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相关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雷剧】

“雷剧”,当这一饱含家乡气息的名词突兀显现于我跟前时,我的灵魂好像得到赦免般的舒缓,就像小雨滴下的涟漪,在满是爱的心湖里一圈一圈地漾开了。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那熟悉的“叮咚锵”音调。

小时候我很爱跟奶奶去看戏。大大的戏台两侧架起了各种表演乐器,各种五颜六色的灯光向四周转来转去。拥挤嘈杂的人群围坐在舞台下。我们小孩子听不进去台上那些演员的“咿呀哇”,也没兴趣静坐着。我们的小心思早被离舞台不远处的零食小摊给牵走了。顽皮点男孩们手里拿着1毛钱的小烟花棍儿在人群里窜来窜去。谁家的老大爷,还有那些白天里忙的不亦乐乎的庄稼汉,在夏季明朗的夜空下,也都搬出个凳墩儿,静坐欣赏起戏来。那些老大爷儿们,三五围坐着,手里拿着蒲扇轻摇,眼微眯着,嘴底泛起浅浅的笑,一副悠然闲适、安然自乐的醺醉神情。

在那些平凡安静的日子里,一场雷剧歌表演像细雨浇灌旱天里的禾苗,滋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单调、简单的生活。

小时看雷剧,凑的只是热闹。那些看戏情景在我童年稚涩的记忆里留下美丽的划痕。家乡的雷剧,就像春天里的一粒种子,悄悄地在我心底发芽,成长。接着朵朵花儿绽放,颜色纷繁。

岁月积淀、精神凝结。雷剧一路发展而来,已走过100多个春秋。它起源悠远,宋宝庆元年李仲光《重建御书楼上梁文》中就有一句“听取欢谣,敢陈善颂”说的就是雷剧。被贬到雷州的历史名人寇准为雷剧融入中原木偶戏分幕演出的形式,传承了由戏曲家汤显祖传入的元曲精粹。它表达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反应古代贫农与地主勇敢斗争,抨击社会贫富不均与剥削猛如虎的残酷现象,生动的再现古代生活在底层的劳苦人民的贫穷生活,也有表现儿女情长的故事,歌颂了古朴的雷州人民对夫妻恩爱,家庭美好、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断汲取糅合其他居中的独到之处,取善其身,从原始的“对唱”形式的“姑娘班”的形成,再到“雷剧歌唱班”的出现,雷剧渐渐在历史文化的大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特点。

雷剧经历过繁荣、昌盛,也遭受过低回乃至冷落。它曾一度面临传承危机,受电视、网络、与新艺术形式的冲击,雷剧的观众群体日渐老化,在年轻观众中并没能激起多大的兴趣,这不得不令人深深忧虑,雷剧这一积淀了上百年浓浓文化的艺术品该如何薪火相传?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今年4月初的“三打两建活动”大力在整顿了雷剧的市场秩序。政府也开始日益关注本土的文化特色。民间对雷剧的创新也开始迈开步伐。雷歌的艺人们大胆开拓,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雷州腔摇滚,并将雷剧念白与饶舌相结合,创出新型念白,正尝试着让雷州歌变成当今灼灼烫手的流行曲。让雷歌试着停留在人们的口边,时时萦绕耳畔,让更多的人认识雷剧,喜爱雷剧,传承并发扬这一伟大的本土文化特色,让家乡的雷歌之花迎来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新形势。

雷剧就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里里外外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值得好好翻阅、研究。

……

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小时村前戏台上穿着戏服的演员在流光溢彩的灯光里声情并茂表演的情形,台下乡亲们脸上流露出一种简简单单的幸福。

