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秋天的田野】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送走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丰收的秋天。在十一小长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回到了老家,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是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
路边的山楂树上结满了一串串像红宝石一样的山楂,黄灿灿的柿子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还有成片成片白茫茫开口笑的棉花。但是最让我兴奋的是第一次看见收割机收割玉米,只见一根根玉米被收割机压倒在地,在机器的高速运转下,金黄的玉米粒从收割机里欢快的蹦了出来。一会儿的工夫,一大片玉米就被收完了。紧接着农民伯伯把冬小麦的种子播撒在了土壤里,他们播撒的不仅仅是种子,更是对明年丰收的希望啊!
这就是秋天的田野,丰收的景象真美啊!
【篇二:观察小麦】
今天在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游学营来到了一块大麦地。站在地头放眼望去,金灿灿的麦子,随着一阵阵风吹来,麦田就像是海浪一样,一浪推一浪,美丽极了!
金黄的麦子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好像在向我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麦粒一颗一颗的,像小水珠一样镶嵌在麦穗上,还长着长长的麦芒,你如果拿一穗麦子放在手上搓一搓,放到嘴里嚼一嚼,满嘴都是麦子的清香!
我们都沉浸在这美景和麦香当中。这时李老师打断了我们,开始了“李老师课程”:人类在谷类当中最先播种的是小麦,距今有8000一10000年历史,中国的小麦也有4000年的历史。小麦是由北边和西域传来,当时人们吃小麦只能把小麦粒放到锅里面蒸熟吃,口感不是很好。张骞到西域发现他们都是把小麦磨成面粉,做一些面食再吃,之后就把磨面的方法引进了回来。老师还讲了我们河南河北中的小麦叫做冬小麦,而湖南湖北种的小麦叫做春小麦。这两个都是小麦,但有区别的,一个是冬天播种,一个是春天播种,这就是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李老师讲完了,下面让我们观察小麦的外形,或者是自己做某种面食的经历,来讲给大家听。在他们发言时,我最喜欢孙卓行的发言。为什么呢?因为孙卓行把自己做饺子时的手忙脚乱,和做的饺子奇形怪状给我们讲述的出来,逗的我们笑弯了腰。
……
最终,老师让离开这片大麦地继续前进,我望着这片大麦地,有些恋恋不舍。这金灿灿的麦子,颗粒饱满、集聚着耕种者的心血,同时也是人们必不可缺的粮食。
【篇三:倒春寒】
“惊蛰过后,老天爷下起一场鹅毛大雪,已朦朦胧胧泛起一片新绿的日曲卡山麓又跌回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看着这几天,我就想到了《梅里山鹰》里的这段话。
春天到来了,桃花笑了,柳树醒了,天气暖和起来了,我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单薄的衣服。我沐浴着和煦的春光,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脸上,别提有多惬意了!可是没过几天,气温开始骤降,转眼间温度就下降了好几度,居然还下起了雪!我不得不又重新穿上了厚实的棉袄。
前几天还暖洋洋的,可现在却变得异常寒冷,风呼呼的刮着,吹在脸上生疼,我想,这难道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那什么是“倒春寒”呢?“倒春寒”是指的在初春时升温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温度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早晚确寒气袭人。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种不好的自然现象,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它容易引起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在自然界中不光是人类不适应这种现象,就连动植物们也不喜欢,它会使冬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使已经播种但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等,同时也会影响候鸟的迁徙。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现在气候变得越来越异常,我不喜欢这样的气候,只有我们更好的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才能减少这种异常气象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