个儿鼓动我尝尝,不得已,便去挑瘦肉吃,没想到入口又香又糯,口感醇厚。看我吃的满口流油,妈妈便很得意。后来,这道红烧猪蹄便成了妈妈的拿手菜。每一次回家,妈妈都做给我吃。”

第三位朋友说:“我妈妈最拿手的,不是菜而是面条——“糊涂

面条“。”大家便笑。

他却正色说,““糊涂面条“其实是北方最常见的一种面食,做法也很简单,先在锅里放进泡好的黄豆、花生米,再切几片姜,让它慢慢熬。等锅里的豆煮熟了,即可下面、放盐,不要加酱油味精等佐料,只等面熟,用勺倒点香油,在火上烹熟,把葱花放进去,再放香菜,一锅味道纯正的糊涂面条就做好了。”

他接着说,“所以“糊涂面条“从此以后便成了妈妈的拿手菜。如今,生活虽然好了。但他觉得,吃什么都不如妈妈的“糊涂面条“滋润爽口。”

所有的朋友,都感动了。

有一位朋友说,“让我们为妈妈的拿手菜点赞!”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不能亲自到每一家去,所以他创造了母

亲。每个母亲,都有一道拿手菜,她们把深厚的爱,藏在为儿女精心烹饪的这道菜里。

妈妈的拿手菜是一道消解世事无常、人生沧桑的密码,是人生的盛宴。

【篇三:妈妈的拿手菜作文初三】

我的妈妈,厨艺非常好,有很多的菜她都会做。例如糖醋鱼、西红柿炒鸡蛋等。但这些和妈妈的拿手菜相比可就差远了!我最爱吃妈妈的拿手菜——红烧茄子。

本来我并不喜欢吃茄子,我不喜欢吃茄子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味道,而是因为它有“肥肉”,你可能会想茄子和肥肉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我不喜欢吃肥肉,我认为茄子软绵绵的,吃起来就像肥肉一样,所以我不爱吃茄子。

妈妈的红烧茄子家里人都非常喜欢吃,只有我不喜欢。在一次午饭时,妈妈做的米饭炒菜,其中有红烧茄子,家里人“怂恿”我去尝尝,我尝了一口,哎呀!这可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啊!”那味道可真是香,吃一口想两口,吃两口有想吃一盘的冲动,那一天的午饭我觉得特别香,那一盘红烧茄子几乎全装进了我的肚子,放下碗筷,我靠在椅子上连打饱嗝。从那以后,我便爱上了妈妈的拿手菜——红烧茄子。

在那以后,每次做米饭时,我都缠着妈妈让她做红烧茄子。有一次,我还亲眼目睹了妈妈做菜的全过程,妈妈先将茄子拿出来切成细条,我站在一旁只听到“当当当”的切菜声,那刀工真是绝了,每一条的宽度几乎都一样。简直比那五星级酒店的厨师还厉害。我问妈妈刀工为什么这样好,从妈妈嘴里知道了在妈妈那时候,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都已经学会做饭了,所以妈妈的刀工是从小练出来的。

妈妈的拿手菜固然是非常好吃,但拿手菜背后的故事却让菜更增添了几分滋味。

【篇四:妈妈的拿手菜作文初三】

回忆里记起模糊的小时候,白云漂浮在蓝蓝的天空,那时的我总是贪婪的呼吸着空气中妈妈的味道,也只有那种味道,是让我迷恋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甜蜜的味道便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无尽的苦涩。升入初中后,忙碌的学习生活使我忘记了曾经让我迷恋的味道,即使再怎么的吃山珍海味,也不觉得那么美味了。只有那家的味道,才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以前,我总是幻想着,嘴里吃的山珍海味,看着浪漫的爱情故事,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没有妈妈的唠叨,没有妈妈的训斥,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如今,在妈妈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我无不幻想着妈妈做的那臊子面,无不幻想着妈妈的唠叨声,没有了这些,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之前,妈妈为了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奔忙,就这样,天长日久,妈妈身患重病,这次,在我们再三劝说下,妈妈终于肯花钱去给自己看病了。今天,听到妈妈要从银川回来,并且病情也好转了,听到这消息后,别提我有多高兴了,感觉自己全身充满了活力,顿时充满了精神,我一路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还没进门,我似乎就已经闻到了那种属于妈妈的味道,是无人能比的。