【篇二:那份温柔你我的夜色】

暮色四合。

堆满晚霞的天空也渐趋平淡,没了色彩。炊烟袅袅的村庄被夜幕笼罩。不时地传来的几声狗吠鸡鸣,如同在编制着一个遥远而朦胧的梦。

暑假的二分之一已慢慢流逝。晚饭后,我在一片寂静里悠闲散步,清寂的足音回响在乡间悠长悠长的水泥路上,仿佛一曲古老的歌谣荡进城堡。

时光像凝固在了这乡村的安静平和中。晚风吹过,那些如檀香般轻柔的粉尘,夹杂着青草味儿。不久前刚被雨水冲刷过的月亮,时而掀开云层,一展曼妙的身姿。

小小的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发出一闪一闪的微光,像是在给夜归人指路。侧耳一听,青蛙也在夜间跳上了舞台,于稻田里纵情歌唱。小虫在玉米地里呼朋唤友。蚯蚓也不甘寂寞,相互说着悄悄话。虫鸣蛙啼声使这寂静的夜晚生动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沉醉。忽闻一阵匆忙的脚步声,正是一群伙伴兴致勃勃地往村子中央的戏楼赶,谈话间依稀听到是关于今晚开演的雷剧。

移步跟上,到了戏楼时才发现,简直换了人间。对比乡村外围的宁静安然,这里有的是各种喧闹与嘈杂声。乡亲们在座位间相互攀谈,孩童们在小道里串来串去,留下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别有一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之美。

一阵敲锣打鼓声过后,台下的喧哗逐渐安静,专注的目光齐聚台上,无比期待。

帘幕拉开,戏子亮相。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戏服,或唱或吟的腔调演绎着人生百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背后的努力可想而知。精彩之处,人们都会给予肯定,掌声如雷动。置身其间,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掌声承载着乡亲们的感情,诠释着他们对表演者的价值认可。肯定别人,被别人肯定,都是一件幸福的事。生活亦然,让掌声在你我的世界响起来吧。

雷剧,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可善民心,可移民情,可易民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荡涤一颗颗美丽而纯朴的心灵。

深夜,独自回家。这一晚上既有视觉的盛宴,更兼心灵的洗涤。

和平的年代,惊天动地的壮举,恐怕没几个人经历过。我们能够拥有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而在平淡中享受人生,思考生命,是为真谛。

今夜,和风拂脸,月色温柔。夜色,更温柔。

【篇三:家乡的雷剧】

雷剧虽比不上粤剧、京剧、黄梅戏那般颇负盛名,但它也自有其精彩之处。

在我们的家乡中,每逢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都会请人来表演雷剧。表演的地方总是在庙堂的前方,据说这样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供祖先或神仙们观看,这样整个村子都会受到保佑的。

在雷剧开始的那天晚上,乡亲们总会早早地把一切打理好,最高兴的就是那些孩子们。晚上灯光耀眼,歌声响亮,热闹非凡。黑夜笼罩的天空使之带有一种神秘感,星星与月亮大多也都聚集在一起,似乎也赶来凑热闹。

在一阵鞭炮声过后便真正开场了。首先出场的是一位能说会道的搞笑演员,其身着一条宽大的长衬,一边袖子长而一边袖子短,脚穿不同颜色的拖鞋,脸上画的则是红白相间的妆容,有时鼻子上会故意点上一点黑色。其走路似倒但又不倒,就像那不倒翁似的。他说话总带有一点结巴,语言幽默搞笑。每次一出场,都逗得人们笑得前仰后合。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正生与正旦了。正生一般都是一表人才,穿着整齐,脸上主要以浅红、白色为主,其动作也非常有力气,这样更能显示出其英雄气概。正旦的装扮显得更为鲜艳,更为细致一些,其衣服的袖子很长,所做出的动作也很优美,带有端庄与秀气。正生与正旦的唱腔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特别是高音部分,那可真是劲道十足,使人听了有一种心胸宽阔的感觉。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戏台前,孩子们正你追我赶,那时我手中总是拿着四五条冰棍,急忙地这儿舔一舔,那儿舔一舔,生怕都融化了。吃完后肚子就像西瓜似的圆鼓鼓的,有时还会打几个嗝。有些男孩子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呼”的一声,一只“老鼠”从我眼前飞快闪过,跑得无影无踪了。

朝中反贼的脸谱最是可怕,并且只有黑白两色,他的嘴就如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样,一张口,似乎能吞掉整座大山,他的眼神更是让人觉得恐怖,就像是在默默地盯着猎物一般。其大吼一声,就会吓得许多孩子哭起来。我最喜欢看的是杂技演员一连翻了十几个跟头都不带喘气的。每次出场,人们都会拍手叫好,他就如孙悟空翻跟头一样,一翻就是几千米远。我那时也学着他们翻跟头,非但学不成,反而摔了个四脚朝天。

有时老人们在谈论着戏剧的结果,有时专注地看表演。大人们总是站在老人的后面,认真地欣赏着,但是不大讲话。小孩子们则是在嬉戏取乐,打打闹闹。笑声,欢闹声,歌唱声交汇在一起,形成一曲动听的旋律。

漆黑的夜空渐渐变得宁静,星星也分散而去了。许多小孩都已睡熟了,但大人与老人们却仍然看着直到其全场欢喜闭幕才离开,这时总不免会有小孩说:“我明天还要来看花猫脸。”说完便又睡着了。

现在我有时也会学着大人们那样认真地欣赏,在经过仔细品味后,就会发现其别有一番“风味。”

【篇四:除夕欢聚一堂】

2020年春 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作者笔名:宋慕嫣 记叙文时间顺序

早上回家乡贴对联《略写》

中午围炉《详写》

下午吃团圆饭​《详写》

晚上看春晚喝茶聊天放靴炮《略写》

《除夕欢聚一堂》

“起床了!起床了!回老家过年了,要是晚点乡路会塞车的”妈妈大声叫起我和弟弟起床。这天,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吃完早餐,妈妈收拾好家里的一切,爸爸和我贴好对联和年画。接着一家人拎着大包小袋的年货上了车。我们从雷城出发到老家大概40分钟。

一路上,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到了我们的故乡,村子里的大街小巷一路挂着红灯笼,路灯杆上挂着迎新春宣传画,上面写着雷州方言“过新年,识活口活”、“识活欢喜”意思是说过新了,家家都特别快活,特别欢喜。

到家门口,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侄子们都在门口笑盈盈地向我们招手欢迎!虽然我一进村有点儿陌生感,但是浓浓的亲情使我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我们放好年货后,爸爸第一时间又安排我和堂姐贴对联。贴对联要注意上联和下联,横幅的读法也决定了上下联的左右。瞧!我贴的对不对“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堂姐为我竖起大拇指。

接近中午时分,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在忙着“围炉”的准备工作。“围炉”我们不像闽南人每年除夕夜都要一家人围着打边炉吃饭、跳火群,我们是全家人拿着丰富的供品到村子庙宇里奉供祖神、土地神,最后奉供灶王爷,向他们表示一年来的答谢与祈求新一年的福和保平安。

妈妈正在捏米饭团,我也凑热闹。爸爸在装“菜包饼”——我们这里特地为祖神做的年饼——把大芥菜泡成酸菜剪下叶子包的年饼。接着装白切鸡——就是把整个鸡洗干净煮熟的整鸡。最后装香火品、鞭炮……开始出发,一家人骑着电动车、摩托车排成一条龙向村子的各个庙宇奉供。此时,我是无比的开心与幸福!一家族人个个都笑逐颜开!

“围炉”回来已经是午后,大家又忙着准备团圆饭,我们这里除夕的团圆饭菜谱是很讲究的。当然,主厨是我爸爸了,我给爸打下手,哥哥在切鸡拼盘,嫂子在摆放桌椅,爷爷奶奶、弟弟、侄子们早已围在餐桌边谈天论地。啊!这时真是热闹非凡,家家都赶做年菜,整个村子弥漫着丰盛的香味。上菜喽!哇!香喷喷的红烧红鱼、风味三丝、白切鸡、脆炸海虾、清蒸花蟹……开始吃饭啦!爷爷疼爱我们的老习惯就是夹菜给我们,奶奶少不了她那套传统教育,“孙女,你知不知道这道烧红鱼的意义吗?”“奶奶,我记得您说的,红红火火,年年有余”奶奶又开始说下一道时,我打断她的话,“奶奶,三丝是团圆的,是“撕”不开的意思,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一定要思故乡、思亲情、思祖宗。奶奶,我说得对不对!”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晚上,一大家子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们被春晚的小品逗得开怀大笑,唯独爷爷撇了撇嘴,说道:“春晚没有我们雷剧好看,我给你们唱两段,‘杂子’独唱。”这可是家乡雷剧中最搞笑的角色。“表我字名叫智勇啊!人号做人五行通……”他边唱,大家都笑扒在地上了……

夜深了,大家有的喝茶聊天,有的还在看电视,我和弟弟玩游戏,凌晨一到鞭炮震耳欲聋,爆竹烟花声一阵又阵不绝于耳。给漆黑的夜空增添了一道道五颜六色的星光。快乐、幸福、安详、团圆进入了人们的梦香!