打开门,还没来的及放下肩上的书包,就已经冲进了妈妈的怀抱,那种激动的泪水不停的流出,向妈妈倾诉着这些天所受的委屈,而妈妈却一个劲地想办法安慰我。

当激动过后,妈妈打算为我做她拿手的饭——臊子面,当然,这也是我连做梦都在幻想吃的饭了。看着妈妈那慈祥的面容,看着两鬓根根银发,额头上的条条皱纹,我的心里不由得愧疚起来,看着妈妈做饭时的熟练的动作,想着妈妈每天为了我奔忙不止而劳苦奋斗的时候,真想为妈妈分担,想着想着,臊子面的香味扑鼻而来,看着面前这碗香喷喷的臊子面,还没来得及放进嘴里,那口水就已经流出了三尺。开始吃了,只见妈妈把她那份里的肉丝全夹到了我的碗里,知道我不喜欢吃肥肉,就把肥肉留给自己,而她那份里,却只剩下了清汤面,看着自己面前的这碗面,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旁的妈妈这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吃下了第一口。

吃完后,这味道留在我的心里。这种味道,里面夹杂着妈妈劳累了一天汗水的味道,有妈妈奔波了一天疲倦的味道,有妈妈对我们期望的味道,更有母女情深的味道。

只有妈妈的味道,才是美味的!我会一直努力,留住妈妈对我期待的味道。

【篇六:我喜欢冬天】

我喜欢冬天,是因为我喜欢雪。一个人静静的走在雪地里,“咯吱咯吱”的响。好像大地“咯咯”的笑了一样。走过的地方留下一串整齐的脚印,这一个个脚印,成为了蚂蚁的平原。

我喜欢冬天,因为我喜欢安静,熊睡了,青蛙睡了,鱼儿睡了,小松鼠睡了小,兔子睡了……动物们都睡了,这时候走在静静的森林里,空荡荡的,白茫茫的,亮晶晶的,光秃秃的,让森林的美再次升华。你若不去森林,是体验不到那样的美好的。

我喜欢冬天,因为我喜欢玩。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穿上厚厚的衣服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还可以拿上扫把,把厚厚的雪扫的一起,堆成一个个方块,搭一个个冰房子,泼一杯冰水,冰房子瞬间凝固,铺上厚厚的毛毯,真像爱斯基摩人的房子。

我喜欢冬天,因为我喜欢过年。每次过年火锅,臊子面这些总少不了,但我最盼望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团聚”,我们是个大家庭,全家团聚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但因为各种原因总聚不到一起,只有前一年终于全员到齐,小孩在外面笑着,闹着,大人在屋里说着,聊着,好像再没有什么更令人激动的了

……

我爱冬天,因为我喜爱冬天的美好生活与美丽的自然。

【篇七:我的家乡宝鸡】

宝鸡,素有“中国钛谷”、“华夏九州之一”、“青铜器之乡”、“炎帝故里”等美誉。宝鸡是华夏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故里,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沃土。

美景篇

宝鸡有许多5A级和4A级景区。其中就有太白山,太白山海拔3580米,是宝鸡境内的最高山,另外,关中盆地内还有著名的关山草原,那里草青青,水清清,天蓝蓝,还有着绵延的山丘,更有着东方阿尔卑斯山的美称。在去往那的路上,就能看见一群群马儿在奔驰,展现着浓浓的游牧民族的文化气息。宝鸡的渭河,也是风景秀丽,每年都有成群的鸟儿在那里生活,夏天,那里绿意盎然,树木郁郁葱葱,像极了一片俯瞰而视的大森林,在桥下,还能听见一片一片动听的鸟鸣声呢!

美食篇

宝鸡的小吃众多,最出名的要数擀面皮和臊子面了。擀面皮是由明朝的冷陶面演化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筋道,凉爽。臊子面就不同了,它是汤的,而且特别烫,它还分为一口香和其它几种吃法。而我最喜欢一口香,它一口吃下去,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

文化篇

宝鸡文化历史悠久,有社火,脸谱等文化流传至今。社火一般在正月十五表演,内容多以神话为主,除邪祛恶,马勺脸谱,也是十分有名,与社火一同成为宝鸡文化的代表。

这就是宝鸡,我的家乡,大美宝鸡。欢迎大家来做客!