【篇五:我们身边的雷剧】

如果说中华民族戏剧是一座生机盎然的花园,那么雷州戏剧就是其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如果说湛江人文是一际湛蓝的大海,那么雷州戏剧是里面最欢乐的一朵浪花。

瞧!随着唢呐,人们穿着长袍,拖着长长的腔调,走上舞台,这时什么?

原来是雷州人们在表演自己独特的文化——雷剧。

雷州戏剧——虽然是帮教,却充满活力,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看!那冷酷无比的帝国主义的侵略者行为多么令人愤怒,追杀着国人,害得那些饱受灾难的国人家破人亡,此时的鼓声、追杀声、呼救声,一时齐发,无所不有。还有英勇威猛的将军单枪匹马上前杀敌的表演令人肃严起敬,那些学而不厌的莘莘学子还在奋发图强,那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正在审判枉民的案子。

雷州的戏剧——虽然没有动画片那样迷人,却有自己生动有趣的对白。听!一位老婆婆在与自己的老伴聊天呢!一问一答,有说有笑,真可谓“醉里吴音相媚好”,他们虽穷,却过着和谐温馨的生活。

雷州戏剧——虽没有音乐那样气势奔放,却有着自己灵活自如的表演,瞧!那舞台上面的演员在干什么?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跳起来,真有趣!哦!我知道了!他们在表演自己的动作呢!

雷州戏剧——虽没有电影中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特技,却有着自己的独特——取材于生活。戏剧里的一切材料,都反映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刻画的社会形象,描绘历史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像潮流一样涌现世人面前。或许看惯连续剧的你不会懂得雷州戏剧的淳朴,或许听惯了音乐的你,不会懂得背后他们所演奏的旋律;或许玩惯电脑的你不懂得它那独特的味道。然而雷州人对雷州戏剧的兴趣不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改变,反而越看越感兴趣,越看越来劲。他们会因为戏剧中波澜曲折的故事而心惊胆颤;为人们的喜怒哀乐而牵肠挂肚,会为演员那抑扬顿挫的语调而叹为观止。看到高潮时便会不禁拍案叫绝,观到震撼人心时,全场变得鸦雀无声。演员千回百折的动作使我们屏气凝神,那惟妙惟肖的表演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听到伤心处,所有观众都纷纷凄然泪下。

这就是雷剧的魅力!这就是雷剧的神奇!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雷剧!

【篇六:雷剧的夏夜】

天空刚蒙上一层黑纱,皎洁的月光立马赶来帮衬。月宫中的嫦娥仙子早已坐在窗前眺望舞台,托腮等着天籁之音的开启。四周的知了鼓足劲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内心的澎湃,台下整齐地坐着一群雷剧粉丝,聚光灯忽然点亮,帷幕终于被拉开,锣鼓敲响,响彻这个夏夜,雷剧开场了。

小时候的夏夜是凉爽的,因为村里总会出演几场雷剧爽透身心,从地下延伸上来的夏热丝毫不会让人感觉烦躁,闷热,热闹的雷剧始终为我们冲散夏夜的炎热。

当夏天的夜晚还未来临时,我知伙伴早已躲过老爷爷的监视偷偷潜入后台。我们贪婪地深嗅着弥漫在空气中的妆粉,入神地望着演员的梳妆打扮。他们早已盘起头发坐在镜前画眉扑粉。白额头,粉脸颊,红嘴唇,最让我着迷的莫过于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说话,好生动人。他们麻利地穿上长袖袍衣,女演员总要再补点儿妆,而后轻轻戴上嵌满珠子的头冠,真是好看。