【篇八:亮丽的瞬间】

大年初一,吃完晚饭,闲来无事,想去曲江转一转。一到那里,就被亮丽的景色所震撼。

虽然是人挤人,但是曲江池缥缈的灯光,好像是过去与现代交织在一起。大唐芙蓉园如梦如幻的灯火,好像将人拉回到千年以前,唐朝的君主与随从一同在此欣赏迷人的景色。走到大唐不夜城,传统与现代融合着,耳畔传来充满未来色彩的歌声,一旁却嗅到一股淡淡的肉香,人们在不同的档口此起彼伏的叫卖着,有热乎乎的臊子面、香味迷人的肉夹馍、传统小吃西安凉皮,还有许许多多异国的美食……

不仅如此,每一家档口都有自己的风格,你分不清这里是步行街还是美食城,亦或是大卖场,刚刚才欣赏完街头艺人的唱腔,就拿到了一份可口的美食。再往前走,有许多档口卖着扇子、印章、对联、人像画……在《华严经》中有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我觉着,在这里应该改为“一店一世界,一街一浮生”更为贴切些。

一段不长的街区,处处体现现代的本色,然而在这背后,却有一些微妙的情愫透露着它的古朴韵味。虽然很喧闹,可是街道两旁的青砖黛瓦,依然有些微小的裂缝,在诉说着沧桑!

这便是这亮丽的瞬间,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篇九:迷人的西安】

西安位于祖国的西北,是中华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陕西的政治金融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更是旅游、美食和购物的好去处。

西安的美食远近闻名:筋道的凉皮、酸爽的臊子面、香气四溢的羊肉泡、蜜枣甑糕、柿子饼……最有名的就是肉夹馍了,那鲜嫩多汁的的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西安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钟鼓楼矗立在西安的中心,两楼遥相呼应,记录着古城西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雄伟的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秦始皇兵马俑更是气势磅礴!引得中外游人争相前来参观。

西安的夜色是一种沉寂中的美,二环上川流不息的车灯远远望去像一条火龙环绕着古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那绚丽多彩的灯光,美妙的音乐喷泉仿佛让人置身于“天上的街市”。我漫步于这美丽的夜色中,不禁由衷地感叹:原来我的家乡是这么美!

这里春天有美味的樱桃;夏天有桃子、西瓜为我们消暑;秋天更有颗粒饱满的葡萄;到了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看!这就是西安,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朝气的城市。

【篇十:熟悉的味道】

那个冬天,寒风凛冽,尽管城市的繁华区,依然是只见车不见人的,一个刚放假的中学生成了路上最引人注意的人,她骑着一辆自行车,这车看上去很新,但款式却像是几年前的,她两只手戴着黑手套,握在把手上。

她把车停放在一家小面馆门口,一开门,眼镜上就蒙上一层雾,她摘下眼镜擦了擦又戴上,到前台,“老板,来碗臊子面”。她坐在靠里的位置。

又一会儿,面来了她尝了一口,“好烫”她再次摘下眼镜,认真地吹面,白气拂过她的脸颊,睫毛、发梢,之后又渐渐蒸发了,在白气中,她仿佛看到了姥姥对她微笑,她看着,脸上挂着幸福。

这时,小面馆的门又打开了“吱——”进来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位老奶奶,大概是祖孙俩吧。“”两碗臊子面”祖孙俩坐了下来,那老奶奶数着从口袋里拿出的钱,一张一张又递给送面的服务员,之后就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往小孙女的碗里送土豆,几勺过后小孙女说:“奶奶,您也吃,再多我吃不了”老奶奶用那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小女孩的头:“你喜欢你多吃点,奶奶不想吃”。

看到这儿,她的眼眶湿润了,想起儿时,姥姥总会做一大锅肉臊,之后用勺子一勺一勺盛进她的碗里,那碗里一半是面,一半是肉臊,拿在手里热乎乎的,闻进鼻里香香的,但姥姥只盛薄薄的一层,还能看到面的一层,却总只问她“够吃吗?要不要再来点儿?”生怕她吃不饱。

现在,她和爸妈一起,来到这个比记忆中小县城大多倍的城市已有两年多,姥姥不会用智能手机,只能在学业之余,挤出那几分钟的时间给姥姥打一个电话,听听姥姥的声音。

两年未见,姥姥,你还好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