随着一声落锤落下,演员立即登台上场,台下掌声轰然响起。我最喜欢的戏剧便数《武松打虎》了。有勇有谋的武松;善良、真诚的武太郎;美丽狠毒的潘金莲,特是吸引眼球。剧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到位,那么形象。当他们遭受打击时,会随一声鼓鸣捂头,身体摇晃,形似醉酒;当表示羞涩时,便扭头手示其意;清官上台时锣鼓会敲得特别响,演员会细心整理好服装,然后把两手挎在身后,随着鼓声的隆咚作响,他先抬左脚,向左划一大弧度落脚,右脚跟上,然后伸右脚向右又划一大弧度,又是一步,气场威严肃静,刹是逼真。

台上的每一个戏班子的唱腔都没得说,他们的自白简单明了,把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台上表演民间小说,有时取材于古代传奇或评估小说,或喜或悲,都让人情不自禁为其感慨。在我看来,雷剧不仅是一场场动人的故事,它更是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传奇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拉近了我们看历史的距离,形象生动地为我们灌输丰富的精神文化,我不自诩地说:雷剧并不亚于歌剧。它的言简、生动、真切着实宝贵,它为我们填补了文化的空缺,让我们意识到它独特的美。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津津有味地坐在台下看到收场,期盼着下一个夏夜的到来。我们还会在家里披着大床单,举手投足,有模有样的学唱。可是,才过来十年,戏场的冷淡让人心寒。

夏夜已不再沸扬,电视剧不知何时已偷走了戏迷的心;年少的小孩干脆戴上耳塞,把音乐开到最大,来隔绝这令人烦恼的“魔音”。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抛弃了什么?舞台下的人数稀疏可数。偶尔会有几个年轻人来看看,可在没到5分钟便退场了,场面凄凉沉闷。

又是一个夏夜,舞台四周静得可怕演员早已化好妆登台表演,唱腔依旧圆润,他们卖力地高唱,背后早已汗流浃背,台下却仅坐着几位高龄老人。一阵凉风吹过来。两行惋惜随风飘去,圆润的歌喉突然沙哑。忽然,他们好像明白了什么,慷腔的音调再次划破盖住月亮的乌云。

【篇七:我们身边的春节】

在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村那令人意味深长的社戏;黄土高坡那忘情的,奔放的,狂野的,倾泻的安塞腰鼓;还有雷州以古至今的雷剧,都包含着各地的特色。但是,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充满喜气的传统节日的春节。

在我们那儿的春节,从28日起,就飘来了春节的味道,多热闹呀!家家户户穿新衣,戴新帽,买糖果,买对联;多热闹呀!提门神,贴对联;多热闹呀!大家都擦窗扫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多热闹啊!乡间小路上,鞭炮“啪啪”地响。我也不例外,也玩着小鞭炮。

到了30日,这一天,我们家乡的小伙伴们都不休息,提着小电筒,拿着玩具枪,喊着去打“年”,在小路上游荡者。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我们,临近的小河沟上闪烁着依稀银光;到了旁家外,总是飘来诱人的香气;在远方,火车在铁路上跑着,我想:车上也有要回家过春节的人吧!霎然,鞭炮响,烟雾覆盖整个村庄。就这样,我们的春节开始了!

现在起,小孩口上总会挂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年初一,我们都去探亲戚。去探亲戚可以吃到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团圆饭,团圆饭是指,一家人和亲戚团团圆圆。还可以吃到香甜的煎年糕,几天没吃饭,还不是为了今天大饱口福吗?吃完后,还可以收到大红包。

到了年初三,那就更好玩了,早上,我们要去接公,先到一个村庄,再到一个村庄,把公给接来,带到我们村里。在期间还可以举旗子,抓鱼,和放风筝。每当我们走到别人家外,家人一定要放鞭炮,迎接公的到来,在队伍里,也能感到他人对我尊敬,那种感觉太棒了。到了晚上,我们会放烟花,一点星火缓缓上升,爆发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美丽极了。

到了年初十五,是元宵,这天我们吃年夜饭,这是最后一天,也是最欢乐的一天。

就这样我们的春节就完了,你也想来参观一下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